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对肉用西门塔尔牛与杂交和牛两试验群体进行肉质性状比较,以期为肉品质性状遗传机制剖析及优质肉牛培育提供理论指导。收集肉用西门塔尔牛与杂交和牛两试验群体肉质性状表型数据,包括眼肌面积、剪切力、系水力、pH、肉色、脂肪颜色和大理石花纹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及差异性分析,从而综合评价两群体的肉品质。结果显示,两群体的脂肪颜色、系水力及剪切力呈现两两正相关;肉色与脂肪颜色、pH呈正相关,且肉色与pH呈显著相关(P0.05),而系水力与pH、肉色和大理石花纹呈负相关。在两试验群体间,和牛杂交群体的大理石花纹、眼肌面积、pH性状表现为极显著优于肉用西门塔尔牛(P0.01)。从性别比较来看,肉用西门塔尔牛母牛在大理石花纹、pH、剪切力等性状上极显著或显著优于公牛(P0.01;P0.05);而和牛杂交群体母牛的肉色和剪切力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公牛(P0.05;P0.01)。总体而言,和牛杂交群体的肉质性能优于肉用西门塔尔牛;群体内比较表明,肉用西门塔尔牛群体母牛肉质性能优于公牛,而和牛杂交群体母牛肉质性能低于公牛。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比较大额牛和婆罗门杂交后代(GBF1)与云岭牛肉品质,评估大额牛杂交利用潜能。选择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GBF1牛和云岭牛进行育肥、屠宰,采集100个肉样冻存。以肉质较好的云岭牛肉为对照,检测GBF1牛肉的剪切力、失水率、系水力、蒸煮损失。结果表明,GBF1牛肩峰剪切力显著高于云岭牛(P0.05),其他部位肉剪切力两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GBF1牛10个部位肉的平均剪切力、失水率、蒸煮损失分别为3.50kg、24.15%、27.56%,低于云岭牛;平均系水力64.60%,高于云岭牛,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GBF1牛肉品质与云岭牛相似,且均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了解无量山乌骨鸡肉品质,试验以40只(公母各半)150日龄的云南无量山乌骨鸡为研究对象,对其肉品质物理特性指标进行测定,通过对无量山乌骨鸡肉品质客观指标(肉色、失水率、嫩度、pH值、蒸煮损失、剪切力)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相同肌肉组织不同性别间公鸡胸肌和腿肌肉色的黄度(b*值)、剪切力(N)、pH45 min值、pH24 h值均显著高于母鸡(P0.05),公鸡胸肌的亮度(L*值)显著低于母鸡(P0.05),公鸡腿肌肉色的红度(a*值)极显著的高于母鸡(P0.01),公、母鸡胸肌和腿肌的失水率和蒸煮损失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相同性别不同肌肉组织间公、母鸡腿肌pH45 min值和pH24 h值均显著高于胸肌(P0.05),公母鸡胸肌亮度(L*值)和黄度(b*值)显著高于腿肌(P0.05),相反公鸡胸肌红度(a*值)极显著低于腿肌(P0.01),母鸡胸肌和腿肌红度(a*值)差异极显著(P0.01),公、母鸡胸肌的剪切力(N)和蒸煮损失均显著低于腿肌(P0.05),公、母鸡胸肌的失水率均显著高于腿肌(P0.05)。  相似文献   

4.
肉用西门塔尔牛与和牛杂交群体的肉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对肉用西门塔尔牛与杂交和牛两试验群体进行肉质性状比较,以期为肉品质性状遗传机制剖析及优质肉牛培育提供理论指导。收集肉用西门塔尔牛与杂交和牛两试验群体肉质性状表型数据,包括眼肌面积、剪切力、系水力、pH、肉色、脂肪颜色和大理石花纹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及差异性分析,从而综合评价两群体的肉品质。结果显示,两群体的脂肪颜色、系水力及剪切力呈现两两正相关;肉色与脂肪颜色、pH呈正相关,且肉色与pH呈显著相关(P < 0.05),而系水力与pH、肉色和大理石花纹呈负相关。在两试验群体间,和牛杂交群体的大理石花纹、眼肌面积、pH性状表现为极显著优于肉用西门塔尔牛(P < 0.01)。从性别比较来看,肉用西门塔尔牛母牛在大理石花纹、pH、剪切力等性状上极显著或显著优于公牛(P < 0.01;P < 0.05);而和牛杂交群体母牛的肉色和剪切力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公牛(P < 0.05;P < 0.01)。总体而言,和牛杂交群体的肉质性能优于肉用西门塔尔牛;群体内比较表明,肉用西门塔尔牛群体母牛肉质性能优于公牛,而和牛杂交群体母牛肉质性能低于公牛。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了“平凉红牛”商品群体和秦川牛进行背最长肌、米龙肉样的常规肉品质性状(系水力、蒸煮损失、剪切力和pH值肉质指标)和营养成分(干物质、蛋白质、脂肪肉质指标)指标分析。结果表明,秦川牛胴体不同部位肉样品质均有较大差异且变化趋势相似,背最长肌的系水力、蒸煮损失、剪切力、干物质含量、脂肪含量均优于米龙,符合背最长肌作为高档肉切块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比较大额牛和婆罗门杂交后代(GBF1)与云岭牛肉品质,评估大额牛杂交利用潜能。选择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GBF1牛和云岭牛进行育肥、屠宰,采集100个肉样冻存。以肉质较好的云岭牛肉为对照,检测GBF1牛肉的剪切力、失水率、系水力、蒸煮损失。结果表明,GBF1牛肩峰剪切力显著高于云岭牛(P< 0.05),其他部位肉剪切力两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P> 0.05)。GBF1牛10个部位肉的平均剪切力、失水率、蒸煮损失分别为3.50 kg、24.15%、27.56%,低于云岭牛;平均系水力64.60%,高于云岭牛,但差异均不显著(P> 0.05)。由此可知,GBF1牛肉品质与云岭牛相似,且均较好。  相似文献   

7.
羊肉的品质通过感官指标、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进行评定。感官指标分为肉色、嫩度、风味和多汁性。肉色有亮度、红度、黄度、色度和色调。物理指标有pH、剪切力、失水率、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和熟肉率等。化学指标包括蛋白质、脂肪及其他物质的含量。因为不同的影响因素使羊肉品质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了“平凉红牛”群体中西杂牛(西门塔尔×秦川牛)背最长肌、米龙肉样的品质指标(系水力、蒸煮损失、嫩度、pH值)及常规营养成分(干物质、蛋白质、脂肪),结果表明:西杂牛胴体不同部位肉样品质均有较大差异且各指标变化趋势相似,背最长肌的系水力、蒸煮损失、嫩度(剪切力)和营养成分指标均优于米龙,符合背最长肌作为高档肉切块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研究金川牦牛与中国西门塔尔牛牛肉品质差异。[方法]试验选取成年的金川牦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进行屠宰性能比较分析。其测定指标包括:脂肪、水分、蛋白质、pH值、剪切力、蒸煮损失、压力失水率、肉色(L^*、a^*和b^*值)、氨基酸、脂肪酸。[结果]结果表明:金川牦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的辣椒条、外脊和小黄瓜条在脂肪、蛋白质、L^*值、a^*值、氨基酸、脂肪酸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水分、pH值、剪切力、蒸煮损失、b^*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金川牦牛与中国西门塔尔牛牛肉品质相比具有较高的脂肪、蛋白质、必须氨基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L^*和b^*值,其营养价值更高、肉色更加鲜红易被消费者接受。  相似文献   

10.
冻融对早胜牛肉品质及微细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反复冻融对早胜牛肉品质的影响,选取2.0~2.5岁阉割牛背最长肌,随机分成6组,称重,真空包装,进行不同次数的反复冷冻—解冻试验,分别检测原料肉解冻损失、煮制损失、失水率、熟肉剪切力及pH,并观察原料肉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反复冻融次数的增加,原料肉解冻损失和煮制损失极显著增加,失水率只在第1次冻融后显著增加,剪切力先显著增加后再降低,pH随着冻融次数增加而显著降低,肌纤维结构混乱,肌束及肌原纤维间隙增加,肌节略微缩短,线粒体肿胀、空泡样变,Z线错位排列,甚至溶解、消失。结果表明,反复冻融严重破坏了早胜牛肉的组织结构,显著降低了肉品质。  相似文献   

11.
笔者通过试验对比乌湖杂交羊(乌骨绵羊♂×湖羊♀)与湖羊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特性。结果表明,乌湖杂交羊眼肌面积显著高于湖羊(P<0.05),屠宰率间差异不显著(P>0.05);肉品质指标中,乌湖杂交羊肉的p H值、熟肉率和失水率稍高于湖羊肉(P>0.05),剪切力稍低于湖羊肉(P>0.05),肉色深于湖羊肉,大理石纹明显多于湖羊肉。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平凉红牛肉品质特征,选择年龄、体重、体质相近及饲养管理水平相同的平凉红牛、杂交和牛及西门塔尔牛各6头,屠宰后取其背最长肌样品,对肉品质、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等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平凉红牛和杂交和牛背最长肌中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西门塔尔牛(P<0.05);杂交和牛背最长肌的失水率、熟肉率显著高于西门塔尔牛(P<0.05);杂交和牛背最长肌的剪切力显著低于西门塔尔牛(P<0.05);平凉红牛背最长肌中的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40.15%)和必需氨基酸占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例(67.04%)最高,特别是丙氨酸、脯氨酸、赖氨酸以及异亮氨基酸等风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杂交和牛和西门塔尔牛(P<0.05)。平凉红牛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值(0.15)低于杂交和牛,但n6多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n6/n3)值(4.71)较杂交和牛和西门塔尔牛更接近推荐值。从背最长肌的大理石纹、脂肪含量、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等特征来看,平凉红牛的肉质,尤其是氨基酸组成的突出优势使其表现出良好的口感与风味,具有生产高端牛肉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云岭牛不同解剖部位肉的品质特性,本试验测定了云岭牛冈上肌(SU)、冈下肌(IF)、臀三头肌(TB)、菱形肌(RH)、颈腹侧锯肌(SVC)、夹肌(SP),中部胴体的腰大肌(PM)、背最长肌(LD)、背阔肌(LA),后部胴体的半膜肌(SM)、半腱肌(ST)、股二头肌(BF)、臀中肌(GM)、股直肌(RF)、股外侧肌(VL)和阔筋膜张肌(TFL)共16个解剖部位肉的压力失水率、蒸煮损失、剪切力、pH、亮度(L*)、红度(a*)、黄度(b*)、粗蛋白质、脂肪、水分10项品质指标,并通过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标准化分析研究其品质特性。结果显示,云岭牛不同解剖部位肉之间的10项品质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冈上肌、冈下肌、腰大肌、颈腹侧锯肌和阔筋膜张肌的嫩度较好,其剪切力均低于4 kg。夹肌、半腱肌和股外侧肌的保水性较差,半腱肌的L*值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剪切力和压力失水率、蒸煮损失呈显著正相关。标准化分析发现,背最长肌和半腱肌具有相似的品质特征;股二头肌、臀中肌和股外侧肌具有相似的品质特征。结果表明,部位因素对云岭牛肉品质具有显著影响,云岭牛胴体前部肉品质较好,可以作为开发高档产品的原料来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国荷斯坦阉割奶公牛与和杂牛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比较分析,探索阉割奶公牛生产大理石纹牛肉的潜力。选取11月龄开始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强度育肥至26月龄的4头阉割奶公牛和5头和杂牛进行屠宰并对其屠宰性能、肉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组牛的屠宰率和肾周脂肪率差异不显著(P0.05);分割部位肉中上脑、眼肉、后臀腿、肩肉占胴体比例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外脊、胸肉和腹肉的比例在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组间里脊比例差异显著(P0.05);辣椒肉和外脊2个部位的剪切力值、p H值、持水率、蒸煮损失、肉色指标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小黄瓜条的剪切力值、蒸煮损失和p H值及肉色L*值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营养指标中,外脊的蛋白质、脂肪和水分含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辣椒肉和小黄瓜条的这些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从11月龄强度育肥至26月龄,阉割奶公牛的屠宰率和肾周脂肪率与和杂牛的相近,而且背部肌肉的大理石纹相似,但前躯和后躯肌内脂肪沉积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实验旨在了解安格斯牛、利木赞牛和西门塔尔牛与务川黑牛杂交一代的产肉性能和肉品质。随机选取24月龄安务F1、利务F1、西务F1和务川黑牛公牛各3头,测定其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3种牛对务川黑牛杂交改良效果显著(P<0.05),屠宰率、肉骨比以利务F1牛最高,胴体重、净肉重、净肉率以安务F1牛最高,眼肌面积以西务F1牛最高;利务F1牛的熟肉率最高,安务F1牛的剪切力最低,肉色L45min、a45min、b45min值以西务F1牛色泽最亮,安务F1牛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务川黑牛,利务F1牛肉与务川黑牛肉大理石纹都为3级,安务F1和西务F1牛肉大理石纹则为2级;系水力、滴水损失、水分、蛋白质、pH在不同杂交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著。综合产肉性能和肉品质考虑,建议选择利木赞牛和安格斯牛作为务川黑牛杂交改良的父本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新疆褐牛公牛与阉牛产肉性能和肉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新疆褐牛生产高档牛肉提供数据依据。[方法]选择同等营养条件下、体重相近、生长发育正常的10~12月龄新疆褐牛21头(公牛6头、阉牛15头)作为试验对象,进行新疆褐牛公牛与阉牛产肉性能和肉品质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褐牛公牛组与阉牛组增重效果显著差异(P0.05)、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公牛组胴体后腿长、胴体后腿宽极显著高于阉牛组(P0.01),公牛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阉牛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阉牛组的肉色比公牛组的肉色鲜亮,差异显著(P0.05),阉牛组牛肉脂肪颜色白色与公牛组脂肪颜色稍黄,差异不显著(P0.05),大理石花纹阉牛组显著优于公牛组(P0.05),阉牛组牛肉蒸煮损失、剪切力、pH值显著小于公牛组(P0.05),阉牛组牛肉的水分高于公牛组(P0.05)。[结论]新疆褐牛阉牛体脂肪沉积好,肉色泽鲜亮、蒸煮损失少、剪切力小、水分含量高且大理石花纹丰富,适合高档牛肉生产。  相似文献   

17.
对纯种安庆六白猪和杜安猪(杜洛克猪和安庆六白猪的杂交组合)进行屠宰性能测定,比较分析胴体性能和肉品质,为保护及开发利用安庆六白猪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杜安猪瘦肉率比安庆六白猪高8.197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眼肌面积、屠宰率分别比安庆六白猪高2.731 cm~2、3.620百分点。杜安猪的失水率比安庆六白猪高3.060百分点,且差异显著(P0.05);在pH、肉色、熟肉率、滴水损失方面,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排酸处理对松辽黑猪猪肉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琪  李娜  刘庆雨  张庆  王蕾  张树敏 《养猪》2019,(3):68-69
为研究排酸处理对松辽黑猪猪肉品质的影响,选取生长发育正常、健康的肥育松辽黑猪进行屠宰,通过测定猪肉的肉色、大理石纹评分、pH、压榨失水率、离心失水率、滴水损失、剪切力、熟肉率、肌内脂肪9个指标,比较未排酸、排酸6 h、排酸30 h猪肉品质。结果显示:在大理石纹评分方面,排酸6 h组与未排酸组差异不显著,但显著好于排酸30 h组(P<0.05)。肉色方面,L与b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a排酸6 h组显著高于未排酸组。熟肉率,排酸30 h组高于未排酸组与排酸6 h组,差异显著。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综合各项指标,排酸6 h的猪肉肉质较好。  相似文献   

19.
杂交对撒坝猪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用以撒坝猪为母本的三个杂交组合(杜×撒、约×撒、杜×约×撒)的肥育猪18头进行屠宰测定,分别对肉的pH值、大理石纹、肉色、失水率、贮存损失、熟肉率、嫩度、化学成分、组织学成分等进行测定,并与撒坝猪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撒坝猪相比,三个杂交组合的日增重和瘦肉率显著高于撒坝猪(P<0.01);在肉质方面:干物质含量下降,肌纤维直径变粗,失水率和嫩度变大,粗灰分、粗蛋白、pH值、肉色、大理石纹、贮存损失变化不明显,熟肉率有变高的趋向,但均属于优质肉的范围,未出现PSE肉和DFD肉。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测定120日龄的奉化水鸭胸肌的肉品质、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揭示其肉品特性.结果:奉化水鸭胸肌肉色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分别为29.42,14.63和1.25,pH值、失水率和剪切力分别为5.94,30.46%和22.38 N,其中:公鸭胸肌的pH值和剪切力均极显著低于母鸭(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