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叶正梅 《蚕桑通报》1989,20(2):11-13
推广优良蚕品种,调整夏秋蚕品种布局,采用春种夏秋养,是提高蚕茧产质量和茧丝品质,提高经济效益,调动蚕农积极性,稳定蚕桑生产的一项措施。本市自1984年以来,不断扩大春种夏秋养的饲养量,推广春种夏秋养的综合配套培桑养蚕技术,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达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推广情况及生产实绩本市全年饲养5期蚕,按常规,品种布局是春、晚秋期饲养多丝量的春用品种,夏、早秋、中秋期饲养抗逆力强的夏用种。  相似文献   

2.
<正>1蚕种生产布局现状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上世纪末,海宁市丝茧育春期饲养多丝量春用蚕品种,夏秋期饲养中丝量秋用蚕品种。蚕种生产布局为春期生产当年秋用种  相似文献   

3.
潘健梅 《蚕桑通报》2006,37(1):57-58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然而,在养蚕业中,春蚕固然重要,但秋蚕也不容忽视。秋蚕的饲养量要占全年的五分之三左右,其饲养的结果如何直接影响整个养蚕业的经济效益。根据秋蚕期的气候、饲养条件及桑树生长发育情况,秋蚕在8月中旬~10月中旬饲养,此时的气温随着蚕龄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4.
李绍陶 《蚕桑通报》1995,26(4):54-56
对中秋蚕饲养春用蚕品种的认识奉化市林业局李绍陶在夏秋期科学地选用多丝量春用蚕品种是提高夏秋蚕茧产质量,增加蚕农收入,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从全年夏季和晚秋的自然条件、桑叶叶质方面分析,仅次于春季,所以我市从70年代开始正在实行一年饲养5期玉...  相似文献   

5.
不良环境对秋蚕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自养蚕布局调整以后,秋蚕饲养量均占年饲养量的70%以上,秋蚕饲养的好坏,对全年蚕茧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秋茧质差量低不仅制约了全年亩桑蚕茧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拉大了与先进地区的蚕茧质量差距。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与蚕品种、桑叶质量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如何优化夏秋期蚕品种,是当前蚕桑生产急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夏蚕和早中秋蚕是最难饲养的2期蚕,此时气候条件和桑叶质量都较差,蚕农对夏秋蚕品种的呼声一直很高.随着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夏蚕和早中秋期仍饲养春用品种,蚕茧质量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种桑养蚕稳产丰收不能保证.为考虑蚕农和企业的共同利益,选择适合本县夏秋期饲养的优良蚕品种,获得蚕茧优质高产高效势在必行.通过近几年引进蚕品种在农村试养对比,在获得示范成功的基础上,于2004年夏蚕和早中秋蚕全面推广应用强健好养、产茧量高、茧质优、市场前景好的秋丰×白玉这1对中丝量蚕品种,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玉林市夏秋蚕饲养主要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永 《广西蚕业》2009,46(2):22-23,26
玉林地区夏秋蚕饲养量在逐年增多,但夏秋蚕期气候条件恶劣、叶质较春季差、夏秋蚕易暴发蚕病,因此,要养好夏秋蚕必须根据夏秋蚕的饲养特点,抓住关键点,掌握恶劣环境条件对蚕体生长发育影响的规律性,把握时机,创造条件,认真细致地处理好各个技术环节,才能夺取夏秋蚕的稳产和高产。  相似文献   

8.
夏秋蚕主推品种的性状比较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地域辽阔,生态条件各异.早在50年代早中期,除两广地区外,全国一般以饲养一季春蚕为主,辅以饲养少量夏秋蚕,饲养蚕品种瀛文×华10因体质虚弱,夏秋蚕的生产不稳定.从50年代末期开始,长江流域蚕区逐步开始扩大夏秋蚕饲养,但饲养品种单一,利用广东育成的306与华东地区的华10组配成306×华10作为主要品种推广.而后各地先后育成了苏3·秋3×苏4、东34×603、东34×苏12等抗逆性较强的品种应用于生产,上述品种对稳定我国在60~70年代的夏秋蚕生产发挥过一定的作用.由于当时夏秋用品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各地科研机构都十分重视夏秋蚕品种的培育,经过近20年的努力,各地先后育成了一批新的夏秋用品种,并应用于生产.80年代以来,育种工作者又面临着培育耐氟蚕品种的任务.因此,夏秋用蚕品种就出现了适宜于各地不同环境条件下饲养的多元化格局.  相似文献   

9.
<正> 夏秋期养蚕布局包括时间布局、品种布局和数量布局三方面,江苏省夏秋期养蚕时间布局是以夏蚕6月20~25日,一秋蚕7月28日~8月10日,二秋蚕8月底—9月10日为合理出库区间。本文在时间合理布局的前提下,通过对夏秋期有关因素的综合分析,就江苏省夏秋期养蚕品种、数量布局的合理化,提出一点初步的见解。一、江苏省夏秋期养蚕品种与数量布局的现状1988年江苏省夏蚕出库约29万张,一秋蚕出库约103万张,二秋蚕出库约60万张。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夏秋蚕饲养量约占全年的60%。夏秋蚕茧的丰欠及品质的优劣,对我省蚕茧产量影响极大。由于我省气候条件的特殊性,生产用种历来春种秋养,春秋兼用。无专用夏秋用品种,在正常气候情况下尚可适应,但遇恶劣气候和桑叶不良等环境,目前多丝量品种的优良性状难以体现,造成蚕作不稳,茧质下降。引用南方专用夏秋蚕品种,虽强健好养,但蚕小、茧小,产量低、茧质差、效益低。因此,选育适应我省夏秋气候特点的夏秋用蚕品种,对稳定蚕作,提高蚕茧质量和茧丝质量将起关键作用。我所采用测交选配等手段选育出一对经济性状优良的夏秋用种…  相似文献   

11.
应坚  胡永福 《蚕桑通报》1989,20(2):8-10
临安县针对本地气象特点,以改革夏秋养蚕的节次、品种(含品种更新换代)和分期饲养量布局为手段,大力推广夏秋饲养多丝量春用蚕品种,经过多年实践,巳收到提高夏秋茧产、质最和养蚕经营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简述如下: 一、研究与推广历程我县对“夏秋饲养春用种”的研究和推广,大体可划分为4个阶段:一为试养阶  相似文献   

12.
如何优化夏秋期蚕品种,是当前蚕桑生产急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夏蚕和早中秋蚕是最难饲养的2期蚕,此时气候条件和桑叶质量都较差,蚕农对夏秋蚕品种的呼声一直很高。随着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夏蚕和早中秋期仍饲养春用品种,蚕茧质量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种桑养蚕稳产  相似文献   

13.
家蚕品种新潮×钱江是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近年来育成的1对夏秋用新品种,为进一步了解该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性状,摸索其是否适应本市农村大面积推广饲养。于2005年中秋期在诸暨市街亭镇进行了新潮×钱江与白玉×秋丰)的饲养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供试品种与试验设区1.1供试品种试验蚕品种新潮×钱江各2张由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提供;对照蚕品种白玉×秋丰由诸暨市金阳蚕种场提供。1.2试验设区共设2个试养点新潮×钱江与白玉×秋丰设在街亭镇金田村马革灿户,桑园基础及饲养技术都比较好,小蚕在蚕室内饲养,大蚕全部采用…  相似文献   

14.
李绍陶 《蚕桑通报》1995,26(2):50-52
浅谈中秋蚕饲养春用蚕品种的实践和认识奉化市林业局李绍陶在夏秋期科学地选用多丝量春用蚕品种是提高夏秋蚕茧产质量,增加蚕农收入,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从全年夏季和晚秋的自然条件、桑叶叶质方面分析,仅次于春季,所以我市从七十年代开始正在实行一年饲...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夏秋蚕饲养比例逐年增长,饲养量从夏秋超春蚕,发展到二秋超一春,三秋超春夏了。在饲育季节上、发展到饲养夏蚕、早秋、中秋、晚秋四季,有些地区还把中秋蚕分为二批(早中秋、迟中秋),充分提高了桑叶、蚕室、蚕具的利用率,有利于全年蚕茧的增产。但夏秋蚕常受不良气候环境、叶质、病虫害的影响,蚕茧单产低、不稳定,是我省蚕桑生产的薄弱环节,所以当前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掌握养好夏秋蚕的规律,充分发挥夏秋蚕的潜力,多产蚕茧,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6.
我们临安县三十年来,以深入探索并充分利用本地气像资源优势为研究方向,以改革夏秋养蚕的节次布局,品种布局和分期饲养量布局为手段,大力推广夏秋饲养多丝量春用蚕品种。已经收到提高夏秋茧产、质量和养蚕经营效益的显著成效。现就其研究推广历程、经营效益与技术经验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般年份两秋蚕发种量是春蚕的1·6倍,蚕茧产量是春蚕1·4倍,因此,稳定秋蚕生产,提高秋蚕茧质量,是提高蚕桑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1秋蚕茧质下降的原因1·1养蚕布局是影响秋蚕生产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县农村秋蚕主要以晚秋为主,中秋为辅,中秋出库时间是8月10日左右,饲养量是春蚕的0·3倍。晚秋蚕出库时间在9月10日左右,饲养量是春蚕1·2倍。这种布局存在着蚕期间隔时间短、大小蚕套养、无法彻底消毒、小蚕共育无适熟叶,桑园治虫难度大等问题,也是导致秋蚕产量不高茧质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1·2饲养管理粗放引发蚕病而影响茧质。秋蚕农村…  相似文献   

18.
王夏英 《中国蚕业》2007,28(1):69-70
淳安县夏秋蚕生产凭借千岛湖冬暖夏凉小气候而形成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优势,一直沿续春种秋养格局。近几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变差;同时因各地兴建砖瓦窑而造成蚕区氟污染加剧。春种秋养因抗逆性差,经常暴发蚕病,蚕农损失很大。为提高蚕业效益,自2002年开始在夏蚕和早中秋期引进抗逆、抗氟性强,好养、产量高质量优的夏秋用品种来替代春用种,在不同地区分别对薪杭×白云和秋丰×白玉两对夏秋用品种进行中试,取得初步成功后于2003年夏蚕开始在全县大面积进行推广。现将几年来2对品种的推广应用情况分析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夏秋用家蚕新品种“钱塘×新潮”的育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强健、稳产作为育种目标,采用杂交育种方法,经特定高温多湿环境的定向培育及严格的后代选择,育成了夏秋用家蚕新品种钱塘×新潮。经浙江省家蚕品种实验室鉴定,新品种具有稳产、好养、茧丝质优良的特点:4龄虫蛹率比对照品种秋丰×白玉高2.84个百分点,万蚕茧层量、茧丝长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3.14%、4.18%,万蚕产茧量略高于对照品种。新品种在农村生产多点鉴定的综合经济性状成绩优于当地饲养品种,在气温较高的中秋蚕期饲养能够稳产高产。2008年新品种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于长江中下游蚕区夏、秋蚕期饲养。  相似文献   

20.
随着蚕桑生产布局的调整,养蚕技术的进步和桑叶产量的不断增长,目前湖州市夏秋蚕饲养量和产茧量已占全年总饲养量和产茧量的50%以上.其中早秋蚕的饲养量和产茧量占夏秋蚕总饲养量和产茧量的25-30%左右.由于早秋蚕期是全年气温最高的季节,养蚕的气候条件较差,现行蚕品种浙农1号×苏12虽然体质强健、抗高温性较好,但张种产茧量和张种产值低,茧丝质量差,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