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山东省莱州市府前街农业生物技术实验站主持研究的应用纤维素分解菌剂生产秸杆腐熟生物有机肥技术正式获得成功,运用该技术可将农村大量的秸杆资源和人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通过有益微生物的处理转变成活性有机肥,不但可以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可大幅增加农业产品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在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下,农产品数量有了急剧的上升,而农业生产产生的废弃物也随之有了很大的增长。农业废弃物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则会对环境、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进而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进行了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绩效评价,进而提出了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治理策略,以有效解决废弃物污染问题,同时促进废弃物化为能量、资源进行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连市畜禽养殖现状、畜禽粪污产生量及污染物产生量进行了分析与统计,计算出了大连市畜禽养殖的耕地负荷量。并根据畜禽养殖污染负荷警报体系,得出了大连市的耕地负荷在合理范围内,部分地区存在轻度影响的结论。并对畜禽养殖现状问题进行了阐述,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出了科学依据和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随着畜禽规模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处理巨量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就成为了环境治理一个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采用生物利用技术工艺与自动化处理系统相结合的处理方案,并对生物利用技术自动化处理工艺及系统进行了设计。经过6个月的制造、安装调试,日处理有机废弃物100t的系统已在湖南宁乡投入使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处理能力大,实现了再生资源高效利用、占地面积小、劳动强度低,有效解决了制约畜禽规模化养殖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实现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当前据初步测算,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约8亿t,全国畜禽总存栏约93亿个标准猪单位,每年产生约38亿t粪污,受限于废弃物回收利用价值低、方向少,综合利用率不足30%,一般就地焚烧,直接肥田,产生大量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等社会问题。随着农机自动化的发展,把农业废弃物综合制作有机肥进行农业绿色循环应用,降低了成本,使其有利可图,世界贸易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国农业产品正在大量走出国门,人们也更加关注绿色食品的安全、健康。为农业绿色循环应用的生物有机肥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机遇,能够满足人民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绿化废弃物增速急剧加快,且未得到合理的回收利用,造成了土壤生态循环的破坏、环境污染及火灾隐患,因此绿化废弃物的处理已成为各城市面临的难题之一。该文对国内外关于绿化废弃物处理的现状及相关政策、方法进行分析,阐述了建设绿化废弃物堆肥厂对实现绿化废弃物向有机肥、土壤改良剂、有机覆盖物转化的规模化生产的重大意义,进而逐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环境效益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使用农林废弃物进行了有氧堆肥试验,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好氧性微生物接种能够强化有氧堆肥进程,其堆肥产品可作为生产绿色蔬菜和珍稀花木的优质育苗基质或农家有机肥使用,有氧堆肥方式可以快速实现农林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农村清洁化。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安徽省作为农区畜牧业大省,畜牧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农牧业废弃物及有机肥资源总量多达1.78亿t,但每年商品有机肥企业生产量不足50万t,且有机肥产业明显落后于山东、江苏等省。详细阐述了安徽省近30年有机肥产业发展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有机肥替代化肥促进产业发展的趋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安徽省商品有机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菌糠是农作物秸杆与化肥等复配料供食用菌生长后的废弃物,菌糠中残留着大量的粗纤维、木质素、菌丝体,这些菌丝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通过物理与生物技术,可以将这些物质加工成很好的饲料和优质的有机肥,形成从农作物、家畜禽→秸杆、粪便→食用菌→菌糠→饲料、有机肥→农作物,家畜禽的食物链,有效地保护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园林废弃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沤制以后是优质有机肥,可以用于苗圃施肥、替代基质、土壤改良剂等。对园林废弃物堆肥不同比例用于容器育苗基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竹笋加工废弃物的肥料利用途径,采用竹笋加工废弃物与竹材加工废弃物混合发酵的方法,研究了二者不同混合比例对发酵后产品质量的影响,比较了发酵后有机肥的pH值、碳氮比(C/N)、腐殖酸含量、容重等理化性质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竹材加工废弃物混合比例的增加,发酵产品有机碳含量呈增加趋势,而总氮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在竹材加工废弃物添加比例为20%和40%时的总氮含量达最高;在发酵产品中腐殖酸含量呈现增大的趋势,表明竹材加工废弃物更有利于腐殖质的形成。用种子发芽指数(GI)评价竹源有机肥的发酵成熟度结果显示,各处理GI值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竹材加工废弃物的添加比例为20%、40%和60%的3个处理的GI值均大于120%,表明这3种混合发酵有机肥对种子萌发不但没有毒性,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我国处理园林绿化废弃物和发展新型处理技术的必要性。根据园林绿化废弃物的特性提出了废弃物堆肥和后加工处理工艺技术,其中主要包括反应器好氧发酵堆肥技术和有机覆盖物、有机肥、育苗基质加工工艺技术,并围绕工艺技术详细阐述了关键核心处理设备及其功能特点,对国内外开展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绿化废弃物处理中心通过集约化小型处理设备将绿化废弃物收集、分类、加工和资源化再利用等各个环节有序衔接,有效解决了郑州植物园内绿化废弃物的运输和消纳问题.转化后的有机肥、覆盖物等产品可用于园内绿地,实现园区内部绿色经济循环发展,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建设节约型园林城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张云飞 《绿色大世界》2010,(10):102-104
探讨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垄作免耕技术、施肥技术、畜禽健康养殖技术、沼气工程、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提升土地利用技术、绿肥种植技术、新型农作物育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技术等各种节能减排技术,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利用菇渣、畜禽粪、枯枝落叶等农林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研制有机环保型栽培基质,既可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变废为宝,又可节省土壤、草炭等难再生资源。经3批田间栽培试验表明:以菌苞为主要原料发酵的基质处理均效果良好,而以枯枝落叶发酵的基质处理均出现异常,表现不及对照。3批栽培试验中综合表现最好的基质配方为处理1:菌苞60%+畜禽粪30%+草炭10%+发酵菌1。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农业废弃物排放量日益增加但综合利用率较低是我国农业生产现状,利用数据计算了我国农业废弃物的营养物质含量和近年农业废弃物秸秆排放量,充分说明我国农业废弃物基质化利用在减少化肥、缓解土地约束力、提高作物产量和实现农业经济循环4方面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对比好氧发酵和炭化技术两种基质化途径,得出了我国目前农业废弃物基质化应用中原料来源参差不齐、重复利用率低、产品缺乏创新和缺乏与新技术手段融合等的5方面问题,为此,提出了未来农业废弃物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南通市低碳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垄作免耕技术、施肥技术、畜禽健康养殖技术、沼气工程、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提升土地利用技术、绿肥种植技术、新型农作物育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技术等各种节能减排技术,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农林业生产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有机废弃物。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废弃物,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当前农林业一项亟需解决的研究课题。研究发现,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回收堆肥处理是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文中回顾了好氧堆肥影响因子研究现状,并对堆肥腐熟度评价指标及基质化利用进行了评述,以期为农林有机废弃物堆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陈化  高沛 《经济林研究》1998,16(3):31-32
红富士苹果在中国引种已经10多年了,为促进树体单位干周截面积上形成适当的枝条数量,增加优质果品的生产,合理负载是其优质丰产的一个技术关键。本试验通过对红富士苹果树增施一种新型纯生物有机肥,观察研究树体单位干周截面积上枝条形成的情况和效应。l材料和方法“新农”生物有机肥是在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的监制下,由中韩合资北京新农生化有机肥有限公司于1996年在北京开始生产的,该肥料是以精选畜禽粪为主要原料,配合添加剂并引入有益微生物,经过工业发酵而成的全价有机肥料。具有营养完全、作用持久;平衡树体营养、…  相似文献   

20.
笋壳微生物腐熟肥料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水煮笋加工废弃物笋壳接种微生物菌剂进行堆肥化处理的效果,并以笋壳腐熟产物作为有机肥进行蔬菜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微生物发酵菌剂可以大大加速笋壳堆肥腐熟的进程,添加发酵助剂有利于发酵菌剂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实现笋壳快速腐熟。笋壳有机肥对青菜和番茄的生长有良好的作用,当笋壳有机肥用量体积比为40%时,蔬菜幼苗长势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