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果皮是西瓜果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对果实的贮运性能有重要影响。通过制作果皮组织的石蜡切片,观察了8组同基因型不同倍性西瓜果皮结构,研究不同染色体倍性对西瓜果实果皮结构的影响及西瓜果实贮运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倍性西瓜果皮结构存在差异,多倍体西瓜果皮厚度及各组成部分的厚度均大于二倍体,石细胞大小及形态与二倍体存在差异,多倍体西瓜果实的内果皮层从外到内有较为明显的小细胞向大细胞的过渡,而二倍体的这一变化不明显,在西瓜果实的不同发育时期,果皮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邵氏硬度计测定了2个籽用西葫芦姊妹系果皮硬度,并进行切片观察,同时测定籽粒饱满度,分析籽用西葫芦果皮硬度与籽粒饱满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籽用西葫芦姊妹系果皮硬度差异极显著,Q212-6-3-1果皮坚硬,果皮硬度为30.3 HD,表皮10个柱状细胞宽度3526.7 μm,外果皮厚度3792.6 μm,中部中果皮厚度27700.0 μm,与软皮的Q212-6-3-2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硬果皮果实的籽粒百粒重极显著高于软果皮果实。果皮硬度与籽粒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皮硬度越高,籽粒百粒重越大,籽粒越饱满。因此,可将果实硬皮作为籽用西葫芦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相似文献   

3.
以裂果性状差异显著的2个小型西瓜材料为亲本,对果实切裂应度、果形指数、果皮厚度及果皮硬度等4个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性分析,以掌握裂果性状的变化特点及相互关系,其中以果实切裂应度为判断西瓜易裂与抗裂的主要性状。结果表明:裂果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在0.125~0.814,果实切裂应度的变异系数最大,果皮硬度变异系数最小;果形指数、果皮厚度和果皮硬度都是呈连续变异的数量性状;而果实切裂应度满足孟德尔分离定律特征,属于质量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4个性状中果实切裂应度与果皮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合大丰地区栽培、品质优、商品性好的西瓜品种,作者引进10个不同类型的西瓜品种开展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西瓜品种植株长势旺盛、果实性状优良、商品性好,均适应大丰地区的气候条件,且红瓤西瓜具有普适性,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其中苏梦6号、众天朝霞3845果皮薄,采摘、运输过程中需防裂瓜;中果型品种浙蜜8号和...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不同柠檬品种间果皮挥发性物质差异,利用GC-MS技术对同一地相同管理的5个柠檬品种的果皮进行检测,将原始数据上传至XCMS平台进行处理后,利用SIMCA-P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通过R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5个柠檬品种的果皮中共检出95种挥发性物质,不同品种的化合物种类不同,共筛...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不同李品种果实中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以14个李品种为试材,测定果皮和果肉中的多酚含量,采用超氧自由基(O_2~-)清除法、羟自由基(OH·)清除法、DPPH法、FRAP法和TBARS法测定抗氧化能力,比较多酚含量、抗氧化能力的差异,分析多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比较抗氧化能力测定方法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李果实中富含多酚并且品种间存在差异,不同品种果皮中含量为1.40~3.37 mg·g~(-1) FW,果肉中含量为0.50~0.97 mg·g~(-1) FW,果皮中含量远大于果肉中含量;果皮中多酚含量较高的李品种为皇后李、猪肝李,其次为黑宝石李、红玫瑰李;果肉中多酚含量最高的为秋姬李,其次为威克逊李。(2)李果皮、果肉多酚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果皮提取物综合抗氧化能力较强的为皇后李、黑宝石李和猪肝李,果肉的为红美丽李、红玫瑰李和秋姬李。(3)果皮中多酚含量与清除O_2~-、OH·能力及DPPH、FRAP、TBARS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肉中多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呈显著正相关。(4)对5种方法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评价李果多酚抗氧化能力,方法间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DPPH法与FRAP法综合评价最佳,可作为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脆肉梨成熟过程中不同时期、果实不同部位质地性状的差异和变化规律。【方法】以脆肉梨品种‘华酥’和‘圆黄’为试材,采用食品物性分析仪质地多面分析法(TPA)和穿刺试验,测定果肉脆度、硬度、黏着性、弹性、胶黏性、咀嚼性和果皮硬度等7个质地性状。【结果】各质地性状在梨果实成熟过程中均发生显著变化,而且果实萼部、中部和梗部3个部位的质地性状均存在差异;除黏着性与其他参数间的相关性较差之外,果肉脆度、果肉硬度、弹性、胶黏性、咀嚼性和果皮硬度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首次明确了在梨果实成熟过程中各部位质地性状的变化规律,可以为梨适宜采收成熟度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脆肉梨果实成熟过程中质地性状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脆肉梨成熟过程中不同时期、果实不同部位质地性状的差异和变化规律。【方法】以脆肉梨品种‘华酥’和‘圆黄’为试材,采用食品物性分析仪质地多面分析法(TPA)和穿刺试验,测定果肉脆度、硬度、黏着性、弹性、胶黏性、咀嚼性和果皮硬度等7个质地性状。【结果】各质地性状在梨果实成熟过程中均发生显著变化,而且果实萼部、中部和梗部3个部位的质地性状均存在差异;除黏着性与其他参数间的相关性较差之外,果肉脆度、果肉硬度、弹性、胶黏性、咀嚼性和果皮硬度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首次明确了在梨果实成熟过程中各部位质地性状的变化规律,可以为梨适宜采收成熟度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压砂地中晚熟西瓜品种的种类数量及抗性,选用4份中晚熟西瓜自交系为亲本材料。采用Griffing方法Ⅳ配制杂交组合6个。对4个亲本及F1代的7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方差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W08-15’各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综合性状表现优良,中晚熟西瓜品种选育可用其作为主要亲本来使用。在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上‘,W03-15×W08-15’是比较优良的杂交组合。在遗传力分析中,单果质量、果皮硬度、果肉硬度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具有较大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该结果可为压砂地中晚熟西瓜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和选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10个茄子自交系为亲本,按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Ⅱ配制组合,对茄子果皮红色素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茄子果皮红色素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茄子果皮红色素的一般配合力在各亲本间、特殊配合力在各组合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茄子果皮红色素是由显性基因起主要作用,性状受环境影响大,其狭义遗传力比较低,不利于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1.
<正>目的与意义:果皮颜色作为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在不用物种中有不同的表型,西瓜果皮也有黑色、墨绿、绿色、黄色、白色等多种颜色。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特色的西瓜品种的需求日益增长,黄色果皮作为一个最直观的品质性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关于西瓜果皮黄色的遗传以及分子机理研究的相对较少,黄皮西瓜的  相似文献   

12.
西瓜品种资源遗传基础狭窄,在一定程度上对培育优质西瓜品种造成了困难。而野生西瓜具有许多优良的农艺性状,挖掘利用野生西瓜种质资源的有益基因,是西瓜品种改良的重要途径。以野生西瓜材料A69为供体亲本,栽培西瓜材料203Z为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获得超过100个BC4株系。在BC4株系中发现了大量的果实性状变异,如不同瓤色、酸味、苦味、硬果皮、硬果肉、低糖等。选择其中的部分变异株系进行SSR标记,通过GGT遗传分析软件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选用的178对SSR引物在两个亲本材料之间具有多态性的引物有99对,多态率为55.6%,且多为共显性标记,说明两亲本材料遗传差异较大。以其中1株果肉硬度变异株系为例,发现在西瓜的第1、2、6、8、10、11染色体上存在7条不同长度的外源野生片段,且多为杂合片段,片段总长度为59.9 c M,平均片段长度为8.56 c M,最长片段为17.55 c M,最短片段为5.6 c M,背景恢复率为92.3%。同时对9个果肉硬度变异株系的基因型进行比较,发现有6个以上的不同单株在6条染色体上均存在外源野生片段,可以推测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外源野生片段存在着控制果肉硬度大小的基因。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苹果主栽品种品质差异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陕西省6个不同苹果生产基地县为试验地点,比较和分析了不同产地的“富士”、“嘎啦”、“秦冠”和“玉华早富”4个主栽品种的品质差异及其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苹果果形指数与单果重、果皮黄色度值b*与果皮亮度值L*、可滴定酸含量与果皮红色度值a*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85、0.582和0.507;硬度与单果重、硬度与果形指数、果皮红色度值a*与果皮亮度值L*、果皮黄色度值b*与果皮红色度值a*、固酸比与果皮红色度值a*、固酸比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487、-0.552、-0.703、-0.728、-0.576和-0.895.表明陕西省不同产地苹果主栽品种基本品质指标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石榴品种成熟期果皮褐变及其相关酶活性、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差异及相关关系,以期为石榴种质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我国20个主栽石榴品种为试材,测定其成熟期果皮褐变度,PPO、POD、PAL活性,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结果】石榴品种间果皮褐变及其相关酶活性、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存在不同的差异。‘水晶甜’果皮褐变度,PPO、POD活性,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最高,‘太行红’PAL活性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褐变度与PPO、POD、PAL、总酚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PO、POD、PAL、总酚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间互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泰山金红’抗褐变能力最强,‘水晶甜’抗褐变能力最低。【结论】不同石榴品种果皮褐变及其相关酶活性、总酚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存在不同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果皮总酚含量与其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PPO是影响石榴果皮褐变的主导酶类,PAL和POD也不同程度地影响果皮褐变。‘泰山金红’‘胭脂红’和‘临选2号’是抗褐变的品种,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着色期荔枝果皮总RNA的提取及mRNA差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妃子笑和糯米糍2个主栽荔枝品种不同着色期的果皮为试材,经过大量的对比和筛选,采用改良Bugos法提取果皮中的总RNA,经核酸蛋白测定仪测定和凝胶电泳显示提取的总RNA完整性强,质量好,产率高(最高可达318.7μg/g),可用于RT-PCR等分子生物学实验。进一步的DDRT-PCR分析表明:高分辨力的cDNA片段在500~2 000 bp之间,不同品种、不同着色期的荔枝果皮,基因表达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苹果果皮颜色性状的SSR标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4个苹果品种以及来自3个不同杂交组合的60个F1代结果单株为试材,对与苹果果皮颜色性状相关的DNA分子标记进行了研究。通过采用集群分类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对当前定位于苹果基因组图谱LG9上的所有SSR引物的分析,筛选到了一个与苹果果皮红色/非红色性状相关的SSR标记CN444542-156,该标记在红色表型上表现为隐性,在非红色表型上表现为显性。进一步分析表明,该标记对F1代单株性状预测的正确率为93.3%。  相似文献   

17.
套袋对薄皮甜瓜果皮颜色和亮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CR-400型色差仪测定薄皮甜瓜果皮色差指数(L值、a值、b值),研究套袋和不同材质的袋对薄皮甜瓜果皮颜色和亮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的不同时期,套袋(硫酸纸袋)提高了薄皮甜瓜绿魁的果皮亮度(L值)、绿色度(a值)和黄色度(b值)。不同材质的袋均提高了薄皮甜瓜绿魁的果皮色差指数,其中,牛皮纸袋对提高果皮颜色和亮度的效果最好。不同的品种对套袋的反应不一,绿魁、超甜白金和妃越等品种套袋后的果皮亮度、绿色度和黄色度增加,八里飘香的色差指数却降低。  相似文献   

18.
1小西瓜 1.1品种选择 作为春季设施栽培的西瓜品种,要求耐低温弱光能力强,早熟性好.小果型(小西瓜)的适宜品种有红小玉、早春红玉、春光、黄小玉、特小凤、黑美人、小兰、拿比特、小天使、万福来、秀丽等,中果型的适宜品种有早佳(8424)、丰乐一号、京欣二号等,不同的西瓜品种果实重量,果皮颜色、花纹,果肉颜色、质地和口感等均有差异,宜根据当地消费习惯选择品种.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光泽度仪(HYD-09)对76 份不同生态类型的黄瓜种质资源进行果皮表面光泽度检测。结果表明:黄瓜果皮表面光泽度在品种和类型间存在一定差异,变幅在1.32~4.92 Gs 之间;筛选出果皮表面光泽度值在4.60 Gs 以上的光亮果皮种质资源3 份;果皮表面光泽度值在1.60 Gs 以下的灰暗果皮种质资源9 份。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对26 份辣椒材料果皮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并与种子中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6 份辣椒材料果皮中共鉴定出9 种脂肪酸成分,分别为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和山嵛酸;辣椒果皮中主要脂肪酸组分是亚油酸、亚麻酸和棕榈酸,各脂肪酸组分含量在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变异系数为8.16%~53.37%。与种子中脂肪酸组成含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辣椒果皮中检测到月桂酸,且亚麻酸的平均含量相对较高;而种子中未检测到月桂酸,且亚油酸的平均含量约是果皮中的2 倍,说明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在辣椒果实的不同部位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