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鸭病毒性肝炎毒株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在世界各国均有报导,尤其在集约化养鸭业地区易发生.近年来,该病往往与其它疾病呈混合感染;在抗原的成份中毒株的某些生物学特性亦发生了变化。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各国分离的鸭病毒性肝炎毒株的血清型有相似之处.但是,这种病毒有血清亚型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国内蓝耳病毒株一直是以美洲型为主,经典毒株与高致病性变异毒株同在。历年来该病流行规律各地有其各自特点,但总体流行规律比较类似。该病多呈地方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6—7月份为发病高峰,发病日龄逐步由保育阶段向中猪阶段转移。  相似文献   

3.
新型猪伪狂犬病流行情况及净化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11月份我国发生新型猪伪狂犬病疫情,导致中大猪、母猪出现典型的伪狂犬症状而死亡。目前,各地分离到的猪伪狂犬病毒(PRV)流行毒株基因组同源性非常接近。通过PCR检测新分离的伪狂犬病毒,测序后发现毒株出现基因变异,与Bartha株比较,其毒力相关基因RR基因第31~36位出现6个连续碱基的缺失,免疫原g B基因的第224~232位发生9个碱基GCCCCGGCC的缺失。毒力基因的变化导致PRV毒株的毒力明显增强。针对我国新型猪伪狂犬病的流行情况、发生原因以及该病对我国养猪业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讨论,对新型伪狂犬病的毒株变异现象、临床新表现、病理新变化以及诊断方法作了阐述,并提出了新型伪狂犬病的防制和净化措施。  相似文献   

4.
2006年夏江西蓝耳病流行毒株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6年9月,江西省某猪场发生疫病,发病率为95%以上,死亡率高达70%。通过Marc-145细胞盲传,从该场病死猪脑和肺脏中分离到美洲型蓝耳病病毒,该蓝耳病分离毒株的ORF7核苷酸序列与其他6个发病猪场的蓝耳病病毒的同源性为99%以上,与美洲型蓝耳病标准毒株VR-2332的同源性为93.3%。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可以推断该场本次疫病的病原为美洲型蓝耳病病毒变异毒株,且与其他猪场流行的蓝耳病病毒应为同一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5.
从天津地区免疫失败的鸡群中分离一株IBDV(命名TJ-hg),应用血清学AGP试验结果可见明显的白色沉淀线;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的 IBDV VP2 基因高变区(vVP2)及其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TJ-hg株与超强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均在90%以上,氨基酸同源性达98.8%~99.3%,且高变区中特征性氨基酸的变化与超强毒株完全一致,TJ-hg株在第一亲水区氨基酸Q219P发生突变。研究结果表明,TJ-hg株属于超强毒株,但又与标准毒株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根据GenBank中猪流行性腹泻(PED)疫苗株与野毒株ORF3的特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能够快速区分PEDV疫苗株与野毒株的RT-PCR检测方法。建立的RT-PCR检测方法能够对PEDV疫苗株与野毒株扩增出特异性片段,其大小分别为278 bp和327 bp。该方法具有快速、特异、通用等特点,可用于实验室快速诊断、野毒株的区分,为该病的诊断及免疫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江苏地方株的分离及其VP2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PF鸡胚从江苏溧水某鸡场病死鸡的法氏囊组织中分离到1株法氏囊病毒(IBDV-LS株),该病毒不能凝集鸡的红细胞,琼扩试验证明与IBDV标准阳性血清发生反应,应用RT-PCR扩增IBDV VP2基因,测序后并与GenBank中的IBDV已知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分离的IB-DV-LS与国内外超强毒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4.6%以上,推导氨基酸同源性96.6%,并与超强毒株处于进化树同一分支;说明IBDV-LS属IBDV超强毒株,而亲水区内个别氨基酸的替换,提示该毒株已发生一定的变异。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强毒株、变异毒株、隐性感染逐渐出现,使得该病的发病日龄提前,病程也逐渐增长,最早3日龄的雏鸡就可以发病,肉鸡出栏前、蛋鸡性成熟以后都可以发病.此病的非典型化也使得该病的诊断变得困难,治疗成本逐渐地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山西地区猪瘟病毒(CSF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采用RT-PCR方法,2013年从山西部分地区分离出5株CSFV流行毒株,并进行了E2全基因扩增、克隆与序列测定,应用DNAStar分析软件对所测定的5株毒株与国内外参考毒株的相应序列进行了同源性分析,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5株CSFV流行毒株之间E2基因核苷酸序列与所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1.4%~100%和87.9%~100%,与CSFV石门毒株(Shimen株)的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2.9%~94.8%和89.0%~94.9%,与CSFV兔化弱毒株(HCLV株)的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1.6%~99.6%和87.9%~99.5%,与17株来自各国不同地区的CSFV参考毒株的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1.5%~99.6%和86.3%~99.7%。经系统发育关系分析,4株属于基因2群,且705、713、725、729、734和738位氨基酸发生置换,另外1株属于基因1群。本研究揭示了山西猪瘟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多样性现状。  相似文献   

10.
田文豪 《动物检疫》2011,(9):61-61,67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治疗并没有特效方法,关键是在于预防。IB的分布是世界性的,各国的毒株各不相同,有多个血清型和变异株,临床上多种毒型的接种能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并且使用中药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治疗并没有特效方法,关键是在于预防。IB的分布是世界性的,各国的毒株各不相同,有多个血清型和变异株,临床上多种毒型的接种能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并且使用中药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C48-1)与弱毒株(G190E40和B26-T1200)制备的蜂胶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强毒株C48-1制备的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显著高于弱毒株G190E40和B26-T1200,近期保护率相差20%~40%,3个月后相差40%~80%.强毒株C48-1的免疫原性显著高于弱毒株G190E40和B26-T1200,说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上的毒力蛋白可能具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3.
(一)临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差异较大,引入感染后易感猪群发生蓝耳病的潜伏期最短为3天,最长为37天。该病的临诊症状变化很大,且受病毒株、免疫状态及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低毒株可引起猪群无临诊症状的流行,而强毒株能够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临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  相似文献   

14.
羊传染性脓疱(orf)是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 virus,ORFV)感染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接触性人兽共患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IL-2)抑制因子(GIF)基因为ORFV编码中晚期病毒基因,它能够与GM-CSF、IL-2结合并且抑制二者的活性,从而抑制宿主抗病毒作用。为了比较疫苗毒株和流行毒株间GIF的差异,本试验扩增并测定了ORFV疫苗株和野毒株的GIF基因序列,比较分析了ORFV疫苗弱毒株和野毒株GIF基因的核酸水平和氨基酸水平的差异情况,以及二、三级蛋白结构。结果表明:本次测定的ORFV疫苗株与野毒GIF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4.3%,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2.5%,两者的蛋白三级结构预测上也有差异。本研究结果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一种能鉴别鸡毒支原体(MG)强、弱毒株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MG强毒株和弱毒株的基因组序列,选取特异性保守区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和2奈探针,分别用于强弱毒株和弱毒株的检测,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能区分MG强、弱毒株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法特异性强,对鸡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反应均为阴性;灵敏度高,可检测到100拷贝/μL的模板;稳定性好,批内和批间试验Ct值的变异系数小.本研究建立的MG强、弱毒鉴别检测方法简便、快捷,为该病的防控与净化提供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畜牧市场》2008,(5):66-66
去年夏、秋开始,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猪无名高热病在各地相继发生(为蓝耳病的变异毒株,经过病毒基因序列分析该变异毒株为缺失30个氨基酸的美洲株蓝耳病毒。),严重威胁着养殖业的安全。该病传播迅速、死亡率高、治愈率低。不同地区发病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均有差异。大部分发病猪场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当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毒株类型复杂、各毒株之间交叉免疫保护不佳的现状,本研究针对NSP2基因保守区域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条件优化,建立一种能够快速区分经典株、高致病性毒株和NADC30-like毒株的检测方法。该方法与CSFV、PCV2、PRV、PEDV、TGEV无交叉反应。对不同毒株类型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强,能够将经典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毒株和类NADC30株进行快速区分,为猪群快速区分PRRSV感染类型及疫苗的选择、使用提供科学防控依据。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17,(2):83-88
为建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野毒株及弱毒疫苗株快速鉴别检测方法,根据Gen Bank中公布的PEDV野毒株及弱毒疫苗株的ORF3基因序列,在缺失区的两端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扩增引物,用以特异性的扩增PEDV ORF3基因片段,根据目的片段大小判断PEDV的毒株类型;通过退火温度等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区分PEDV野毒株和弱毒疫苗株的RT-PCR鉴别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所建立的RT-PCR鉴别检测方法能特异性区分PEDV野毒株和弱毒疫苗株;PEDV野毒株扩增出234 bp目的片段,PEDV弱毒疫苗株扩增出185 bp目的片段;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A群猪轮状病毒(PRo VA)、猪嵴病毒(PK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伪狂犬病毒(PR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乙型脑炎病毒(JEV)及猪细小病毒(PPV)均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显示,该方法能检测到病毒滴度为1.3×10~3TCID_(50)/mL。利用该方法对采集自广西部分地区93份临床腹泻样品进行检测,临床腹泻样品中PEDV野毒株阳性率为61.29%(57/93),弱毒株阳性率为5.38%(5/93)。结果表明:该RT-PCR鉴别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能快速、准确地区分PEDV自然感染野毒株和弱毒疫苗毒株,为猪流行性腹泻的快速诊断及病原分子鉴别检测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的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传入我国40余年来,其流行特点不断发生变化。持续流行的IBDV超强毒株(vvIBDV)长期以来给养禽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新近出现的IBDV新型变异株(nVarIBDV)又给该病的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对我国IBDV的遗传演化、毒株分型、流行现状、优势毒株和重组重配等进行综述,对IBD疫情及其防控策略的科学认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仍无疫苗可用,使得该病防控难度较高。早期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弱毒株研制主要通过细胞传代方式。经过国外多年研究积累,现已经在多种细胞上获得毒力致弱毒株。细胞传代致弱株是ASF疫苗研究的候选方向之一,且对于基因敲除弱毒疫苗研究具有很好的指导借鉴作用。国内目前尚无这方面的调查研究,为此对国际上ASFV细胞传代致弱毒株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其传代致弱规律,以期为我国ASFV细胞适应株研究及新型疫苗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