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土地适应性评价,耕地后备资源评价与普通的土地适应性评价比起来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文章以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评价工作为例,对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3.
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辽宁省耕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是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从可持续利用角度对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珍珍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3,19(3)
南京市为省会大城市 ,非农人口比重大 ,农副产品需求量很大 ,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江苏省农业资源开发局和省农业资源区划办指出 ,各区县在优化配置农业资源过程中 ,应将开发农业后备资源纳入正常轨道 ,作为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和整体实力的重要补充。在开发时序上 ,应按照先易后难、重点突破、量力而行、循序渐近的原则 ,优先实施难度小、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项目 ,做到开发一片 ,成功一片 ,巩固一片 ,见效一片。在农业后备资源的巩固上 ,应以深度开发与广度开发相结合 ,以深度开发为重点 ,在“低”、“荒”资源利用上 ,以“四低”资源 (中… 相似文献
6.
7.
8.
介绍了1990—2009年上海市耕地数量的变化趋势及上海市主要耕地后备资源,阐述了上海市滩涂的形成条件及变化趋势,分析了上海市滩涂可开垦为耕地的潜力,以期促进上海市耕地面积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10.
11.
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是世界上最严格的,这是由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的。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耕地的急剧减少,国家决定从全民族切身利益出发,要打一场耕地保卫战,于是有了温总理在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十一五"期末耕地保有量不得底于18亿亩的底线。在"一要建设,二要吃饭"的问题上,笔者认为只有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基础,在耕地的后备资源开发潜力上下功夫才是治本之策。文章简要分析了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种潜力。 相似文献
12.
以南京市溧水区林场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区位优势、功能需求和资源现状等,将该林场森林资源按经营目的划分为严格保护的水源涵养林、重点保护的风景林、保护经营的其他公益林和集约经营的木质产品及非木质产品林5个经营类型。结合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理论和近自然经营等理论及相关研究成果,对每个经营类型提出抚育间伐、补植和封山育林等不同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云南省富源县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学研究》2016,(3)
受耕地后备资源分布数量不均、质量不一、开垦难度大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等诸多问题的制约,如何使耕地后备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尚不明确,因此亟需探索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本文旨在在城镇化的背景下,以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为目标,首先从自然和区位因素对耕地后备资源的影响出发,构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根据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适宜性分值并分等.研究富源县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等级和数量,为整个云南及其他相似区域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安徽省国家级耕地后备资源的总量、类型结构、区域分布和类型分布分析 ,寻求耕地后备资源的某些特点和规律 ,以期为国家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珠江三角洲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后备资源是耕地的重要补充来源,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研究其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和分布状况,结合实际,初选评价因子通过逐步判别法筛评价因子,确定评价因子的分级分值,采用特尔斐法与熵权法确定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因素的权重.然后基于GIS技术,根据评价图斑的属性数据,结合评价体系,确定每个评价单元各个因子的得分,再通过指数加权模型计算每个评价单元的总得分,确定各单元的潜力等级. 相似文献
18.
该文基于Arc GIS软件平台,在分析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库建设的规程与要求下,阐述了数据库建设的内容与技术流程,分析了数据检查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及其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环境、立地条件、区位指标等3个方面选取了9个评价指标,采用极限条件法对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进行评价,并分析不同类型耕地后备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2 100.09km~2,仅占山东省土地总面积的1.33%,其他以草地为主。空间分布呈现出不均衡性,东营市和德州市耕地后备资源数量较多,面积分别为266.59和210.91km~2;青岛市、聊城市、淄博市和威海市耕地后备资源较少,占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面积的比例均3%。不同类型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可开垦其他草地和可开垦内陆滩涂空间分布差异相对较小;可开垦盐碱地和可开垦裸地空间分布集聚特征明显;其他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数量较少,但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可复垦采矿用地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出"西多东少,南多北少"的空间格局。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576.67km~2,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27.46%。相对稀缺、零散破碎化程度较高、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是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的主要特征。耕地保护不应只注重占补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还应通过适度规模经营等提高对现有耕地的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加强对各类型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保护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20.
以安徽省2012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作为评价底图,以全省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作为评价对象,采用"限制性"因子法做宜耕性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耕地后备资源总量有112 353.13 hm~2,主要体征是总量少、分布不均,主要地类是内陆滩涂和其他荒草地。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限制性因素有土地规划、开发成本、生态环境和图斑破碎度。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耕地后备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