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禄劝县第四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利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从不同的林分、龄组、起源等方面对禄劝县森林植被碳储量进行估算。研究结果表明,禄劝县森林植被总碳储量为640. 2万t,其中乔木林分碳储量为614. 9万t,乔木经济林碳储量为10. 9万t,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碳储量为14. 3万t,竹林碳储量为0. 1万t,森林植被平均碳密度26. 4t·hm~(-2);天然林碳储量占林分总碳储量的91. 8%,中龄林碳储量占林分总碳储量的66. 7%,全县仍有较大的碳储备空间。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2年河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建立不同优势树种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或标准地资料,以树种含碳率作为生物量转换为碳储量的系数,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水源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南阳水源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7522.68万t,碳密度129.42 t·hm-2。其中森林土壤层碳储量6045.03万t、占总碳储量的80.36%,乔木层碳储量1018.30万t、占13.54%,森林下层植被和枯落物层碳储量为459.35万t、占6.10%;在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中,乔木林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最多为6201.95万t、占82.4%。研究可为当地森林经营管理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层碳储量及碳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公益林更新调查数据,采用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平均生物量法估算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和灌丛生态系统植被层的碳储量和碳密度。结果表明: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和灌丛生态系统植被层碳储量约为26.87Tg,平均碳密度22.22t/hm2;2)植被层中,以灌木层碳储量最大,占植被层碳储量的66.06%;3)碳储量地域分布以中铁-军功、白扎、玛可河、通天河、江西等保护分区为主,合计占总碳储量的68.81%;4)天然林在植被层碳储量中占绝对优势,分别占乔木层碳储量的98.49%和灌木层的99.71%;5)林分中碳储量以近、成、过熟林为主,三者合计占林分的57.04%;6)乔木树种主要集中在圆柏属和云杉属,占乔木层碳储量的94.57%;灌木树种集中在山生柳和杜鹃,占灌木层碳储量的76.50%。  相似文献   

4.
抚顺市森林碳储量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枫 《辽宁林业科技》2012,(4):23-24,41
利用2009年森林资源变档数据,建立不同树种(组)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对抚顺市森林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抚顺市森林总碳储量3583.527Yt,碳密度49.49t/hm2,其中,针叶林碳储量1411.97万t,占全市森林碳储量的39.4%,阔叶林碳储量2096.41万t,占全市森林碳储量的58.5%,针阔混交林碳储量75.14万t,占全市森林碳储量的2.1%;幼、中龄林碳储量2172.97万t,占全市森林碳储量的60.6%;近成过熟林碳储量1410.55万t,占全市森林碳储量的39.4%。  相似文献   

5.
科学准确的碳计量是评价森林减缓大气CO2浓度增加、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关键,而竹林特殊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使得竹林碳汇计量较其他森林生态系统更为复杂。采用生物量法研究蜀南苦竹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碳储量及其空间分配格局,并对苦竹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立竹平均含碳率为450.792g·kg-1,不同龄级苦竹各器官含碳率差异不显著。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9.410g·kg-1,不同土层差异极显著;2)苦竹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156.823t·hm-2,其中土壤碳库是最大的碳库,为132.568t·hm-2,占总碳储量的84.53%,枯落物碳库为最小的碳库(4.823t·hm-2),只占总碳储量的3.08%;3)苦竹立竹碳储量为19.432t·hm-2,占总碳储量12.39%,其中近半(49.13%)贮藏于竹秆中。竹秆、竹枝、竹叶3部分地上碳储量总计达13.346t·hm-2,占立竹总碳储量的68.68%,地上部分碳储量为地下部分碳储量的2.19倍;4)苦竹林生态系统植被层年固碳量为8.262t·hm-2,相当于每年固定30.294t·hm-2CO2,固碳能力强于毛竹。  相似文献   

6.
基于遥感数据Landsat TM影像与气象数据,利用温度、水分胁迫系数改进CASA模型,对南京市森林生态系统NPP与碳储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南京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植被NPP空间分布较均匀,平均在200~1400g/(m2.a)之间;河流、市城区裸地植被NPP最小,在0~100g/(m2.a)之间;整个南京市植被NPP空间分布由北向南呈现逐渐增加趋势,由于最南部地区为自然森林区,保留了原始的自然环境状态,NPP最大。而分布在南京市的各个森林区,森林植被NPP均在1300~1426g/(m2.a)之间。利用生物量-蓄积量方程计算出南京市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碳储量分别占全市森林碳储量的24%、59%、17%。全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111.73万t,平均森林植被碳密度为17.38t/hm2,郊区和县的森林植被碳储量远远高于市区,但是两者的碳密度并无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了估算中牟县森林碳储量,使用IPCC方法,采用经修正的生物量转换参数,区分片林和林带计算碳储量。结果表明:中牟县森林地上部分碳储量为32.62万t;而采用不加修正的参数估算林带碳储量时,森林总碳储量为31.60万t,造成1.02万t的差异,占森林总碳储量的3.1%,因此,区分片林和林带来计算农林交错区森林的碳储量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对湖南省福寿国营林场不同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碳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杉木生态公益林幼龄林总碳储量为97.084 3 t/hm2,中龄林总碳储量为124.998 5 t/hm2,近熟林总碳储量为116.192 1 t/hm2,中龄林总碳储量最高。土壤层碳储量所占比重最大,在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中分别占到了97.89%、87.47%和73.36%,所占比例依次减少,其中土壤的表层土碳储量含量最高。林下植被的灌木层、草本层和枯枝落叶层碳储量中所占比例较小,在幼龄林中占2.17%,在中龄林中占1.62%,在近熟林中占1.25%,且所占比例随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9.
对宁德市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木荷人工林、天然阔叶林等4个主要林分类型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结构特征进行初步研究,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密度最大,达到244.42 t/hm^(2);其次为天然阔叶林与杉木人工林,分别为224.03 t/hm^(2)、211.01 t/hm^(2);木荷人工林有机碳密度最小,为191.86 t/hm^(2)。据此,结合宁德市国有林场2021年森林资源档案数据,初步推算其森林生态系统整体碳储量为802万t,其中:乔木层总碳储量316.86万t,占39.51%;林下植被与凋落物层18.06万t,占2.25%;土壤层467.08万t,占58.24%。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山西省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的3期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生物量换算因子法,研究了山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0年间山西森林的碳储量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全省森林的总碳储量由1995年的3514.22万Mg增加到2005年的4505.61万Mg。在14个(类)森林优势树种中,栎类、油松和杨树这三者的碳储量占主导地位,合计占山西省森林总碳储量的60%以上。在全部森林中,幼、中龄林及近熟林的碳储量合计约占总量的90%。2005年,人工林碳储量占森林总碳储量的百分比提高了5.28%,全省森林平均碳密度为23.8933~26.3717Mg/hm2。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太子山森林植被碳密度及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太子山林场管理局2009年森林二类清查数据资料为基础,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从森林类型、林龄和林分起源角度,对该区域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测.研究表明:湖北省太子山林管局森林植被碳储量为233855.66 t,平均植被碳密度为39.31 t·hm^-2.人工林碳储量高于天然林4.02倍,该区域森林植被碳储量主要由人工林提供.按森林类型划分,不同森林类型碳储量和碳密度均表现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按林龄划分森林碳储量,幼龄林>成熟林>中龄林>近熟林>过熟林,各林龄碳密度随林龄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中幼林森林面积和碳储量所占比例较大,该区域森林植被碳储量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2.
对香格里拉市乔木林地上生物量及碳储量进行了估算,以为其生态建设和森林合理经营提供参考,对进一步开展高原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循环研究、保护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具有一定意义。以2016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为依据,采用单木生物量模型对香格里拉市不同类型优势树种的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格里拉市乔木林地上生物总量为73454404 t,碳储量为36546066 tC。冷杉、栎类与高山松的地上生物量及碳储量在乔木林优势树种中占绝对优势;成熟林、过熟林和近熟林对香格里拉市乔木林总地上生物量及碳储量影响较大,生物量分别占总龄组的41.53%,37.09%和14.11%;碳储量分别占总龄组的41.55%,36.95%和14.22%。  相似文献   

13.
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计算了巩义市森林植被碳储量。结果表明,巩义市森林碳储量为51.53万t,乔木用材林贡献79.8%,灌木林贡献17.2%。乔木用材林碳储量以泡桐和栎类为主,这两个树种分别贡献36.4%和28.8%。灌木林碳储量主要来源于荆条,贡献58.0%。巩义森林平均碳密度为22 t/hm2,油松林碳密度最高为24.7 t/hm2。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巩义森林的碳密度是比较低的。  相似文献   

14.
以吉林省西部地区2010年森林资源面积、蓄积量及生长量、消耗量为基础数据,按IPCC清单法测算了该区域森林植被生物量、碳储量和年固碳量。结果表明:吉林西部森林植被生物量为3 015.91万t,单位面积生物量为55.65 t·hm^-2;森林植被碳储量为1 494.67万t,森林植被碳密度为27.58 t·hm^-2,森林植被年固碳量为26.89万t·a^-1。  相似文献   

15.
在2011—2012年江苏省样地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2010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结果,计算出江苏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碳密度。结果表明:截止到2012年,江苏省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179.16Tg C。其中乔木层、灌草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碳储量分别为57.95,6.90,14.44,99.87Tg C,占总碳量的32.44%,3.85%,8.05%,55.66%。江苏省森林生态系统的平均碳密度为143.00T/hm2。各层的碳密度大小为:土壤层(83.65 T/hm2)乔木层(51.43T/hm2)凋落物层(5.24T/hm2)灌草层(2.66T/hm2)。林分类型不同,其碳储量和碳密度存在很大差异,其中落叶阔叶林碳储量最大为102.03Tg C,竹林碳储量最小为3.90Tg C;常绿阔叶林碳密度最大为170.97 T/hm2,落叶阔叶林碳密度最小:109.99 T/hm2。从龄组看,全省森林碳储量主要集中10a以下林、10~20a林,分别为11.36,27.92Tg C,两者占全省总碳储量25.07%,61.63%。植被地上生物量与土壤特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碳含量、氮含量与植被地上生物量均呈正相关,其中氮含量与地上生物量有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3),各土层含水量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不同林龄麻栎林地上生物量及碳储量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句容选取样木构建了麻栎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生物量回归模型,探讨了麻栎林地上部分不同林龄麻栎单株、林分、灌草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及碳储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大,麻栎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呈增长趋势,树干所占比例最大;灌草层和枯枝落叶层生物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大,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林分地上生物量分别为30.01、110.86、179.48和226.73t/hm2.麻栎林各组分含碳率随林龄增大总体呈增加趋势,但差异不大;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地上碳储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分别为13.25、48.97、80.60和107.28 t/hm2,乔木层是麻栎林地上碳储量的主体,乔木层各器官碳储量大小为:树干>树枝>树皮>树叶,树干是其碳储量的主要器官.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及碳密度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9-2013年第8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利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采用改良的计算参数,从不同龄组、林型等方面进行考虑,对云南省森林资源的生物量、碳储量及碳密度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我国第8次森林资源清查中,云南省森林林分生物量为1 640.92×106t,平均生物量为101.71 t/hm2,林分碳储量为775.30×106t C,林分平均碳密度为50.77 t C/hm2,森林植被碳储量总量为818.29×106t C。人工林碳储量只占林分碳储量的5.90%,幼龄林只占林分碳储量的17.09%;天然林与成熟林在云南省森林资源碳储量中所占比重较大,在扩大云南省森林植被碳储量方面,可以通过选择林龄结构及森林林分类型来加以实现。人工林将会在森林植被碳储量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南亚热带中山区的铁坚油杉天然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的生物量和碳储量以及分配格局,为提高该地区碳储量提供参考依据。在天然铁坚油杉林内设定标准样地,采用标准样方收获法和标准木法测定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碳储量。(1)铁坚油杉天然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为239.61 t/hm~2,乔木层为237.65 t/hm~2,灌草层为0.18 t/hm~2,凋落物层为1.78 t/hm~2,生物量主要集中在乔木层。(2)植被层各组分有机碳含量相差不大,为介于465.22~512.17 g/kg之间;各组份间的碳含量无显著性差异,0~20 cm层土壤层碳含量高达12.55 g/kg,土壤层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随着深度增加碳含量降低程度变小。(3)生态系统总碳为134.55 t/hm~2,其中植被层为68.45 t/hm~2,乔木层为67.54t/hm~2,碳储量相对高,植被层的碳储量主要集中在乔木层,所占比例高达98.70%;土壤层碳储量为66.10 t/hm~2,该生态系统碳储量集中在土壤层和乔木层,且两者所占比例接近,分别为50.20%、49.13%。铁坚油杉天然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碳储量相对较高,土壤固碳能力较强,应进行合理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日照五莲山风景区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基于日照市2021年林草生态综合监测国家反馈数据,采用生物量计算方法,对日照五莲山风景区森林碳储量进行了计算,并对该区域不同森林类型、森林种类、优势树种和不同龄组的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日照五莲山风景区森林总碳储量为48.14万t,不同类型碳储量排序为土壤>植被>凋落物,土壤层碳储量要远高于植被层碳储量;(2)不同森林种类比较,植被层中乔木林碳储量最多,而竹林的碳密度最大;不同优势树种比较,碳储量最大的树种为赤松,碳密度最大的树种是松林;(3)不同森林类型比较,针叶林碳储量最大,疏林碳储量最小;不同龄组进行比较,成熟林的碳储量和碳密度最大,近熟赤松林碳储量在各优势树种的各个龄组中碳储量最大。故合理选择碳密度大的龄组林种,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碳储量和碳汇价值,可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9年湖北省林业资源连续调查第六次复查数据和标准地实测数据,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推荐的森林碳储量估算方法,研究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碳密度和组分特征。结果表明: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710.01 Tg·C,其中乔木层、灌木层、枯落物层、土壤层分别占其总碳储量的15.74%、2.89%、2.11%和80.56%,天然林和人工林碳储量分别为420.43 Tg·C和151.59 Tg·C。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111.51 t·hm-2,表现为土壤层乔木层灌木层枯落物层,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差异较大,介于88.32~177.79 t·hm-2之间。森林不同林层中,乔木层碳密度介于7.63~55.7 t·hm-2,灌木层碳密度介于0.25~12.49 t·hm-2,枯落物层碳密度1.14~3.53 t·hm-2之间,土壤层碳密度介于73.25~136.87 t·hm-2之间,主要集中在30 cm的土层厚度,呈现明显的表聚特征,土壤碳储量平均为植被层的3.88倍。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近成过熟林中龄林幼龄林。湖北省森林主要以中幼林为主,林业碳汇潜力巨大,合理的经营方式,可以提高森林结构质量水平,有效增加森林的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