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选取江苏省各年代有代表性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品种更替过程中水稻植株钾素吸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各主要生育期植株钾素积累量均表现为现代品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早期品种,各类型品种钾素积累均主要集中在拔节期至抽穗期,早期品种在成熟期仍有大量的钾素残留在茎鞘中,而现代品种尤其是杂交稻,营养物质向籽粒的运转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品种更替对冬小麦磷素养分吸收累积和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4个在不同时期推广的冬小麦品种进行田间试验,分析没生育期不同器官,部位植物样本的磷素含量。结果表明,各时期品种不同器官,部位中磷素含量随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均逐渐降低。生育前期,植株体内磷含量较高,成熟期最低;冬小麦植株对磷的吸收累积动态一致;随品种的更替,叶片,叶鞘中的磷素输出率增加,总输出磷的贡献率反而降低,磷收获指数增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大豆基因型苗期磷效率特性。[方法]采用高、低磷土壤盆栽试验,对大豆苗期不同器官的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低磷胁迫下,磷高效大豆基因型根、茎和叶的吸磷量明显高于磷低效基因型,对磷的吸收能力较强;磷低效大豆基因型的主要障碍是各器官的磷的吸收效率(即吸磷量)较低。在低磷处理下,根、茎和叶的干重与其吸磷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其磷的利用效率均呈负相关。[结论]不同大豆基因型苗期对低磷胁迫的适应性反应可以从植株的磷营养效率得以综合体现。低磷胁迫下,磷吸收效率即吸磷量是不同大豆基因型苗期磷效率的主要变异来源,磷高效大豆基因型苗期植株根、茎和叶对磷的吸收和累积能力较强是形成较多干物质的营养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明确烤烟的营养特性和土壤养分供应特性。[方法]选用当前种植较广的云烟85、云烟87、K326为供试材料,对烤烟大田生长期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用及土壤氮磷钾供应进行研究。[结果]不同品种氮、磷、钾吸收的主要吸收时期最大吸收出现的时间存在明显差异,烤烟氮、磷、钾累积总量也因品种不同而异;烤烟大田生长期氮磷钾吸收曲线与土壤速效氮、磷、钾供应曲线均呈低-高-低变化,但是烤烟氮磷钾吸收主要集中在移栽后50~90 d,土壤速效养分供应则主要集中移栽后20~50 d,早于烤烟吸收。[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品种烤烟的营养特性确定不同的施肥量、施肥时间,以满足烤烟对养分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干旱半干旱农作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下,平衡施肥技术对春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旨在为该区春玉米高产栽培提供最佳施肥方案。[方法]以玉米品种沈单16为指示作物,通过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闯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配合平衡施肥对玉米产量扣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结果]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各处理中,玉米平均产量以OPT+Zn处理最高,达到了12934.0kg/hm^2;适量增施Zn肥能有效提高玉米产量;氮磷钾养分累积均随肥料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合理配施氮、磷、钾肥有利于养分的协调供应,提高春玉米植株体内的养分含量和吸收量。[结论]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平衡施肥显著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收益;K是玉米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生育后期养分的充足供应是玉米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土壤系统磷锌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土壤系统磷锌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制定合理的玉米高产施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磷锌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各处理玉米干物质和磷锌积累量均呈"S"型变化;不同施肥模式中,各生育时期高产田的土壤速效磷较常规田和低产田分别提高6.2%~15.2%和41.6%~87.0%;成熟期植株干物重分别提高8.3%和25.4%,植株磷累积量分别增加14.6%和43.5%,植株锌累积量分别增加40.2%和74.0%。[结论]高产田中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玉米增产效果显著,产量达12 286.7 kg/hm2。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比较以细胞工程技术获得的耐低磷玉米自交系99043、99038及玉米骨干自交系齐319的低磷耐受性。[方法]采用砂培方法,从低磷耐受性、植株生物量、磷吸收效率、利用效率等方面探讨了耐低磷自交系生理特性的差异,比较了3种玉米自交系的低磷耐受性。[结果]990439、9038的低磷忍耐能力高于齐319,干物质累积量显著高于齐319,磷营养胁迫的敏感性明显小于齐319;磷胁迫下,990439、9038吸收磷素量及磷利用率均显著高于齐319。[结论]该结果初步确定了990439、9038在苗期比齐319具有更好的耐低磷能力,可为培育耐低磷玉米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磷对柱花草的影响。[方法]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热研2号,热研5号和热研13号3种柱花草牧草在磷水平为0(P0)、0.2(P1)、0.8(P2)、1.6(P3)g P2O5/kg土条件下的生长和养分吸收情况。[结果]结果表明,磷促进了柱花草的生长、植株干物质积累和植株对磷和氮量的吸收。综合考虑各生长指标,选择P2水平,即0.8 g P2O5/kg土作为最佳磷水平。而3种柱花草中,热研二号柱花草相对来讲是最优的品种。[结论]适量的磷对柱花草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玉米幼苗在不同浓度Se(Ⅵ)和Se(Ⅳ)处理下根系形态和养分吸收的效应,为缺硒土壤合理补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Se(Ⅵ)和Se(Ⅳ)对玉米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相同硒浓度下,Se(Ⅵ)处理的玉米地上部干重显著高于Se(Ⅳ)处理;低浓度硒处理[Se(Ⅵ)≤12.50μmol/L,Se(Ⅳ)≤25.00μmol/L]玉米幼苗中硒含量均随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硒浓度下,硒浓度<12.50μmol/L时,玉米地上部Se(Ⅵ)的累积量低于Se(Ⅳ)累积量,硒浓度≥12.50μmol/L时,玉米地上部Se(Ⅵ)的累积量显著高于Se(Ⅳ)累积量。相同硒浓度下,Se(Ⅵ)处理的玉米幼苗氮、磷、钾累积量显著高于Se(Ⅳ)处理。[结论]低浓度硒[Se(Ⅳ)≤6.25μmol/L,Se(Ⅵ)≤12.50μmol/L]可促进玉米生长和养分吸收,表现为根长伸长、根增粗以及氮、磷和钾累积量的增加,高浓度硒导致玉米生长受到抑制,氮、磷和钾累积量减小。  相似文献   

10.
以江苏省各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中熟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品种更替过程中根系性状的演进特征。结果表明,现代品种各生育期根系各项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早期品种,但生育后期根系衰老进程相对较快。对下一步超高产育种和栽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祥明  郭熙盛  王文军  凌国宏  洪国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86-17087,17222
[目的]为皖南山区冷浸田综合治理和水稻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水稻D优202为材料,在皖南山区冷浸田中设置钙镁磷肥和过磷酸钙2个磷肥品种及3个磷素水平试验。[结果]在冷浸田开沟降渍的条件下,施磷能够在0.05水平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施磷有利于水稻有效分蘖的形成。过量施磷易造成中后期无效分蘖增多,恶化群体结构和质量,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降低,不利于产量的进一步提高。钙镁磷肥能够促进水稻前期分蘖,中后期的干物质积累明显增加,钙镁磷肥增产效果比过磷酸钙显著。[结论]冷浸田水稻施磷以7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糙米中重金属镉含量与水稻植株中镉积累的关系。[方法]以6个水稻品种为试材,设置5个土壤镉浓度处理的盆栽试验,对水稻糙米中重金属镉的积累与水稻植株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水稻糙米与水稻植株分蘖期的重金属镉含量的相关系数没有达到显著相关;出穗期,只有水稻茎秆中的镉含量与糙米的相关系数为显著相关;在水稻的成熟期,水稻糙米与水稻植株镉含量的相关系数在土壤镉含量较低时都为显著相关,而在较高浓度时,只有水稻的茎秆与糙米镉含量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相关。[结论]水稻糙米中的镉含量只与水稻植株中的茎秆的镉含量有关联。选择茎镉含量低的水稻品种,可得到糙米对重金属镉低积累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出适合赣南中低产田区种植的耐早衰高产早、晚稻品种。[方法]在双季稻产量常年低于12 000 kg/hm2的中低产田区,于2011、2012年选择市场主推早、晚稻品种各8~10个,早稻以欣荣优2045、晚稻以天优998为对照,重复3次,研究各品种产量表现、生育后期光合速率、叶片SPAD值下降率和根系干重下降率及子粒灌浆充实度情况,筛选出高产稳产、后期耐早衰品种。[结果]早稻品种五优157、荣优1506与晚稻品种五优308、欣荣优2660的2年产量表现较高且稳定,较对照分别增产3.0%、2.8%和6.3%、3.2%,其生育后期光合速率下降率、上三叶SPAD值下降率、根系干重下降率都明显低于对照,子粒灌浆充实度明显高于对照。[结论]早稻品种五优157、荣优1506与晚稻品种五优308、欣荣优2660可在赣南中低产田区推广种植,从中任选1个早稻品种和1个晚稻品种进行双季稻品种搭配种植,可实现15 000 kg/hm2的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明确温度对两系杂交早稻灌浆成熟期籽粒淀粉合成代谢的影响。[方法]以两系杂交早稻株两优611和陆两优996为材料,研究了温度对两系杂交早稻株两优611和陆两优996灌浆期籽粒中直链淀粉积累、ADPG焦磷酸化酶(ADPG-PPase)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的影响。[结果]高温条件下株两优611和株两优996灌浆前期籽粒中ADPG-PPase和SSS活性高,直链淀粉积累快,粒重增长快,持续时间短,抽穗10 d后ADPG-PPase和SSS活性迅速下降,抽穗16 d后淀粉积累趋于停止。适温条件下籽粒中AD-PG-PPase和SSS活性变化缓慢,抽穗13 d后达到其活性高峰值,直链淀粉积累慢,持续时间长,抽穗19 d后籽粒中仍有少量淀粉积累,粒重较高温条件下高。[结论]2个不同类型品种中适合作米粉原料的陆两优996在高温条件下籽粒中直链淀粉含量较适温条件下高,高温有助于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陆两优996籽粒直链淀粉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在氮肥基础上磷、硅及互作对水稻产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籼型杂交水稻品种汕优63、丰两优1号、Ⅱ优838、丰两优4号、Y两优2号和Ⅱ优52为试验材料,研究磷、硅及互作对水稻产量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施硅可明显增加每穗总粒、每穗实粒和千粒重,施磷可明显增加每穗总粒、每穗实粒和有效穗。与对照相比,磷硅互作可提高水稻产量,Y两优2号和Ⅱ优52这2个品种的产量增幅最大,分别达10.06%和10.90%。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在磷硅互作处理下明显高于单施磷肥或单施硅肥。[结论]试验结果为优质高产水稻的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早籼杂交水稻稻米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了解广西近几年来早籼品种(组合)的稻米品质状况。[方法]以大面积推广利用及新组配的10个早籼杂交水稻组合为材料,研究早籼三系杂交水稻稻米的品质性状。[结果]参试组合的蛋白质含量和精米长度的达标率最高;精米率、整精米率和垩白性状的达标率为0;参试组合的大多数品质性状表现一般,无一组合的全部品质指标能达到部颁食用优质米2级标准。[结论]该研究为选育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组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现有水稻品种(组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氮素浓度条件下诱导的硝酸还原酶活性,为水稻控释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个基因型的水稻样本(广恢128、长伦占、矮秀占、BG367、6827、七桂早)在不同生育期内用不同浓度的(0、20%、40%、60%)氮素条件诱导,检测硝酸还原酶活性,得出其变化趋势。[结果]结果表明:在4个不同浓度的(0%、20%、40%、60%)氮素条件诱导下,硝酸还原酶活性表现出一定的相似的规律性。在4种氮素条件诱导下,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分蘖期都表现为最强,随着生育期向后发展,硝酸还原酶活性逐渐降低,成熟期最弱。[结论]水稻对氮素的吸收与利用主要在生长发育的早期,因此对水稻施加有限的氮肥而要获得高产的最佳时期是在生长发育的早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早期水分胁迫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一季中稻为试验材料,在大棚内开展了轻度水分胁迫(QX)和重度水分胁迫(ZX)对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影响的盆栽试验。[结果]2种水分胁迫处理均明显抑制了水稻不同时期的干物质量。分蘖期,CK组根、茎、叶干物质相对QX和ZX处理有不同程度(121.1%~211.2%)的增加。CK组穗重最大,为53.21 g/盆,其相对QX和ZX处理分别增加44.9%和43.3%,差异显著。相对CK而言,水分胁迫显著提高了ZX处理水稻茎秆和叶片的氮含量,但是由于水稻干物质量受到显著抑制,所以ZX处理的氮积累量显著低于CK组。[结论]前期的水分胁迫显著影响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田间管理措施要适时排水或灌溉,避免水分胁迫对水稻产量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矿区周围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迁移累积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韩波  张光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84-19385
[目的]为徐矿集团庞庄矿区水稻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徐矿集团庞庄矿区周围10个水稻高产示范田的土壤、水稻糙米中重金属含量,分析重金属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累积规律。[结果]水稻糙米对土壤Cu、Pb、Cr、Cd、Zn的平均积累率分别是0.108、0.008、0.009、0.145和0.223。[结论]水稻糙米对不同重金属的吸收、迁移和积累能力不同。在5种重金属中,水稻糙米对Zn、Cd和Cu的积累能力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