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了鉴定鸭疫里默氏杆菌中与卡那霉素抗性相关的基因,本研究采用构建Yb2株转座子随机突变库结合卡那霉素抗性平板来筛选相关抗性基因.先以Yb2株为受体菌,携带质粒pEP4351的大肠杆菌BW19851(pEP4351)为供体菌,构建转座子Tn4351随机突变库.用含红霉素和卡那菌素的TSA进行筛选,得到卡那霉素耐药性降低的...  相似文献   

2.
牛源大肠杆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近年来新疆地区牛源大肠杆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分布及其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本研究于2016-2018年从新疆石河子、沙湾、奎屯、玛纳斯和伊犁5个地区12个规模化奶牛场分离出116株牛源大肠杆菌,药敏试验检测其耐药性,同时利用PCR扩增PMQR耐药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62.93%的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耐药率最高。对链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和恩诺沙星的耐药率依次为56.90%、54.31%、43.10%和42.24%。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7.76%和11.21%。分离菌主要携带qnrA、qnrS和aac(6′)-Ⅰb-cr 3种耐药基因;116株大肠杆菌中有31株携带PMQR的耐药基因,检出阳性率为26.72%,其中26株仅携带1种PMQR耐药基因,占所有菌株的22.41%,4株携带2种PMQR耐药基因,占所有菌株的3.45%,1株携带3种PMQR耐药基因,占所有菌株的0.86%。综上所述,新疆地区牛源大肠杆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基因主要为qnrA、qnrS和aac(6′)-Ⅰb-cr 3种,且对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近年来新疆地区牛源大肠杆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分布及其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本研究于2016-2018年从新疆石河子、沙湾、奎屯、玛纳斯和伊犁5个地区12个规模化奶牛场分离出116株牛源大肠杆菌,药敏试验检测其耐药性,同时利用PCR扩增PMQR耐药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62.93%的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耐药率最高。对链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和恩诺沙星的耐药率依次为56.90%、54.31%、43.10%和42.24%。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7.76%和11.21%。分离菌主要携带qnrA、qnrS和aac(6')-Ⅰb-cr 3种耐药基因;116株大肠杆菌中有31株携带PMQR的耐药基因,检出阳性率为26.72%,其中26株仅携带1种PMQR耐药基因,占所有菌株的22.41%,4株携带2种PMQR耐药基因,占所有菌株的3.45%,1株携带3种PMQR耐药基因,占所有菌株的0.86%。综上所述,新疆地区牛源大肠杆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基因主要为qnrA、qnrS和aac(6')-Ⅰb-cr 3种,且对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调节基因AcrR和MarR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大肠杆菌多重耐药外输泵抑制基因AcrR和MarR突变对大肠杆菌多重耐药的调节机制。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氯霉素、四环素、利福平、庆大霉素、大观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阿莫西林等10种药物对临床分离的33株大肠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标准菌株ATCC25922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从中筛选出7株多重耐药菌和2株相对敏感菌,并对这9株菌及标准菌ATCC25922的AcrR和MarR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并克隆后测序,分析DNA序列及氨基酸序列的突变情况。耐药菌和敏感菌均发现有部分菌株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点突变。AcrR和MarR同时突变将更大限度的提高细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大肠杆菌多重耐药外输泵抑制基因AcrR和MarR突变对大肠杆菌多重耐药的调节机制。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氯霉素、四环素、利福平、庆大霉素、大观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阿莫西林等10种药物对临床分离的33株大肠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标准菌株ATCC25922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从中筛选出7株多重耐药菌和2株相对敏感菌,并对这9株菌及标准菌ATCC25922的AcrR和MarR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并克隆后测序,分析DNA序列及氨基酸序列的突变情况。耐药菌和敏感菌均发现有部分菌株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点突变。AcrR和MarR同时突变将更大限度的提高细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从山东省滕州市某种鸡场的19只死胚及出壳弱雏中分离出6株大肠杆菌,平均分离率为36.84%。生化鉴定表明,这些致病菌均符合大肠埃希氏菌的生化特性。本实验用平板稀释法对6株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药敏实验,结果6株菌对五大类抗生素(氨基糖甙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磺胺类、硝基呋喃类)的10种药物的耐药性以卡那霉素最高,四环素次之,呋喃妥因最低。设计了4对引物,采用PCR技术,对6株鸡源大肠杆菌的耐药基因进行了检测并对所得耐药基因进行了扩增及序列测定。  相似文献   

7.
大肠埃希菌能够引起鸡大肠杆菌病,对养殖业危害巨大。检测阜新某鸡场分离的33株鸡源大肠埃希菌对6种临床常用的四环素类药物的敏感性,并对四环素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土霉素和脱氧土霉素高度耐药;对四环素和多西环素中度耐药;对金霉素和强力霉素敏感。在33株大肠埃希菌分离株中检测出tetB、tetC、tetM、tetK、tetL 5种四环素耐药基因,未检出tetA基因,tetK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对从内蒙古海拉尔区某规模化兔场病死仔兔肺脏中分离到的1株病原菌进行了培养特性观察、革兰染色、生化试验与PCR鉴定,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为进一步了解该菌株的耐药情况,对其进行了药敏试验及部分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青霉素G、阿莫西林、头孢拉啶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严重,其次为四环素类抗生素,对卡那霉素、诺氟沙星等氨基糖苷类与喹诺酮类抗生素高度敏感。耐药基因检测筛选到bla TEM与tet B两种耐药基因,与分离菌的耐药表型相符。实验结果对兔波氏杆菌病的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应用转座子标签法,通过转座子供体菌E.coli S17-1/pZJ25::Tn5对受体菌埃氏巨型球菌进行转座子诱变,采用含卡那霉素和氟乙酸钠的选择性培养基筛选接合子.共筛选出稳定的对卡那霉素和氟乙酸具有抗性的转座工程菌9株。对埃氏巨型球菌的突变株进行16SrRNA和Tn5的PCR鉴定。及乙酸激酶(AK)和磷酸转乙酰酶(PTA)酶比活力分析,确定突变株属于pta基因缺失型氟乙酸抗性菌株。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食品源单增李斯特菌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和红霉素耐药基因ermB是否能向粪肠球菌水平传播,选择2株耐受四环素(tetM)和1株耐受红霉素(ermB)的单增李斯特菌为供体,1株耐受卡那霉素的粪肠球菌为受体菌进行滤膜接合试验。对接合子tetM和ermB基因及相关的转座子Tn196、Tn197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分别获得17,23株耐四环素接合子,28株耐红霉素接合子,接合转移率分别为3.4×10~(-7),4.6×10~(-7),5.6×10~(-7)。接合子均产生了与供体菌一致的四环素和红霉素耐药表型,并且PCR扩增到相应的tetM和ermB基因,其序列与供体单增李斯特菌的耐药基因序列一致,但未扩增到相应的转座子基因;证实单增李斯特菌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及红霉素耐药基因ermB可以向粪肠球菌水平传播并发挥耐药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西藏那曲市羊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进行合理用药,本试验从那曲市采集羊新鲜无污染腹泻物92份,进行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分离、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致泻性大肠杆菌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在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上呈蓝色菌落、革兰氏染色为粉红色的短杆菌,通过生化鉴定及23S rRNA的PCR检测得到26株羊源大肠杆菌,分离率为28.3%;其中25株符合致泻性大肠杆菌生化特性,致泻菌株分离率为27.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得25株羊源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高,耐药率为24.0%;对羧苄西林、卡那霉素的耐药性次之,耐药率为8%;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庆大霉素、四环素、米诺霉素等药物耐药率为4%;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药物极为敏感,可作为临床用药。5种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bla_(TEM)基因检出率为100%,表明分离菌均含有相应的耐药基因。以上结果表明,西藏那曲市羊源大肠杆菌对多种药物耐药,提示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注重合理用药、联合用药,减缓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长春地区猪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吉林省长春地区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于2013年采集318份猪源样品,分离鉴定大肠杆菌275株。以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等15种药物进行了药物敏感性实验,多重 PCR 方法进行系统进化分群。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四环素、氨苄西林和磺胺甲基异恶唑耐药最严重(83.63%、52.72%、51.27%),全部菌株对美洛培南、多粘菌素敏感,其中176 株菌表现为对3类以上抗生素的多重耐药(64.00%)。从仔猪腹泻样品分离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四环素、氯霉素及磺胺甲基异恶唑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健康猪和猪肉样品分离株的耐药率。大肠杆菌分离株主要为 A 群和 B1群。研究获得了吉林长春地区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基本流行病学数据,为指导养殖业的临床用药及耐药性监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coli,E.coli)某些血清型菌株所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是危害养鸡业主要细菌性疾病。大肠杆菌血清型众多,且易产生耐药性。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与本身携带的耐药基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实验临床分离5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用PCR方法对其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基因tetA和tetB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临床分离5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均携带检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基因tetA和tetB检出率均为100%,因此,证实了说明临床分离5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药物存在很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鸡源性沙门菌分离株多重耐药情况与转座子及耐药基因的携带关系,采用K-B纸片法对23株鸡源性沙门菌分离菌株进行10种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应用PCR对分离菌株进行转座子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3株分离株中有10株对2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属于多重耐药株,其中四环素-氨苄西林-甲氧苄啶-诺氟沙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是主要多重耐药谱;10株多重耐药菌中有8株分别携带不同种的转座子(tnpA、tn1721、tnp513、IS26),其中以转座子tnpA、tn1721和IS26的检出率最高,耐药基因中以blatem-1、tetA和tetB的检出率最高,携带转座子多的菌株中耐药基因检出率较高且耐药谱广。结果表明沙门菌多重耐药性与转座子的携带之间关系密切,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奶牛乳房炎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四环素耐药机制,本研究以K-B法和常量肉汤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并对26株奶牛乳房炎S.aureus进行四环素耐药表型检测及加入利血平后的MIC值检测;以PCR检测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tetO、tetL和tetK,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检测结果表明:26株菌株中,7株对四环素耐药,19株敏感;利血平能显著降低部分耐药株对四环素的MIC值;在7株耐药菌株中,1株检测出tetM基因,6株检测出tetK基因,没有检测到tetL和tetO基因;tetK基因与S.aureus质粒pT181同源性为100%,tetM基因与转座子Tn916序列同源性为99.9%。实验研究表明,26株奶牛乳房炎S.aureus四环素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相符,耐药机制以外排蛋白介导为主,并在国内牛源S.aureus中首次检测到tetK基因。  相似文献   

16.
为调查山西地区不同来源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药物的耐药性,选择山西省部分地区不同来源大肠杆菌196株,采用KB纸片法进行敏感药物筛选试验.结果显示,山西地区鸡源大肠杆菌对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氟苯尼考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高度耐药;猪源大肠杆菌对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头孢氨苄敏感度较高,对庆大霉素、氧氟沙星高度耐药;牛源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西藏那曲市羊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进行合理用药,本试验从那曲市采集羊新鲜无污染腹泻物92份,进行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分离、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致泻性大肠杆菌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在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上呈蓝色菌落、革兰氏染色为粉红色的短杆菌,通过生化鉴定及23S rRNA的PCR检测得到26株羊源大肠杆菌,分离率为28.3%;其中25株符合致泻性大肠杆菌生化特性,致泻菌株分离率为27.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得25株羊源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高,耐药率为24.0%;对羧苄西林、卡那霉素的耐药性次之,耐药率为8%;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庆大霉素、四环素、米诺霉素等药物耐药率为4%;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药物极为敏感,可作为临床用药。5种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blaTEM基因检出率为100%,表明分离菌均含有相应的耐药基因。以上结果表明,西藏那曲市羊源大肠杆菌对多种药物耐药,提示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注重合理用药、联合用药,减缓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兽医学报》2019,(11):2146-2151
从腹泻仔猪中分离奇异变形杆菌,并对其耐药性和14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采用分离培养、攻毒试验、药敏试验和PCR特异性扩增等方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和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共分离到15株奇异变形杆菌,发现部分分离菌可以导致仔猪腹泻,所有分离菌均有多重耐药性,86.67%(13/15)的分离菌含有3种以上的耐药基因;四环素类、磺胺类、氯霉素类抗生素对分离菌无抑制作用,而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胺类的部分抗生素对分离菌有抑制作用,喹诺酮类的抑菌效果较好;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磺胺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氯霉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主要是由cmy、sul-2、 tetA、aadA和floR耐药基因所导致的。结果表明,腹泻仔猪中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含有大量的耐药基因和多重耐药性,可以引起仔猪腹泻症状,导致抗生素在临床治疗时不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宁夏地区牛源肠球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与毒力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宁夏地区牛源肠球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本试验使用显色培养基及PCR法对肠球菌进行分类鉴定;采用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测定肠球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最后采用PCR方法对9种相关耐药基因与7种肠球菌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并测序。结果显示,在分离鉴定出的255株肠球菌中,屎肠球菌有78株(30.59%),粪肠球菌有53株(21.9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磺胺异恶唑和杆菌肽耐药率达到了100%;其次是苯唑西林(92.16%)、红霉素(65.88%)、四环素(65.49%)和青霉素(56.86%)。分离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高度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2.54%与95.29%。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3)′-Ⅲ的检出率最高,为100%;其次是红霉素类耐药基因ermB,为46.27%;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耐药基因VanA、VanB、VanC。已检测的毒力基因明胶酶gelE的携带率最高,为37.60%;其次为心内膜炎抗原efaA,为36.10%。结果表明,宁夏地区牛源肠球菌的多重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应当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鹅源鼠伤寒沙门氏杆菌进行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试验从病料中分离出菌株后采用生化试验、亲膜蛋白基因invA的PCR扩增、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对分离株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17株菌株均为鼠伤寒沙门氏杆菌,这些分离株能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不利用蔗糖等,符合沙门氏杆菌生化特性;亲膜蛋白基因invA的PCR扩增得到大小为330 bp的目的条带;血清型鉴定显示,分离株血清型符合鼠伤寒沙门氏杆菌的血清型。药敏试验显示,82.35%的菌株对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敏感,64.71%的菌株对卡那霉素敏感,64.70%的菌株对诺氟沙星敏感,58.82%的菌株对庆大霉素敏感,52.94%的菌株对新霉素敏感;64.71%的菌株对多西环素耐药,58.82%的菌株对链霉素耐药,35.29%的菌株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耐药,29.41%的菌株对环丙沙星耐药;有11株分离株至少对2类抗生素耐药,其中7株分离株对3类及3类以上抗生素耐药。说明分离自鹅的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且出现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