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绢丝昆虫柳天蚕细胞遗传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改良空气干燥制片法,首次对柳天蚕(Actias Selene Hubner)的染色体数目、形态及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柳天蚕雌雄染色体数目均为n=31,呈颗粒状。其性型为xx-xy(或zz—zw)型。在双线期及终变期,雄比雌具有更为明显的交叉现象。继而对雌双线期染色体的绝对长度、相对长度进行了测算,结合染色粒等指标,初步进行了雌蚕组型排列,并得出了柳天蚕雌双线期染色体组型的雏型,对于开辟野蚕类的核型研究,充实蚕类细胞遗传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绢丝昆虫染色体研究进展(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野蚕染色体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进展所谓野蚕(wild silkworm)即指家蚕以外的绢丝昆虫(田中,1943),多属于天蚕蛾科(saturniidae)和家蚕蛾科(Bombycidae).主要包括柞蚕、天蚕、蓖麻蚕、樗蚕、枫蚕、栗蚕、柳天蚕、姆咖蚕、惜古比天蚕、琥珀蚕、大乌柏蚕、野桑蚕及桑蟥等,而且主要分布在亚州、尤其  相似文献   

3.
浙江农业大学植保联胡萃教授等,1988年5月从东北引入天蚕饲养,获得成功,首批天蚕巳在6月中旬陆续上蔟结茧。天蚕又名山蚕,日本天蚕,日本榨蚕,是大型野生绢丝昆虫。天蚕丝色泽美观,呈葱绿色,不褪色,伸力强,被视为丝的珍品,在日本有“金丝”、“丝中之王”、“梦  相似文献   

4.
柳蚕 (ActiasseleneH櫣bner)是一种野生绢丝昆虫。通过室内饲养的方法 ,观察了柳蚕的生物学特性和卵孔的显微特征 ,在合肥地区的幼虫 4眠 5龄 ,二化性 ,蛹滞育 ,染色体n =31,全龄期达 4 0d以上。通过SDS PAGE和Westernblotting鉴定 ,柳蚕的卵黄原蛋白是由大小 2个亚基组成 ,分子量分别为 175kD和 4 5kD ,存在组织、时期、性别表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三桥淳 《广西蚕业》1996,33(2):72-73
世界各地能吃的绢丝昆虫有多种多样,其种类之多,令人吃惊。其中可吃的鳞翅目昆虫也很多。这里仅介绍能吃用的蚕及其近缘昆虫。  相似文献   

6.
珍稀绢丝昆虫柳蚕的DNA条形编码与系统进化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DNA测序技术获得柳蚕(Actias selene)线粒体细胞色素酶C亚基Ⅰ基因(COI)5′端574 bp的片段,作为用于柳蚕种质资源分子鉴定的DNA条形编码(GenBank:FJ358505)。测定的柳蚕COI基因序列与其它大蚕蛾科绢丝昆虫的COI序列一样,均表现出偏好于碱基T的倾向(AT skew=-0.179)。在所分析的蚕类昆虫中,柳蚕与合目大蚕蛾的遗传距离最小(0.120),而与蓖麻蚕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138)。构建的NJ和UPGMA分子树中,大蚕蛾科的柳蚕属、柞蚕属、蓖麻蚕属、大乌桕蚕属、栗蚕属均各自形成一个支系,并且明显形成两个分支:大蚕蛾族(saturni-ini),包括柳蚕、柞蚕和栗蚕;眉纹大蚕蛾族(attacini),包括蓖麻蚕和大乌桕蚕。这一结果与传统分类一致。  相似文献   

7.
天蚕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昆虫抗菌肽,也是目前研究比较清楚、效果最明显的一类抗菌肽.天蚕素抗菌肽可以在宿主受到微生物的伤害或入侵后迅速被激活,从而在感染后立即抑制细菌的生长,为低等动物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防御机制.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天蚕素抗菌肽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作用,其在农业、畜牧业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  相似文献   

8.
3.作为遗传情报的DNA蚕的DNA是10~(11)道尔顿大的巨大分子,从胚子发生在器官分化开始到幼虫终龄为止,后部丝腺的染色体DNA,在现行品种(多丝量系)复制30回,到胚子反转24小时后,此间后部丝腺细胞分裂10回,以后不伴细胞分裂,核分裂的DNA复制20回,结果最后复制(5龄第3目前后)终了时的后部丝腺细胞,成为近百万的多倍体.这在形态学上似与分枝状之核对应.丝素基因在每染色  相似文献   

9.
天蚕丝质轻柔、坚韧、光滑、伸力强、富光泽。且呈独特的天然葱绿色。这些特性是其他天然丝所无法相比的。常用作高贵服饰的点缀原料。因此,被誉为“金丝”;“蚕业皇后”;“丝中钻石”;“梦中的纤维”等等。天蚕丝在国际市场上实属罕见的珍品,出口换汇率极高,通常为桑蚕丝的30倍,为柞蚕丝的40—50倍,每公斤价3000—6000美元。天蚕以枫树叶鸭脚木叶等为饲料它是多食性。为了充分利用当地的野生资源,开展了用枫树叶积极  相似文献   

10.
王磊  刘朝良 《蚕业科学》2005,31(4):482-485
家蚕、天蚕、蓖麻蚕、柞蚕、野桑蚕、透目天蚕、樟蚕7种绢丝昆虫分别属于鳞翅目的家蚕蛾科和天蚕蛾科的不同属。通过对7种绢丝昆虫卵黄原蛋白一级结构保守序列如信号肽序列、多聚丝氨酸、糖基化位点等的比较和分析,并进一步根据氨基酸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树。结果证明了7种绢丝昆虫的卵黄原蛋白的一级结构在进化上具有很好的保守性,其中蓖麻蚕和樗蚕的亲缘关系最近,家蚕蛾科的野桑蚕和天蚕蛾科的樟蚕的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山东格”、“高加素绿”、“日115”、“巴格达特”、中亚细亚蚕研所埃字2号、中亚细亚蚕研所11号、中亚细亚蚕研所18号以及“中108”的绢丝腺的分泌活动和组织结构。研究了五龄蚕儿绢丝腺不同部位的细胞数量和范围。上述品种含丝量增长次序的排列是由“山东格”的10%到“中  相似文献   

12.
上接2003,342:96信息激素的电生理反应Schneider(1956、1957、1959)曾详细地研究了桑蚕雄虫触角对于性外激素(蚕醇)的电生理效应。他们用刚切下的一段触角,插入一个微小的、涂氯化银的电极,通过一个放大器连接到一个示波器上,记录下触角在受雌虫性外激素(及其他化合物)的作用下的作用电位。这个典型的反应就是触角电位图(Electroan-tennogram简称EAG),而其它的嗅觉刺激物或药品则引起不同形状的EAG。EAG的振幅和该引诱剂的浓度直接相关。当嗅觉刺激物是雌性蚕蛾性引诱剂的提取物时,在雄蛾触角中的电活性提高,但在雌蛾中则没有。当刺激…  相似文献   

13.
天蚕丝具有质地轻柔、坚韧、光滑、伸力强、富润光泽等性能。还有绚顾天然的葱绿颜色。本试验于1992年2—3月问已饲养天蚕二批。又于1993年3~4月间引进二批天蚕饲养。现将试养情况介绍于下。一、材料和方法天蚕卵由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提供。天蚕饲料均用机树叶。饲养方法:蚁蚕破壳孵化后,用枫树新抽生的嫩叶引蚁蚕后放入玻璃瓶内。用沙布盖紧瓶口,防止蚁蚕爬失。2—4龄用塑料盆或小竹箩饲养。室温在20℃—24℃。室内自然光,昼夜光暗分明。有时,早晚从窗口透入室内有少许直射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昆虫信息激素的种类。着重就桑蚕信息激素(桑蚕醇、桑蚕醛)的结构和理化性质,信息激素的感受机制,电生理反应和嗅觉感受的学说,以及对桑蚕信息激素的扩散和雄蛾最终找到雌蛾的机制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在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期间,其上生活的所有生物,都要经历一次春夏秋冬。这种规则性自太古时期即是如此,比任何生物的进化史都悠久。即所有生物,在“季节的进化舞台上,反复扮演荣枯盛衰的角色进化而来。无论严寒酷署,植物繁茂枯死的周期循环,通过食物连锁,给上位的消费者以复杂的影响。将获得的能量,何时投资?问时贮藏?可以说其适时性(timing)决定种  相似文献   

16.
栗蚕,俗称为核桃楸蚕或灯笼茧蚕,是鳞翅目大蚕蛾科完全变态的野生吐丝经济昆虫。本文用文字和图片形式详细介绍了栗蚕的卵、幼虫、蛹、蛾的形态特征,概述了幼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提出对栗蚕的进一步驯化、选择和提纯问题。  相似文献   

17.
激素的作用昆虫所显示的多种多样的生活型,是由蜕皮类甾醇和保幼激素这2种激素所调节。某一生理现象,不是由相对应的1种激素所引起,而是由2种激素的各种组合来构成决定种种现象发现的直接情报。在昆虫一生连续分化和发育的生活史中,经常发生着组织,器官的形成和崩坏。因此,情报的发现不仅依激素的有无,而且依此激素相应细胞组织(靶细胞)的发育  相似文献   

18.
栗蚕(Dictyoploca japonica)是珍贵的野生绢丝昆虫资源。总结概述近10余年对栗蚕生物学性状、驯养技术以及蚕丝与蛹蛋白资源的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栗蚕的生活史、形态等基础生物学性状,幼虫的食性、眠性以及卵的耐寒性、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等生理与生态学特性;适宜栗蚕人工放养的最佳饲料树种,栗蚕保种、暖种、收蚁、放养、防病、制种等驯养技术;栗蚕茧丝的荧光反射特性,蛹蛋白和丝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特点,蛹体液活性物质的抗菌活力。上述研究为及时有效地抢救、保护和利用野生栗蚕资源提供了关键技术,而且对于将我国的特种绢丝昆虫资源优势转变为蚕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以天蚕为母本,以美洲野蚕为父本的远缘杂交后代的形态特征、部分生物学性状.研究结果,远缘杂交后代的形态特征似天蚕,交配性能、产卵性能、茧丝工艺性状等好于天蚕.并在远缘杂交后代中选留了以卵滞育的二化性材料,证明了创造新的野蚕育种材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是我国大蚕蛾科(Saturniidae)绢丝昆虫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采自云南省楚雄地区的一种野生绢丝昆虫进行分子鉴定,并调查其茧质性状。提取该野生绢丝昆虫的蛹基因组DNA,以昆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mt DNA COⅠ)片段通用引物PCR扩增,获得一段长度为574 bp的mt DNA COⅠ基因片段(Gen Bank登录号:KR812471)。基于mt DNA COⅠ基因序列比对,该野生绢丝昆虫与柞蚕属(Antheraea)的明目大蚕蛾(A.frithi)同源序列的相似度为99.47%。应用Kimura-2-Parameter模型计算该野生绢丝昆虫与2种明目大蚕蛾及其他19种柞蚕属绢丝昆虫的遗传距离,结果显示其与明目大蚕蛾的遗传距离仅为0.005;构建的进化树中,该野生绢丝昆虫也是最先与明目大蚕蛾聚在一起。此外,该野生绢丝昆虫的成虫形态特征与已有文献描述明目大蚕蛾的特征相符。综合分子鉴定结果与成虫的形态特征,确认该野生绢丝昆虫为明目大蚕蛾(Antheraea frithi)。供试明目大蚕蛾所生产的茧为黄褐色,有茧柄,无茧孔,平均茧大小为20 mm×38 mm,平均单粒茧质量6.55 g,平均茧层率10.8%,初步认为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