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关系的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始终伴随的重大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随着改革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地转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现了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效率与公平并重"的过渡。  相似文献   

2.
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度量是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Alain和Patrick在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度量方法中引入了拟序下的绝对差异、绝对剥夺和绝对满足的概念,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有过讨论,但并没有给出证明.本文在此基础之上,详细地探讨了它们三者、Lorenz准则、累进性转移、T-转移之间的关系,同时给出了完整的证明.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历史演进出发,分析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初次分配也要注重公平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实现初次分配公平的具体建议:树立全方位改善民生的观念;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立规范、公平、合作的劳资关系;正确理清注重公平与效率优先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基尼系数的基础上,提出了等基尼系数线、平均增长点等相关概念,构建了用于判断收入分配公平性的平均增长点方法,认为在等基尼系数线的条件下,平均增长点横坐标数值越大(不超过0.8时)其代表的收入分配越为理想.通过对湖南省1998、2005以及全国2005、2007年的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公平状况的实证分析,论证了基于等基尼系数线的平均增长点方法在判断居民收入分配公平状况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收入分配包括两个环节: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初次分配侧重于解决效率问题,二次分配则是主要解决公平问题。通过收入的二次分配或再分配解决各种形式的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同步,是十六大确立的重要方针,也是近些年理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就要注意解决经济收入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需要对问题本身作深入的分析,结合一般通行的解决手段并加以完善,使社会实现公平与和谐。因此,重视对有关再分配中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寻求有效解决途径,就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集55个新兴市场国家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门限面板模型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改革与收入不平等间存在明显的门限效应,当金融改革水平低于门限值时,金融改革会扩大收入差距;当金融改革水平越过门限值时,金融改革有利于收入差距的缩小。多数新兴市场国家金融改革对降低收入不平等已经发挥正向效应,为缩小新兴市场国家收入差距,必须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  相似文献   

7.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影响社会和谐。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调节国民收入分配差距,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8.
时下,贫富悬殊已经成为关注度最高的话题,而有的地方口口声声要缩小收入差距却鲜有行之有效的行动,这无异于在民众的伤口上再撒一把盐。  相似文献   

9.
充分释放劳动力回流的人才红利是实现农村家庭收入均衡增长的重要途径。基于相对剥夺理论,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运用OLS模型,分析劳动力回流对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探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在劳动力回流影响农村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劳动力回流比例为21.7%,相比于无劳动力回流的农村家庭,有劳动力回流的农村家庭收入增加0.362万元,农村收入不平等水平下降0.09个单位。可见,劳动力回流能够显著缓解农村收入不平等,且这一结论通过了多种稳健性检验。劳动力回流主要是通过增加家庭层面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投资来缓解农村收入不平等。进一步分析发现,劳动力回流更有助于缓解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不平等,同时这种缓解作用在中低收入、务农型和务工型农村家庭中更为明显。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大鼓励人才回流政策宣传和资金支持力度,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开展培训,提升农户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收入不平等问题不仅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上,还体现于农村内部的收入不平等,后者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密切相关。基于中西部5省(市、区)218个村的2009年、2011年与2013年三期调查数据,分析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关系,探讨农村基础设施对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西部农村基尼系数为0.38,接近收入分配状况的国际警戒线。在农村基础设施中,自来水、电力和集市普及率逐步提高,道路普及率增长迅速。同时,农村道路设施可显著缓解农村收入不平等状况,且空间计量分析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道路设施对于中等收入地区的收入分配效应显著,而在低收入和高收入地区并不明显。从作用机制来看,农村居民总体收入的增长以及在收入结构上农业收入的大幅提高是农村道路设施影响农村收入不平等的主要途径,且前者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对于现阶段基础设施以及经济状况仍较为薄弱的中西部农村,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仅有利于促进居民增收,也是改善农村收入分配的良好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居高不下和社会阶层趋于固化的双重背景下,农地流转能否缩小收入差距以及低收入家庭能否通过农地流转实现阶层跃迁都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微观数据,利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和收入转移矩阵,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探讨农地流转对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根据所处地区、农地流转数量和租金支付形式(有偿流转或无偿流转)探索其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从静态维度考察,农地流转能够有效缩小农村内部整体的收入差距,但把收入差距拆解成两极、高端和低端三个局部来看,加剧和缓解收入差距的影响同时存在。从动态维度考察,参与农地流转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整体的收入流动性,能够改善趋于僵化的动态收入分配格局,并且农村低收入家庭可以通过农地流转实现阶层跃迁。从异质性维度考察,农地流转对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主要发生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东部地区这一效果并不明显;大规模转入农地和有偿转出农地均会大幅缩小整体的静态收入不平等程度。因此,政府在继续推动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同时要注重交易方式的规范化和市场化以推动有偿流转,对不同流转规模进行差异化政策支持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梅琳  陈斌 《甘肃农业》2007,(2):31-32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而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机制则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作者在对我国收入分配现状与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入分配制度改革,构造和谐社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平等及其内在原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总体而言,我国收入不平等问题较为严重,且城市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明显高于农村,但农村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却更加明显;从地区层面看,东部和西部地区不平等程度较高,中部和东北地区收入差距较小;对基尼系数贡献率的分解结果显示,城市内部、城乡间及地区间不平等对总体收入不平等起着主导作用,户籍差异、受教育程度均是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解释因素。  相似文献   

14.
农户收入分配的合理程度,一方面关系到国家、集体和农户三者经济利益关系的处理,另一方面影响着农户再生产过程的进行。因此,分析河南省农户收入分配及其构成变动趋势,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引导和优化措施,对促进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将具有  相似文献   

15.
作者旨在分析临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首先通过对新古典分配理论的解析认识到,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不仅包括劳动、企业家才能、土地、资本四个因素,还应包括外部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然后计算了基尼系数和社会福利指数,发现过去10年来,临夏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呈逐年提高的趋势,收入差距比较合理,但变化没有规律性,最后详细阐述了劳动、企业家才能、土地、资本以及外部市场环境是如何对临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产生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作者旨在分析临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首先通过对新古典分配理论的解析认识到,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不仅包括劳动、企业家才能、土地、资本四个因素,还应包括外部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然后计算了基尼系数和社会福利指数,发现过去10年来,临夏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呈逐年提高的趋势,收入差距比较合理,但变化没有规律性,最后详细阐述了劳动、企业家才能、土地、资本以及外部市场环境是如何对临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产生作用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使得城乡间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日益突出。以个人所得税调节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效用为中心,立足于我国税收体制的现实情况,在定量与定性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基尼系数反映收入分配效用的差异,着力探求个人所得税作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有力手段,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功能定位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个税体制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化改革和国家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牧民收入结构及其不平等情况发生显著变化。为此,以内蒙古为例,利用定点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牧民收入分配状况,探讨市场化因素和政府生态环境政策对牧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基尼系数与国内居民的差距不大,整体在0.4~0.5之间波动,最高值为0.47,最低值为0.41。畜牧业收入仍是收入不平等的主要贡献因素,但影响程度在逐渐下降,非牧业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在快速增加,其中畜牧业收入和非牧业收入起着拉大差距作用,转移性收入发挥着缩小差距作用。此外,工资性收入对非牧业收入不平等贡献最大,并呈增加的趋势;草原生态补奖收入对转移性收入不平等程度的贡献最大,有助于缩小差距。牧民收入的区域差异主要贡献来自于区域内差距,表明各盟市内部的收入不平等更为明显。因此,未来应进一步扩大牧民非牧业就业途径,在增加收入的过程中降低收入不平等;与此同时,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持续实施和结构调整也需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运行状态,快速发展的经济使得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居民消费需求多样化。自2013年12月以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以中高速增长为特点,中国经济的转型使得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变动。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动又对居民消费需求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居民消费需求久扩不振。通过对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变动的分析,研究其对居民消费需求所产生的影响。主要结合经济学相关理论依据,利用经济学原理,对有关数据和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对居民消费需求产生重大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分析了当前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