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江西省发展棉花机械化生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江西省棉花生产概况和发展机械化生产的意义,指出发展棉花机械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江西省发展棉花机械化生产的主要对策与建议,以实现江西省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棉花是利津县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之一,积极推广科学的棉花机械化作业,有利于促进棉花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发展,有利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对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逐步步入农业集约化发展阶段,对于棉花这一重要经济作物产业的发展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棉花生产机械化已经成为棉花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针对棉花生产机械化作业,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棉花生产机械化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而系统的论述了提高棉花生产机械化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4.
5.
棉花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花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我国是棉花种植大国,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单位面积产量,都位于先进植棉大国的前列.但与先进植棉大国相比,我们的棉花生产方式落后、经营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成本较高.随着我国加入WTO,棉花的需求量还将进一步加大,面对形势,围绕节本增效,大力推广适用的棉花生产机械化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棉花生产机械化技术,首先概述了棉花生产机械化技术实施的意义,进而详细介绍了棉花生产机械化的作业技术以及管理措施,可以为棉花生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是确保棉花实现机械化管理的综合性增产技术,实际应用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管理技术时,可以从棉田整地、底肥施用、铺膜播种、田间管理、机械采收、秸秆还田、残膜回收等技术来着手,对提升棉花种植专业性和规模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邢台地区属于河北省重要的棉花种植产区,通过积极落实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管理,不仅强化了农机和农艺技术的结合能力,而且有效保证了棉花的丰产。本文结合河北邢台地区在棉花种植过程中的生产全程机械化管理技术,对棉花种植过程中所要把控的技术要点作系统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加快,农业机械设备应用覆盖率不断提高,在增加种植效益的同时带动了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该文以邢台市棉花种植为例,介绍了棉花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要点,并分析了该技术的应用效益,给棉花生产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棉花种植机械化技术包括棉田机械化耕整地、机械播种(铺膜)、苗期机械揭膜等环节。1机械化耕整地化肥深施配合机械深耕化肥深施有两种方法:①先撒肥、后耕翻;②犁地时将化肥均匀地深施到犁沟内。犁耕深度应达到22厘米以上。机械化整地用联合整地机作业或用旋耕机作业。整地后地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和农作物生产型向效益型的转变,棉花生产面积出现了逐年下滑的趋势,原因在于植棉用工多,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棉花生产关系到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稳定发展和纺织业健康发展。加快推进适宜棉花生产机械化品种的选育,是实现节本增效、保持棉花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为促进农机农艺结合,提高棉花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降低生产成本,2013年1月,农业部印发《黄河流域棉区棉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棉花不同栽培途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同一地点对稀植大棵栽培、常规密度栽培和密植矮化栽培三种栽培技术途径的田间小区对比试验表明,不同栽培途径间,产量构成、早熟性及经济系数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出密度升高,单产和效益随之增加的趋势。但当密度达到4000株/亩后,增加密度对产量和效益的贡献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16.
明确各品种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形态、生理及产量因子变化,为长江流域棉花机械化生产中品种选择提供理论基础。通过2018—2019年大田试验,以‘中棉所63F2’(杂交棉品种)低密度(4.5万株/hm2)为对照,研究‘中棉所63F2’和‘中棉所425’(常规早熟棉品种)、‘中棉所50’(常规早熟棉品种)等3个棉花品种在高密度(9.0万株/hm2)机采棉种植模式下的品种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各品种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成铃数及产量均高于对照;‘中棉所63F2’单铃重、籽棉产量高于2个常规早熟棉花品种,但未达显著水平。常规早熟棉品种‘中棉所425’、‘中棉所50’成熟较早、集中成铃,适宜长江流域一年两熟模式下连茬种植。 相似文献
17.
18.
农业机械化对山东省种植产业增长贡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Cobb—Dauglas生产函数模型对山东省1994-2002年农业机械化对种植业产出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定量研究,特别显示出了农机分工专业化产生的种植业规模经济效益对种植业产出增长的贡献度及其对种植业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19.
20.
《山东农业科学》2020,(1):46-52
为探索南疆机采棉适宜种植密度,以中棉所60为试验材料,于2017—2018年在南疆阿拉尔研究6个不同种植密度(每公顷9. 0万、12. 0万、15. 0万、18. 0万、21. 0万、24. 0万株)对棉花生长发育、冠层、产量及其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棉花生育期、生长发育、光截获、棉铃分布、产量及其纤维品质均有显著影响。具体为:在行距(66+10) cm机采棉种植模式下,随密度增加,果枝数、叶枝数显著减少,果节长度受到抑制,光截获量增加,棉铃分布向中下部和内部集中,单株成铃数减少,单铃重和霜前花率有所下降,衣分变化不明显。本试验中,每公顷密度(18. 0~21. 0)万株的各处理产量较高,其中每公顷18. 0万株处理的产量最高,两年度平均产量为5 943. 1 kg/hm~2,且其纤维长度和整齐度适中,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以及断裂伸长率最佳;当每公顷密度超过21. 0万株时,各测定指标除整齐度和断裂伸长率之外,其余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本试验条件下,南疆棉区棉花种植密度以每公顷18. 0万株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