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丝带凤蝶长沙种群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室饲养相结合,研究了丝带凤蝶长沙种群的成虫、卵、幼虫以及蛹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生活史.结果表明;丝带凤蝶长沙种群一年发生6代,自10月中旬至翌年3月以滞育蛹于枯枝落叶中越冬,4月上、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随后产卵.在25℃的条件下,卵、幼虫及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5.3 d、15.8~16.8 d和9.6~10.4 d;30℃的温度条件下,卵、幼虫及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4.0 d、12.9~14.6 d和6.5~7.1 d.在短日照条件下部分蛹进入滞育.此外,根据雌雄成虫的翅面特征认为丝带凤蝶长沙种群应属于南方型.  相似文献   

2.
光周期和温度对美凤蝶幼虫发育历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了人工气候箱中不同光周期和温度条件下美凤蝶幼虫生长发育.结果表明:光周期和温度对美凤蝶幼虫发育历期影响明显;在相同温度下,不同光周期下幼虫历期差异明显;在20℃12~14 h,25℃11~15 h、30℃11~15 h光照下,历期分别为39.3~48.5、25.4~36、19.6 29 d,最长和最短历期分别相差9.2、10.6、9.6 d.随着温度升高,在相同光照下,幼虫发育历期缩短;在12.0、12.5、13.0、13.5、14.0 h光照下,幼虫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3.6、13.3、9.2、12.2、7.5℃,有效积温分别为332.7、340.5.372.1、350.9,475.4日度;光周期对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实验测定了明纹柏松毛虫在17℃、21℃、25℃、29℃、33℃、37℃, RH 75%、光周期L:D=16 h:8 h条件下,不同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和速率。结果表明,(1)温度升高,明纹柏松毛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缩短,发育速率提高;(2)在17℃下完成整个世代需要297.8日,在33℃下完成1代则减少到122.3日。  相似文献   

4.
将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a punctata卵置于不同温度和日照条件下培养。结果表明:在20~27.5℃恒温条件下,卵的孵化率约为90%,30℃时孵化率急剧下降,35℃时全部不能孵化;发育历期在30℃以下时随着温度的上升而缩短,但32.5℃时略有延长;38℃和41℃高温脉冲均能显著降低卵的孵化率,且41℃高温脉冲能显著缩短卵的发育历期,但38℃高温脉冲对发育历期没有显著影响;随着日照时间的延长,马尾松毛虫卵的发育历期缩短,但孵化率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
选用黄粉甲初蛹、松褐天牛4龄幼虫、大麦虫初蛹等为替代寄主,在实验室对中华甲虫蒲螨进行人工繁育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2℃、湿度为75%±10%条件下,中华甲虫蒲螨对黄粉甲初蛹和松褐天牛幼虫的选择性以及形成的膨腹体数量等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替代寄主大麦虫初蛹;在寄生率与发育历期上3种替代寄主间无显著差异(P<0...  相似文献   

6.
杨小舟蛾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舟蛾是为害杨树人工林的主要食叶害虫。在河南漯河1年发生4~6代,以蛹越冬。4月上中旬越冬代蛹羽化,第2代出现世代重叠,第2、3、4代为成灾世代。本文详细记述了该虫的年生活史、发育历期和生活习性等。  相似文献   

7.
蜀柏毒蛾种群生物学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1990~1992年观测试验,蜀柏毒蛾1年发生2代,第1代自然种群的发育历期平均116天,第2代以卵或初龄幼虫越冬,又称越冬代,平均发育历期249天。蜀柏毒蛾种群的年龄结构是不断变化的,越冬时期的结构也是如此。在食物充分时,雌性比稍低于雄性比;食物匮乏时,雌性比下降;雄性种群的发育稍先于雌性种群。越冬代雌成虫生殖力(平均产卵量)264粒,第1代生殖力124粒。蜀柏毒蛾的繁殖速度R=7695,实际情况下,R值要小得多,甚至小于1;因为各代各期都有死亡发生,抽样调查表明各时期死亡率从百分之零点几至几十不等;固定标准地连续调查表明大暴发前林间自然种群累积死亡率=95.35%,种群数量消长指数I=1.82,而大暴发后累积死亡率=99.49%,I=0.31。蜀柏毒蛾幼虫会因风或食物欠缺而被迫迁移,但迁移距离很短;而成虫则主动迁飞扩散。两代幼虫皆为6龄,各龄头宽体长的对数值皆依龄数呈直线增长。本文还介绍了该虫幼虫取食量,排粪量,成虫产卵历期,卵块平均卵粒数等重要生物学数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人工接种和连续跟踪调查,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5 ~28.6 ℃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缩短;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成虫、虫瘿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79,10.25,10.21℃,有效积温分别为53.42,749.73,811.75 d·℃.该虫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09年发生代数的理论值为5.23代,与实际观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内和林间试验,调查了昆明刺(虫脩)Cnipsomorpha kunmingensis Chen&Pan的分布及危害,描述了其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各虫态发育历期。该虫在云南省昆明市1 a发生1代,以卵越冬。幼虫期3月下旬至9月下旬,成虫期8月下旬至11月上旬,卵期9月至翌年3月中旬。  相似文献   

10.
临夏地区异色瓢虫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色瓢虫在临夏地区1年发生4代,幼虫共4龄,越冬成虫4月上旬始见,成虫交尾时长为80~160min,交尾后3~5 d开始产卵,在(20±2)℃的室温下饲喂表明:越冬雌虫产卵量(133.40±33.78)粒/头,孵化率98.91%±1.49%;第1代发育历期:卵期(3.03±0.04)d,1龄幼虫(2.06±0.94)d,2龄幼虫(3.27±0.78)d,3龄幼虫(1.82±0.84)d,4龄幼虫(6.50±7.10)d,蛹期(6.80±0.84)d,成虫平均寿命为(19.67±10.34)d,全世代历期43.15 d。10月下旬以成虫越冬。  相似文献   

11.
黄杨绢野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杨绢野螟在浙江丽水1a发生1~5代,以各代3~4龄幼虫缀叶结薄茧在枝条上越冬,翌年3月下旬出蛰活动,5~9月为害严重。3月下旬至4月上旬是防治的关键时期,用25%灭幼脲Ⅲ号悬胶剂或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10d后均可达90%以上;卵期、幼龄幼虫期修剪是防治黄杨绢野螟的有效办法,但修剪次数不宜过多;园林上合理使用农药,保护天敌昆虫,对有效控制黄杨绢野螟的的为害、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油桐尺蛾是茶树、桉树等经济林木的重要害虫之一,2014年在云南省西双版纳首次发现危害橡胶树。2014-2017年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明确了油桐尺蛾的发育历期、在橡胶林的分布及发生危害规律。油桐尺蛾在西双版纳橡胶林呈间歇式暴发,1年发生3~4代,危害高峰期为4月中上旬至5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中旬、10月下旬至11月中上旬。  相似文献   

13.
湿地松粉蚧有效积温及其在国内可能扩散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恒温条件下直线回归法,对湿地松粉蚧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粉蚧完成1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8±1.0℃,最适发育温度为24~25℃,有效积温为1042.9±88.4日度;粉蚧向北扩散,在华南地区为年发生4代区,在长江以南地区为年发生3代区,在黄河以南地区为年发生2代区;粉蚧的最适生境在湖南省、江西省中南端区域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幼虫的行为学特征,促进黄野螟无公害防治,以4龄黄野螟幼虫为研究对象,分析幼虫的取食偏好,利用野外及室内饲养观察分析黄野螟幼虫期的行为特征,采取不同温度条件分析幼虫在不同条件下的耐饥饿指数,采用浸叶法分析药剂对幼虫的致死效果。结果表明,黄野螟幼虫在防卫和化蛹时存在吐丝行为;偏好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嫩叶,取食嫩叶幼虫的相对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均显著大于取食老叶幼虫。在10℃温度下,幼虫存活率最高;在25和30℃温度下,幼虫存活率较低。乙基多杀菌素和乙多·甲氧酰肼对黄野螟幼虫具有显著的毒杀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双条杉天牛在滕州主要1a发生1代(占75%),少数2a发生1代(占25%)。以当年羽化的成虫在树干木质部边材的蛹室内越冬(两年发生一代的以当年幼虫在木质部虫道内越冬),翌年2月中旬气温达10℃以上时成虫开始在树皮上咬一扁圆形孔钻出;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为出孔盛期;3月下旬为产卵盛期,卵历期14~18d;4月上旬为孵化盛期。5月上旬幼虫开始蛀入木质部内,1a发生1代的幼虫历期150d左右,2a1代的幼虫历期510d。9月上旬为化蛹盛期,蛹历期18~20d。9月下旬为羽化盛期。采取生物、化学、物理、营林等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危害,达到长期有虫不成灾,实现森林健康。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室可控条件下的测定,研究了杨小舟蛾蛹的羽化日节律特征和第1 4代羽化进程差异,统计了各代次羽化率和历期,分析了其羽化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杨小舟蛾蛹羽化表现为“驼峰型”节律特征,羽化高峰出现在4:00和17:00;其1 4代蛹在相同羽化条件下羽化进程存在差异,羽化完成总虫数80%所需时间逐渐缩短,相同世代雌雄羽化高峰间隔也逐渐缩短;杨小舟蛾蛹1 4代在相同羽化条件下的平均羽化率间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31.41±1.16)%、(43.67±1.84)%、(38.20±1.39)%和(27.81±2.42)%;各代羽化历期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10.71±0.45)、(8.56±0.17)、(6.88±0.68)、(6.43±0.66)d。羽化影响因子分析表明:不同温度和湿度处理间羽化率存在显著差异,较好的组合为光期温度(30±1)℃、暗期温度(24±1)℃,光期湿度(50±10)%、暗期湿度(70±10)%,光周期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室可控条件下的测定,研究了杨小舟蛾蛹的羽化日节律特征和第1 4代羽化进程差异,统计了各代次羽化率和历期,分析了其羽化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杨小舟蛾蛹羽化表现为“驼峰型”节律特征,羽化高峰出现在4:00和17:00;其1 4代蛹在相同羽化条件下羽化进程存在差异,羽化完成总虫数80%所需时间逐渐缩短,相同世代雌雄羽化高峰间隔也逐渐缩短;杨小舟蛾蛹1 4代在相同羽化条件下的平均羽化率间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31.41±1.16)%、(43.67±1.84)%、(38.20±1.39)%和(27.81±2.42)%;各代羽化历期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10.71±0.45)、(8.56±0.17)、(6.88±0.68)、(6.43±0.66)d。羽化影响因子分析表明:不同温度和湿度处理间羽化率存在显著差异,较好的组合为光期温度(30±1)℃、暗期温度(24±1)℃,光期湿度(50±10)%、暗期湿度(70±10)%,光周期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温度是影响松黄星象(Pissodes nitinus Roelofs)生长发育最大的一个气候因子。为了掌握松黄星象各虫态发育与温度的关系,为其发生期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在自然变温的条件下,对松黄星象卵、幼虫、蛹期的发育历期进行了实地观察,并对卵期、幼虫期和蛹期这3个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计算、测定及验证,证明利用有效积温预测松黄星象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是准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在25℃的室内恒温条件下,分别用尾赤桉无性系DH201、巨尾桉无性系广林9号、尾巨桉无性系32-29、尾赤桉无性系186和隆缘桉的嫩叶做为食料,添加50%蜜糖水,室内喂养桉树枝瘿姬小蜂雌成虫,以清水和不添加食料做对照,测定桉树枝瘿姬小蜂雌成虫的发育历期以及怀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50%蜜糖水为食物的雌成虫的历期最长(7.1 d),无食物条件下的雌成虫历期最短(2.5 d);各个品系之间对雌成虫发育历期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嫩叶添加50%蜜糖水喂养能明显延长发育历期,单独用50%蜜糖水喂养的雌成虫的发育历期最长。不同食料条件对桉树枝瘿姬小蜂雌成虫的怀卵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描述了橄榄锄须丛螟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并简单介绍了其防治方法。该虫在广东潮阳1年4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4月上旬第1代幼虫出现为害,6月上旬第2代幼虫出现为害,7月下旬第3代幼虫出现为害,9月中旬第4代幼虫出现为害。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老熟幼虫在树冠下表土层1~3cm处或枯枝落叶层结茧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