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全区秋播工作已经结束,离三麦油菜越冬期还有1个月时间,正是三麦油菜冬前管理的关键时期,为了确保三麦油菜壮苗越冬,打好2004年夏熟基础,特提出以下四点关键措施:1搞好农田沟系配套完善配套的田间沟系,能够确保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是提高我区三麦油菜中后期抗灾能力,实现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措施。对没有开沟理墒的田块,要突击开好田间一套沟,确保内外三沟配套,排灌畅通,预防干旱和渍害发生。2看苗促控,强化越冬期肥水管理2003年小麦播种期间雨水较少,部分田块旱情较重,至目前,旱情还没有缓解的田块,要立即组织灌溉抗旱。随着气温的…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秋种,我市狠抓深耕整地、适墒播种、种子包衣、播前播后镇压等麦播主推技术,全市小麦播种质量总体不错,当前苗情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9月份以来,全市缺少有效降水,各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对小麦适期播种和一播全苗造成不利影响。造成小麦播期拉长,播期主要集中在10月10日-11月5日。11月5日以来,全市出现两次有效降水,旱情得到缓解。但是播期较长,苗情差异较大;部分田块播种期间,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2014年濮阳市冬小麦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得知,小麦自播种至收获,全市降水偏少,越冬期日照略偏少(雾霾天气多);抽穗至灌浆前期气温略偏低,且回升较慢,发育略迟缓。由于播期底墒充足,小麦出苗快而整齐、均匀,光、温条件基本能满足冬小麦生长需求。除孕穗抽穗期降水偏多外,其他各生育期降水偏少,濮阳市个别地块一度出现旱情,但是气温偏高。总体来看,2014年濮阳市气候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利大于弊。政府在指挥农业生产中针对气象条件趋利避害、气象服务到位、农民管理措施得力,促使2014年濮阳市小麦总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4.
对2018年洪泽地区冬小麦全生育期气候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前期水稻腾茬推迟和2017年10月连阴雨天气影响,小麦播期偏晚,播期拉长,导致苗情差异不一。越冬期遇低温天气,叶龄进程悬殊较大。返青拔节期,随着气温回升,加之科学施肥,迟播弱小苗小田块生育进程加快,分蘖两级分化快。但高温少雨使成穗不足,穗分化时间短,导致穗型小。科学防控,赤霉病病情较轻。灌浆乳熟期,灌浆速度加快,降水和高温使小麦根系早衰,导致后期灌浆不足,千粒重下降。为此,小麦减产严重。  相似文献   

5.
以河南省漯河市6年3地种植的74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分析河南省漯河市小麦籽粒灌浆特性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7—2018年灌浆始期干物质积累相对较低,但灌浆末期千粒质量最高,2019—2020年灌浆始期及整个灌浆过程干物质积累均较高;临颍地区灌浆始期干物质积累相对较低,但最终千粒质量最高;漯河市年际间、不同地区间小麦籽粒灌浆参数差异均显著;粒质量与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快增期持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与渐增期持续时间呈负相关;日照时数、最高气温是影响漯河市小麦灌浆速率的主要因素,其中,最高气温是主要限制因素;平均气温、日照时数保持一定时,最高气温每提升1℃,千粒质量增加1.63 g。因此,选择灌浆速率较快、灌浆快增期时间相对较长的品种,同时注意协调穗粒数及有效穗数是提高河南漯河市小麦产量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6.
2005年秋种,阜南县小麦生产做到了适期播种、足墒下种和种子优良化.尤其通过落实"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和粮食直补政策,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通过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半精量机械播种等关键技术,小麦长势明显好于往年,其中1、2类苗比例较往年增加10%~15%.同时,由于今年12月3日前,我县气温偏高,其中11月份气温较常年偏高2.8℃,小麦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状态,茎叶生长快而嫩,植株体内没有积累较多的糖分,没有经过低温锻炼,自身的抗寒能力相对较弱.12月3日后出现强冷空气,持续低温10d左右,最低气温零下7~8℃,部分田块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  相似文献   

7.
2006年冬季气温偏高,2007年春季降雨较少,旱情明显。为了夺取水稻优质高产,在移栽上应把好以下四项关键技术:一、精细整田早茬口的田块,应  相似文献   

8.
防冻越冬麦田田间管理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特别要搞好防冻工作,增强小麦抗性,为来年丰产打好基础.一是对整田质量差,田块大的吊根苗,可施用土杂肥进行培土,以起到防冻保苗的作用.而是浇好封冻水,对播种偏晚,苗情偏差的麦田要及时中耕松土,破除板结,提高地温,促弱转壮. 防旱秋季气候干燥,一般越冬麦田旱情都较重,大部分麦田缺墒.因此,在气温回升,夜冻日消时,要及时浇水,促进地下根系生长,盘根保蘖.  相似文献   

9.
<正>小麦春季旺长容易招致倒伏,造成小麦减产。因此,对肥水充足、麦苗旺长的田块,应在早春及早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后期倒伏。1.碾压或踩踏:在小麦返青期至起身期碾压,控制地上部生长和过多分蘖的发生,促进地下根系发育,抑制小麦生育进程过快,避免其过早进入拔节期。碾压要做到"一适时"(在无霜天上午10时以后进行)和"三不压"(有霜冻麦田不压、盐碱涝洼麦田不压、已拔节麦田不压)。2.科学施肥浇水:返青期每667平方  相似文献   

10.
<正>春季随着气温升高,小麦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扬花、灌浆期,也是小麦病虫害发生防治的关键时期。由于一些农民盲目打药,往往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还起不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应根据气候特点和苗情长势,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掌握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才能达到最佳防治1小麦苗情及病虫发生特点2015年淮阳县小麦苗情较好,一、二类苗占97.2%,较常年偏高3%~5%;由于麦播期土壤墒情好,部分田块播种偏早,播量偏大,加上冬季气  相似文献   

11.
《农技服务》2019,(4):66-67
为富平县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提供依据,在对富平县小麦吸浆虫的发生情况、危害特点、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蛹期防治为辅,成虫期防治为主的防控策略;全面推行系统监测,穗期保护,分级化学防控的路径;实施兼防一般田块,普防达标田块,统防重发田块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利用桓台县气象资料和小麦产量资料,分析了2013~2014年度桓台县小麦生长发育特点,将群体变化动态、灌浆速率等指标与往年进行比较,对2013~2014年度桓台县小麦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气候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13~2014年度桓台县小麦播种期温湿条件适宜,小麦播种质量提高;冬季气温偏高,小麦安全越冬;春季气温回升快,小麦生育期提前,但前期干旱影响亩穗数提高和中期低温影响穗粒数提高;小麦灌浆期提前,粒重增加,但连续干热风不利于小麦灌浆。  相似文献   

13.
农田恶性杂草雀麦的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雀麦是麦田一年生恶性杂草,生命力强、繁殖快,幼苗期与小麦极相似,难以根除,草害严重的田块高达30万-50万株/667m^2,严重影响小麦生长。为有效控制其危害,研究其防治方法,2006年按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总站《宁南山区麦田恶性杂草防治试验及示范方案》的安排,设置该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小麦抽穗扬花期的天气关系密切。分析2014年洪泽县在小麦抽穗扬花期气温及湿度综合效应对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影响,初步明确了高湿低温和雨后降湿快不利于其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2010年秋种以来,由于前茬让茬较晚,加之长达2个月之久的长期干旱,土壤墒情差;各地虽积极抗旱播种小麦,但由于各种因素和持续旱情的影响,小麦二、三类苗仍有相当比例。目前小麦生长已进入越冬期,如何促进苗情转化,  相似文献   

16.
2016年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地区大豆播种期~出苗期,气温接近常年,降水量比历年偏多,墒情适宜,各地无旱情;出苗期~开花期,气温比历年略低,6月中旬出现低温时段,降水量偏多,7月初出现高温天气;开花~结荚期气温比历年偏高0.7℃,7月上中旬降水较少;大豆鼓粒~成熟期气温比历年偏高1.7℃,8月中下旬持续干旱,影响籽粒灌浆;8月30日~9月4日持续降雨过程使莫旗地区旱情彻底缓解,较利于大豆鼓粒,但对增产没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张艳丽 《河南农业》2019,(22):32-32
一、发病原因(一)温湿度的影响由于中牟县近两年冬季气温大多稳定在0℃以上,早春气温回升快,2月下旬至4月上旬部分农户开始浇返青水,地表湿润,此时也正是小麦纹枯病病情回升期,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小麦纹枯病开始随水流在麦株间传播。病菌开始大量侵染小麦植株,发病率明显增加。另外,春季多雨也会造成小麦纹枯病的大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李大军 《现代农业科技》2009,(11):164-164,167
根据赣榆县历年气温变化及试验研究,探讨了气温变化对小麦最佳播期的影响。一般小麦最佳播期为10月6~12日;遇冷冬年份,10月10日后播种的小麦要加强冬季肥水管理;旱茬麦不能迟于10月1日播种;半冬性、偏冬性小麦播期提前2-3d。  相似文献   

19.
林州市位于太行山腹地,气温偏低,降雨较少,旱情严重,小麦生长期间的9月中旬到次年5月底历年平均积温2 134.40℃,降水量215.70 mm,日照时数1 844.50 h。常年种植小麦3.53万hm2,旱涝保收面积1.20万hm2,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冷型小麦田间小气候环境形成机理及为优良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基础,在晴天测定灌浆结实期冷型小麦"陕229"和暖型小麦"NR9405"的农田热量平衡、农田土壤温度、叶片蒸腾速率和株间气温,研究不同温型小麦灌浆结实期的农田热量平衡及气象效应。结果表明,灌浆结实期冷型小麦"陕229"的农田净辐射与暖型小麦"NR9405"差异不显著,农田潜热通量、湍流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差异均显著;与暖型小麦"NR9405"相比,冷型小麦"陕229"0~20 cm土层土壤温度和株间气温均较低,叶片蒸腾速率高0.0013~0.0041 mol./(m2.s)。说明旺盛的蒸腾作用和较低的土壤热通量是形成冷型小麦田间冷湿环境的主要原因,而较低的株间气温和土壤温度使冷型小麦绿叶期延长、根系活力旺盛,从而有效地延缓了后期早衰,提高了其千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