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不同封山育林阶段闽粤栲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对福建南平不同封山育林阶段闽粤栲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封山育林幼龄期闽粤栲群落乔木层物种数、总个体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均比封山育林近熟期闽粤栲群落的大,但生态优势度却相反;封山育林幼龄期闽粤栲群落灌木层物种数、总个体数、生态优势度均比封山育林近熟期的大,但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却相反;封山育林幼龄期闽粤栲群落草本层物种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均比封山育林近熟期闽粤栲群落的大,但总个体数、生态优势度却相反.  相似文献   

2.
以福建北部闽粤栲天然林群落为对象研究其多样性,分析闽粤栲群落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并与邻近区域的其它天然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闽粤栲天然林不同层次中,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相对最高,与不同群落比较时,闽粤栲群落多样性指标存在差异,即Shannon Wiener指数与均匀度相对较低,Simp-son指数与重要值相对较高,说明闽粤栲在闽北天然林更新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人为因素影响,局部均匀度下降致整体均匀度与丰富度有所下降。研究结果可为闽北闽粤栲天然林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卢招雄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5):110-111,133
分析了不同封育时间闽粤栲群落的凋落物特征随不同立地条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封育时间闽粤栲群落每hm2凋落物干重、每t干物质持水量及每hm2凋落物持水量随立地因子变化较小,t检验结果表明:每hm2凋落物持水量达到显著水平.从不同封育时间来看,封育20年后闽粤栲群落的凋落物每hm2凋落物干重、每t干物质持水量及每hm2凋落物持水量比封育10年后闽粤栲群落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其中封育20年后凹形每hm2凋落物干重、每hm2凋落物持水量与封育10年后凹形每hm2凋落物持水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凸形每hm2凋落物干重、每hm2凋落物持水量则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分析了水土流失区木荷纯林、闽粤栲纯林和木荷×香叶树×闽粤栲混交林乔木层、凋落物层以及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乔木层、林下凋落物层以及0~60cm土壤层贮水量最大持水量均表现为木荷×香叶树×闽粤栲混交林>闽粤栲纯林>木荷纯林;(2)3种林分综合水源涵养能力的大小表现为木荷×香叶树×闽粤栲混交林>闽粤栲纯林>木荷纯林;(3)在水土流失区造林,建议优先营造混交林.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闽粤栲人工林的生长及木材制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Ⅱ类地15年生闽粤栲人工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立木材积分别为24.3cm、16.5m和390.5574m3hm-2,III类地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立木材积分别为19.5cm、13.2m和199.9418m3hm-2。Ⅱ类地与III类地比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立木材积分别增加24.6%、25.0%和95.3%。闽粤栲在Ⅱ类地生长迅速.闽粤栲化学组成比较合理。木素含量平均为25.72%,戊聚糖平均为21.91%,纤维素含量36.81%。平均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分别为0.63mm,22.4μm,长宽比28.1。与马尾松比较纤维长、宽度、长宽比都不及马尾松。但闽粤栲可以作为一般的纸浆原料林。闽粤栲粗浆得率52.06%,为马尾松的106.33%,两者硬度分别为18.6Kuppa和17.8Kuppa,残碱分别为4.88g/L和59.3g/L。闽粤栲残碱少,硬度大.其单位体积木材所获得的纸浆比马尾松多,闽粤栲可以作为造纸工业原料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闽北闽粤栲天然林林隙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为闽北天然林的保护与更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闽北闽粤栲天然林中12个林隙内外进行植被调查,将林隙分为50,50~100,100~150,150~200m~2共4个林隙大小等级,在林隙的中心区、近心区、林冠区、边缘区和非林隙区中设置4m×4m的样方,对乔木层、灌木层、灌草层3个不同林层进行调查,通过计算不同大小等级、不同林层梯度林隙内外物种的丰富度指数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E、生态优势度指数λ与均优多指数Z,结合方差分析研究物种多样性对林隙的响应及其变化规律。【结果】闽北闽粤栲天然林不同林层中,林隙区内物种多样性丰富且高于非林隙区。在不同大小的林隙空间内,各林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随着林隙由中心区向非林隙区的不同梯度变化,物种多样性由差异显著向差异不显著转变。【结论】闽北闽粤栲天然林分结构相对稳定,林隙内的物种多样性丰富,但差异不显著,林隙的形成有利于闽粤栲天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维持与更新,对现有闽北闽粤栲天然林的经营应以保护与自然恢复更新为主。  相似文献   

7.
杉木林套种闽粤栲林分特性及其涵养水源功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培育杉木大径材,营建杉木与闽粤栲异龄复层林,探索杉木林内套种闽粤栲的林分特性及其涵养水源功能,以杉木林套种闽粤栲为研究对象,以杉木纯林、闽粤栲纯林为对照。对套种林的林分结构、生物量、林木生长、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等展开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套种林内林木生长良好,生长量得到提高,林分的土壤肥力得以改善,林分生物多样性及涵养水源功能得到加强,杉木林间伐最佳保留密度是600株·hm~(-2)。得出杉木林下套种闽粤栲的特性及其高效培育技术,为培育杉木大径材及营建针阔异龄复层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低质低效马尾松稀疏林套种闽粤栲的经营效果,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林郁闭度0.2~0.5下套种的7年生闽粤栲都可以正常生长,生长量最大的是郁闭度0.3~0.4的处理。套种闽粤栲能够促进马尾松林生长,其平均胸径、树高、林分蓄积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林分蓄积量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林分生产力显著提高。林内生长环境主要因子(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光照强度、气温、地温和空气相对湿度等)也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有利于马尾松、闽粤栲生长,而且改善了生态质量,有显著的经营效果。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闽粤栲异龄复层混交林的林分特征及涵养水源能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探讨马尾松林套种闽粤栲后形成的异龄复层混交林的林分特征和固土保水能力,恢复与建立针阔异龄复层混交林,培育马尾松大径材,揭示马尾松与闽粤栲异龄复层混交林的林分特征、土壤肥力、涵养水源功能及林内物种多样性,以闽粤栲、马尾松人工纯林为对照,测定了异龄复层混交林中各林木生长状况、林分各层的生物量、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涵养水源能力。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内套种闽粤栲,上层林马尾松保留密度为450~600株/hm~2建立的异龄复层混交林林分各林木生长良好,提高了林木生长量得到提高,土壤肥力得到得以改善,林分的固土保水能力提高。总结出马尾松林套种闽粤栲的更新技术,为马尾松纯林改造与经营管理、指导针阔异龄复层混交林培育和马尾松大径材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福建南平细柄阿丁枫天然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对该群落优势种群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细柄阿丁枫、丝栗栲为稳定型种群,木荷、闽粤栲为增长型种群.运用2×2联列表、方差比率(VR)、X2检验测定了乔木层17个主要树种的总体相关性和各种对间的联结性,结果是总体上呈不显著的负联结,负联结的种对多于正联结.  相似文献   

11.
广州白云山几种森林群落生物量和持水性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白去山风景区主要森林群落的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并对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及灌草层生物量大小顺序均为马占相思+木荷群落>马尾松群落>马占相思群落>藜蒴群落>加勒比松群落:枯落物层现存量为马尾松群落>藜蒴群落>马占相思+木荷群落>马占相思群落>加勒比松群落;5个群落各层的自然持水量为土壤层>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层>枯落物层(马尾松群落为灌草层>乔木层);群落各层总的自然持水量顺序为马占相+木荷>马占相思>马尾松>加勒比松>藜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间伐强度对马尾松人工林冠下套种阔叶树生长的影响,为马尾松人工纯林向针阔混交林转化和阔叶树种潜在价值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凭祥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不同间伐强度(80%、50%和30%)的试验样地,间伐后冠下套种大叶栎、红锥、灰木莲、格木4种阔叶树,分析间伐强度对阔叶树胸径、树高和冠幅生...  相似文献   

13.
在闽粤栲样地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方差均值比(C)、丛生指数(I)、扩散指数(Ib)、Cassie指数(Ca)、平均拥挤度与平均密度的比值(M·/x)和1wao回归方程对天然闽粤栲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闽粤栲的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并且随着取样面积的减少,其聚集强度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4.
桂林漓江流域马尾松林演替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立木高度结构代替种群年龄结构,结合乔木层每层的重要值,分析马尾松林在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结构和主要种群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先锋阶段种群有马尾松、毛竹、枫香、木姜子等,中期阶段种群有闽粤栲、罗浮柿、黄杞、荷木、乌饭树、野漆等,后期阶段种群有元江栲、大新木姜、栲树、甜槠等,对这些种群划分的结果与其在演替过程中种群结构的分析结果相一致;马尾松林是处于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一个不稳定的过渡类型,在群落演替的进程中,其在群落中的地位不断降低,而栲树等后期阶段的种群则逐渐取代先锋阶段种群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5.
韦龙宾  黄惠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393-5395
于2005~2006年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施肥对大叶栎幼苗进行了盆栽施肥试验研究。分析了氮、磷、钾肥施用量与大叶栎幼苗叶片营养元素氮、磷、钾含量相关性,建立了大叶栎生物量与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回归方程模型,对模型进行最佳施肥配比分析。结果表明,大叶栎苗期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与氮、磷、钾肥都具相关性,总体上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钾肥呈极显著相关。不同施肥配比对大叶栎幼苗生物量的影响有显著差异。施肥方案最佳配比为处理⑧,即:N0.899 8P2.206 8K1.084 8(g/盆),按此配比施肥,当年幼苗平均生物量最高达19.72 g/盆,比最低的处理高出15.47 g/盆。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氮素循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5年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1年生火力楠、闽粤栲、苦槠、格氏栲、青栲和拉氏栲幼苗,经过16年的培育后形成了郁闭的针阔混交异龄林。通过定位监测和取样分析,研究了马尾松林下栽植阔叶树对生态系统氮循环的影响,并以马尾松纯林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马尾松纯林和混交林中,林木各组分氮含量表现为叶>枝>根>皮>干;混交林各土层的氮含量普遍高于纯林,尤其是表层土壤(0~20 cm);混交林生态系统氮的平均总储量为11 431.00kg /(hm2·a),年平均存留量为51.24 kg/(hm2·a),年平均归还量为56.79 kg/(hm2·a),分别是纯林的1.15、1.93和2.65倍;混交林林木对氮元素的利用系数为0.143~0.238,循环系数为0.451~0.585,周转时间为7.17~15.52年,而纯林中的数值分别为0.133、0.447和16.83年。因此,将现有的纯林改造成混交林可以提高林木对氮的利用率和周转速率。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叶栎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叶栎幼苗生长的影响,探索大叶栎培育壮苗的最佳方案,指导育苗生产实践。[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生根粉和萘乙酸对大叶栎幼苗进行处理,并且对苗高、地径、生物量等形态指标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2种生长调节剂对大叶栎苗木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以喷施ABT 50 mg/L的处理表现最佳,其苗高、地径、根系总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7.53%、61.54%、70.91%、64.23%、21.43%。[结论]该研究为2种生长调节剂(萘乙酸和生根粉)的使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基肥处理对黧蒴栲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当年生黧蒴栲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磷肥水平及复合肥、尿素及空白对照下,植株超氧阴离子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等五项生理指标在施肥后的季节变化,为施用基肥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中低浓度的磷肥对黧蒴栲幼苗生理活动有促进作用;因此,黧蒴栲幼苗适合的基肥种类及浓度为每hm2施用过磷酸钙(含有效P2O5 16%)25~50t,其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有所提高,O2-含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9.
甜槠天然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众家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221-5222
研究了福建省将乐县南口乡甜槠天然林群落,测定了该群落11种主要树种的重要值,分析了该群落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其动态。结果表明:人为干扰较轻的甜槠天然林群落较稳定,天然更新良好,处于旺盛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20.
以闽北5个阔叶树种闽粤栲(Castanopsis fissa)、酸枣(Ziziphus jujuba)、木荷(Schima superba)、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和桤木(Alnus cremastogyne)为研究对象,采用SPAD-502叶绿素计测定不同树种叶绿素含量,比较不同树种新叶和老叶叶绿素含量,分析叶龄、方位及叶龄与方位的交互作用对不同树种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树种新叶和老叶叶绿素含量大小依次均为闽粤栲〉木荷〉酸枣〉米老排〉桤木;闽粤栲、酸枣和木荷3种乡土树种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米老排和桤木2种引进树种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种乡土树种叶绿素含量普遍高于2种引进树种;叶龄、方位及叶龄与方位的交互作用对不同树种叶绿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上述结果证明:造成不同树种不同方位、不同叶龄叶绿素含量差异的主要来源并非是方位、叶龄或方位与叶龄的交互作用,而是源于不同树种间的差异,这可为闽北地区阔叶林选种的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