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7 毫秒
1.
水牛脑垂体呈椭圆形,背侧平直,腹侧圆突。对30头湖南滨湖水牛脑垂体观察结果表明,垂体远侧部发达,约占正中矢状面面积的60%,用H-E及马氏三色染色法,可将细胞分为三种类型:嗜酸性细胞,约占细胞总数40%,主要分布在远侧部背侧和远端;嗜碱性细胞,约占细胞总数的10%,主要分布在远侧部的近端(啄侧部)和中央区;嫌色细胞,约占细胞总数的50%,分布于整个远侧部。水牛垂体中间部较发达,一种是中间部完全包围神经部,另一种是大部分包围神经部,中间部含有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水牛垂体神经部相对较少,主要由神经纤维和胶质细胞构成,也分布有大小不一的胶体,即海令氏小体。  相似文献   

2.
鸡胚漏斗的原基最早发生于前脑底壁,后移行于间脑底壁,漏斗的管壁最后分化成垂体的神经部。拉克氏囊的原基最早发生于原口顶壁呈直管状,后分化成分支管泡状及滤泡状,滤泡壁由嗜酸及嗜碱性细胞组成,滤泡间有嫌色细胞及窦状隙形成垂体的远侧部。部分嫌色细胞转移到漏斗基部形成垂体的结节部。最后部分嫌色细胞团又移行组成垂体的中间部。鸡胚脑上腺的原基最早发生于间脑背面,由短管状分化成管泡状及滤泡状,滤泡壁由复层柱状纤毛上皮组成。最后被膜伸入实质分成许多小叶,每小叶有1~2个滤泡腔,直至出壳结构类似。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及其受体在不同品种母牛垂体中的变化规律,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分别对广西沼泽型水牛、摩拉杂交水牛、荷斯坦奶牛、广西本地黄牛垂体中GnRH的分布表达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母牛垂体中均发现有呈棕黄色或黄褐色的GnRH阳性物质存在,经Image-Pro Plus 6.0软件统计发现,摩拉杂交母水牛的GnRH免疫阳性细胞较其他3个品种的大(P〈0.05),而平均光密度值介于荷斯坦母奶牛和广西本地母黄牛之间(P〉0.05)。在神经垂体中仅发现GnRH免疫阳性纤维,而未发现GnRH免疫阳性细胞;在腺垂体远侧部的细胞均呈GnRH免疫反应阳性,阳性物质主要分布在腺垂体远侧部嫌色细胞和嗜色细胞胞质内。说明GnRH对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可能是直接通过神经调节,而神经垂体可能只是GnRH调节过程的通路。  相似文献   

4.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并结合DAB显色技术对广西摩拉水牛脑垂体结构和促卵泡素分泌细胞进行了研究和定位.结果发现,广西摩拉水牛的垂体前叶由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构成,远侧部占据了腺垂体的大部分.垂体促卵泡素免疫阳性细胞分布广泛,以垂体前叶远侧部分布较多,从而表明广西摩拉水牛整个垂体都有促卵泡素分泌,主要分泌部位在垂体前叶的远侧部.  相似文献   

5.
谢碧文  黄琪  蒲德永  张耀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536-10538
[目的]探讨大眼鳜垂体的组织学结构。[方法]以大眼鳜成鱼为试验材料,通过显微镜观察对其垂体的组织学、组织化学进行研究。[结果]大眼鳜垂体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组成,腺垂体分为前外侧部、中外侧部和中间部。神经垂体十分发达,尤其是后腺垂体神经部,占垂体后部大部分区域;腺垂体可分辨出7种分泌细胞类型,即前外侧部的催乳激素细胞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中外侧部的生长激素细胞、促性腺激素细胞和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中间部的促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细胞和PAS阳性细胞;中间部后方腹面边缘微血管十分发达。[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弄清大眼鳜的繁殖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保安湖鳜鱼脑垂体周年变化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性成熟雌性鳜鱼的脑垂体进行了组织学研究。鳜鱼脑垂体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大部分组成。腺垂体分为前叶,间叶和过渡叶。间叶中含有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其中嗜碱性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在年周期中有明显变化,并与生殖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民猪垂体的形态接近圆形,它有一个发达的分枝状的神经部;含有三种不同着色细胞的中间叶,被神经部分成几部分。腺垂体部明显可见四种不同染色的细胞,它们分别表现为:嗜橙黄——G细胞数量稳定,分布一般在腺垂体的中部。嗜碱性细胞表现出深蓝与淡蓝两类细胞,深蓝色细胞(强嗜碱性细胞)数量伴有年龄的变化,幼龄比成年少,差异非常显著(P<0.01),淡蓝色细胞(弱嗜碱性细胞)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到六十公斤体重时则不见。然而,嫌色细胞却随年龄的成长而增加,雌性比雄性多,两性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热应激对小鼠垂体前叶细胞构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在急性热应激条件下对小鼠垂体前叶细胞构筑变化的观察与测量,确定热应激对小鼠垂体前叶细胞构筑的影响。[方法]采用恒温恒湿热应激箱(42℃,相对湿度35.4%)建立热应激模型。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在光镜下对垂体前叶细胞构筑进行观察。[结果]热应激组Ⅰ、Ⅱ的细胞密度、嗜碱性细胞概率、嗜碱性细胞体面积以及热应激组Ⅱ嗜酸性细胞体面积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01)。热应激组Ⅰ嗜酸性细胞概率、嗜酸性细胞体面积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热应激可导致垂体前叶细胞快速增殖和正常形态发生改变,甚至引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干扰素(IFN)的分布与山羊腺垂体内分泌细胞在发情免疫调节中的形态学依据。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山羊腺垂体内IFN-α和IFN-γ阳性细胞的分布和变化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种干扰素阳性物质主要分布于腺垂体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的细胞质,远侧部和结节部较多;不同发情期IFN-α和IFN-γ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IFN-α相对表达量均高于IFN-γ,但两者在发情周期中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发情前期和间情期相对表达量较高,后期最低,发情期呈中等强度表达。表明IFN-α和IFN-γ各自在发情的不同时期发挥作用或相互协同调节垂体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进而参与动物的生殖调节。  相似文献   

10.
李瑞明  凌泽继  宋小白  秦津  谢莹雪  史玉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164-13166,13174
[目的]探讨广西沼泽型水牛垂体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细胞定位以及是否存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为GnRH-R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确定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在垂体中的定位,结合图像分析系统检测GnRH在垂体中的含量,并利用RT—PCR技术扩增其受体基因片段。[结果]腺垂体远侧部中呈现较强的阳性GnRH免疫反应,阳性物质主要分布在胞质,胞核呈阴性。神经垂体中无阳性信号。同时,在垂体中扩增出大小为1008bp的GnRH—R基因片段。[结论]腺垂体远侧部边缘区中有大量GnRH及其受体存在,证实垂体前叶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以及多个内分泌轴相互作用的重要部位。  相似文献   

11.
Gonadotrophs and castration cells in the male rat pituitary showed nuclear concentration of radioactivity 1 hour after [1,2,6,7-(3)H]testosterone injection. Thyrotrophs and acidophils did not retain radioactivity; also the cells of the intermediate and posterior lobes did not accumulate radioactivity. The autoradiographic results suggest a direct and selective action of androgen on gonadotrophs, which contrasts with the action of estradiol which was shown earlier to bind not only to basophils but to acidophils and chromophobes as well.  相似文献   

12.
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背角无齿蚌血细胞进行观察.结果发现,体长6~12cm的背角无齿蚌血细胞浓度为(2.42±0.38)×106/mL.根据细胞质内颗粒出现情况,将该蚌血细胞分为两大类,即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颗粒细胞明显的特征是细胞质中存在许多颗粒,无颗粒细胞的特征是细胞质中不含有或含有少量颗粒.根据颗粒细胞的体积和胞质内颗粒的大小还可以将其分为大颗粒细胞和小颗粒细胞(分别占4.28%和59.28%).根据无颗粒细胞的大小和核质比的不同将其分为透明细胞和淋巴样细胞(分别占27.74%与8.70%).4种类型的血细胞对Wrights染料有不同的亲和性,大颗粒细胞表现为嗜酸性,小颗粒细胞与透明细胞均呈现嗜酸性和嗜碱性两种,淋巴样细胞表现为嗜碱性.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8头初生中国水牛脊髓灰质细胞构筑的观察,提出中国水牛脊髓颈膨大部灰质结构的特征,并确定中国水牛颈膨大部准确的位置在C5-T2,这与印度水牛及其他动物的情况有所不同,讨论了有关脊髓灰质结构特征与颈膨大位置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成年的湖南滨湖水牛肾上腺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肾上腺外面被覆一层较厚的被膜,内分皮质部和髓质部.四周为皮质部,呈深黄色,约占肾上腺70%,中央为髓质部,呈灰白色,约占肾上腺30%.H-E染色法将皮质部分为3个小区,即球状区,束状区和网状区.球状区薄,细胞染色较深;束状区厚,胞质呈蜂窝状,细胞染色浅;网状区细胞与髓质交界参差不齐,胞核呈退化变性现象,染色较深.髓质部比皮质部染色浅,常分为外区和内区.外区细胞大,呈高柱状,主要由肾上腺素细胞组成;内区细胞较小,呈立方或多边形,由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和肾上腺素细胞组成,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分散于肾上腺素细胞之间.髓质部还有少数分散的大型交感神经节细胞,且内区比外区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水牛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参与卵泡发生的时期及其在卵巢组织不同时期卵泡中的表达定位;【方法】采用石蜡切片结合免疫组化的方法对PCNA在卵巢组织中进行定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PCNA在腔前卵泡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原始卵泡中的卵母细胞能检测到PCNA的表达,但颗粒细胞并未观察到PCNA的免疫染色;初级卵泡到次级卵泡,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中均可检测到PCNA的表达,且在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有增强的趋势;有腔卵泡中,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及包围卵母细胞的卵丘细胞中都能观察到很强的免疫染色。定量表达检测结果显示:PCNA在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及次级卵泡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并且有显著差异(43.50333±0.138338 vs 1.633804±0.093796 vs 1±0.012219 , P<0.01);【结论】从初级卵泡开始在颗粒细胞中能检测到PCNA的表达,并且其表达随着卵泡的发育有明显的增强趋势,腔前卵泡中PCNA表达的QRT-PCR测定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相一致,研究结果为阐明PCNA参与卵泡发生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猪甲状腺形态的年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哈白猪、长白猪、三江猪、东北民猪四个品种的猪,进行了甲状腺形态年龄变化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甲状腺重量的增加大致和体重的增加一致。甲状腺长度的增加,只在三十公斤以前时期和体重的增加相一致,以后则减慢。甲状腺宽度及厚度的增加不与体重的增加相一致,而比体重增加的慢。甲状腺滤泡的相对数量(在10×40倍视野内)初生时最多,以后随年龄而逐漸减少。有腔的甲状腺滤泡平均直径在初生时最小,以后随年龄而增加。有腔滤泡上皮在初生时较薄,为低立方形,从15公斤以后则增厚而变为立方形,但因机能状态不同,在以后各时期都可能有薄的近于扁平状的,也可能有厚的近于柱状的上皮。存在于滤泡间的未分化的上皮细胞及细胞团在初生时最发达,在120公斤时期只存在于局部地区。滤泡旁细胞数量非常少,未见有品种变化和年龄差异,间质在初生时最少,所以这时的滤泡间距极小。间质在以后随年龄而增加,相应地滤泡间距也增大,但在局部地区之间差异很大。甲状腺形态在性别上及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