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姝君  赵丹  周雪  孙晴  刘林 《园艺学报》2016,43(10):2021-2028
对黄瓜不同发育阶段叶片中的脂滴进行超微观察,以期了解衰老叶内脂滴降解的场所。结果表明,衰老叶片中部分质体小球在叶绿体内降解,降解先从小球一侧开始,向另一侧推进。衰老叶片含有胞质脂滴,有些胞质脂滴紧贴叶绿体,显示其发生与叶绿体密切相关;有些胞质脂滴与液泡密切接触,并向液泡内转运,进入液泡后发生降解。显然,黄瓜叶衰老不仅引起脂滴在液泡内降解,也引起脂滴在叶绿体内原位降解,证明液泡并不是脂滴降解的唯一场所。  相似文献   

2.
对板栗在春季折叠的幼叶和平展生长的幼叶、夏季成熟叶和秋季老叶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做了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春季折叠的幼叶的叶绿体中不含淀粉和质体小球,平展生长的幼叶含淀粉粒没有质体小球;夏季成熟叶的叶绿体中淀粉最多并出现极少量质体小球;秋季衰老叶的叶绿体中淀粉粒减少直至消失,质体小球数量激增;有的质体小球在叶绿体内被一层膜包围并降解。根据染色特点,可将质体小球分为黑色和灰色2类。淀粉减少及质体小球增多与叶绿体功能衰退相关。  相似文献   

3.
叶衰老引起大分子和细胞器组分降解,质体小球是源于类囊体、由膜脂单分子层包围中性脂所组成的细胞器,然而目前对衰老叶中质体小球降解的亚细胞途径还了解甚少,因此采用超微技术对番茄叶衰老诱导的质体小球降解亚细胞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 发现,番茄叶衰老诱导质体小球体积增大之后以两种方式降解:一是质体小球离开叶绿体并向液泡内转移,在...  相似文献   

4.
《中国瓜菜》2019,(4):35-40
胞质脂滴通常在生殖器官中产生,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研究黄瓜叶片能否产生胞质脂滴,哪种类型的细胞能产生脂滴,以为黄瓜叶片脂滴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幼叶、成熟叶和衰老叶都含有胞质脂滴,即黄瓜叶片发育各阶段均能产生胞质脂滴。幼叶中,表皮细胞、叶肉细胞和维管组织细胞都含有少量胞质脂滴;成熟叶中,以叶肉细胞中胞质脂滴较多;老叶中,叶肉细胞、维管薄壁细胞和伴胞都产生胞质脂滴,以伴胞中最多。老叶叶肉细胞中胞质脂滴向液泡内转移,显示胞质脂滴通过细胞自噬途径降解。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番茄叶片有无产生胞质脂滴的能力,胞质脂滴发生是否与叶片发育有关,哪些类型细胞产生胞质脂滴以及胞质脂滴在细胞内什么场所降解等问题,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番茄叶片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番茄幼叶和成熟叶均不含胞质脂滴,而衰老叶含胞质脂滴,显示胞质脂滴是衰老叶的细胞生物学特征。衰老叶表皮细胞、维管薄壁细胞和叶肉细胞等3种主要类型细胞均有产生胞质脂滴的能力,而其他细胞如筛管分子不含胞质脂滴。胞质脂滴在液泡内降解,或在液泡外通过与小泡密切接触从而在接触面上降解。  相似文献   

6.
刘林 《园艺学报》2012,39(4):749-756
 为揭示蚜虫取食对杏叶片细胞分化、果枝节间伸长和花芽形成量的影响,对‘金太阳’杏被桃蚜取食与未被取食同龄幼叶超微结构、果枝节间长度和每节花芽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被取食幼叶叶肉细胞比未被取食同龄幼叶叶肉细胞明显小,显示其生长较慢。(2)被取食与未被取食同龄幼叶叶肉细胞的质体差异显著,未被取食幼叶中质体凸透镜形,含丰富类囊体和发达基粒,表现叶绿体形态结构;被取食幼叶中质体球形或椭球形,含少量类囊体,不具叶绿体形态结构。(3)被取食果枝节间长度显著短于未被取食果枝,相反,被取食果枝每节花芽数显著多于未被取食果枝。因此认为,蚜虫取食阻碍杏叶细胞生长和分化,抑制果枝节间伸长,每节花芽数增加。  相似文献   

7.
黄瓜果实衰老过程中果皮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衰老‘649’和易衰老‘D0313’两个不同黄瓜品种为试验材料, 观察活体黄瓜果实衰老过程中果皮细胞壁及叶绿体、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 ‘649’授粉后30 d果壁中胶层质密度降低, 叶绿体基质片层向两端拉伸; 授粉后40 d细胞壁开始降解, 叶绿体基粒片层变得膨大并开始解体, 线粒体内脊数目开始减少。‘D0313’授粉后20 d果壁中胶层断续不均匀, 叶绿体基粒类囊体开始膨大; 授粉后30 d, 细胞壁中胶层开始溶解, 叶绿体内部结构开始解体, 线粒体内脊模糊。表明, 衰老过程中, 易衰老品种‘D0313’果皮细胞壁、叶绿体、线粒体的衰老症状出现的都比耐衰老品种‘649’早。衰老过程中线粒体是较稳定的细胞器, 其变化迟于叶绿体。  相似文献   

8.
田景花  张红  李明  王梅 《园艺学报》2003,30(6):728-730
 采用免疫胶体金电镜技术对黄瓜幼叶叶肉细胞中的钙调素(CaM)进行定位。结果表明:适温下生长的黄瓜幼苗叶肉细胞中的CaM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和叶绿体内,细胞核中CaM主要存在于染色质和核仁上,叶绿体中CaM主要存在于类囊体膜上;线粒体中也有一定量的CaM分布;细胞质、液泡、液泡膜及质膜上只有少量CaM存在;而细胞壁和细胞间隙却很难发现显示CaM存在的金颗粒。  相似文献   

9.
采用焦锑酸钙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 ,研究了低温胁迫与冷锻炼下不同耐冷性番茄品种幼叶细胞Ca2 定位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 :正常生长条件下 ,番茄幼叶细胞Ca2 主要存在于液泡和细胞间隙内 ,细胞质中含量很低 ,且耐冷性不同品种之间无明显差异。经5℃低温处理 2 4h后 ,耐冷品种细胞内Ca2 分布变化明显 ,胞内钙库 (即液泡 )释放Ca2 进入细胞基质 ,细胞间隙中仍有大量Ca2 存在 ;而冷敏感品种无明显变化。当处理 4 8h后 ,耐冷品种细胞Ca2 分布趋向于恢复到处理前的状态 ,而冷敏感品种则在细胞内形成较大的钙沉淀颗粒 ,多分布于叶绿体被膜与质膜内侧 ,细胞间隙内Ca2 颗粒也集中聚集成团。昼 15℃ /夜 8℃条件下的冷锻炼对不同耐冷性番茄幼叶细胞内Ca2 分布的影响也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0.
将南方苹果早翠实生苗于1.3 mg/kg铁、pH 5.5;0.13 mg/kg铁、pH 6.5;无铁,pH 5.5;无铁,pH 6.5;无铁,pH 7.8;5个处理中培养,取其幼叶和老叶分别观察其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和新、老叶的净同化率,并测各处理中叶片、根系中含铁量.结果表明:各个铁逆境处理的苹果苗都呈现出极为明显的失绿症状,且随铁素减少和pH值升高失绿症状加重,细胞内很少看到微体,淀粉粒很小或看不到.而培养于含铁1.3 mg/kg、pH 5.5营养中的苹果苗其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发育正常,并可见线粒体、微体及淀粉粒.在有效光合辐射内,正常铁植株幼叶的净同化率比缺铁处理的高2~4倍.正常含铁量及低铁处理的苹果苗的老叶净同化率基本相同,但无铁处理的较低.所有其他各处理的植株根、叶组织中含铁量只有细微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板栗短雄花序异常死亡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 ) 短雄花序发育过程中, 花序上部变黄, 弯曲, 最后枯死脱落,而基部花序正常发育。利用透射电镜观察花序上部发育中的细胞超微结构发现: 细胞呈现有序的死亡变化,细胞核内发生染色质凝聚, 继而核仁消失, 核质降解, 核膜破裂, 核解体; 液泡内吞现象明显, 形成很多小液泡; 叶绿体和线粒体也逐渐解体; 花序上部衰亡过程中所有细胞器在膜包裹下有序地降解, 表现出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典型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莫爱琼  赵晟  万小荣  耿世磊 《园艺学报》2012,39(11):2206-2216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组织化学和荧光显微镜相结合的方法对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 DC.)不同发育阶段的花结构差异及其绿原酸积累规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花的发育,花冠筒叶绿体结构逐渐完善并积累淀粉粒,幼蕾期叶绿体已有基粒和基粒片层出现,但没有明显的淀粉粒出现;绿蕾期叶绿体结构完整,积累有一至数个淀粉粒;白蕾期叶绿体数量少,含有丰富的淀粉粒;银花期和金花期叶绿体极少;花冠筒木质部导管细胞壁逐渐木质化加厚。在花冠筒中,幼蕾期和绿蕾期绿原酸含量丰富;白蕾期薄壁细胞内绿原酸含量开始减少,维管束仍积累较多的绿原酸;银花期和金花期薄壁细胞绿原酸含量进一步减少且分散分布,维管束累积的绿原酸也减少,主要分布在木射线中。在花萼筒-子房中,不同发育阶段,其薄壁细胞、维管束、中轴胎座和胚珠都有绿原酸分布。表明绿原酸可能在叶绿体内合成,然后转至细胞液中聚合,最后在液泡内积累;叶绿体中淀粉粒数量与绿原酸合成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樱桃叶单宁积累的特征,用组织化学和超微技术对幼叶与成熟叶中的单宁积累及分布特点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樱桃幼叶和成熟叶均积累单宁,积累单宁的细胞类型有表皮细胞、叶肉细胞和维管薄壁细胞。叶发育阶段不同,单宁分布模式略有差异:在各种组织尚未完成分化的幼叶中,维管组织、表皮以及两者之间的支持组织积累较多单宁,将来分化为叶肉组织的细胞积累单宁较少。在成熟叶中,叶肉细胞积累单宁较多,而维管组织和表皮只积累少量单宁。单宁在液泡中积累,被限制在液泡内,不向细胞质中扩散,从而不会影响细胞质中蛋白质的功能。归纳起来,不同发育阶段叶片均积累单宁,但单宁分布模式随叶片发育状态而发生微小变化,樱桃叶具有以单宁为基础的防御紫外线伤害和病原菌侵染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不同采收成熟度油桃贮藏效果及果肉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秦光2号油桃果实为材料,在0℃贮藏条件下研究了5个采收成熟度果实的贮藏效果及果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处理Ⅳ成熟度果实贮藏40d后能保持相对较高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货架期品质好,好果率高,贮藏效果好,为最佳采收成熟度。(2)采收当天的处理Ⅰ、Ⅱ、Ⅲ成熟度的果实,果肉细胞的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异;处理Ⅳ成熟度果实,叶绿体开始变形,细胞外壁开始有少许微纤丝松懈;处理Ⅴ成熟度果实,细胞壁中胶层开始溶解,电子密度降低,出现质壁分离和液泡破损现象。(3)贮藏50d后,不同成熟度的果实,果肉细胞的超微结构都发生明显变化,显示出果肉细胞间隙增大,细胞内含物减少,出现细胞空腔化;细胞壁中胶层降解,细胞壁弯曲或皱缩,质壁分离严重;细胞器变形或降解等现象。  相似文献   

15.
艾佳音  何明莉  才丰  陈瑶  张琪静 《中国果树》2023,(11):96-98+107
甜樱桃展叶后通过调查叶片形态指标和测定不同叶龄叶片光合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揭示甜樱桃叶片光合特性的生理机制,探索叶片生长衰老过程中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甜樱桃展叶18~65 d为功能期,净光合速率(Pn)达到最大值,为12.51μmol·m-2·s-1,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也均处于较高水平;展叶73~84 d进入衰老阶段,此时叶片Pn、Gs和Tr等光合生理指标均低于功能叶和幼叶,胞间CO2浓度(Ci)则相反。美早甜樱桃叶片初展时,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低,之后逐渐增加,至衰老阶段开始下降。确定了温室甜樱桃幼叶、功能叶和衰老叶的时间点与生长期,为不同叶龄叶片功能时间的确定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对提高甜樱桃果实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 发生规律 栗瘿蜂又名栗瘤蜂 ,主要为害板栗树。一年发生 1代 ,以初孵幼虫在芽内越冬 ,翌年栗芽萌动时幼虫开始活动为害。 5月上旬幼虫在虫瘿内老熟化蛹 ,6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 ,成虫羽化后需在虫瘿内停留 10~ 15天 ,出瘿后行孤雌生殖。每头雌成虫产卵 2 0 0粒左右 ,卵产于芽内及第 2幼叶的主脉内。幼虫孵化后在芽内为害 ,形成较虫体稍大的虫室 ,但在年前芽外并不出现组织变形。第 2年 4月中旬寄主幼枝出现小虫瘿 ,4月下旬虫瘿形成。虫瘿多为椭圆形 ,表面光滑 ,绿色或红绿色。栗芽受害后枝条不能抽出 ,严重时全树布满虫瘿 ,不能开花结实…  相似文献   

17.
草莓主要病害症状辨别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草莓的主要病害有灰霉病、炭疽病、病毒病、白粉病、根腐病、芽枯病、叶枯病、蛇眼病。1主要病症1.1草莓枯萎病此病多发生在苗期或开花至收获期。发病初期心叶变黄绿或黄色,有的卷缩或产生畸形叶,引起病株叶片失去光泽,植株生长衰弱,在3片小叶中往往有1~2片畸形或小叶化,且多发生在一侧。老叶呈紫红色萎蔫,后叶片枯黄至全株枯死。剖开根冠,可见叶柄、果梗维管束变成褐色至黑褐色。根部变褐后纵  相似文献   

18.
番茄由绿变白开始转色时,其下部的叶片及上部的叶片万不可摘除。颜色浓绿和没有病虫害、黄斑的叶片不能摘,因为这些叶片仍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力军,是番茄达到高产的营养库。植株底部那些正常老化、叶色变黄的老叶可以摘,但时间不能太早,因试验证明这些叶片并不能消耗多少营养,植株中、下部由于病虫危害或其他生理性病害造成的变黄衰老的叶片可以摘。植株老化时,每次摘叶,  相似文献   

19.
西瓜的花芽分化与幼苗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当植物的营养生长达到一定阶段后,在光、温度等因素及内部某些激素的诱导下,在生长锥或叶腋内形成花芽或花序的原基。这标志着植物在进行营养生长的同时进入生殖生长。西瓜的花芽分化是在叶腋内进行的。据报导,西瓜从子叶开展至团棵(4—5片真叶)为幼苗期,此期以幼苗叶的生长建成和结果前期功能叶分化发生为中心,同时在苗端叶腋内开始分化发生生殖器官。早花西瓜品种从播种到开放第1朵雄花需45天。第1个果实发育成熟需30天。早花是目前广泛栽培的早熟品种之一。通过对幼苗的叶和花芽的形态发生和分化过程及它们间的相关性的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核桃的抗寒机理,研究了低温逆境下不同抗寒性核桃(Juglans regiaL.)品种展叶期叶片细胞中第二信使Ca2+的分布变化.试验材料为抗寒性较强的核桃品种‘哈特雷’和抗寒性较差的‘晋龙2号’展叶期1年生枝的顶端幼叶,将枝叶于1℃低温下分别水培处理3、12、24、48和72 h,以未经低温处理的叶片作为对照,采用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定位观察叶肉细胞中的Ca2+分布.结果表明,展叶期核桃幼叶细胞中Ca2+主要分布于液泡和细胞间隙中,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中也有较多Ca2+分布,基础细胞质中Ca2+含量较少.1℃低温可使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Ca2+浓度迅速升高,在低温处理24h时,抗寒性较强的‘哈特雷’细胞中游离Ca2+浓度开始下降,处理72 h时基本恢复到静息态水平,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不大,叶片无明显冷害症状;而抗寒性较差的‘晋龙2号’叶片的细胞质、线粒体及细胞核中Ca2+浓度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到处理72 h时细胞超微结构冷害明显,部分幼叶叶缘呈水浸状.可见,低温逆境下抗寒性较强的品种叶肉细胞质中出现短时间的Ca2+高峰,随后能恢复到静息态水平;而抗寒性差的品种难以恢复,不能完成第二信使的信号传导过程,最终导致细胞和组织冷害.因此,低温逆境下能否恢复第二信使Ca2+的稳定平衡与核桃的抗寒性密切相关.此外,低温处理12 h后核桃幼叶的叶绿体被膜上普遍出现Ca2+沉淀,推测此时叶绿体可能起着临时贮存Ca2+的作用,以促进细胞质中Ca2+浓度回落到静息态水平;线粒体可能也具有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