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标准鸭肝炎I型血清对鸭肝炎野毒株的免疫保护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珠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鸭肝炎免疫失败的原因,对从该地区分离到的鸭肝炎野毒SN株等6个毒株在7日龄雏鸭、10日龄鸭胚上作免疫保护试验、交叉中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标准鸭肝炎I型(DH-1)血清对部分野毒株(SN株、Z株、SF株)的免疫保护指数较低,明显低于相应野毒株血清的保护指数,表明该校区部分鸭肝炎野毒的原性已发生改变。这一免疫保护试验结论得到了交叉中和试验结果的支持。根据试验结果,采取若干有代表性鸭肝炎野毒性与标准DH-I型毒株,制备鸭肝炎高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用于临床免疫防治,并注意排除一些其他因素的干扰,使临床免疫保护率达到96%。  相似文献   

2.
赤羽病微量血清中和试验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猪流行性腹泻微量血清中和试验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分离自广东某猪场并适应于传代细胞生长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G1毒株作猪流行性腹泻(PED)微量血清中和试验。检测了五个猪场共152份血清,其中未发生过PED的一个猪场35份血清,抗体滴度≤1:2;三个发生过PED的猪场77份血清,抗体滴度在1:4~1:512;一个接种过PED油佐剂灭活疫苗的猪场40份血清,抗体滴度在1:8~1:1024。猪传染性胃肠炎、伪狂犬病,猪瘟和轮状病毒阳性血清均不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对临床患病鸭分离的一株疑似鸭肝炎病毒进行了血清型鉴定和毒力测定。利用Ⅰ型和新型鸭肝炎病毒鉴别引物对提取的病毒RNA进行RT-PCR扩增;将分离病毒分别与Ⅰ型和新型鸭肝炎病毒阳性血清进行中和试验;根据测定的病毒ELD50,进行雏鸭攻毒和鸭胚肝细胞接毒试验。结果表明:RT-PCR扩增出了与新型鸭肝炎病毒预期片段相符的705bp条带;分离病毒不能被Ⅰ型鸭肝炎病毒阳性血清中和,新型鸭肝炎病毒阳性血清对该病毒的中和效价是1:200,说明该分离株属于新型鸭肝炎病毒。该毒株的ELD50为10-5.7/0.2mL,能引起攻毒鸭与临床病例一致的症状和病变以及显著的肝细胞病变,可作为新型鸭肝炎病毒的疫苗候选株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5.
间接血凝试验检测鸭肝炎病毒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粗提DHV经Sephadex G200柱层折纯化后作为致敏用抗原,戊二醛法固定绵羊红细胞、BDB法致敏抗原红血球,建立了检测DHV抗体的间接血凝试验,其最佳致敏条件为:50%醛化红血球0.1ml、BDB2ml、DHV抗原0.5mg、37℃15min。本试验还对不同鸭血清的IHA抗体及免疫雏鸭的抗体水平等进行了检测,经与中和试验比较,阳性结果符合率为84.6%。  相似文献   

6.
标准鸭肝炎Ⅰ型血清对鸭肝炎野毒株的免疫保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珠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鸭肝炎免疫失败的原因,对从该地区分离到的鸭肝炎野毒SN株等6个毒株在7日龄雏鸭、10日龄鸭胚及9日龄鸡胚上作免疫保护试验、交叉中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标准鸭肝炎Ⅰ型(DH-Ⅰ)血清对部分野毒株(SN株、Z株、SF株)的免疫保护指数较低,明显低于相应野毒株血清的保护指数,表明该疫区部分鸭肝炎野毒的抗原性已发生改变。这一免疫保护试验结论得到了交叉中和试验结果的支持。根据试验结果,采取若干有代表性鸭肝炎野毒与标准DH-Ⅰ型毒株,制备鸭肝炎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用于临床免疫防治,并注意排除一些其他因素的干优,使临床免疫保护率达到96%。  相似文献   

7.
马病毒性动脉炎血清微量中和试验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相似文献   

8.
应用鸭胚肝细胞培养鸭肝炎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鸭胚肝细胞成功地培养了鸭肝炎病毒,并呈现典型CPE,向其细胞维持液中加入1%的鸭胚尿囊液,CPE的维持时间可延长至60小时,将该病毒的细胞培养物回归鸭胚和雏鸭,其致病力不见明显减弱。鸭胚中和试验证明,鸭肝炎病毒在鸭胚肝细胞上形成CPE的能力能被特异血清所中和。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使用血清3型鸭甲型肝炎疫苗免疫SPF鸡,制备了一批血清3型鸭甲型肝炎诊断用阳性血清,并对其进行了无菌、支原体和特异性检验以及中和效价测定。结果表明,该血清无菌检验合格,无支原体污染,特异性良好,无禽类常见13种外源病毒抗体,血清中和效价为10-2.8。本研究为鸭甲型肝炎病毒血清学鉴定及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铁岭某鸭场的雏鸭突然发生以“背脖”为主要症状、肝脏出血点为主要剖检变化的疾病,死亡率达70%。从病死鸭的肝脏内分离到一株 病毒,人工感染2日龄雏鸭及12日龄鸭胚,致死率达100%,并出现鸭病毒性肝炎的特征性病变。该病毒的毒力可被特异性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 清所中和。病毒分离及血清学鉴定结果证明,该病毒为I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3.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高度致死性的传播迅速的病毒性疾病,以肝脏损伤为其主要症状。每年雏鸭的发生率较高,死亡率较高,是夏季养鸭必防的雏鸭传染病。1病毒分类按病原学分类,鸭肝炎病毒(DHV)可分为1型、2型、3型,三个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力,发病最严重的是1型病毒,而2、3型病毒还可以使免疫了1型DHV的雏鸭发病。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病毒性肝炎病毒的相关知识,以便采取相关措施应对。  相似文献   

14.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染快、病程短、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痉挛抽搐和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病理变化以肝脏肿大和出血为DVH特征性病变,DVH严重影响养鸭业的发展。引起DVH的病毒有3个血清型,即Ⅰ、Ⅱ、Ⅲ型。Ⅰ型(古典型)鸭肝炎病毒最  相似文献   

15.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引起的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传播迅速、以肝炎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肝脏肿大和出血。发病的主要症状为:病初精神委顿,不能走动,食欲废绝,缩颈,嗜睡,有的出现腹泻,粪便稀薄带绿色。不久,病鸭便出现神经症状,不安,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腿痉挛,数小时后死亡。死前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势。  相似文献   

16.
鸭肝炎病毒和鸭瘟病毒在同一鸭体的免疫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鸭肝炎病毒和鸭瘟病毒在同一鸭体的免疫反应张大丙,郭玉璞,高福,苏敬良(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100094)鸭肝炎病毒(DuckHepatitisVirtis-DHV) ̄[1、2]属小RNA病毒科,主要引起5周龄以下的雏鸭发生鸭病毒性肝炎(DuckVi...  相似文献   

17.
18.
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和实验室分离到的Ⅰ型鸭病毒性肝炎ZJ株、Ⅰ型鸭病毒性肝炎R株所测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EU841005和EF585200)以及新型鸭肝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应用PrimerPrimier5.0软件,在序列保守区域分别设计了2对鉴别引物,成功建立了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和新型鸭肝炎病毒的鉴别RT—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从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中扩增到与预期相符的471bp条带,从广东佛山分离到的新型鸭肝炎病毒FS株中扩增到705bp的条带,设计的2对引物能够特异性地检测出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和新型鸭肝炎病毒,特异性好;分别能够检测出模板含量为0.8ng/μL和1.0ng/μL的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和新型鸭肝炎病毒。因此,该方法可用于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和新型鸭病毒性肝炎临床样品的鉴别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