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建英  梁荣华 《食用菌》1993,15(4):20-20
目前平菇种植比较普及,常用的培养原料有棉子壳、玉米芯和木屑等。为了比较三种不同培养料对平菇菌丝生长、鲜菇产量和子实体性状的影响,我们于1990~1991年进行了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菌种苏平一号,由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提供,经我室复壮提纯。母种培养基用PDA;原种和生产种培养基为棉子壳86%,麸皮10%,石膏、蔗糖、碳酸钙、对磷酸钙各1%。  相似文献   

2.
菇壮素在食用菌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菇壮素是一种高效生物制剂,它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不含任何化学合成物质,主要用于促进菌丝充分吸收培养料的养分,加快菌丝的生长速度,进而复壮菌丝,缩短发菌期,提高产量。本实验主要表明了菇壮素对平菇及金针菇在制种及栽培方面的功效。 一、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材料 ①菌种:平菇西德89号,金针菇19号。②菇壮素:本所研制。③母种培养基:PDA培养基。④原种及栽培种培养基:棉子壳培养料,其中糖0.1%,硫酸镁0.2%,马铃薯3%。 (二)试验方法 ①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在PDA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菇壮素,在1000ml培养基中分别加0.5、1、2ml菇壮素配制,经高压灭菌后铺平板(平板直径、厚度均匀一致),用无菌吸管截取同样大小的菌丝体接在平板中央,经培养后,逐日观察菌落直径至长满为止。②对原种及栽培种发菌的影响:在相同体  相似文献   

3.
史刚荣 《食用菌》1994,16(4):27-27
平菇栽培的成败关键在于发菌期,菌丝长满了培养料,则表明栽培成功有了一定的把握。而菌丝体发育质量的优劣、栽培料的配方是否科学等,又直接影响着产量的高低.如何加速菌丝生长、提高菌丝发育质量,以达到进一步提高平菇产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是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综合各地经验总结出的一套平菇快速发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一)选用优质菌种 根据气候条件选用适温菌种。苗龄以苗丝长满瓶10~15天左右为宜,要求菌丝粗壮,生长均匀,色泽洁白,无污染,无菌索,无异味,但有菇香味。为确保菌种质量,应从设备好,技术高,讲信誉的科研和专业供菌种单位购买菌种。 (二)改善培养料配方 变传统培养料配方为复合培养料,并加一定量的微量元素、维生素、生长素、增氧剂,以促进菌丝萌发,加速菌丝生长,缩短发菌期。例如:以玉米芯为主的培养料配方:玉米芯50%,棉子壳30%,糠(秸秆粉碎物)15%,草木灰2%,石膏1%,尿素0.13%,过磷酸钙0.2%,并在每100kg料中加硫酸  相似文献   

4.
答读者     
怎样防止菌种结块? 答:原种或栽培种在培养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菌丝徒长结块的现象,这是由于菌种本身的气生菌丝生长过于旺盛,培养料过熟,过湿,以及培养室空气温度过大所造成的。防止的方法:移植母种时少挑些气生菌丝,多挑些基内菌丝;培养料要适当偏生、偏干些;降低室内的湿度。菌种培养料不转色怎么办?  相似文献   

5.
用玉米芯作主料制作平菇栽培种,成本低、效益高.但是由于玉米芯保水性差,在菌种的培养阶段,特别是冬季制种菌丝生长慢,这样料中的水分由于重力作用而下沉,上部培养料水分减少不利菌丝生长.在实践工作中,我们采取了将培养5—7天、菌丝吃料1/4的菌种瓶倒置,使水分下移满足菌丝生长的需  相似文献   

6.
麦粒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粒制种技术麦粒菌种以其营养丰富,菌丝生长炔,菌丝壮及转接率高等优点,深受菌种制作者和广大菇农喜爱。尤其在平菇生产中,应用更为广泛。根据笔音几年的实践,总结出一种较为理想的制种方法。现报告如下。1培养料配方麦粒90%,木屑8%,石膏粉1%,葡萄糖或蔗...  相似文献   

7.
陈颖 《食用菌》2023,(2):45-46
为探索平菇菌种的快速制种技术,试验以纯棉籽壳为培养基,高压聚丙烯折角袋装料,家用高压锅灭菌后,接入平菇组织培养出首代母种,然后扩繁出生产种(菌种1)、菌种2、菌种3;之后再将三类扩繁种接种出菇包进行出菇试验。试验结果,母种培养基灭菌30 min后接入平菇组织,萌发后菌丝生长浓白,达到灭菌要求;接种菌种1的出菇包发菌最快,产量及生物转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前,平菇发展很快,对菌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简化制种方法,我们试用棉籽皮生料直接拌入平菇子实体碎块,不经灭菌和无菌操作,培养制作平菇栽培种,取得了初步结果。 1981年7月,分三批用棉籽皮生料制平菇栽培种1400多瓶。所用鲜菇采自人防隧道菇床,母种是上海农科院食菌所供给。第一批300瓶菌种,历时40天,菌丝长满全瓶,浓白、密集。8月16日用棉籽皮生料栽培平菇,每平方米播4瓶,9月下旬即现蕾出菇,长势良好。与常规菌种进行小区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9.
平菇制种时,培养料中添加适当比例的草炭,不仅可取加速菌丝的生长,而且还可提高菌种质量,降低菌种生产成本。研究结果表明:配方中草炭含量以20—40%为最佳,在该含量条件下,菌丝生长快且洁白、浓密、粗状、结块性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
袋式立体栽培平菇是目前我国平菇栽培的主要形式,从菌袋制作到出菇的发菌期管理,是决定平菇栽培成败及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现就袋栽平菇发菌期常见的问题及其对策简述如下:1)播种后菌种萌发慢,菌丝生长缓慢、长势差。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①菌种退化,菌龄长。②播种量少,菌种块小且分散,菌丝损伤后愈合慢。③料内含水量过高,透气性差,袋内缺氧。④培养料的pH值不适。主要对策:①菌种从母种开始控制转管代数,从分离得到的母种到生产母种不能超过三代。严禁原种—原种、栽培种—栽培种的扩繁方式。栽培种满袋后存放时间不能过长,菌龄以不…  相似文献   

11.
徐学忠  田果廷 《食用菌》2002,24(2):18-19
许多菇农希望能找到一种适合菌丝生长而不适合杂菌生长的培养料 ,以求更大限度降低成本。有关石灰水在平菇生产中的应用已有报道 ,本试验用石灰水浸泡培养料代替高压蒸汽灭菌 ,降低制种成本。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供试菌种 平菇种 99号 ,系本研究中心菌种。1.2 试验配方 设四个处理 ,基础配方为棉子壳 70 % ,麸皮2 9% ,石膏 1%。处理 1加 5 %的石灰水 ,处理 2加 10 %的石灰水 ,处理 3加 15 %的石灰水 ,处理 4加 2 0 %的石灰水。1.3 试验方法  1培养料浸泡 :按处理配好各份石灰水浓度 ,将称好的培养料放入各浓度的…  相似文献   

12.
实践表明,用罐头瓶装料制平菇栽培种,菌丝生长比用袋装料好,瓶装菌种播后24小时菌种块开始萌发,而袋装菌种播后要3天才能萌发。瓶装菌种,菌丝浓白、粗壮,吃料快;而袋装的菌丝呈灰白色,吃料慢。究其原因,主要是罐头瓶制种,菌种接触点多,生长快,15天长满全瓶,菌龄短,菌丝代谢旺盛;而袋装菌种接触点少,生长慢,25~30天以上才能长满袋,菌龄过长,再加之袋口的水分蒸发快,上部菌丝容易干燥,有老化现象,从而降低了菌种质量。另外,用袋子制种成本也比较高,因为袋子只能使用一次,而罐头瓶制种,如瓶子不破可以连续使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侧耳属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3个主要栽培种母种的不同保藏时间对菌丝生长、酶活性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表明侧耳属3个菌种的母种随着保藏时间的延长,菌落萌发时间延长,菌丝生长速度减慢,菌丝长势减弱,生物学效率降低,出菇污染率升高。随着保藏时间的延长,平菇木聚糖酶酶活性降低,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淀粉酶酶活性几乎不变;杏鲍菇3种酶酶活性随保藏时间延长均逐渐降低;秀珍菇淀粉酶酶活性随保藏时间延长而降低,其他2种酶酶活性几乎不变。研究证明侧耳属3个栽培种母种保藏时间不宜超过3个月。  相似文献   

14.
平菇麦粒种在培养过程中受到细菌侵染后,菌丝生长缓慢而纤细、松散,生活力下降。用此菌种来栽培时,极易遭到真菌的侵染和危害。严重影响栽培产量和经济效益。一、发生症状平菇麦粒种培养基受到细菌侵染后,发生局部或全部腐烂。侵染较轻时,平菇菌丝可绕过被侵染部分而继续生长,如气温较低时,会有少部分菌丝长入侵染部分;侵染较重时,平菇菌丝生长受阻,导致整瓶菌种报废。一般在菌种培养的中后期发生侵染,在未长菌丝的中下部扩展蔓延。侵染初期,先在培养料与塑料袋(或玻璃瓶)的交界处产生大量水珠,然后麦粒变软而破裂,出现黄白色粘液,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被侵染的培养料全部腐烂变成暗褐色粘液,将袋打开会散发出酱臭气味。未受  相似文献   

15.
西藏野生灵芝菌种组织分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西藏野生灵芝,利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灵芝菌丝,并通过试验验证,适合灵芝菌丝生长的母种培养基是马铃薯综合培养基,培养条件是避光培养,温度24℃~28℃,湿度60%~65%.菌丝在适宜条件下长势良好,菌丝整齐浓密,色泽洁白,生长速度较快,最快生长速度达16.89mm·d-1.经过9 d~10 d培养便可作为母种使用.母种在木屑麸糠培养基中经避光培养20 d~30 d,便可作为原种使用且证明菌种具备出菇能力,达到灵芝人工栽培用菌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平菇菌丝生长速度的亲子相关及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10个平菇菌种单孢分离菌株,进行了多菌种、二菌种和菌种内三组4×4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试管平面培养基测定菌丝生长速度。结果表明,菌株间菌丝生长速度差异极显著,试管平面培养基测定菌丝生长速度误差小;亲本单孢菌株与后代杂交菌株菌丝生长速度间不相关;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差异均显著,菌种间杂交非加性效应占优势,菌种内交配以加性效应为主。本研究共选出菌丝生长速度配合力高的单孢菌株4个,杂交组合5个。  相似文献   

17.
以PDA培养基为对照,观察在含有不同比例荞麦秸秆粉培养基上平菇、金针菇和鸡腿菇菌丝生长状况,并对培养的母种使用效果做了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从母种菌丝生长状况来看,平菇、金针菇、鸡腿菇均在配方2上菌丝生长最好,长速最快;从供试7个配方母种使用效果看,平菇、金针菇以配方5最好,鸡腿菇以配方2最好。  相似文献   

18.
石灰在食用菌选择性培养料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侧耳属食用菌、黄背木耳和金针菇培养中添加适量石灰,能促进食用菌菌丝生长,严重抑制栽培料中毛霉(Mucor sP.)、绿霉菌(Trichoderma Viride)、青霉菌(penicillium sP.)的生长,从而增加其培养料的选择性。在香菇、猴头菌培养料中添加石灰,虽然抑制了杂菌生长,但也抑制了香菇、猴头菌菌丝的生长。侧耳属食用菌、黄背木耳和金针菇培养料的选择性是随石灰添加量而变化的。平菇、凤尾菇培养料中添加2—6%石灰,可明显地促进其菌丝生长。在石灰量2—4%范围内,16个侧耳属食用菌子实体产量有所提高。黄背木耳培养料中添加2—4%石灰,可明显促进菌丝生长,超过4%则抑制生长。金针菇培养料中添加2%石灰,对其菌丝生长没有影响,超过2%石灰则减慢菌丝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栽培业迅速发展,特别是平菇栽培遍及全国各地。随着生产的发展,菌种中出现的问题也日趋增加,除常见的菌种退化、老化和污染外,从1982年开始陆续不断地出现菌种“干散”现象,且有日渐加重的趋势。自1982年秋至1987年春,笔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现初报如下: 一、干散症状 1.外观:这一症状只发生在原种和栽培种中。在菌种生长过程中,除生长带(一般1-1.5cm)外,整个菌种外观干散,菌种色泽由生长带向上渐度暗淡。菌丝纤细、稀疏、暗淡、干瘪。菌丝体  相似文献   

20.
平菇菌种由于转代次数多、保存时间长等原因,导致老化而影响产量。多年来,我们在菌种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了几种防止菌种老化的分离、复壮方法,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一)更换母种培养基 ①用加富PDA培养基转接:配方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5g、蛋白胨5g、玉米粉10g、酵母膏5g、小麦煮水1000ml(麦粒制作原种),分装试管,灭菌后制成斜面,用常规法接入保存的母种和培养,挑选生长健壮者用于生产。②用麦粒培养基转接:小麦淘净,清水浸泡过夜,煮沸30分钟,捞出控水,拌入1%石膏粉,装入试管,装量为试管的2/3,灭菌后接入母种,室温培养,菌丝满管后按常规法挑取麦粒菌种接入PDA斜面上,每支试管接一颗麦粒母种,培养7天左右菌丝满管,可作为母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