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平菇菌渣和中药渣栽培大球盖菇的可行性,探讨麦秆、玉米芯与平菇菌渣或中药渣混合栽培大球盖菇的最佳配方。采用田间单因素区组法,以麦秆+玉米芯混合料添加平菇渣或中药渣(连花清瘟)栽培大球盖菇,考察试验配方栽培大球盖菇的效果。结果表明:配方5(麦秆和玉米芯1∶1混合料与平菇菌渣质量比为4∶1),配方9(麦秆和玉米芯1∶1混合料与连花清瘟中药渣质量比为2∶3)栽培的大球盖菇子实体产量较高,且品质较好。试验条件下添加连花清瘟中药渣的大球盖菇产量、生物学转化率均较高,发菌时间较短且菌丝长势强、抗杂性强,子实体粗蛋白、氨基酸和多糖含量高,而粗脂肪、灰分、粗纤维含量低。因此,有条件的地方适量添加连花清瘟胶囊药渣栽培大球盖菇,既能延长药渣的价值链,又可丰富大球盖菇的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2.
采用发酵料加短时间高温灭菌处理技术,栽培、观测北京地区9个平菇品种的发菌情况、出菇情况、子实体形态及产量。结果表明,灰美2发菌快,子实体颜色好,产量较高,适宜晚秋栽培;8105出菇快,产量高,适宜秋季栽培;平菇009,发菌较慢,产量较低,但韧性好,菌盖厚,适宜早秋栽培。抗3单菇最重,650菌盖直径最大。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2019,(6)
对新科106、新科107、新科108三个平菇品种出菇菌袋进行2~4℃不同时间的冷刺激后出菇试验,结果三个品种现蕾时间均提前,出菇整齐度、现蕾数量和头潮菇的产量明显提高。综合考虑冷刺激效果、成本,新科106冷刺激4 d效果最佳,新科107、新科108均冷刺激3 d效果最佳。试验结果对工厂化平菇生产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2019,(6)
在平菇新科108子实体生长期设置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处理,观察测定不同处理新科108子实体性状、产量、生物学效率,依据试验结果并综合考虑因素,得出新科108优质菇生长的最适二氧化碳浓度是600~800 mg/L。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野1号”至“野6号”的6个平菇品种的幼龄菇,成熟菇和老龄菇三个生育期的营养成份和抑菌的动态变化。供试材料均为作者自行培育。采菇标准:幼龄菇的菇盖直径5厘米以下,盖缘内卷;成熟菇的菇盖直径5厘米以上,菌盖展平;老龄菇的菇盖直径5厘米以上,盖缘反卷。分析结果如下: (一)脂肪、灰份、含水量:脂肪按索氏法抽提,上气相层析测定,不同品种平菇的脂肪含量有差异。各品种不同生育期的脂肪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期中幼龄菇脂肪含量最低(平均1.32%),成熟  相似文献   

6.
平菇 10 15 ,是 1999年 10月 15日从我校一腐朽的胸径达6 0 cm的圆木上采集的野生平菇子实体 ,丛重 4 kg,直径 30 cm,菌盖厚 2 cm以上 ,菇体灰黑色 ,当时的室外最低温度已接近0℃ ,经组织分离驯化获得纯菌种 ,同年初冬进行小面积栽培试验。结果表明 ,该菌株抗逆性强 ,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7.
草菇V91系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培育而成的新菌株.三年来,我们对其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和栽培试验,初步认为V91产量与当前生产上的主要品种V23相近.但商品性状和质量却优于V23,如开伞慢,菇形中等,粗蛋白含量高出3.92%等.现将V91的种性及栽培要点简介如下.(一)菌株基本特征子实体黑色,椭圆形,菇形中等,单菇平均重27.17g,菇高5.235cm,菌盖直径3.725cm,不易开伞;子实体中水溶蛋白为94.99mg/g干重;粗蛋白含量为27.285%.在PDA培养基上,菌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2018,(6)
正平菇新科108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选育的,菇形好、适应性优良的中低温型平菇菌株。经2013-2017年多点、多品种比较试验表明:平菇新科108产量高、现蕾多、出菇期长、适应性广,2018年经河南省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审议通过,鉴定证号:豫品鉴食用菌2018003。现将平菇新科108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选育过程采用单孢杂交方法选育出平菇新科108,经农  相似文献   

9.
茶新菇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新菇又名柳环菌,是近年从野生菇驯育成栽培品种的新秀,食味鲜美,口感脆嫩,香味浓郁,质地细嫩,是一种可取代金针菇、平菇的新型食用菌。(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子实体单生或丛生,菌柄长12—13cm,直径0.3—1cm,菌柄上有褐色绒毛,菌环白色,菌盖直径5—15cm,表面光滑,半球形,老熟后平展,最后边缘开裂上卷,盖面褐色,菌肉白色。菌褶初期白色,老熟后咖啡色,孢子印锈褐色。2.生活条件:(1)营养源:菌丝分解纤维素能力强于分解木质素的能力,在培养  相似文献   

10.
采用玉米芯和棉籽壳为主料,以京西北地区春栽最为广泛的平菇特抗650作为对照,对6个平菇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平均产量(单袋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平菇黑丰90和科佳一号表现较好,建议春茬推广栽培;对照平菇特抗650产量较高,但其菌丝生长情况和子实体农艺性状一般,仍可继续作为春季主栽菌株之一;平菇灰美2号发菌快,产量较高,子实体农艺性状表现较差,可少量栽培,控制出菇时间,与其他菌株交替出菇。平菇新科619和奇美969不推荐广泛栽培。  相似文献   

11.
平菇沈农 6号菌株属广温型品种 ,是我院近年采用单孢杂交选育出的一个优良菌株。经过三年来大面积栽培实践表明 ,其生物性状稳定 ,抗杂力强 ,发菌快 ,转潮快 ,出菇早 ,菇形好 ,耐高温 ,耐运输 ,产量高 ,是春、秋季栽培平菇的一个优良品种。1 形态特征菌丝生长粗壮浓白 ,爬壁力强 ,生长速度快。母种接种后 5~ 6天菌丝长满管。夏季发酵料袋栽 ,菌丝 16天长满袋 ,18~ 19天现蕾 ,转潮 3~ 5天。菇体灰白色 ,袋栽子实体丛生朵大、肉厚 ,菇盖直径 8~ 2 0 cm,菇盖边缘光滑 ,老熟不卷边 ,柄长 2~ 3cm,成熟时孢子释放量少。2 生物学特性2 .1 …  相似文献   

12.
选择出菇后无感染的平菇培养料块,除去边缘和感染生虫部分,揉碎后装入消过毒的容器中,按等重量加水浸泡2~3天,加热浸泡更佳,意在浸提培养料上菌丝体内的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控滤浸泡水,加热80℃以上消毒20-30分钟或直接喷施幼菇和正在生长的平菇子实体,每天早晚各一次,采收前两天停喷。结果表明:用浸提液处理后菌盖明显增厚增大,喷施了浸提液的二茬菇比头批增产20.5%;对幼菇处理后生  相似文献   

13.
黄志龙  谢福泉 《食用菌》2000,22(6):32-33
小平菇,亦称袖珍菇,隶属于侧耳属,其形态优美,质地脆嫩,美味爽口,富含蛋白质、糖分、脂肪、维生素和铁、钙等微量元素,其中蛋白质含量高于一般蔬菜,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八种氨基酸,是近年来推广的珍稀食用菌品种之一,但与常规平菇相比,其栽培技术有着独特性,现将菌株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 菌株特性小平菇菌株较多,目前我站常年可供的小平菇菌株有日本小平菇、小平ND和姬菇,其中日本小平菇,菌盖初为灰黑色,成熟时色稍淡些,子实体丛生,柄短,产量集中。小平ND,菌盖为浅灰色,子实体丛生,抗病能力强,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平菇新品种庆丰518介绍庆丰518平菇是玉门市科普菌种站从110个平菇品种中选育的一株高产平菇新品种。其菌丝体洁白,粗壮,浓密,吃料快,原基密,出菇整齐,朵大肉厚叶片多。子实体黄褐色复瓦状丛生,菌盖直径10~15cm,肉厚2~3cm,柄长3~4cm,...  相似文献   

15.
魏生龙 《蔬菜》2003,(6):20-21
二、子实体病害1.子实体侵染性病害 子实体侵染性病害依病原分为细菌病害、真菌病害、病毒病害。前两种病害经常发生且危害严重(见表1)。2.子实体生理病害(1)CO2中毒 在其他条件基本正常的情况下,若出现出菇难、不出菇、出菇不整齐,或出菇后子实体畸形的情况,如:平菇菌盖向上反卷呈勺状,展开受限,边缘波浪状;灵芝只长菌柄,不长菌盖,菌柄分支形似握,保证空气对流畅通、新鲜。(2)水分供应失衡 培养料含水量超过70 %,因得不到足够的O2,菌丝代谢能力降低或死亡,导致菌柄基部软腐,大量死菇;培养料含水量低于50 %,子实体因得不到足够的水分而…  相似文献   

16.
以14株斑玉蕈菌株为试材,采用子实体农艺性状测定、营养成分检测,并通过热图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斑玉蕈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子实体农艺性状,以期为斑玉蕈工厂化生产中的菌种筛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斑玉蕈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为0.67 mm·d-1,其中12株成功出菇。斑玉蕈菌株生育期为113~126 d,第一潮菇产量为11.24~88.44 g,生物转化率为11.55%~90.56%。斑玉蕈子实体为簇生型,菌盖颜色分为白色、浅褐色、褐色和暗褐色4种颜色,单个子实体质量为0.70~2.73 g,单株个数为15.67~47.00个,菌盖直径为9.67~17.29 mm,菌盖厚度为3.71~7.76 mm,菌柄长度为40.72~80.29 mm,菌柄直径为5.39~13.69 mm。斑玉蕈子实体含水量为80.46%~93.72%,灰分含量为3.59%~8.69%,总糖含量为156.29~295.11 mg·g-1,纤维素含量为96.29~167.32 mg·g-1,粗蛋白含量为21.98~40.36 g·kg-1  相似文献   

17.
胡晓强  李峰  赵建选  李栋  胡宁 《北方园艺》2021,(5):177-180,封2
平菇"新科108"采用单孢杂交方法选育而成,具有产量高、现蕾多、出菇期长、适应性广的特点,2017年参加河南省平菇品种区试,不同种植模式和不同种植配方均较对照增产显著,商品性状优,抗杂菌性强,抗黄菇病,品质优良,子实体粗蛋白含量为23%~40%,总多糖含量为0.8~7.0 mg·g-1,2018年经河南省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审议通过新品种鉴定,鉴定证号为豫品鉴食用菌2018003。  相似文献   

18.
摘要:为提高平菇的产量及品质,优化制棒工艺,以灰美2号平菇为试材,研究了熟料、发酵料、发酵 料加短时高温灭菌、诱导灭菌4种不同制棒工艺对平菇产量、农艺性状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 酵料加短时高温灭菌工艺的平菇农艺性状最优,其第一潮菇单朵质量、菌柄直径、菌柄长度、菌盖直径、 分枝数均最大,分别为544.33 g、1.51 cm、6.47 cm、7.75 cm、34.00枝,但每百棒总产量为85.56 kg,排名第 3;发酵料工艺的平菇产量最高,每百棒为98.26 kg,营养品质最优,子实体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 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4.57%、16.02%、1.53%、154.64 mg/g,农艺性状仅次于发酵料加短时高温灭菌工 艺;诱导灭菌工艺的成棒率最高,为99.2%。发酵料和发酵料加短时高温灭菌工艺均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 品质,诱导灭菌工艺可获得较高的成棒率和产量;发酵料工艺无需灭菌,其子实体产量和品质俱佳,且 节能高效,是适合北京地区夏末秋初平菇栽培的优选工艺。  相似文献   

19.
棉秆栽培双孢蘑菇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棉秆为主要原料进行了三个双孢蘑菇菌株菌种培养和栽培试验,观察菌丝生长、出菇情况,并观察子实体形态特征、检测子实体营养成分,从而筛选出适宜棉秆为基质栽培的双孢蘑菇优良菌株。结果表明,生物1号发菌至出菇时间最短,子实体菌盖大小适中,菇体匀称,单菇重适宜,出菇整齐度高,不易开伞,且密度合理,产量最高;9506子实体粗蛋白含量最高,粗脂肪最低。  相似文献   

20.
雷萍  李峻志 《食用菌》2000,22(5):13-13
平菇富平 1 2 5菌株,是笔者于 1 998年 1 1月在陕西省富平县解放乡南社村的一棵杨树根上采到的丛重8 0 8kg的大平菇,经组织分离获得纯种,驯化栽培性能稳定,编号为富平 1 2 5。经大面积栽培,与其它当地平菇品种相比具有明显的丰产优势,为了使该品种在其它省、区得到推广应用,现将该菌株特性介绍如下:1 菇体形态特征  平菇富平 1 2 5,子实体丛生,蓝灰色,袋栽丛生侧向生长,菇盖圆形,边缘光滑,直径 8~ 1 6cm,菇盖中心肉厚 2~ 2 5cm,柄长 2cm左右,菇体韧性极好,运输装筐时不易破碎。成熟的子实体孢子释放量少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