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剪叶对茭白肉质茎膨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 1个单季茭和 1个双季茭茭白品种为试材 ,在肉质茎开始膨大时进行不同程度的剪叶处理 ,结果表明 :各处理在开始膨大后最初几天内干、鲜质量差异不明显 ;剪去叶片对肉质茎膨大影响不大 ,但切除叶鞘后 ,肉质茎膨大初期以后的干、鲜质量显著下降 ;整株剪叶比单茎剪叶处理对肉质茎膨大的影响大 ,剪去叶片与切除叶鞘、叶片表现相似。由此认为 ,茭白肉质茎膨大所需养分主要依靠短缩茎和叶鞘在肉质茎膨大前的积累 ,肉质茎膨大过程中植株茎蘖间存在养分交流 ,品种间在膨大速率上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茭白黑粉菌及茭白植株中基因组DNA的高效提取方法。采用改进的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提取DNA,根据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A260/A280的测定和PCR扩增结果表明,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茭白黑粉菌及茭白植株基因组DNA,所得DNA无论是纯度还是完整性都比较好,适合于酶切和PCR扩增,可以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对在海拔高度200~1 000 m 地区栽培的单季茭的生长和孕茭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栽培的茭白萌芽期、出叶和株高增速峰值均比低海拔处明显延迟。高海拔处茭白萌芽较低海拔处需要更多5 ℃以上的有效积温;各海拔处茭白出叶速率和株高增速与有效积温间呈正相关。各海拔高度孕茭先后顺序为:410 m > 650 m > 1 008 m > 815 m。各海拔处茭白的孕茭期均发生在气温适宜孕茭的时间段内。因此,海拔高度对茭白生长和孕茭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不同海拔高度的温度差异来实现的,高温抑制茭白黑粉菌的正常生长及代谢可能是茭白夏季高温条件下难以孕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茭白叶堆肥的潜在应用价值,采用露地栽培,研究了茭白叶堆肥的不同原料和使用量对青菜产量、品质和土壤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猪粪的堆肥在22.5 t·hm-2施肥量下,青菜维生素C含量(w,后同)最高,为54.30 mg·100 g-1,在7.5 t·hm-2施肥量下青菜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4.39%。添加鸡粪堆肥后在37.5 t·hm-2用量下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分别达2.72 mL·g-1和360.74 U·g-1,分别比商品有机肥提高8.80%和4.69%。研究表明,茭白叶堆肥对青菜产量、蔬菜品质和土壤质量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5.
符长焕 《中国蔬菜》2018,1(1):54-57
以茭白品种余姚八月茭为试材,研究单季茭二茬模式不同栽种期对茭白第1茬孕茭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栽种期的提前,茭白孕茭率、产量与经济效益均极显著提高。其中9月15日栽种的茭白翌年春季生长旺盛,早期分蘖增多,提前15 d进入分蘖高峰;植株增高4~7 cm,壳茭质量增加9~21 g;茭白采茭时间提前3~7 d,采茭盛期提前4~8 d,采茭末期提前1~4 d;每墩孕茭苗9.7个,孕茭率90.7%;每667 m~2产量为1 425 kg,产值8 265元,经济效益增幅达35.5%~113.8%。  相似文献   

6.
采用咪鲜胺、硫磺·三环唑、苯醚甲环唑、多菌灵4种常用杀菌剂开展茭白胡麻斑病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5%咪鲜胺乳油1 500倍液、45%硫磺(40%)·三环唑(5%)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个处理的胡麻斑病防控效果及增产优势明显,防控效果分别达到87.4%和88.3%,产量达到1 796.2、1 758.6 kg/667 m~2。  相似文献   

7.
不同沼液灌溉浓度对茭白生长发育及田间水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分蘖期灌溉沼液原液对茭白生长有抑制作用,而适宜浓度的沼液能够促进茭白的生长,促进茭白提前孕茭,并提高产量;沼液经茭白植株消解后,到茭白采收期,水质明显改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过鸿英 《长江蔬菜》2013,(18):80-82
浙茭6号是以浙茭2号优良变异株为材料育成的双季茭白新品种,其植株高大,长势较强,株型较披散,耐肥力中等。孕茭适温16-20℃,大棚栽培,春季5月中旬到6月中旬采收,比浙茭2号早6-8d:秋季10月下旬到11月下旬采收,比浙茭2号迟10-14d;夏茭产量约37560kg/hm2,秋茭产量约23700kg/hm2,分别较对照增加13.00%和19.88%。  相似文献   

9.
杨凤丽  宓盛  沈瑛瑛 《蔬菜》2020,(10):49-52
为有效控制茭白胡麻叶斑病,筛选出安全高效药剂,利用市场上7种主流药剂对胡麻叶斑病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连续用药2次14 d后,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治效果达85.85%,且持效期较长;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和50%异菌脲悬浮剂防治效果稍好,平均防治效果均在73%以上,其中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平均防治效果接近80%,且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50%异菌脲悬浮剂药后14 d内发挥稳定,表现出较长的持效性。在生产上,建议在未发病或发病初期,首选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或其复配制剂,异菌脲可作为轮换药剂备用。  相似文献   

10.
以茭白"浙茭3号"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设置8个施肥处理,研究了每667 m~2追施不同用量沼液对茭白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物候期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茭白高效消纳沼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用量沼液处理间的生物学性状、产量、病害发生均无显著差异,沼液作为追肥量每667 m~2不宜超过5 t,化肥可以减量施用50%,在浙江丽水大棚早春栽培中,以每667 m~2用沼液5 t+碳铵25 kg+过磷酸钙12.5 kg为宜。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用量氮肥对茭白株高、叶宽、叶厚和分蘖数等生长发育指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不同量氮肥对茭白株高和叶片宽度无明显影响,对叶片含水率的影响效果不同;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氮素水平的增加,茭白植株的叶片数、叶厚度、叶长以及分蘖数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以6种广谱杀菌剂对冬宝9号龙眼高接树果穗进行喷雾处理,结果表明:杀菌剂对降低裂果率和病果率、减少内果皮褐变、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单果重均有一定效果,以百泰和凯润的综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茭白鞘叶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提高大棚草莓的产量、品质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特开展本试验.试验结果表明,BR2(每667 m2埋施2000 kg茭白鞘叶)处理草莓产量达到2658.7 kg/667 m2,比对照常规处理增产31.02%;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含量和糖酸比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35.54%、25.41%和...  相似文献   

14.
纹枯病对不同茭白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比较茭白不同品种类型间纹枯病的发病率、危害程度及病害所致的产量损失.结果表明,一熟茭品种"蒋墅茭"的发病率、危害程度及相应的产量损失要高于二熟茭(秋茭);二熟茭中,无锡型品种要高于苏州型品种.  相似文献   

15.
16.
为探索提高秋茭产量和商品性的新技术,以双季茭白浙茭6号为试验材料,分别于移栽后15、30、45 d割除茭白种茎,考察分析种茎不同割除时间对茭白生长发育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后30、45 d割除茭白种茎,可以提高茭白有效分蘖数、增加壳茭质量、改善茭白商品性、促进增产增收;割除时间过早,分蘖数量过多,不利于培育大分蘖,达不到预期的增产目的.建议双季茭白秋季种茎割除时间以移栽后30 d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宜茭白种植的缓释肥种类,以浙茭2号为试材,以普通复合肥为对照,探究5种氮磷钾不同配比的缓释肥对茭白光合作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比例为25:12:15的新洋丰缓释肥处理茭白株高可达174.83 cm,总叶绿素含量为5.56 mg·g-1,净光合速率10.47μmol·m-2·s-1,产量可达...  相似文献   

18.
以浙茭2 号(双季茭)的“雄茭”、“灰茭”和正常茭植株为试材,比较了“雄茭”、“灰茭”
和正常茭植株的株高、叶数、分蘖数、植株地上部(叶片、叶鞘和地上茎)生物量和地上茎的质量、形态
指标,同时研究了杀菌剂、水分、辐照等环境因子对“雄茭”和“灰茭”形成的影响,以及“雄茭”和“灰
茭”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雄茭”植株最高,“灰茭”次之,正常茭最矮;正常茭和“灰茭”分蘖数和
每墩植株地上部鲜质量显著高于“雄茭”;正常茭单个地上茎的鲜质量和体积最大,“灰茭”次之,“雄茭”
最小。田间施用杀菌剂可能是影响“雄茭”形成的主要因素,而辐照、干旱和自然环境条件下“灰茭”均
可形成。“雄茭”和“灰茭”具有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用量沼液对茭白生长、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沼液对茭白产量的影响以及合理用量,比较了不同用量沼液和常规化肥处理下的茭白生长、产量及效益,同时分析了茭白种植前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是秋季还是春季,施用沼液的茭白667 m~2产量均显著高于施用化肥的处理,茭白生长优于化肥处理,但施用沼液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不大;在秋季生产中,667 m~2施用沼液肥14 t的茭白产量最高,其667 m~2产量比施用化肥提高36.6%;在春季生产中,667 m~2施用沼液肥10 t的茭白产量最高,其667 m~2产量比施用化肥提高58.7%。试验证明沼液有利于茭白的高产种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