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研究了竹裂爪螨实验种群的密度效应,结果表明,竹裂爪螨卵期不存在密度效应,在卵密度为5~60粒/叶,温度25℃±0.5℃,光照14L10D条件下,孵化率为92.22%~100%,卵发育历期为4.4天~4.7天。但初始幼螨密度对幼若螨的存活率、发育速率以及羽化成螨性比、繁殖力、寿命都均有明显影响,即在3~48头/叶的幼虫密度下,幼若螨的存活率与发育速率随密度的增高而呈现下降或减慢的趋势;而相继的成螨种群随密度的增高表现为雌性比增加;雌成螨的每雌产卵量(Y)与初始幼螨密度(X)之间呈线性关系Y=79.8779-1.3657X(R=0.9647**)。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桔全爪螨实验种群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种群密度在调节、影响种群死亡率、发育速率、子代个体大小以及产卵量等方面的效应。研究表明:①桔全爪螨卵期不存在密度效应,卵期密度对卵→幼螨的发育速率也不存在密度效应;②幼若螨期存在密度效应,且主要由于补偿不足所致,在每叶幼螨密度为1—80头的范围内,幼螨→成螨的发育速率随幼螨密度的升高而明显减慢;③当每叶卵密度超过40粒,由卵发育所致的成螨个体逐渐变小;④种群密度(幼若螨)对产卵量的密度效应为Allee型,最适产卵密度为每叶20粒,此时,每雌平均最大产卵量为35粒左右(室温20±2℃)。此外,本文还从理讨上探讨了目前在分析密度效应时,国内外流行的Mor-ris等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温度22~30℃,相对湿度70%~90%的条件下,以3种食料及组合研究了尼氏真绥螨的发育繁殖情况,并测定了不同螨态对朱砂叶螨不同螨态的捕食量.结果表明,利用朱砂叶螨+花粉的组合食物更有利于尼氏真绥螨生长发育及繁殖,1个生活周期平均为7.08 d;每雌平均总产卵量为42.23头,雌螨平均寿命为27.67 d,雄螨平均寿命为17.03 d.雌成螨对朱砂叶螨各螨态的捕食量最多,对朱砂叶螨卵、幼螨、若螨、成螨的平均捕食量分别为4.07,13.47,12.47,4.73头.  相似文献   

4.
芬兰真绥螨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芬兰真绥螨是甘肃省东部地区果园捕食螨的优势种,一生有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和成螨5个生育阶段,在T=25±0.5℃,RH=80±5%和苹果全爪螨幼若螨为食料时,其卵期45.4h,幼螨期34.7h,前若螨期29.6h,后若螨期27.64h,实验种群雌成螨的平均寿命32.67d,雌雄性比68:32,单雌产卵量47.7粒。对山楂叶螨、苹果全爪螨卵的最大理论捕食量分别是71.11粒和57.14粒;对其幼若螨的最大理论捕食量分别为3.96和30.67头。对山楂叶螨卵和幼若螨的捕食作用的功能反应方程分别是:Na=N/0.6133+0.0141N和Na=N/2.2165+0.2527N。对苹果全爪螨卵和幼若螨的捕食作用的功能反应方程分别是:Na=N/2.1538+0.0175N和Na= N/1.2264+0.0326N。在T=25±0.5℃,RH=80±5%、以山楂叶螨幼若螨、苹果全爪螨幼若螨和卵为食料时,芬兰真绥螨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力(rm)分别是0.1 299、0.1 793和0.0 958。  相似文献   

5.
系统研究了花椒全爪螨实验种群的密度效应.结果表明:花椒全爪螨卵期不存在密度效应,在卵密度为10-60粒/叶,温度(25±1)℃,相对湿度75%±5%,光照14(Light)∶10(Dark)条件下,孵化率高达95%-100%,卵发育历期为6.6-6.8 d.但初始幼螨密度对幼若螨的存活率、发育速率以及羽化成螨的性比、繁殖力和寿命均存在明显影响.在3-36头/叶时,幼若螨的存活率与发育速率随密度的增高而呈下降和减慢的趋势,并且当代性比向偏雌方向发展.采用线性方程Y=9.398 lnN1+37.666,(R=0.978)来描述雌成螨每雌产卵量(Y)与幼螨密度(N1)之间的关系.花椒全爪螨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与卵密度无关,却受幼螨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朱砂叶螨与二斑叶螨生长发育及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度(26±1)℃、湿度(80±5)%的室内条件下,用花生叶片饲养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和二斑叶螨T.urticae (Koch)以比较二者生长发育及实验种群生命表特征,其结果表明,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的发育历期分别为8.708d和9.203d;总存活率为81.48%和67.75%;性比为1.09∶1和2.36∶1;产卵期为14.800 0d和18.083 3d;总产卵量为170.900 0粒和133.833 3粒(♀);日均产卵量为11.914 8粒和7.431 1粒;雌成虫寿命为25.636 4d和30.083 3d;瞬时增长率(r)为0.264 1和0.207 6;净增殖率(R0)为61.400 4和44.418 0;世代平均周期(T)为15.588 6和18.272 8;周限增长率(λ)为1.302 3和1.230 7;种群加倍时间(t)为2.624 6和3.338 9.  相似文献   

7.
系统研究了花椒全爪螨实验种群的密度效应.结果表明:花椒全爪螨卵期不存在密度效应,在卵密度为10~60粒/叶,温度(25±1)℃,相对湿度75%±5%,光照14(Light):10(Dark)条件下,孵化率高迭95%~100%,卵发育历期为6.6~6.8 d.但初始幼螨密度对幼若螨的存活率、发育速率以及羽化成螨的性比、繁殖力和寿命均存在明显影响.在3~36头/叶时,幼若螨的存活率与发育速率随密度的增高而呈下降和减慢的趋势,并且当代性比向偏雌方向发展.采用线性方程y=9.398 ln N1+37.666,(R=0.978)来描述雌成螨每雌产卵量(Y)与幼螨密度(N1)之间的关系.花椒全爪螨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与卵密度无关,却受幼螨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28℃±0.5℃的条件下,应用叶盘法组建了玉米截形叶螨实验种群生殖力表。结果表明,截形叶螨各螨态发育历期分别为:卵3.56d~3.77d,幼螨2.08d~2.52d,若螨2.15d~3.44d,成螨16.85d~21.00d;完成1代需8.00d~10.52d,寿命24.85d~32.76d。t检验表明,除卵期、幼螨期外,雌螨和雄螨在其它虫态历期间均存在显著(t0.05=2.03,df=36,p<0.05)或极显著(t0.01=2.72,df=36,p<0.01)的差异。单雌总产卵量为89.72粒,日均产卵量5.64粒;雌成螨羽化后平均1.24d开始产卵,产卵率曲线表现为单峰型,日均产卵率在羽化后6d~10d达到高峰,此后迅速下降。截形叶螨在玉米上的存活曲线属于Ⅰ型曲线,死亡多发生于发育后期;净增殖率(R0)为37.5628,周限增长率(λ)为1.2221,内禀增长率(rm)为0.2006,世代平均周期(T)为18.0755d,种群加倍时间(DDP)为3.4554d。  相似文献   

9.
在温度22~30℃,相对湿度70%~90%的条件下,以3种食料及组合研究了尼氏真绥螨的发育繁殖情况,并测定了不同螨态对朱砂叶螨不同螨态的捕食量。结果表明,利用朱砂叶螨 花粉的组合食物更有利于尼氏真绥螨生长发育及繁殖,1个生活周期平均为7.08 d;每雌平均总产卵量为42.23头,雌螨平均寿命为27.67 d,雄螨平均寿命为17.03 d。雌成螨对朱砂叶螨各螨态的捕食量最多,对朱砂叶螨卵、幼螨、若螨、成螨的平均捕食量分别为4.07,13.47,12.47,4.73头。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豆带蓟马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恒温条件下观察了温度对豆带蓟马生长发育及繁殖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豆带蓟马卵期、若虫期、前蛹 -蛹以及卵到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11.19± 1.2 3) ℃、(12 .5 7± 1.2 6 ) ℃、(12 .6 2± 1.14 ) ℃、(12 .0 7± 1.19) ℃ ,有效积温分别是 (6 9.0 8± 6 .6 3)日度、(85 .0 1± 11.0 7)日度、(5 6 .6 0± 5 .89)日度、(198.89±2 0 .94 )日度。各虫态的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可用直线回归方程来拟合 ,相关系数 (r)均较高。豆带蓟马种群在2 5℃下增长倍数 (I=8.4 9)最大 ,平均每雌虫日产卵量为 2 .2 0粒 ,大大高于其它温度下的平均产卵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