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南晶香占"是由"南晶占"和"象牙香占"杂交后代经系谱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成的丝苗米品种,具有米质好、产量较高、稻瘟病抗性好和抗倒性较好等特点.2020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1年通过国家审定,2020年12月被认定为广东丝苗米品种,并在首届广东国际名米评选中获金奖.自2016年起,该品种在广东...  相似文献   

2.
德棉206F1是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以G17和中302的杂交后代选系为父本,以55273和3517杂交后代选系为母本组配而成的抗虫杂交棉花新品种,该品种2003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预备区试,2004~2005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6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花生产试验,2007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该品种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天津农科院培育的红旗21做母本,国际水稻所的IR大穗、大粒品种做父本,籼粳杂交组合后,由于杂交后代分离太严重,又将杂交后代先后与水稻“千钧棒”及“中作321”杂交,采用系谱法和混合法交叉选育而成。2002年天津市第16次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津早稻2002004。2003年11月经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查核实被确认为天津市科学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4.
抗豆象绿豆新品种晋绿豆7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绿豆7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杂粮研究中心科技人员通过人工杂交技术手段,以抗豆象的野生绿豆资源TC1966为亲本,与栽培种绿豆品种VC1973A,VC2802A和串地龙等材料杂交后;再从杂交后代中选取较为理想的材料与NM92进行杂交,得到53个杂交后代;从后代中定向选择筛选而成。2011年5月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品种高抗豆象。  相似文献   

5.
湘花2008是湖南农业大学以我国南、北方花生精华品种为亲本,采用复合杂交技术[(中花4号×花11)×(汕油27×薄壳1号)],后代采用系谱法选择培育成功的广适型、超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2009年通过湖南省级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来源、突出特点,开发利用和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6.
天然彩色(绿絮)棉新品种--川彩棉2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彩棉2号是四川金天生态彩色棉有限公司选用自育绿絮棉优系“213”ד60093”(引进绵阳市农科所的绿絮棉材料)的杂交后代,经过F2~F6南繁加代自交提纯优选而成(代号为金C14-2)。于2004年5月14日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川彩棉2号”。一、特征特性该品种属陆  相似文献   

7.
<正>品种来源:红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和红安县科学技术局用鄂花3号/台山珍珠//台山三粒肉复合杂交的后代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花生品种。200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油2008002。  相似文献   

8.
一、选育过程 新红花7号属于少刺药用白花品种,是新疆农科院经作所以新疆地方品种为母本,以美国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再以新疆品种为父本和杂交后代回交,对回交后代连续4个世代自交纯化选育而成.2005~2006年进行了多点试验和生产试验,2007年3月通过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命名.  相似文献   

9.
《农村科技》2007,(10):35-35
一、选育过程 新红花7号属于少刺药用白花品种,是新疆农科院经作所以新疆地方品种为母本,以美国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再以新疆品种为父本和杂交后代回交。对回交后代连续4个世代自交纯化选育而成。2005~2006年进行了多点试验和生产试验,2007年3月通过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命名。  相似文献   

10.
花育25号系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于1997年用鲁花14号为母本,花育16号为父本杂交,后代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07年3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相似文献   

11.
合丰202是以农大326×GK12杂交后代的高代转基因抗虫稳定系145系为母本,以高产优质的206系(冀棉20号纯系)为父本,经过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转基因杂交抗虫棉品种。该品种抗棉铃虫、抗枯萎病、高产、优质、杂种优势强、适应性广,适宜在黄河流域的河北中南部,山东北部、西北、西南部,河南北部、东部、东南部,安徽淮河以北,江苏淮河以北,山西南部和天津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杂交棉品种冀创棉1是以转双价基因抗虫棉SGK321为母本、非转基因抗病棉花品系5013为父本杂交而成。该品种抗病、高产、杂种优势强和适应性广,适合冀中南和黄河流域棉区种植,特别是在稀植、大棵、免整枝栽培模式下更能发挥其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13.
邯685是邯郸市农业科学院以邯郸284为母本、邯97HS-62(GK12选系)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集高产、优质、抗病虫于一体的棉花新品种。该品种适宜在冀东早熟棉区春棉种植以及其他同类型棉区种植,2007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冀3927是以转基因棉花品系279系为母本、抗病优质品系039系为父本,经过多年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棉花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病和稳产等特点,2008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适宜在冀中南及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棉花抗黄萎病性与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关系,为棉花黄萎病的抗性鉴定提供依据。采用在室内用棉花黄萎菌孢子悬浮液对不同抗性的4个海岛棉(Gossypiumbarbadence)品种和10个陆地棉(Gossypiumhisutum)品种进行接菌,苗期发病后测定叶片s0D、POD、CAT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并与未接菌的对应品种叶片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棉花黄萎病菌的诱导,棉花叶片中SOD活性比未接菌时下降,其中耐病、感病品种(In〉20)的降低幅度大于高抗、抗病品种(0〈In≤20);MDA含量比未接菌上升,耐病、感病品种(In〉20)的增加远大于高抗、抗病品种(0〈In≤20);棉苗叶片中POD、CAT活性在棉花黄萎菌的诱导下产生的差异比未接菌的酶活性差异要明显,对生理生化产物的测定效果比未接菌时测定的效果好。SOD活性和MDA含量可以作为鉴定棉花抗黄萎病性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兼抗枯萎病和黄萎病高产棉花新品种冀棉616的选育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育抗枯萎病、抗黄萎病、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可以解决棉区枯萎病和黄萎病严重发生且逐年加重、化学防治又很难凑效的难题。利用海岛棉、陆地棉及野生棉种间杂交选育的冀棉20号为母本,转基因抗虫棉596系为父本杂交,在多年病、虫胁迫条件下,选育出了兼抗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高产棉花新品种冀棉616,2007年通过了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棉2007001号)。该品种具有以下突出特点:(1)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枯萎病指4.9,黄萎病相对病指17.6,是河北省审定的第1个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兼抗品种;(2)高产,稳产:2004年籽棉产量,2005年籽棉产量、霜前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霜前皮棉产量,以及2006年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霜前皮棉产量,均居参试品系第1位;(3)抗早衰:叶功能期长,上、中、下铃重差异小;(4)纤维品质优良:上半部长度31.2 mm,比强度29.5 cN/tex,马克隆值4.9。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与陆地棉抗旱性紧密关联的农艺性状及生理生化指标,筛选出抗旱能力强的品种资源,以国内外203份陆地棉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设置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溉2个处理,测定不同棉花品种在2个处理下农艺性状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利用灰色关联度、抗旱综合度量值、综合抗旱系数、加权综合抗旱系数等方法,对203份陆地棉材料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性状指标与抗旱综合度量值(D值)间的紧密关系依次为:叶绿素含量>单铃重>衣分>株高>果枝数>始节位>叶面积>始节高>脯氨酸含量>果节数>有效结铃数>单株产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单铃重、衣分、株高、果枝数、始节位、叶面积、始节高与加权综合抗旱系数的关联度较大,可作为棉花抗旱性鉴定的重要指标。聚类分析表明,203份种质资源被划分为5个类群:第Ⅰ类为高抗旱型,包含鄂抗棉10、赣棉10、土库曼陆地棉等共12份品种,占5.9%;第Ⅱ类为抗旱型,包含KK-1543、豫棉15、皖棉8407等共62份品种,占30.5%;第Ⅲ类为中等耐旱型,包含晋棉6、新陆中48、鲁棉28等共80份品种,占39.4%;第Ⅳ类为敏旱型,包含豫棉17、17N8、农垦5等共35份品种,占17.3%;第Ⅴ类为高度敏旱型,包含新陆早24、新陆早29、冀棉12等共14份品种,占6.9%。研究成果为棉花抗旱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材料支持。  相似文献   

18.
2002年以SGK 321为母本、多抗6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育成杂交棉品种冀创18。2006-2007年参加河北省冀中南棉区抗虫棉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河北省冀中南棉区抗虫棉生产试验,2008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该品种高抗枯萎病、结铃性强、早熟、易管理。  相似文献   

19.
通过花粉管通道技术将慈姑蛋白酶抑制剂API(ArrowheadProteinaseInhibitor)基因转入棉花 ,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经对棉铃虫抗虫性鉴定和PCR、RT PCR、Southernblotting分析 ,证明获得了表达API基因的抗虫棉  相似文献   

20.
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及其天敌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年和2000年对转基因棉田棉铃虫及天敌进行了定点调查。结果表明:转基因棉对棉铃虫成虫、卵无驱避作用和抗性表现,不影响棉铃虫在植株上的落卵量,但转基因棉第二、三代棉铃虫幼虫数量与常规棉相对显著减少,存在明显抗虫性。转基因棉不影响捕食性天敌的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