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解决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中的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施肥、秸秆覆盖还田等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采用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构建"水肥秸秆一体化"农田微生态系统这一集成配套技术体系的研究思路。围绕"水肥秸秆一体化"农田微生态系统这一中心,对其概念内容、构建方式、组成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对根区等高覆盖灌溉、根区等高覆盖灌溉施肥、秸秆覆盖还田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说明和分析;并对"水肥秸秆一体化"农田微生态系统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丹阳市秸秆资源构成、利用现状的分析,梳理了丹阳市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本着构建"机械化还田为基础、能源化利用为方向、其他利用为补充"的产业体系,分析研究了丹阳市秸秆综合利用的路径和主要任务,提出为保障基本全量利用,应进行"2+2"工程,以及相应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秸秆直接还田是解决当前禁止秸秆焚烧与有效利用问题的最重要、最有效手段,而"如何还下去"是秸秆还田措施能否顺利实施的前提与基础。本文以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尤其是江苏省内相关资料,综述了切碎旋耕(翻埋)还田、留高茬麦套稻全量还田、沟埋还田与覆盖还田等4种主要稻麦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还田机械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提出了秸秆直接还田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以期为秸秆直接还田、禁止秸秆焚烧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针对玉米生产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技术研究与总结,形成了包含秸秆还田和整地、精细播种、品种选择、田间管理、"一喷三防"、机械收获与秸秆粉碎为主要技术关键点的技术规程,为玉米绿色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青海省农作物秸秆还田的必要性及优缺点、分析了青海秸秆直接还田存在的主要问题:人们对秸秆直接还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青海的气候条件不利于秸秆直接还田、青海农业的地域性明显、东部农业区是典型的立体农业使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实施的难度增大。提出了提高青海秸秆还田面积的途径:青海的秸秆还田要重视秸秆还田技术的细节、对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发挥政策对"秸秆还田"工作的导向作用、加大"秸秆还田"奖补资金扶持力度、加大秸秆还田的宣传力度强化宣传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内江市主要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可收集量和综合利用成效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全市秸秆综合利用面临的形势与问题,提出提高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的思路与建议。为内江市开展蓝天保卫行动,从源头上解决秸秆焚烧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环境空气质量达标,为建设"幸福美丽内江"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潘红梅 《甘肃农业》2021,(1):101-102
酒泉市肃州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每年会产生大量的秸秆,推行秸秆资源化利用是大势所趋.本文探讨了当前秸秆"五料化"利用方面的对策,以期通过秸秆的科学利用,缓解乡村物料短缺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正针对秸秆直接还田难、综合利用率低、焚烧污染严重,土壤碳库匮缺、耕地质量提升乏力等"老、大、难"问题,本课题组率先提出了"秸秆炭化还田"新理论,确立了"以生物炭为核心,以炭化技术为基础,以生物炭基肥料和生物炭基土壤改良剂为主要发展方向,兼顾能源化利用"的技术路线。2005年以来,围绕"生物炭暨秸秆炭化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组先后突破了生物炭规模化制备与农业应用关键技术,构建了全产业链技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可利用资源分析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选择不同的秸秆资源评价指标,对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2008年吉林省玉米、水稻、大豆3种主要农作物秸秆的可利用资源量为3 113.37万t,秸秆总量表现为"一高两低",即玉米比重大,水稻和大豆比重小;空间分布呈现"两高一低"的特征,即中西部高,东部低。依据吉林省秸秆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将吉林省秸秆资源划分为富集区、相对富集区、一般区、贫乏区,针对不同地区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利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路辉 《现代农业科技》2014,(10):250-252
以连云港市近2年开展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为借鉴,分析了秸秆综禁工作的主要问题及难点;提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五位一体"管理模式,为控制秸秆焚烧污染及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国内外秸秆综合利用现状,指明了安徽省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方向,包括秸秆肥料化、秸秆基料化、秸秆饲料化、秸秆饲料化、秸秆原料化。分别从秸秆肥料化、秸秆基料化、秸秆饲料化、秸秆饲料化等角度分析了秸秆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政策保障、组织管理保障、经济保障、技术保障、建立产业示范园区几个方面,提出了农作物秸秆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春 《农学学报》2015,5(2):42-46
为了明确农村种植业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对北京市农作物秸秆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研究了各地区的秸秆资源量及利用现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对作物秸秆资源的分布特点以及利用途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北京地区农作物秸秆主要是玉米和小麦,占全部秸秆产量的94.9%,秸秆利用主要以秸秆还田为主。除家庭燃用、秸秆还田以及养畜等用途外,北京仍有10%的剩余秸秆资源。通过分析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价值以及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北京郊区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利用对策及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该文估算了黑龙江省2011年的主要农作物秸秆量,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及限制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的原因,提出了促进农户秸秆还田的对策,即玉米连作秸秆还田技术、玉米大豆轮作秸秆还田技术、水稻秸秆还田技术三套机械化秸秆还田模式。  相似文献   

14.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列出农作物秸秆资源评价指标,同时利用SPSS对农户问卷调查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高邮市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现状,高邮秸秆资源的主要利用形式是直接还田,其他形式的秸秆利用所占比例相对较小,秸秆利用模式有待优化。正在逐步地推广秸秆能源化、秸秆基料化、秸秆养畜等多种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方法,对农户及企业秸秆利用现状进行调查,摸清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利用量、利用途径、地区分布,并对各地区秸秆利用潜力进行分析,为本省制定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吉林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总量为2564.01万t,利用率达74.58%,其中,燃料化利用总量1479.06万t,利用率43.02%。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利用率分别为19.59%、11.70%和1.87%,基料化利用率最低,只占0.18%。长春市秸秆利用率最高,白城市、吉林市、通化市秸秆综合利用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海南省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了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的生物资源,有极高的利用价值,然而目前秸秆资源的利用现状令人堪忧。该研究主要介绍了哈尔滨市秸秆利用的传统方式以及综合利用的新途径,阐述了秸秆资源高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剖析,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文超  袁中金  陈瑜雯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080-18082
介绍了秸秆综合利用空间布局规划研究的必要性,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分析了秸秆资源的空间分布现状、存在的问题,从秸秆收集体系的空间选址和产业化空间布局2个方面概述了秸秆综合利用空间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提升北京市种植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走好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应加强秸秆利用技术创新集成,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分类推进秸秆利用技术应用,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加强秸秆利用主体培育,提升综合效益水平;健全秸秆利用激励政策,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秸秆热解气化技术在提高秸秆利用率方面的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秸秆未被充分利用,既浪费资源又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秸秆利用的方式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秸秆的能源化利用是目前秸秆利用中应用范围最广、适应能力最强的一种途径.以目前秸秆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影响因素,经过对能源化利用技术的详细分析,认为秸秆热解气化技术在提高秸秆利用率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适于在具有条件的城郊或农村地区进行大规模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