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露地甘蓝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露地甘蓝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包括地块规划整理、底肥撒施、耕整地、集约化育苗、移栽、田间管理、收获7个生产环节26个技术节点。连续3 a(年)示范结果表明,甘蓝的产量、品质不仅与当地传统人工生产水平相当,而且节约用工72.9%,效率提高269%,在国内率先实现了露地甘蓝全程机械化生产。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和消费国家,但蔬菜生产方式仍以人工作业为主,蔬菜机  相似文献   

2.
山溪  秦文斌  戴忠良 《蔬菜》2023,5(5):69-71
为筛选出江苏省及其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适宜机械化移栽的甘蓝品种,通过对7个甘蓝材料进行宜机移栽对比试验,对各参试材料的秧苗形态特征、机械移栽情况、移栽后甘蓝产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207、2232和2233品种秧苗的苗高和苗冠直径适中,定植时根覆盖优良率均达到80%以上,根覆盖差率均低于6%;圆球甘蓝品种2233的单球质量比较大(1.40 kg),667 m2产量水平较高(3 994.2 kg),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扁球甘蓝品种2207的单球质量也较大(1.56 kg),667 m2产量达到4 520.9 kg,均可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3.
蔬菜种植行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移栽是蔬菜生产中劳动力消耗较大的环节之一,使用蔬菜移栽机移栽蔬菜可减少劳动力的投入,降低生产成本。但由于蔬菜具有多样性与特殊性,移栽环节一直是蔬菜机械化生产的瓶颈。为掌握适宜机械移栽的农艺程序,使农机与农艺相适应,文章从育苗、移栽两个方面介绍山地蔬菜移栽农机农艺结合技术,以期通过机械移栽在大幅提高移栽进度的同时确保蔬菜移栽质量,从而提高农机的区域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本期导读     
正柴立平等对山东安丘大葱全程机械化生产与传统人工作业模式的成本收益进行测算,大葱机械化种植每公顷可节省人工成本20 790元左右,节约育苗用地0.113hm~2,诠释了机械化推动蔬菜规模化经营的重要作用。金月等结合多年研发茎叶类蔬菜生产装备技术的经验,提出露地和设施两种茎叶类蔬菜标准化机械栽培模式,从农机农艺融合、生产装备配置角度总结出一套  相似文献   

5.
《中国蔬菜》2019,(7):3-3
柴立平等对山东安丘大葱全程机械化生产与传统人工作业模式的成本收益进行测算,大葱机械化种植每公顷可节省人工成本20 790元左右,节约育苗用地0.113hm~2,诠释了机械化推动蔬菜规模化经营的重要作用。金月等结合多年研发茎叶类蔬菜生产装备技术的经验,提出露地和设施两种茎叶类蔬菜标准化机械栽培模式,从农机农艺融合、生产装备配置角度总结出一套  相似文献   

6.
正江苏省东台市在设施西瓜生产的主要环节应用先进的农机具,使西瓜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相比人工作业,采用机械化移栽和运输每667 m~2可节约成本206元。江苏省东台市是全国闻名的早春设施西瓜生产基地,常年种植面积近2万hm~2(30万亩),总产量达100万t,效益30亿元。西瓜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来随着劳动力短缺、人工成本增加、农时用工紧张等问题的出现,影响了东台西瓜栽培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7.
机械移栽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节约人工,但对精细整地、秧苗、农机手等要求较高,最好可以与配套的开沟起垄等机械集成应用。若移栽田块、秧苗质量、人员技术等均按照移栽机械的要求做好准备,其效率、移栽质量还有更大的提高空间。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幼苗移栽成活率及移栽机械化水平,制订了蔬菜钵苗移栽机械化技术规程。主要规定了钵体尺寸、秧苗尺寸、移栽机运行方法、机械维护保养等。本规程仅适用于武汉地区导苗管式蔬菜移栽机械,其他地区可参考。  相似文献   

9.
甘蓝类蔬菜主要包括结球甘蓝(包菜)、花椰菜(白花菜)、青花菜(西兰花)3种,因适应性强、种植方式相近,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且多采用育苗移栽方式。江苏省甘蓝类蔬菜年种植面积长期稳定在10万hm2,在江苏省蔬菜新品种选育和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结球甘蓝是江苏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甘蓝类蔬菜类型。长期以来,甘蓝类蔬菜的生产主要依赖人工作业,由于各地种植模式和生产农艺的差异导致机械化生产推广困难,因此研究适合规范甘蓝类蔬菜机械化生产的种植模式,对于加快推进我国蔬菜生产机械化,促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具有代表性、普适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山东安丘大葱全程机械化生产与传统人工作业模式的成本收益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大葱机械化种植每公顷可节省人工成本20 790 元左右,节约育苗用地0.113 hm2,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对安丘大葱规模化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甘蓝生产机械化水平偏低,除耕整地、育苗和田间管理(灌溉、植保)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机械撒施基肥、移栽及采后加工环节部分实现机械化外,收获环节基本为空白。整体来看,仍未形成全程机械化作业的产业闭环链。今后应面对生产和消费现实,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完善产业标准,突破装备技术瓶颈,形成整体解决方案,分区分类逐步推进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2.
导读:近年来,我国甘蓝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逐年减少,促使甘蓝生产向机械化发展。甘蓝机械化生产具有节省资源、安全无污染、效率高的特点,但其对甘蓝品种以及栽培模式要求极其严格。因此研发适合我国各地甘蓝生产的机械以及开展甘蓝机械化栽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麦套辣椒种植用工多,水、肥利用效率低,种植成本高等问题,利用多功能辣椒播种机、地膜覆盖及种子丸粒化技术,实现了麦套朝天椒机械起垄、铺设滴灌带、覆盖地膜、播种一次性完成,无需进行育苗、移栽等操作。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每667 m~2可省工50%、减施肥料20%、节水30%,节约投入成本500元左右,有利于朝天椒规模化种植,并可有效防控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4.
《西北园艺》2019,(1):52-52
2018年11月21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果蔬茶类收获机械创新团队完成的“6种茎叶类蔬菜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在江苏南京通过成果评价。相关机械设备作业效率是人工的20~30倍,机具利用率提高了7~10倍,综合效益提高30%,实现了茎叶类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其中,茎叶类蔬菜有序收获装备技术,能有效解决蔬菜收获散乱的难题,收获的茎叶类蔬菜商品性好;创制的跨行高地隙通用型动力平台及模块化割台,通过更换割台或关键部件,可收获小白菜、甘蓝、芦蒿、芹菜、苋菜、菠菜等多种蔬菜。  相似文献   

15.
目前西兰花种植已实现了耕整地、施肥用药、灌溉等环节的机械化,但在育苗、移栽及收获阶段的机械化程度依然偏低.本文对比了人工移栽、半自动移栽及全自动移栽三种移栽方式对西兰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与人工移栽相比,全自动移栽的西兰花平均开展度增加26.57%,株高增加11.52%,平均球茎增加7.12%,球高减少3.56...  相似文献   

16.
甜瓜简约化栽培采用平畦滴灌种植,与新疆南疆地区甜瓜传统沟种方式以及现有滴灌种植模式相比,具有大量减少人工消耗、成倍节约灌溉水、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的特点,田间种植管理环节大部分能够实现机械作业,具备完全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田间管理的潜力。本规程适合新疆喀什、和田、阿克苏以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地区甜瓜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7.
北京郊区用工成本趋高,水资源紧张,采用冬储型露地大白菜机械化生产技术可实现集约化育苗,机械做畦、铺设滴灌管、覆膜、移栽,合理密植及水肥一体化管理,平均每667 m2 仅栽培环节较传统生产模式减少3.8 个用工,用水量降低54.5%,净菜产量提高14.7%,增收366.7 元。  相似文献   

18.
陆燕  缪进  徐海 《长江蔬菜》2019,(16):12-13
近年来,以结球甘蓝、西兰花和松花菜为主的甘蓝类蔬菜因种植机械化程度高、易贮、耐运、适宜加工,在苏南地区种植规模较大。设施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是指在现代温室工程设施内,借助精量播种机、施肥灌溉等机械从事蔬菜种苗生产[1]。工厂化育苗是甘蓝类蔬菜规模化生产的重要环节,一方面有利于根系发育,定植后缓苗快,成活率高,早熟性好,病虫害少,易培育壮苗;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育苗实现机械化和集约化生产,降低劳动力成本。  相似文献   

19.
<正>甜瓜简约化栽培采用平畦滴灌种植,与新疆南疆地区甜瓜传统沟种方式以及现有滴灌种植模式相比,具有大量减少人工消耗、成倍节约灌溉水、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的特点,田间种植管理环节大部分能够实现机械作业,具备完全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田间管理的潜力。本规程适合新疆喀什、和田、阿克苏以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地区甜瓜生产参考。1播前准备1.1选地、整地瓜田以休闲地或撂荒地为宜,宜选壤土或沙壤土,不可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全国各地专业化、现代化、规模化的育苗工厂发展迅速,蔬菜育苗变得越来越便捷。但甘蓝类蔬菜采用工厂化育苗存在成本高(每667m2育苗成本提高20%~25%)、炼苗不充分等问题,种植后成活率较低。秋甘蓝露地育苗既能节约成本又能培育壮苗,现将其介绍如下,供广大蔬菜种植户参考。1准备材料(1)小拱棚毛竹片:每根长2m,每畦需15根,每667m2苗床需375根,可根据苗田面积确定具体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