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提取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2006年、2010年及2015年3个时期的遥感影像,利用GIS软件计算了乌拉特后旗3个年度的植被覆盖度,同时对该地区植被覆盖在时间变化及空间变化中的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方面看,乌拉特后旗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长的趋势。裸地及微植被覆盖度显著减少,低植被覆盖度和高植被覆盖度缓慢增加,中植被覆盖度在2010—2015年有显著增加的趋势。从空间方面看,乌拉特后旗的植被覆盖度逐渐递增并呈现东南部覆盖度高西北部覆盖度低的态势。阴山以南河套平原地区的高植被覆盖度及中植被覆盖度缓慢增加,阴山以北的荒漠及半荒漠草原的微植被覆盖度逐渐减少,到2015年时其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转变为以低植被覆盖及中植被覆盖为主的态势,且出现零星的高植被覆盖度。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建设生态可持续城市的方针孕育了生态停车场这一概念,不同于传统停车场,生态停车场既能满足停车需求的功能,也注重绿化植物的配置及长效健康生长,在雨量较多的地区还能快速渗水、排水,使路面无积水现象。提出了设计施工采用结构土、大树移植、新型植草砖等技术,将铺装和绿植完美地融为一体,以期为将来生态停车场大面积推广提供示范依据。  相似文献   

3.
广西石灰岩山地虽然以封山育林等简单的措施基本实现了绿化达标,但植被以藤、灌、草为主,覆盖程度不高,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生态效能还不理想,同时经济效益很低甚至没有。大量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度、迅速提高林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合理的系统规划与成熟的LID生态措施能够使居住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在进行城市居住区低影响开发设计的过程中,应使LID系统规划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选择LID与居住区规划设计最合适的组合方式,是使设计付出值与生态综合回报达到一致。为此,提出了新建居住区进行低影响开发应从场地设计开始。设计前应对场地气候条件、地形条件、水文条件、植被情况等进行分析,结合条件图纸进行现场踏勘。从项目的整体条件结合低影响开发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减少地面的径流,对径流进行拦截和渗透,对整体的排水设计进行规划。  相似文献   

5.
设区的国家森林城市数量和占比均居全国前列,村屯绿化基本实现全覆盖,人工林面积、植被生态质量和植被生态改善程度均冠全国之首——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山清水秀生态好,为广西赢得盛誉。2019年,广西共有16个市、县、单位上榜“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包括了梧州市等4个城市、南丹县等8个县区.  相似文献   

6.
植被覆盖度是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以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对云南省砚山县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估测,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与地形、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砚山县整体植被覆盖度较高,2020年以较高度和高度植被覆盖度为主,在空间分布上呈东高西低的特征,在时间变化趋势上,2000—2010年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由高水平植被覆盖转为低水平植被覆盖,植被严重退化,2010—2020年由低水平植被覆盖转为高水平植被覆盖,植被覆盖显著改善;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分布在坡度等级上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R2>0.95),植被覆盖度随坡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在海拔梯度上随海拔的上升呈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规律性变化。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受降水与气温的共同影响,但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更紧密。  相似文献   

7.
林分植被覆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林分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否,其时空变化是林分生态系统发展方向的判断依据。对玉溪市2010—2019年林分植被覆盖的时空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单因素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回归模型探索了林分植被覆盖改善与退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林分植被覆盖整体呈向好趋势,各驱动因素与斜率均不是简单线性关系;道路和居民区与林分植被覆盖改善速度呈负相关、与退化速度呈正相关;DEM、坡度、大型水体、公益林管护与林分植被覆盖改善速度呈正相关、与退化速度呈负相关;坡向与林分植被覆盖改善速度呈正相关,地形起伏度与林分植被覆盖退化速度呈负相关。林分植被覆盖改善与退化的驱动力不尽相同,影响机制也存在差异,这为更好制定生态保护相关政策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林业资源管理》2018,(1):117-125
植被是第一性生产者,是维持生物圈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键因素。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植被建设占重要地位。利用1982—2015年的GIMMS NDVI3g数据,经像元二分法获得植被覆盖度,采用最小二乘法趋势分析和Hurst可持续分析方法分析近34年河北省各生态环境支撑区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82—2015年河北省生长季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为49.4%。34年间,河北省植被覆盖度呈现整体增加的趋势,增加幅度为1.5%/10a,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区域占总面积的90%以上。可持续性上,植被正向变化的可持续性较强,且以持续改善为主。由变化趋势与Hurst指数的耦合信息得出,植被覆盖增加区和退化区的Hurst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86和0.85,表明未来变化趋势将保持一致,即改善的持续改善,退化的持续退化。  相似文献   

9.
信息     
<正>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核心区停车场栽树遮阴据北京青年报2007年1月19日报道: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局长董瑞龙在城管台对话一把手栏目中透露,通过调研发现北京很多大型停车场没有树木,成了绿化的盲点。今年打算在城市核心区规划建设10~20个生态停车场,种植4~5m的高大乔木,以出入方便为原则,既解决了林荫覆盖问题,又增加了树木的增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植被覆盖度遥感定量估测结果,统计分析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地形分异效应,探讨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素,为研究区生态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森林防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北京冬奥会崇礼生态核心区为研究区,以GF-1 WFV和Sentinel-2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法对研究区2014、2016和2020年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进行遥感估测,结合数字高程模型,利用差值指数、马尔科夫模型、植被覆盖动态度和地形分布指数分析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在地形上的分异性。【结果】1)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在空间上呈显著差异性,表现为中部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与整个研究区的地形地貌特征紧密相关,山区植被覆盖度高,平原区或山谷等人类活动区植被覆盖度相对偏低。2)研究区植被整体以中、中高和高植被覆盖度为主,3个时期3种植被覆盖等级面积占比分别为81.59%、90.00%和86.88%,均大于80%,植被覆盖处于较好水平,生长状况良好。3)海拔梯度上,2014—2016年改善型和明显退化型在海拔1 800 m以下区域有分布优势,在海拔1 800 m以上区域无分布优势;轻微退化型在海拔1 ...  相似文献   

11.
扬州古运河沿岸生态林主要绿化树种抑菌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城市化与现代化的推进,人们对环境的保健意识正日益增强.构建城市森林,发挥绿化植被的生态保健功能,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已成为广大市民的迫切需求.李晓储等(2002;2003)对扬州古运河生态环境林建设进行研究,提出了营建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即利用木本植物叶挥发物的抑菌保健功能,改善古运河区域空气质量,以促进人体的健康.彭镇华等(2003a;2003b)对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的研究明确地反映了城市森林"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利用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化进程的目的.因此,积极选用具有分泌挥发物抑菌素生态功能的绿化植物,构建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保障市民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在研究扬州古运河生态环境林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构建(李晓储等,2002)的基础上,对扬州古运河沿岸生态环境林有关绿化树种、植物进行抗菌、抑菌功能测定研究,以便为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树种选择与植物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广西17个典型岩溶地貌县域的石漠化区域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取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方法,研究石漠化区域环境因子植被覆盖度、坡度、坡位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解氮、速效磷和有机质随植被覆盖度增加而增加;坡度增加不利于有机质积累;坡位越低,土壤肥力各项指标越高。建议在坡度陡、坡位高的地方种植浅根性或攀爬类植物或农作物,增加植被覆盖度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石漠化状况。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浑善达克沙地2000—2020年的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将其与海拔、坡度、坡向进行叠加分析,探究植被覆盖度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浑善达克沙地植被覆盖度均值呈现出明显升高趋势,植被覆盖度整体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研究期间植被覆盖度变化明显,植被覆盖改善区域占全区总面积的49.44%,植被覆盖未变化区域占全区总面积的47.39%,植被覆盖退化区域仅占到全区总面积的3.17%;植被覆盖高值区多集中分布于海拔1 195 m以上的区域,坡度为15°~35°时沙地植被覆盖度较高,阳坡的植被覆盖度高于阴坡。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湿地变化一直是湿地生态研究一项重要内容。本研究利用1989—2016年间6期的TM/ETM数据,结合气象、水位数据对东洞庭湖的植被覆盖度进行时空变化及关联分析,以期从长时间序列上揭示东洞庭植被覆盖变化的机理,为湿地植被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上,东洞庭湖的整体植被覆盖度存在降低的趋势,空间上,植被覆盖度等级围绕着水体呈现出由低到高的梯度差异。2)1989—2016年间,东洞庭湖的植被覆盖情况以退化为主,退化面积达到75.59%,且以轻度退化为主要类型;整体来说,研究区南边比北边退化程度高。3)研究区低、高植被覆盖区受水位变化的影响较大,与东洞庭湖特有的水文变化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西宁市近20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为西宁市植被应对气候变化及生态良性发展提供科学指导,选取西宁市2001-2021年植被遥感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最大值合成法及Slope趋势分析法等对西宁市植被覆盖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究了研究期内西宁市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时间变化上,月际植被覆盖度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月总平均植被覆盖度在0.3412,由0.2963增长到了0.4222,其中7月份植被覆盖度(0.4222)最高,12月份(0.2963)最低。年均植被覆盖度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由0.3350增长到0.3532。(2)在空间分布上,西宁市植被覆盖度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增加的趋势。低植被覆盖区域呈现减少趋势,其余植被覆盖等级均呈现增加趋势。(3)在变化趋势上,2001-2021年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区域面积达到了33645.6 km2,占比为30.75%,植被覆盖度显著减少面积为30740.4 km2,占比为28.10%。2001-2021年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未来西宁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低植被覆盖区域...  相似文献   

16.
绿化植物废弃物覆盖对上海城市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绿化植物废弃物覆盖对上海城市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化植物废弃物覆盖能降低土壤密度,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增加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尤其是非毛管孔隙度;在试验设计的6120kg·hm-2覆盖量范围内,覆盖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且覆盖用量与这些土壤肥力指标成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全钾含量的增加要在覆盖160天后且覆盖量高时才出现;覆盖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也显著增加,微生物周转速率加快,周期缩短,转移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循环和保持;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土壤主要肥力指标显著正相关,能有效评价绿化植物废弃物覆盖对土地的改良效果。绿化植物废弃物覆盖对提高城市土壤质量、降低绿地养护费用有积极作用,也有利于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基于MODIS-ND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了湖北省2000―2015年的植被覆盖度。运用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分析方法和有序聚类分析方法对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趋势及突变进行了研究,并结合DEM分析其对高程、坡度等地形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湖北省植被覆盖度整体较高并呈现西高东低、四周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地形、土地覆被类型等是影响湖北省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的重要原因。(2)2000―2015年湖北省植被覆盖度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但以不显著变化为主。其中,基本不变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8.10%,显著增加、显著减少区分别只占1.52%和1.31%。鄂西山区是植被覆盖度的主要改善区,武汉城市圈则是主要退化区。(3)植被覆盖度分别在700 m高程带和14°坡度带发生显著突变。100 m及2 500~2 800 m高程带植被覆盖度在2009年发生显著突变;300~400 m及1 100~2 400 m高程带在2004年发生显著突变。2°~10°及46°~52°坡度带植被覆盖度在2004年发生显著突变。16 a间湖北省植被覆盖度变化可能是气候波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是该区植被覆盖度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川中丘陵区退耕还林工程已实施多年,生态和经济效益逐步显现,利用植被覆盖度分析方法对南充市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原因分析,结果发现:退耕还林和温度与降水变化是南充市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原因。南充市植被覆盖度低、较低、中等这三类的面积大量转换为植被覆盖度高和较高,较高植被覆盖度区域的面积则大量向高植被度的类型转换,这说明随着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我国植被生态环境恢复状况也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9.
对林区营林整地与造林技术措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林业生态建设是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普及林区的整地、造林方法是大力发展生态林业的基本措施之一。造林场地整理是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明显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相似文献   

20.
园林绿化对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热岛效应作为现代城市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目前在大部分地区城市有日渐严重的趋势.基于当前城市热岛研究现状,根据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生态作用的有关原理,结合长沙市城市中心区与城市郊区两地的气候测量数据,选取城市典型地段的绿地小气候进行实测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园林绿化可从根本上大大改善城市下垫面热力学特性,是有效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的绿化结构和植被类型,能使城市园林绿化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