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增加微小亚历山大藻的细胞破壁率,降低提取过程中毒素组成的改变,提高麻痹性贝类毒素 (PSP)提取液的毒力,选用冻融法进行PSP 提取并进行方法优化。首先对提取液pH、冷冻温度、解冻温度、冷冻 时间和冻融次数等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冻融过程中藻细胞破壁率和相对荧光值以确定优化范围;再以相对荧光 值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 中心组合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冻融次数3.45,解冻温度36.99℃,pH 7.66,该条件下预测相对荧光值为 200.347,毒力为7 034 MU。验证试验设定藻破壁毒素提取条件为:冻融3 次, 解冻温度37℃,pH 7.8,该条件下相对荧光值为188.923(±10.96),提取液的毒力为6 616(±101)MU,与预测值基 本相符。  相似文献   

2.
以纤细裸藻(Euglenagracilis)为研究对象,对纤细裸藻共栖细菌进行分离及鉴定,并探究可培养共栖细菌对纤细裸藻生长的影响。采用平板划线法和16S rDNA基因测序对藻共栖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得到5种纤细裸藻的可培养藻际细菌,E1-Paraburkholderiafungorum、E3-Methylobacterium radiotolerans、E5-Sphingomonas dokdonensis、E6-Ralstonia insidiosa和ET2-Leifsonia soli,分别属于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和放线菌门三大门类。将纤细裸藻分别与五株菌共培养,通过测定纤细裸藻的藻细胞密度与叶绿素a含量,发现E1、E3与E5对纤细裸藻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其中E5的促进效果最好;E5初始接种浓度为107 cfu/mL、纤细裸藻初始藻细胞密度为1×105cells/mL时对纤细裸藻的生长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链状亚历山大藻在对数生长期、衰亡期、高氮、低氮条件下,藻细胞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DNA降解、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衰亡期、高氮、低氮条件下链状亚历山大藻细胞中可溶性蛋白、GSH含量、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下降;SOD活性(低氮条件除外)、H2O2、MDA含量上升;端粒酶活性和DNA Ladder随着藻细胞生长而变化,并在衰亡时期,出现了明显的DNA Ladder。研究结果显示链状亚历山大藻衰亡过程的反应表现为:蛋白质合成受阻或降解,产生大量氧化中间产物(MDA,H2O2等),抗氧化系统被激活,GSH等非酶抗氧化物质被大量消耗,SOD等酶抗氧化物被激活;另外表现为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下降;同时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积累诱发了细胞凋亡,核酸内切酶被激活,选择性降解染色质DNA。推测低氮、高氮条件均可以加快藻细胞的衰亡的生理过程,链状亚历山大藻的赤潮衰亡是一种有序的死亡过程。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鲢、鳙鱼对扁裸藻的消化利用情况,结果表明:链、鳙鱼能够较好地消化钩状扁裸藻,琵鹭扁裸藻,长尾扁裸藻,奇形扁裸藻,三棱扁裸藻,其消化率在50%以上,高者可达90%以上;但对梨形扁裸藻,粒形扁裸藻的消化率却不到10%。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鲢、鳙鱼对扁裸藻的消化利用情况 ,结果表明 :鲢、鳙鱼能够较好地消化钩状扁裸藻、琵鹭扁裸藻、长尾扁裸藻、奇形扁裸藻、三棱扁裸藻 ,其消化率在 5 0 %以上 ,高者可达 90 %以上 ;但对梨形扁裸藻 ,粒形扁裸藻的消化率却不到 10 %。  相似文献   

6.
以一株能产生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的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ATHK株)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免疫相关基因(TLR和Relish基因)表达和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00 cells·mL-1塔玛亚历山大藻胁迫72~144 h,中国明对虾的肝胰腺、鳃和血淋巴的TLR和Relish 基因表达或被显著抑制(P<0.05),或恢复至海水对照组的水平(P>0.05);而1000 cells·mL-1藻中对虾鳃组织和血淋巴的上述基因表达在48~144 h被显著抑制(P<0.05),肝胰腺的表达在72~144 h被显著抑制(P<0.05)。塔玛亚历山大藻胁迫下投喂感染WSSV的病虾后,加藻的感染组和未加藻的感染组的中国明对虾虽然都在第3 d时检测到阳性结果,7 d内累积死亡率为100%,但同一时间点加藻组的累积死亡率高于未加藻组。塔玛亚历山大藻胁迫6 d后的中国明对虾,经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人工急性感染后,两个加藻组在同一取样时间点的累积死亡率高于未加藻的海水对照组,且随着藻浓度升高而有升高的趋势。研究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可影响中国明对虾TLR和Relish基因表达,从而影响机体的抗病力。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Zarrouk培养液培养微小色球藻(Chroococcus minutus),探讨温度对微小色球藻生长的影响,并对微小色球藻的营养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30 μE/M2·S~45μE/M2·S光照强度范围内,微小色球藻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30 ℃~38 ℃.对微小色球藻的营养组成分析表明,该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脂肪酸组成简单的特点.其粗蛋白含量为61.82%,粗脂含量仅为0.99%,饱和脂肪酸主要为C16:0和C20:0分别占44.88%和11.47%,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18:2n6(占16.01%).干物质中总氨基酸含量为564.09 mg/g,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占总量的37.65%,其营养组成与螺旋藻相似.  相似文献   

8.
水温对鲢早期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温度梯度,对不同水温条件下(17、20、23、26和29℃)鲢胚胎发育的速度、孵化率、存活率和出苗率进行研究,并探讨水温变化与仔鱼生长及畸形率的关系。结果发现,随着水温升高,鲢受精卵的孵化时间明显缩短,发育速度加快。水温变化对孵化率、存活率和出苗率有着显著的影响,17和20℃处理组的存活率和出苗率均显著低于23℃处理组(P0.05)。但26和29℃处理组的存活率和出苗率与23℃处理组没有显著的差异。试验结束时,最低水温组仔鱼全长显著小于23℃处理组(P0.01),而与其他3个水温组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各水温组均出现畸形的仔鱼,畸形率与孵化水温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综合分析可知:鲢早期发育的最适水温为23~26℃,水温从23℃急剧升高3~6℃不会对人工繁殖生产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但水温从23℃急剧下降3~6℃会对人工繁殖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1.裸藻水华的产生原因 裸藻喜生长在有机质丰富、静止无流水的小水体中,营养充足时大量繁殖形成水华。根据调查,每年均有较多的养鱼塘或亲鳖池出现裸藻水华,面积较大的水库、流水沟、江河则很少发现。  相似文献   

10.
裸粒水稻是水稻和小麦远缘杂交的产物袁此前的研究已表明OsMADS1基因功能的改变是其特有花部性状的主要原因袁但目前仍对其花序和小穗的发育进程缺乏详细的认识遥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袁发现从枝穗分化期至顶端小花内外稃分化期袁裸粒 水稻的发育仍与水稻没有明显区别袁但在其后花器官的发育上较为紊乱袁花器官确定性丧失袁从而产生额外的花器官和次级小穗遥这些观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裸粒水稻形态变异的分子机理遥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控制棉铃虫的危害,筛选和研发杀虫活性高、环境相容性好的新型植物源杀虫剂,在室内采用饲料混毒法,测定了鸦胆子、白芥子、夹竹桃等12种中药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龄幼虫取食处理饲料后,其中10种中药处理对其体重增长有抑制作用,5 d后体重抑制率为17.25%-102.19%,其抑制率大小顺序为:鸦胆子>夹竹桃>半支莲>苦楝皮>白芥子>西大黄>穿心莲>芜荑>香铃子>大青叶;对幼虫发育历期和成虫羽化率影响最大的为鸦胆子处理,幼虫期延长7.31 d,羽化率降低64.47%;白芥子处理对幼虫化蛹和蛹重影响最大,化蛹率为4.76%,蛹重抑制率为73.31%。综合分析,12种中药中白芥子和鸦胆子对棉铃虫幼虫杀虫活性较高,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盐度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初孵仔鱼存活和发育的影响。将卵形鲳鲹初孵仔鱼从温度24℃、盐度32的海水中分别转移至18℃、21℃、24℃、27℃中培育,每个温度各设6个盐度(16、20、24、28、32、36)。试验结果表明,环境变化1 d后,温度21℃、24℃、27℃与盐度16、20、24所组成的9个试验组存活率最低,均小于10%;盐度为28至36的仔鱼存活率较高,均大于50%;同时,在温度18℃环境下,不同盐度试验组的存活率均高于50%。温度对卵形鲳鲹仔鱼发育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发育减缓。在18℃的环境下,仔鱼发育极为缓慢甚至停滞。结合仔鱼存活率和发育情况,其最适温度和盐度为孵化时的温度和盐度,即温度为24℃,盐度为32。  相似文献   

13.
西藏飞蝗卵的发育与蝻期各龄的外部形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卵的发育分级标准,将西藏飞蝗卵的发育分为:原头期、胚转期、显节期、胚熟期。采用虞佩玉和陆近仁的方法,根据西藏飞蝗各龄蝗蝻体色、颅顶、前胸背板后缘、翅芽、体长,划分西藏飞蝗蝗蝻的5个龄期,各龄历期为:1龄8-13d,2龄10-18d,3龄12-15d,4龄15-20d,5龄15-26d。  相似文献   

14.
温度及盐度对卵形鲳鲹仔鱼存活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盐度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初孵仔鱼存活和发育的影响。将卵形鲳鲹初孵仔鱼从温度24 ℃、盐度32的海水中分别转移至18 ℃、21 ℃、24 ℃、27 ℃中培育,每个温度各设6个盐度(16、20、24、28、32、36)。试验结果表明,环境变化1 d后,温度21 ℃、24 ℃、27 ℃与盐度16、20、24所组成的9个试验组存活率最低,均小于10%;盐度为28至36的仔鱼存活率较高,均大于50%;同时,在温度18 ℃环境下,不同盐度试验组的存活率均高于50%。温度对卵形鲳鲹仔鱼发育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发育减缓。在18 ℃的环境下,仔鱼发育极为缓慢甚至停滞。结合仔鱼存活率和发育情况,其最适温度和盐度为孵化时的温度和盐度,即温度为24 ℃,盐度为32。  相似文献   

15.
研究结果表明,限食程度越高,茶尺蠖幼虫存活率越低.不论在茶叶或人工饲料上,幼虫忍耐饥饿的能力随龄期的增加而提高,适当限制取食可延长幼虫历期或各龄龄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人工培育条件下溪吻虾虎鱼早期发育的观察,详细研究了其外部形态的发育特征.在培育水温(24±0.5) ℃下,初孵仔鱼的平均体长为4.67 mm,受精后第6天开口,脊索在出膜前一天开始弯曲,第11天时出膜.尾鳍鳍条最先出现,第一背鳍鳍棘最晚出现,至受精后第18天所有鳍条发育完全.受精后第6~9天(膜内)为前弯曲期仔鱼;第10~17天为弯曲期仔鱼;第18~22天为后弯曲期仔鱼;23天以后进入稚鱼期.相对于同属虾虎鱼的早期发育特征,溪吻虾虎鱼仔鱼具有开口早、出膜晚、发育迅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溪吻虾虎鱼仔鱼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人工培育条件下溪吻虾虎鱼早期发育的观察,详细研究了其外部形态的发育特征.在培育水温(24±0.5) ℃下,初孵仔鱼的平均体长为4.67 mm,受精后第6天开口,脊索在出膜前一天开始弯曲,第11天时出膜.尾鳍鳍条最先出现,第一背鳍鳍棘最晚出现,至受精后第18天所有鳍条发育完全.受精后第6~9天(膜内)为前弯曲期仔鱼;第10~17天为弯曲期仔鱼;第18~22天为后弯曲期仔鱼;23天以后进入稚鱼期.相对于同属虾虎鱼的早期发育特征,溪吻虾虎鱼仔鱼具有开口早、出膜晚、发育迅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亚硝酸盐和氨对凡纳对虾和日本对虾幼体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研究了NH3-N和NO2^-N对凡纳对虾与日本对虾幼体的毒性作用。获得了NH3-N和NO2^-H对两种幼体的24h,48h,72h,96h和LC50值,以及安全浓度(Cs),NH3-N对两种虾幼体的Cs分别为Z:0.078和0.047,M:0.077和0.066,P:0.048和0.138mg/L:NO^--N对两种虾幼体的Cs分别为Z:0.56和1.08,M:0.77和0.45,P:2.57和2.06mg/L。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NH3-N和NO2^-N对凡纳对虾与日本对虾幼体的毒性作用。获得了NH3-N和NO2^-H对两种幼体的24h,48h,72h,96h和LC50值,以及安全浓度(Cs),NH3-N对两种虾幼体的Cs分别为Z:0.078和0.047,M:0.077和0.066,P:0.048和0.138mg/L:NO^--N对两种虾幼体的Cs分别为Z:0.56和1.08,M:0.77和0.45,P:2.57和2.06mg/L。  相似文献   

20.
该文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油松卵细胞发育过程中蛋白泡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利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和ImageMasterTM2D Platinum软件初步分析了与卵细胞发育相关的特异蛋白.结果表明:5月初颈卵器开始形成,其内充满液泡,随着液泡的消失,蛋白泡从卵细胞的下部和边缘出现,在精核即将进入卵细胞时蛋白泡数量达到高峰,受精时蛋白泡开始减少,逐渐出现空泡现象.精卵结合之后,蛋白泡几乎全部成为空泡.伴随着蛋白泡的变化,胚内的糖类物质和蛋白质也呈现出有规律的时空变化.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表明:从颈卵器形成到卵细胞受精之后,4个新蛋白点出现,10个蛋白点消失,10个蛋白点表达量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