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中蜂人工育王接受率低,育王品质不理想,甚至育王失败等情况较为普遍。然而人工育王技术对中蜂的繁育饲养确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为了认识和掌握中蜂人工育王的规律,通过观察分析中蜂自然育王的条件,曾在我校教学蜂场作过几个小试验。对中蜂育王做了些初步探讨工作,现小结如下。中蜂人工育王的基本技术与意蜂人工育王技术是一样的。但由于中蜂生物学特性与意蜂有些不同,因而反映在育王的具体操作及步骤上也有其特殊性。现归纳如下:1.计算蜂王发育的历期以发育最短的11天为标准。即在移一日龄幼虫后的第9天分配母蜂房给交尾群。2.育王季节应以当地主要蜜源花期为  相似文献   

2.
人工育王是中蜂繁殖饲养中一项重要技术。育王技术掌握不当,育王接受率低,品质不理想,甚致遭致失败。为了认识和掌握中蜂人工育王规律,通过对中蜂自然育王条件的观察和在我校教学蜂场进行了中蜂育王的试验,取得了如下体会: 一、人工育王试验中的几个技术问题 1.早春育王缺乏新鲜王浆怎么解决?据养蜂书籍介绍,用未封盖蜜房内的蜜,稍加蒸溜水稀释代替王浆;也有人介绍就用蒸溜水,移虫时连虫带浆移放在蒸溜水上即可。这两种方法都能使工蜂接受极少数幼虫而吐浆育王,但接受率都很低。我根据蜜蜂幼虫发育三日内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中蜂人工育王的意义、人工育王技术中哺育群的选择、育王应注意的问题、育王操作技术、交尾群组织与管理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目的是引导蜂农合理应用人工育王技术,科学饲养中蜂,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4.
优质蜂王是蜂群高效生产的基础,人工育王目前是中华蜜蜂育王的主要方式。人工移虫育王不仅程序烦琐,而且受虫源和视力的限制,劳动强度大。研究团队依据仿生学原理,研制出一种适用于中蜂的免移虫育王生产器,包括人工塑料巢础、托虫器、单个王台、育王条、巢础盖板等。对中蜂免移虫育王生产器的设计、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正养中蜂50~80群以上的蜂场,就应该算是规模较大的蜂场。养好中蜂,必须强调换新王。对大规模蜂场来说,由于换王数量大,蜂王交尾又存在一定风险,换王时蜂群会有一段时间繁殖停顿,所以换王对于大规模蜂场是一项十分重要、影响全局的工作,应重视。大规模蜂场育王应有三个"量",这三个量分别指的是:"批量"育王换王,育王前要精确计算好育王的时间和所需育王"数量",育王时一定要注重育王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突出中华蜜蜂人工育王技术在中蜂优良品种选育中的作用,通过对中蜂人工育王条件的掌握,选择本地最强蜂群作为母群,有目的选择父本、弄清育王群的3种组织方法、适时奖励饲喂和饲喂花粉的论述。为中蜂进行规模饲养,达到优质高产服务。  相似文献   

7.
何旭 《蜜蜂杂志》2021,(3):38-38
人工育王是养蜂生产中技术含量较高、难度较大的环节。中蜂饲养者多为定地养殖,普遍年龄大、视力差、手脚不灵活,并且中蜂容易失王。有的养了20箱,失王8箱,失王率达40%,因为失王无王不会人工育王而十分头痛,面临着工蜂产卵、垮群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中华蜜蜂是我国宝贵的蜜蜂资源,近年来以其繁殖快、生态环保效益突出等优势受到业界高度重视,是生产实践中推广的关键技术一是中蜂高效过箱技术,包括过箱适宜的环境条件、速度快且稳的过箱方法以及过箱后的管理等;二是中蜂人工高效育王技术,包括育王条件控制、封群选择,育王的新方法等;三是中蜂强群饲养新技术,中蜂分蜂热的控制、培育优质蜂、王双王群饲养和分区饲养管理技术等。四是中华蜜蜂主要疾病防治。目前危害较大的疾病主要有中蜂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和巢虫病,生产中一定要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环境卫生,及时清理旧巢脾、培育抗病性强的蜂王和保证优质的饲料等。  相似文献   

9.
正人工培育蜂王是蜜蜂育种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育种技术措施,选育良种蜂王的主要技术保障,也是中蜂良种选育的关键所在,对于初学者来说,技术含量高,难度较大。人工育王是养蜂生产中每年要做的基本工作,人工育王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实施人工养王,蜂场规模大,自然王台很难实施大批量更换老弱蜂王,所以必须进行人工育王。要养好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蜂王的质量,优质蜂王具有良好的遗传性状,能维持强大的群势,不易分蜂,工蜂采集力强,蜂群  相似文献   

10.
以前很多养蜂者认为,中蜂不可能生产王浆,也不可能人工育王。我们在深入观察研究中蜂自然育王的过程中,发现中蜂所以不能生产王浆的主要原因是: 1.生产蜂王浆要强群,可是中蜂改良不久,习性未稳定,爱闹分蜂,不易养成强群。因而群势弱,青年蜂少,所以王浆稀  相似文献   

11.
贵州正安县安场区在坚持办好集体养蜂场,全面推行中蜂新法饲养的同时,积极开展人工培育蜂王的科学实验,改革人工台基移虫育王的方法,试验成功了“自然台基人工育王”的新技术,为早育王,育好王,加速蜂群发展,提高蜂蜜产量,创造了有利条  相似文献   

12.
定地养中蜂适当进行分蜂宜常年保持强群。现介绍我春季分蜂做法:一、采用强群人工育王强盛的中蜂群6~7张蛹脾,蜂量8~9框。气温下降,盐肤木蜜源快结束,强群产雄蜂、造王台的很少,到来年春花期就是先产雄蜂造王台的强群。经检查发现,雄蜂蛹封盖、基台多个,台基里有卵就可以把蜂王除掉,蜂王除掉的当天就可以人工育王。  相似文献   

13.
正《蜜蜂杂志》2015年第4期刊发了《育蜂王怪事和我用中蜂框式隔王板》(以下简称《隔王板》)一文,文中谈到中蜂框式隔王板的使用。本文就中蜂隔王板的使用谈谈本人的看法。众所周知,意蜂饲养对于隔王板的使用目前已经得心应手,故而很多中蜂饲养者也套用意蜂的方法使用中蜂隔王板,其结果往往不尽人意,所以这么多年来,我接触到的很多中蜂饲养者基本不再使用中蜂隔王板。首先应该明确为什么要使用中蜂隔王板?《隔  相似文献   

14.
中蜂科学饲养推广是我国当前科学养蜂普及和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蜜蜂生物学是科学养蜂的理论基础。就中蜂人工育王的蜜蜂生物学理论在中蜂科学饲养和生产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结合沂蒙山区中蜂育王现状,简要总结了沂蒙山区良种蜂王培育技术,包括制定育王计划,育王前培育种用雄蜂、挑选哺育群,育王过程中进行人工王台制作、移虫、交尾群的组织管理以及育王后效果评估等。  相似文献   

16.
蜂王的好坏,对蜂群生活力的强弱和生产力的高低有很大关系。目前还有很多饲养中蜂的同志,由于没掌握中蜂人工育王技术,长期使用自然王台来换王和分蜂,使中蜂种性得不到改善,一直保存着原有的野生习性,驯化困难,种内分离也比较复杂,生产很难提高。因此,要改良中蜂种性,提高生产力,首先要从  相似文献   

17.
中蜂蜂王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蜂群的繁殖和产蜜量。活框饲养技术推广后,若不注意在人工育王中将中蜂的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结合起来,就会造成育出的蜂王品质低劣,蜂群的群势越养越弱,病虫害滋生,产蜜量低,严重影响饲养中蜂的经济效益。那么如何才能将人工选择与中蜂的自然选择结合起来呢?下面就培育优质中蜂王中的几点注意事项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蜂新法饲养,必须有目的按计划的分蜂、换王,蜂王的选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我们地区1967年开始人工育王。当时是利用人工台基移虫育王。我们正安地区早春只有油菜一个花期,3月底结束,到主要蜜源乌桕开花,有70天左右的断蜜期。几年来,我们在育王工作中有过失败的教训,早了没有王浆,晚了油菜花期结束,中蜂的培养群对人工台基不接受,迫使我们改进方法。首先观察蜂群的习性,发现失王的蜂群,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培养新蜂王,我们就将幼虫移入自然台基里作试验,效果比较  相似文献   

19.
费起充 《蜜蜂杂志》2003,(11):13-13
谭垦、余玉生、周丹银三位先生研究中西蜂交哺行为的结论[1 ] 我完全同意 ,因为与我的实践结果相同。只是需要补充一点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一定程度上 ,中、西蜂存在交哺行为。在复式移虫的条件下 ,西方蜜蜂蜂群里介绍有中蜂工蜂小幼虫的王台 ,2 4小时内不会全部被清理掉。多年来 ,我在人工培育中蜂王过程中 ,利用和借助意蜂的哺育力收到效果。本人在《中蜂失王可采取的应急措施》一文[2 ] 中作了介绍 :可以利用意蜂群育中蜂王。采用复式移虫法 ,第 1次移意蜂幼虫 ,第 2次移中蜂幼虫 ,2次移虫间隔 1天 ,这时台内王浆不多 ,多了会淹…  相似文献   

20.
1 什么是中蜂生产“一改五推”技术 中蜂“一改五推”技术是:一改旧法饲养为新法饲养。五推是:推广巢虫阻隔器和阻隔槽;推广人工选种育王;推广提前奖励饲喂;推广继箱饲养;推广规模化养蜂。2 为什么要在中蜂生产中,大力推广“一改五推”技术 据调查,我省共有中蜂14万群,约占全省蜂群总数的70%左右。现大多数中蜂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