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全要素生产率与广东农业经济增长波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晨 《广东农业科学》2009,(12):223-227
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广东1985-2006年农业经济增长的伞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定量测度,研究发现,在农业生产技术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广东农业经济增长中资本对产出的弹性高达0.65,而劳动对产出的弹性仪为0.35;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对农业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分刖为80.609%、-1.012%和20.403%,即资本对产出的贡献率最大,而劳动对产出的贡献率却为负值.广东农业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着6个明显的波动区间.最后就如何提高广东未来农业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中国农业经济增长模式与其他国家的异同,研判未来农业经济增长潜力,本研究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从生产要素视角出发测度本世纪以来不同生产要素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并就不同农业经济增长模式进行国际比较。结果表明:1)2000—2019年,资本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3.6%,是农业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能;全要素生产率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2%,近年来贡献水平有所上升;土地、化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8%和4.4%。2)国际比较发现,多数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以全要素生产率为农业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的发展阶段,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增长仍是以资本驱动为主。3)通过不同发展阶段比较发现,随着一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农业经济增长模式将逐步由投资驱动转换为全要素生产率驱动,而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仍表现出较强的资本依赖性,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将成为决定中长期农业经济增长速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劳动力是影响兵团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基于时序数据,考察2000—2017年期间兵团农业产值、农业劳动力数量的变化特征,并采用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实证分析农业劳动力要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兵团存量农业劳动力的科学素质进行测评,从数量和质量2个维度探讨兵团农业劳动力的合理配置问题。结果表明:(1)17年间,兵团农业总产值保持持续增长趋势,而兵团农业劳动力数量呈不断下降趋势,劳动力产出弹性系数为负,劳动力要素投入对兵团农业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2)不同时期劳动力要素对农业经济的贡献差别较大,2000—2004年劳动力数量增速为正,对兵团农业经济产出的贡献率为负;2005年之后农业劳动力数量开始下降,劳动力要素对农业经济产出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2011—2017年较2005—2010年劳动力要素对农业经济产出的贡献有所减弱;(3)兵团大部分师局农业劳动力的科学素质得分不足1分,农业劳动力整体科学素质水平较低,其中北疆垦区略高于南疆垦区。农业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及科学素质提升,有利于推动兵团农业经济的增长,建议进一步加大农业剩余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力度,大力提升存量劳动力的科学素质,提高劳动力对兵团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深化兵团体制改革,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应用的投入,吸引有文化的青年劳动力回归进行农业生产,优化兵团农业人口结构。  相似文献   

4.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加快兵团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优化农业要素配置效率、实现农产品有效供给、挖掘农民增收潜力的重要选择。本研究从技术学意义出发,测度兵团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要素贡献,理清兵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注焦点与基本趋向,以确定兵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素结构与实践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兵团农业发展变化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波动特征相吻合,当前兵团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波动上升,但农业技术效率增进不足且阶段性下降,兵团农业发展整体效能弱化;兵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稳步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加快改进农业技术效率,持续优化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因此,兵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加快推进生产要素结构调整、生产经营主体结构调整、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体制机制结构调整,以实现兵团农业的环境适应性、供给有效性与发展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对2001—2016年全国15个小麦主产省份小麦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01—2016年,全国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 8%,其中东北地区增长最快,东部地区增长速度略高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发展缓慢。通过对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发现:人力资本、农机总动力、粮食补贴政策等对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人均收入、农林牧渔业劳动力和受灾率则具有负向影响,年均气温、有效灌溉面积影响并不显著。建议小麦种植未来发展应着重加强农业人才培育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核算农业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对理清农业生产情况、正确认识农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分别基于改进的永续盘存法和教育指标法对湖北省1990—2016年的农业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存量进行核算,并在此基础上利用C-D生产函数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技术进步率进行测算,比较了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产生的误差影响,分析了湖北省农业发展现状。结果表明:1990—2016年湖北省农业经济存在一定程度的资本深化现象,农业TFP整体呈增长态势,应充分重视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高产出效率,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早日完成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为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提供政策参考,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索洛余值法,测算并比较1991—2013年山东省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和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该时期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4.77%,资本投入的贡献率为53.70%,劳动力和土地投入的贡献率分别为-1.56%和-0.02%。农业技术进步在农业经济增长中占据主导地位,且其贡献率呈上升趋势。资本投入在农业经济增长中仍具有重要作用,而劳动力和土地投入的下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刘战伟 《贵州农业科学》2011,39(2):210-213,217
为提高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的途径,运用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河南省2000-2008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9年来,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不断增长态势,而技术进步是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技术效率的作用贡献较小;河南省各地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差异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提供政策参考,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索洛余值法,测算并比较1991-2013年山东省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和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该时期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4.77%,资本投入的贡献率为53.70%,劳动力和土地投入的贡献率分别为-1.56%和-0.02%.农业技术进步在农业经济增长中占据主导地位,且其贡献率呈上升趋势.资本投入在农业经济增长中仍具有重要作用,而劳动力和土地投入的下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农业部固定观察点河南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对2003-2008年间河南省小麦生产增长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和产出增长分解的方法,测算引起小麦生产增长的各因素贡献率。【结果】2003-2008年小麦产出增长中,3.75%来源于投入要素增长的贡献,96.25%来源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在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中,有61.75%来自于技术进步的贡献,34.5%来自于技术效率提高的贡献。【结论】推动河南农户小麦产出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以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为核心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重庆市2006~2017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采用灰色关联法计算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联度.结果 表明:(1)2006~2017年重庆市农业TFP指数均大于1,年均增长率为4.74%,其中农业TFP增长最快的时期是2013~2014年,为13.82%,而TFP指数构成中农业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3.47%,技术效率年增长率为1.27%,技术进步是重庆市TFP增长的主要动力.(2)重庆市农业全要素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密切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机械动力、化肥、能源、劳动力及土地,2006~2017年在土地与劳动力波动不大的情况下,机械动力、化肥及能源的持续增加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源泉,普及农业保险是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抓手.只有深入探寻农业保险不同层次水平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不同程度的影响,才能精准发挥农业保险对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作用.该文基于2007-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不同发展阶段农业保险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影响.研究表明:(1)农业保险能显著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在东部地区促进效果强于其他地区;(2)在农业保险发展的高级阶段,农业保险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3)在农业保险发展的初级阶段,农业保险主要通过提高技术效率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中、高级阶段则主要通过提高技术进步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生产的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严峻,继续靠增加自然资源和要素投入来提高农业产出的余地已越来越小,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对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更具有研究意义.作者搜集整理了1989-2009年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研究的文章,着重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增长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4种:生产函数法、增长核算指数法、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曼奎斯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和随机前沿法.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演变特征表现为:技术进步是主要源泉,省际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逐渐扩大.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主要有农村制度变迁等.最后针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评估各种因素对省际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影响,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利用2003—2013年河南省18个地市粮食投入产出数据,用SFA模型(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研究河南省粮食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动特征,揭示2003年以来河南省粮食增长的变动轨迹及源泉,进而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河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表现为技术进步驱动型增长模式,技术进步成为全要素增长的源泉,技术效率则成为全要素增长的潜在动力,粮食生产过程中资本要素替代了劳动力要素,河南省需要在合理配置要素投入、加速技术推广与扩散提高技术效率的同时加速农业技术创新,促进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5.
赵强军  赵凯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270-1273
在对我国1992~2008年农业生产效率测算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资本及劳动力对于我国农业增长的贡献率,通过分析得出:在研究期间土地对于农业的产出弹性为1.444;土地投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保持在10.16%;研究后期各要素投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较前期趋于无序.针对以上结果提出:在以后农业生产中应重视农业要素投入的稳定性,达到要素投入的长期最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农业产业合作滞后于其农产品贸易,为了深化两国农业产业合作,亟待了解哈萨克斯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为两国农业合作提供依据。利用2006—2019年哈萨克斯坦16个区域的农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方法测算该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动态演变及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哈萨克斯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W”型波动趋势,主要源于技术效率单轨驱动,技术进步的低贡献率阻碍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中部、北部和南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3%、 0.2%、 1%,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东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3.2%,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来源于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由于技术进步贡献率较低,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2.3%。基于此,建议中哈两国围绕农业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温室暖棚技术、畜牧养殖等方面深化合作。  相似文献   

17.
为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全面评估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状况,促进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市2000—2013年农业投入产出数据,利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和面板数据的时间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资源环境约束下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结果:近年来西部地区农业增长显著,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缓慢,对农业增长贡献低;农业技术效率有恶化趋势,技术进步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随着人均农业产出增加呈现U型变化趋势,工业化能够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而农业投资并没有显著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转变时期,并强调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河北省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40%,人地矛盾突出,所以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工业和生活需求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成为我省农业发展必然趋势。本文运用DEA方法的Malmquist TFP指数对河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利用距离函数分解为技术进步与效率两部分。通过分析河北省全要素生产率时间上的变迁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发现河北省农业生产率的提高由农业技术进步所推动,农业技术效率部分抵消了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农业技术效率主要受规模和纯技术效率的双重影响,并且农业生产率呈现出以北京为中心的扩散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发挥技术潜力,增加农业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源泉,为提高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我国283个地级市2001—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Metafrontier-Malmquist指数测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进行分解。【结果】(1)2001—2018年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为6.60%,其增长主要依靠农业技术进步拉动,农业技术效率的贡献较小,增长规律呈现出先波动上涨再波动下降的“倒U型”增长趋势。(2)优先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别为6.00%、8.70%和10.01%。(3)优先发展区内的地级市农业技术效率较高,适度发展区内的地级市农业技术进步较快。【结论】改善农业技术效率,促进区域农业协调发展和提高农业增长质量是提升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江苏农业增长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并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公共品对农业产出及其总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教育对农业增长存在显著正效应.测算结果表明,农业总要素生产率对农业产出的贡献与农业基本投入要素的贡献大体相当;在农业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贡献中,公共品的贡献率达到75%.因而,提高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水平是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