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菊花花期调控技术的研究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综述了菊花花期调控方面的研究结果,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并就菊花花期调控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利用MH对菊花花期进行栽培调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秋菊"姹紫嫣红"品种为试材,在其营养生长期,以不同浓度马来酰肼(MH,100、200和300 mg/L)的水溶液进行叶面喷雾处理,初步研究了MH对菊花花期叶片几个与衰老有关的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其与开花的关系。[结果]MH处理降低了菊花花期叶片中超养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100 mg/LMH处理因高于对照除外)、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MH处理延迟了菊花的花期,在MH 100~300 mg/L浓度范围内,对菊花的延迟效应为4.2~16.6 d,且随着MH浓度的提高,处理效应逐渐增强。[结论]采用叶面喷施不同浓度MH对秋菊在短日照条件下的开花时间具有明显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3.
海南地区年菊花期的调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短日照的秋季菊花用加光处理的方法进行花期调控,目的是调节菊花在春节开放。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海南地区,对秋季菊花加光35d,春节前60d停止加光,其处理效果最佳,可使其最佳观赏期在春节期间;另外,延长光照对菊花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神马花芽分化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搞清切花菊秋菊品种神马的花芽分化所需的环境条件,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日照长度对神马开花的影响切花菊周年生产的关键在于如何进行花期调控,而花期调控的原理就是利用菊花对光照长度的反应,缩短或延长光照,从而达到提前或延后开花的目的。因此如何准确的确定  相似文献   

5.
SHORT VEGETATIVE PHASE(SVP)基因作为重要的开花抑制因子,受多种环境因子影响,参与多条花期调控途径.为了明确菊花CmSVP基因在花期调控中的功能,以日中性菊花金不凋为材料,通过PCR克隆CmSVP基因,分析CmSVP基因结构;采用qRT-PCR方法分析CmSVP在菊花不同时期的不同组织、不同光周...  相似文献   

6.
该文简要介绍了郁金香花期调控的主要关键技术,总结近些年有关温度、光照和激素等调控郁金香花期的研究,阐明了郁金香花期调控技术研究的概况,并结合自身的研究实践,对郁金香花期调控研究存在的问题、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选取开封菊花栽培主要品种原本多头菊为材料,采用控制温度等气象环境因素的方法,通过改变开封菊花生长的外部气象环境条件,来调控改变菊花的花期。实验表明利用人工调控环境温度,创造利于菊花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基本可以实现菊花在元旦、五一等不同的时期开花。要实现菊花在元旦期间开花,应使菊花生长期间的平均温度基本维持在10~20℃之间,要实现菊花在五一期间开花,应使菊花温度基本维持13~20℃之间。菊花开放后根据时间早晚和开放程度选择加温或降温。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GA3处理对菊花花期、小花数、开花和衰老过程中水分、细胞质膜透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GA3处理能促进菊花提前开花5d,延长花期7d,增加小花数20.4%。GA3处理能提高菊花开花和衰老过程中花瓣的水分含量,降低细胞质膜透性和丙二醛的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达到延长花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牡丹花期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地回顾了近年来牡丹开花生理和花期调控的研究,对牡丹花期调控过程中品种选择、解除休眠、环境条件、内源激素变化、催花后的复壮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当前牡丹花期调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马来酰肼对菊花花期叶片营养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秋菊姹紫嫣红品种的营养生长期,以不同浓度马来酰肼(MH,100mg·L-1、200mg·L-1和300 mg·L-1)的水溶液进行叶面喷雾处理,初步研究了MH对菊花花期叶片几个与营养状态有关的生理指标的的影响.结果表明,MH处理明显降低了菊花花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干重/鲜重比值、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值.但明显提高了叶绿素a/b比值、类胡萝卜素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延迟了菊花的花期.在100-300mg·L-1MH浓度范围内,对菊花的延迟效应为4.2~16.6 d,且随着MH浓度的提高,处理效应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1.
激动素对菊花蕾期生理及花期调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0,10,20,50 mg/L)的激动素(KT)对菊花紫玉品种绿蕾期叶片生理生化及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比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随处理浓度的升高依次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花径无明显变化,株高比对照降低,株径大于对照,株型比对照紧凑。随KT浓度的升高,菊花的花期呈梯度推迟,其中50 mg/L处理组效果最为明显,开花时间比对照推迟7 d,并使花期延长。  相似文献   

12.
菊花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菊花遗传转化受体的建立和菊花转基因体系的建立两方面综述了建立菊花的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情况,后者包括抗生素的选用、转化再生植株的筛选、共培养时间、农杆菌菌株的选择。同时对近10年来在菊花遗传转化方面所作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包括转NPTⅡ基因和GUS基因,转改变花色、花型、花期基因,转抗病、抗虫、抗病毒基因和提高耐寒性基因。提出了转基因菊花存在的问题,并就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电子束辐射菊花组培苗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电子束处理菊花组培苗进行诱变育种研究 ,结果表明 ,电子束辐射组培苗的适宜剂量为 30~ 5 0Gy ,在此范围内 ,后代变异率高、性状稳定 ,且变异程度大、幅度广 ,在诱发花色、花瓣、开花期变异上效果较好。花色变异可由粉红色变紫红色或橘黄色 ;花瓣可由长管状变为匙状或平展状 ;开花期可比对照提早 6 0天。但不同花色品种变异率有较大差异 ,以粉红色花后代变异率最高 ,而黄色和白色品种后代变异率较低。结果证明 ,电子束辐射菊花组培苗是菊花辐射育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水杨酸对菊花花瓣生理和花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易朝辉  任传忠  王宇  刘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225-4226
以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水溶液对菊花唐宇金秋全株进行喷雾处理,测定了整个花期花瓣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SA均能提高花瓣中SOD活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使O2-产生速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降低,花期有不同程度的延长,其中以10 mg/L处理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5.
用不同浓度的竹醋液对不同鲜切花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竹醋液对延长月季、康乃馨、非洲菊以及菊花切花观赏期效应不同,500 ̄800倍竹醋液效果较好,每隔5 d将1~2 mL原竹醋液直接施入1 L水体中,可显著改善鲜切花在离体后水分含量的减少;可使月季、康乃馨、非洲菊以及菊花切花瓶插保鲜时间延长,花径增大;延缓切花花瓣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下降。试验证明:竹醋液对切花有延缓衰老、延长观赏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21个切花菊品种的光周期与花期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切花菊的光周期和花期调控。[方法]比较了广州地区常见的21个切花菊品种(11个小菊品种和10个大菊品种)光周期反应。[结果]根据短日照至开花的周数(即光周期敏感性),切花小菊品种可分为6~10周菊;大菊品种可分为9~12周菊类。为达到切花菊的标准株高,推算不同品种秋冬季长日照灯控处理的天数在14~66 d不等。[结论]为广州地区切花菊的花期调控和延迟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胡馨  张职亮  张飞  邓波  房伟民 《中国农业科学》2022,55(20):4036-4051
【目的】通过建立大花型茶专用菊综合评价体系,筛选出综合表现优异的株系,为大花型茶专用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和物质基础。【方法】以大花型茶专用菊品种‘金丝黄菊’的46个经田间初选的杂交后代无性株系及5个亲本为供试材料,从农艺性状、感官品质、有效成分等方面共选取花干重、舌状花数、盛花期、株高、冠幅、单株花数、干花产量、抗旱性、抗病性、干花径、干花形、干花色、香气、汤花、汤色、滋味及总黄酮、绿原酸、木犀草苷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等20个性状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及K-Means聚类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开展杂种株系的综合筛选。【结果】通过对大花型茶专用菊F1代株系性状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较多F1代株系花期相对较晚。其抗旱能力相比‘金丝黄菊’有一定提高,抗病性综合表现一般。较多F1代株系在花部观赏性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良,但整体上花径没有明显增加,在生长、产量指标及滋味上尚有不足。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性状的权重值,其中干花径权重值最大,为0.148;其次是汤花、汤色、滋味,权重值均为0.084;再次是盛花期和干花产量,权重值均为0.080。通过K-Means聚...  相似文献   

18.
氨卞西林钠和马来酰肼对菊花形态、花色和花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秋菊品种姹紫嫣红的营养生长期,以氨卞西林钠(AMP 1000 mg/L)和不同浓度马来酰肼(MH 100 mg/L,200 mg/L和300 mg/L)的水溶液进行叶面喷雾处理,初步研究了AMP和MH对菊花绿蕾期叶片、盛花期植株与花瓣形态、花色和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AMP处理使菊花绿蕾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干重/鲜重和叶面积均明显高于对照,始花日期比对照提早8.8 d,单花寿命、盛花期株高、株径、花瓣干重/鲜重和花青素含量也比对照明显提高,有助于提高菊花的观赏价值;MH处理提高了菊花的叶绿素含量,但明显降低了菊花的叶面积,延迟了菊花的花期,在MH100~300 mg/L范围内,对菊花的延迟效应为4.2~16.6 d,对菊花的观赏价值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效应,且随着MH浓度的提高,处理效应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激动素(KT)对菊花花瓣生理活动的影响,为延缓菊花花瓣(舌状花)衰老、提高观赏价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秋菊“圣光华宝”品种从定头到花蕾出现期,以10、20、40 mg/L的KT溶液进行全株喷雾处理,测定菊花花瓣中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和花瓣浸出液相对电导率(REC)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10和20 mg/L KT处理提高了菊花花期花瓣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活力,降低了C2产生速率、MDA含量和花瓣浸出液REC.其中,20 mg/L KT处理花瓣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力在开花第21d比对照(喷蒸馏水)分别增加37.1%和31.5%,O2产生速率、MDA含量在开花第6d比对照分别降低32.4%和38.5%,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开花第21 d比对照增加25.3%,花瓣浸出液REC在开花第16d比对照降低33.1%,均达显著差异水平.[结论]适宜的KT处理对延缓菊花“圣光华宝”品种花瓣细胞衰老起积极作用,且以20 mg/L KT的处理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