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明玉米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的相关性,为富硒玉米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同一环境中48块样地土壤及其收获的玉米籽粒为材料,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及玉米的硒含量,分析玉米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土壤平均硒含量增加,玉米平均硒含量随之增加;玉米平均硒含量与土壤平均硒含量的比值为0...  相似文献   

2.
以陕西安康地区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及其根系土为研究对象,检测根系土pH、总硒和各形态硒含量及农作物硒含量等,比较水稻和玉米根系土各形态硒的比例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总硒含量较高,有效硒含量较低,残渣态硒、腐殖酸结合态硒和强有机结合态硒是研究区土壤硒的主要形态。水稻和玉米均达到食品安全标准,水稻的富硒能力强于玉米。水稻根系土pH、总硒和各形态硒含量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玉米根系土总硒仅与残渣态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01)。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开阳地区富硒农作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对贵州开阳禾丰乡和冯三镇土壤和农作物的硒含量进行分析,发现农作物硒含量在0.007~0.71mg/kg,大部分达到了富硒、足硒等级,少部分为少硒、缺硒等级,农作物的含硒量与所种植土壤的含硒量、土壤中有效态硒、土壤pH密切相关,并对该区富硒作物的种植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汉王镇为研究对象,对辖区部分可耕作土壤及所生长的农作物进行硒含量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采集619个土壤样品均天然含有硒元素,硒含量最高值达到44.504 6 mg/kg,平均值为1.694 3 mg/kg,其中富硒土壤样品共计342个,占总体样品的55.25%;农作物采集样品332个,平均硒含量为0.284 1 mg/kg,达到陕西省规定富硒标准样品有115个,占总数的34.64%。土壤整体平均硒含量高,农作物平均硒含量相应地提高,农作物的硒含量与土壤的硒含量高低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陕西秦巴山区不同农田农作物硒含量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通过对陕西秦巴山区关口镇、长安镇、砖坪、蒲溪镇、冷水镇、甘溪、恒口镇、池河、曾家镇、双安等乡镇常规栽培条件下农作物的调查,并对秦巴山区土壤农田和不同农作物样品的硒含量进行了室内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硒含量变化为0.1347~14.419 mg·kg-1,均值为1.97559 mg· kg-1,恒口镇和池河镇一带的...  相似文献   

6.
安康市农作物硒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婷  郑甲成  柯斧  张百忍  刘继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1947-1948,1958
[目的]系统分析陕西省安康市主要农作物的硒含量。[方法]从安康市汉滨区恒口镇和汉阴县蒲溪镇等10个地区采集土壤样品10个,玉米、水稻、油菜、马铃薯、甘薯、大白菜和白萝卜7种农作物样品74个,采用PF6-2双通道非色散原子荧光法测定样品中的硒含量。[结果]安康市10个地区主要农作物具有很高的硒含量,其中大白菜平均硒含量最高,是我国平均含量的48.7~2 651.0倍;白萝卜平均硒含量是我国平均含量的19.0~715.0倍;甘薯平均硒含量虽然最低,但也是我国平均含量的5.9~151.0倍。10个地区中,以紫阳县双安镇各种作物的硒含量最高。[结论]安康市10个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硒含量均普遍高于我国平均水平,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对安康市硒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以亚硒酸钠为外源硒肥,通过在土壤中施入不同浓度硒肥的方式,探索硒肥对辣椒产量和不同生育期植株各器官对硒的富集规律,为富硒辣椒的生产及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硒浓度在10 mg/kg以上时可使辣椒增产7.50%~10.8%;辣椒不同生育期植株各器官对硒的富集规律存在明显差异,在苗期时,辣椒植株硒含量随土壤硒浓度增大呈现显著的先增大后降低而后保持稳定的趋势,开花坐果期时辣椒叶部硒含量呈现持续增加态势,茎部及根部富硒规律与叶部存在明显不同;收获期时,辣椒叶部硒含量明显高于植株其他器官,各器官硒含量高低依次排序为:叶>根>果实>茎;单株辣椒果实的硒累积量变化规律与辣椒果实硒含量变化规律一致,并在10 mg/kg浓度处理水平达到最高值。综合考虑辣椒产量、硒含量及果实硒累积量因素后认为,10 mg/kg的土壤硒浓度是最适合辣椒进行富硒栽培的土壤硒浓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究了桑叶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之间的关系,为富硒桑叶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选择安康市部分地区的桑叶及对应的土壤,对硒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桑叶硒含量为0.015 3~0.289 6 mg/kg,对应的土壤的硒含量为0.250 6~1.614 6 mg/kg。对桑叶和土壤硒含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增加土壤的硒含量,可使部分区域的桑叶硒含量升高,但不适用于所有区域,部分区域中二者呈现负相关,说明桑叶对硒的利用,除与土壤硒含量有关,还与其他条件有关。硒富集系数的差异也说明生长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的桑叶,其富集硒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9.
对成都市龙泉驿区土壤中含硒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龙泉驿区土壤中硒含量略低于我国土壤中平均自然含硒量,并且土壤环境硒水平不会造成硒中毒.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龙泉驿区土壤含硒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成都市龙泉驿区土壤中含硒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龙泉驿区土壤中硒含量略低于我国土壤中平均自然含硒量,并且土壤环境硒水平不会造成硒中毒.  相似文献   

11.
利用"网格"取样、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和GIS技术探讨了湖北省粮食主产区3个自然村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性.结果表明,pH值和有机质相对稳定,在整个研究区域其变异较小,近似于正态分布,施肥元素的变异则较大,表现出明显的负偏峰分布特征;土壤有效P、K和Zn等重要施肥元素的空间变异主要是受土壤利用方式和施肥水平等随机因素的影响,同时其缺乏又更多地出现在水田中.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江西省丰城市富硒地区常食辣椒中的硒含量及形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常食辣椒为试验对象,采用湿法消解和pH为8.6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Tris-HCL)处理样品,利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辣椒中总硒、无机硒及有机硒含量.结果表明:丰城市富硒地区生产的辣椒总硒含量在0.026~0.046mg/kg,无机硒含量在0.010~0.015mg/kg,有机硒含量在0.018~0.041mg/kg,符合富硒食品的标准,而购于超市的几种本地辣椒硒含量明显低于天然富硒地区.  相似文献   

13.
在湖北省鄂东南、鄂中、鄂北和江汉平原4个水稻生产区域,选择主要种植制度下有代表性的24个水稻土进行养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湖北省的这4个区域里,土壤pH表现出从北向南逐渐降低的趋势;有机质、有效钙、镁、硫、铁、锰、铜以及硅的含量均较丰富;碱解氮、有效锌、硼普遍缺乏,其缺乏数分别占总样本的62.5%、62.5%和87.5%;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异较大,从不同区域的结果来看,鄂东南和江汉平原的水稻土含磷量总体偏低,鄂中和鄂北区域较高,速效钾在鄂东南区域属极缺范围,鄂中属潜在缺乏,而鄂北和江汉平原均较丰富。此外,鄂东南和鄂中地区,有效钼含量缺乏。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不同地区水稻土对几种养分的吸附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湖北省4个不同地区典型水稻土的磷(P)、钾(K)、硫(S)、硼(B)、锌(Zn)的吸附能力进行了研究。4种水稻土对P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为:洪湖市油-稻两熟区近代河流冲积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4#土)>襄樊市麦-稻两熟区Q3母质发育的水稻土(3#土)>荆门油-稻两熟区Q3母质发育的水稻土(2#土)>蕲春县油-稻-稻三熟制区花岗片麻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1#土);对K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为:3#>4#>1#>2#;对S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为:3#>2#>4#>1#;对Zn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为:3#>4#>2#>1#;对B的吸收能力大小顺序为:3#>4#>1#>2#。田间养分管理策略应根据不同地区土壤对养分的吸附能力大小进行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农作物种植结构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胜军  李涛  薛怀平  冯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978-4979,4984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湖北省近5年来农作物播种面积数据以及相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数据,对湖北省农作物种植结构进行区划。将湖北省农作物分为2级区划,包括鄂东南低山丘陵湿润水稻主作区、鄂北低山丘岗半湿润水旱兼作区、鄂西北山地半干旱旱作物区、鄂中平原半湿润水旱兼作区、鄂西南山地湿润水旱兼作区等5个一级区划分区和武鄂黄蔬菜-水稻-油料作区等13个二级区划分区。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不同麦区小麦籽粒硒的含量及调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取样调查和田间叶喷硒肥试验,研究中国不同麦区小麦籽粒硒含量状况、硒含量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硒含量的农艺措施。【方法】分别于2008-2009、2009-2010、2010-2011年小麦季收集中国不同麦区73份春小麦和582份冬小麦共计655份田间小麦样品,调查籽粒产量并测定籽粒硒含量。于2010-2011年在14个省(市)的30个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开展叶面喷施硒肥试验,设叶面喷施清水或0.017%亚硒酸钠2个处理,于拔节中、末期各喷施1次,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测定拔节前植株样品的硒含量和收获后籽粒产量和硒含量。【结果】655份小麦籽粒样品平均硒含量为64.6 µg·kg-1,远不能满足以小麦为主食人群对硒的营养需求,变幅为0-821.0 µg·kg-1,春、冬小麦平均分别为67.5和64.2 µg·kg-1。有63%缺硒,19%偏低,仅有8%富硒,未发现有小麦籽粒硒含量达到中毒水平。小麦籽粒硒含量在不同区域表现为北部高于南部、西部高于东部。各地的田间试验表明,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小麦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不喷硒和喷硒平均产量分别为6 650和6 649 kg·hm-2。叶喷硒肥使籽粒硒含量显著提高,不喷硒时,籽粒硒含量平均为31.0 µg·kg-1,喷硒116 g·hm-2使籽粒硒含量平均增加到647.8 µg·kg-1,达到了富硒水平,但没有达到中毒水平。每施用1.0 g Se·hm-2,籽粒硒含量平均提高5.3 µg·kg-1,施用51 g Se·hm-2可将小麦籽粒硒含量从平均31.0 µg·kg-1提高到300 µg·kg-1以上。小麦籽粒硒含量不受产量的影响,但不喷硒时籽粒硒含量与0-20 cm土层土壤有效硒含量和拔节前植株硒含量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硒含量在6.3-30.7 µg·kg-1每增加1.0 µg·kg-1,不喷硒时籽粒硒含量平均增加2.1 µg·kg-1,拔节前植株硒含量在0-147.2 µg·kg-1每增加1.0 µg·kg-1,不喷硒籽粒硒含量平均增加0.7 µg·kg-1。喷硒后籽粒硒含量和硒强化指数均与拔节前植株硒含量极显著正相关。拔节前植株硒含量每增加1.0 µg·kg-1,喷硒籽粒硒含量平均增加5.7 µg·kg-1,籽粒硒强化指数平均增加0.043 μg·kg-1(g·hm-2-1。【结论】在农业生产中,通过拔节前土壤施硒提高土壤有效硒水平、在拔节中期或末期叶面喷施硒肥等,均可使植株累积较多的硒,并在灌浆期向籽粒转移,从而提高籽粒硒含量。  相似文献   

17.
植物基因组学与种质资源结合形成基因组种质资源学(Geno-gemplasmics),对种质资源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国际上对基因资源的激烈争夺必然演化为对生物资源的争夺.通过对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现状与特点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系统、全面开展种质资源搜集、引种、驯化、繁殖、鉴定工作的思路.并建议建立分工明确的种质资源中期库及长期保存种质圃,实行信息化管理,以达到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8.
鄂西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气候季节差异性显著,准确估算各类作物的参照作物腾发量(ET0)是进行灌溉管理的基础。为在气象资料缺测条件下鄂西地区选取ET0的计算方法提供依据,通过宜昌气象站1951—2013年气象资料,以Penman-Monteith公式法计算ET0结果为标准值,对Hargreaves、Priestley-Taylor、FAO-24 Radiation及Mc-Cloud 4种公式计算的ET0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FAO-24 Radiation公式的适用性较好,典型年平均相关系数为0.994,平均相对误差均为85.9%,可直接用于当地参照作物腾发量的计算;Hargreaves公式和Priestley-Taylor公式误差分析结果分别为189.8%、164.4%;Mc-Cloud的相关性最低,丰水年相关系数不足0.900,3种公式在鄂西地区参照作物腾发量计算时适用性较差。FAO-24 Radiation经过修正后,平均相对误差均处于6%左右,可直接用于鄂西地区参照作物腾发量的计算,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湖北全省内的12种森林类型中设置212块样地,采用标准木全株收获法测定林下灌木层生物量和碳密度,评估不同森林类型和不同地区间林下灌木层生物量和碳密度现状。结果表明,湖北省不同森林类型灌木层碳密度介于0.44~8.35 t·hm-2之间,平均碳密度为2.80 t·hm-2,最大的为天然阔叶中龄林,最小的为人工针阔混交林。从森林起源上比较,天然林灌木层生物量和碳密度明显高于人工林;从森林类型上比较,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而从龄组上比较,灌木层碳密度随着林龄的增加而不断增加。不同地区间天然林灌木层碳密度除神农架林区与其他地区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他地区间无差异。因此灌木层生物量和碳密度只与森林起源、森林类型和林龄具有密切联系,与地区间的分布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产地土壤因子与宁夏枸杞中β-胡萝卜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实验以宁夏枸杞的主栽品种宁杞1号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同心、中宁.惠农、园林场4个产地的宁夏构杞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并进行了比较.通过对宁夏枸杞果实中β-胡萝卜素含量与产地土壤理化因子分析,研究不同产地土壤理化因子对枸杞有效成分分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宁夏4个主要产地的宁夏枸杞中β-胡萝卜素含量差异显著,其中,中宁的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园林场的β-胡萝卜素含量最低;4个产地宁夏构杞中β-胡萝卜素含量与肥力因子中的速效氮有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无显著相关性.宁夏构杞中β-胡萝卜素含量与土壤盐分含量呈负相关,与土壤中的Na^ 含量和Cl^-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