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采用显微图像分析方法,对硬头黄竹主要解剖特征进行研究,为提高建筑用丛生竹资源高附加值加工利用水平提供依据。结果发现,硬头黄竹薄壁细胞、纤维、导管及筛管比量分别为45.5%、32.3%、7.0%和2.2%;纤维直径、双壁厚、腔径、长度、长宽比、壁腔比和腔径比分别为20.271 μm、16.178 μm、4.092 μm、1 901.775 μm、103.913、5.715和0.193;硬头黄竹维管束径向直径、弦向直径及密度分别为762.978 μm、640.210 μm和1.686个·mm-2。  相似文献   

2.
对龙竹(Dendrocalamus giganteus)材维管束形态、纤维形态、组织比量进行分析测定,研究了不同年龄、不同胸径、竹秆不同部位解剖性质的变异特点:龙竹的维管束为断腰型和双断腰型;维管束的径向长为0.554~1.224mm,平均0.839mm;弦向长为0.364~0.635mm,平均0.521mm;径向长度与弦向长度比1.32~1.99,平均1.61;维管束的密度为84~268个/cm2,平均为175个/cm2。结果还表明:龙竹材纤维长度主要受竹秆部位的影响,与年龄和胸径无显著相关;组织比量与竹龄和竹秆胸高直径也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3.
铜钱树木材纤维形态特征和组织比量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铅钱树木材纤维形态特征、组织比量及变异规律。纤维形态特征及其变异规律为:纤维长度0.9043mm,宽度12.127μm,胞壁厚5.249μm,长宽经76.6,壁腔比0.78。在径向,纤维长度、宽度、胞壁厚、长宽比、壁腔比都不同程度地随轮龄逐渐增加,而腔径为递减,约在14年后均变缓,纤维长度与生长轮年龄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回归系数r在0.62以上;在纵向,纤维长度、宽度、胞壁厚和壁腔比均自基部向  相似文献   

4.
以单叶省藤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藤茎形态、微观构造和纤维形态特征及其变异。结果表明,单叶省藤节间长平均为17~18 cm,直径平均为11~12 mm,节间长度和直径的轴向变异均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纤维维管束属于双韧型,在横切面,靠近藤皮的维管束小而密集,内部的则大而稀疏。纤维长度和长宽比的径向变异和轴向变异均为逐渐增加。纤维宽度和腔径的径向变异为由内向外先增加后减小,纤维宽度的轴向变异为先增加后减小,腔径的轴向变异为从基部向上逐渐增加,在藤茎梢部达到最大值。纤维壁厚和壁腔比的径向变异和轴向变异均为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黄藤发育过程中主要解剖特征的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藤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解剖学方法,系统分析了维管束、后生木质部大导管及纤维形态特征等主要解剖特征及其与生长发育规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轴向高度增加,维管束比量先升后降,导管分子长度和长宽比先降后升;维管束长短径、纤维双壁厚、壁腔比、管直径和形状因子逐渐减小;维管束密度、纤维腔径和导管分子密度呈增加的变化趋势。径向由藤芯到藤皮维管束比量和密度、纤维长度、长宽比和壁腔比、导管密度逐渐增大;维管束长径和短径、纤维腔径、导管分子直径、形状因子逐渐减小。维管束比量、长径、短径、形状因子和密度分别为40.2%、468.933μm、333.838μm、0.722和5.76个.mm-2,纤维长度、直径(宽度)、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和壁腔比分别为990.476μm、12.041μm、6.350μm、5.691μm、86.23和1.05。导管分子长度、直径、长宽比、形状因子和密度分别为1 621.796μm、187.172μm、9.207、0.877和5.65个.mm-2。  相似文献   

6.
3年生慈竹竹秆不同部位的解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慈竹竹秆不同部位的解剖特征,为慈竹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数显投影仪、奥林巴斯显微镜和木材图像分析软件,对生长于四川洪雅3年生慈竹不同竹秆高度(0~10m)的竹材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壁厚、纤维腔径等形态指标和组织比量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慈竹纤维长度2.60mm,属于长纤维,宽度14.44μm,长宽比179.73;壁厚9.85μm,腔径4.71μm,壁腔比2.28;基本组织比量47.84%,纤维组织比量42.25%,输导组织比量9.91%。在轴向上,纤维长度以竹秆中部最大,纤维宽度由竹秆基部向上逐渐减小,纤维壁厚和输导组织比量则相反;在径向上,纤维长度、宽度、腔径以中部最大,而壁厚由内侧向外侧呈逐渐增大的规律。【结论】慈竹是优良的纸浆材料。  相似文献   

7.
对汽蒸及热压处理后马尾松木射线、管胞和树脂道特征以及组织比量进行分析,并与素材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马尾松汽蒸及热压处理材树脂道直径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增大,在1.1、4.4和6.6 m处其值分别为136.4、141.3和144.6μm,平均值为140.8μm。素材木射线的高和宽分别为212.0μm和31.3μm,而处理材木射线的高和宽分别为198.3μm和15.5μm,分别减小了6.5%和50.5%。处理后早、晚材木射线比量降低,降幅分别为24.6%和40.4%;而管胞和树脂道比量较素材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  相似文献   

8.
9.
研究毛竹实生苗不同代分蘖苗不同部位茎秆的解剖结构,试图更全面地了解竹类植物茎秆解剖结构的变化规律,丰富竹类植物茎秆解剖结构。结果表明,各代分蘖苗的表皮微形态并无明显差别;秆中、下部组织比量以及秆基本形态指标(秆壁厚、直径、筒腔径、筒壁腔比)的变化随分蘖代数有明显规律性,且在同一分蘖苗不同部位秆中,也有明显规律性;秆内层和外层维管束差异较大,秆内层维管束有明显变化规律,秆外层变化规律不明显。表明竹类植物幼态和成熟态中维管束形态不完全一致;髓环细胞功能可能与贮藏有关,且其石化程度可能与竹类植物年龄有关;另外某些分蘖苗秆上部结构与节部解剖结构相近。  相似文献   

10.
杞柳秆茎主要解剖特征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体视显微测量技术对杞柳秆茎主要解剖构造进行研究,为杞柳材其他性能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结果表明,杞柳纤维、导管和射线比量分别为71.04%、21.48%和7.48%,沿径向变异均不显著。导管弦向直径、径向直径和导管密度分别为37.41μm、46.02μm和155.86个·mm-2,沿径向和纵向变异均显著;导管径弦比为1.26,在径向,差异不显著而纵向差异显著。纤维长度、宽度、双壁厚、壁腔比和长宽比分别为406.80μm、19.53μm、7.66μm、0.64和21.45,径向变异均显著,而纵向变异不显著;纤维腔径比和腔径分别为0.59和11.73μm,沿径向和纵向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采用显微图像分析方法,对龙竹主要解剖特征进行了研究,为提高建筑用丛生竹资源高附加值加工利用水平提供理论.结果发现,龙竹薄壁细胞、纤维、导管和筛管比量分别为60.9%、34.6%、4.0%和2.1%.纤维直径、双壁厚、腔径和长度分别为19.043、9.518、9.525和2 546.235 μm,纤维长宽比、壁腔比和腔径比分别为134.053、1.214和0.487.维管束径向直径和弦向直径分别为862.803和702.743 μm,维管束密度为1.133个·mm-2.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指导藤材的合理利用,缓解日益紧张的木材供需矛盾,采用显微图像分析方法,对3组黎藤试样2m处藤节间与节部的纤维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与统计,并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显示,黎藤节间与节部纤维的长度、宽度、长宽比、腔径、双壁厚分别为981.779和921.271μm、7.786和8.719μm、130.822和113.021、3.716和3.669μm、4.070和5.051μm。由藤芯到藤皮节间处纤维长度和长宽比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节部处纤维长度和长宽比、节间纤维宽度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节间、节部处纤维腔径及节部宽度均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节间处双壁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节部处双壁厚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经F检验,在0.05水平上节间与节部处纤维宽度和双壁厚存在极显著差异。平均纤维微纤丝角为42.71°,变化区间在39.38°~46.03°;平均纤维素结晶度为46.96%,变化区间在44.10%~49.82%,且藤皮处结晶度大于藤芯处。  相似文献   

13.
无瓣海桑木材解剖特性及应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采自广东省雷州林业局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木材解剖特征的研究,为无瓣海桑木材的识别提供依据,并通过对木材纤维形态的分析为其用做造纸材料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生长在广东省雷州林业局的红树植物无瓣海桑木材解剖特征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和结论】无瓣海桑为散孔材.少数单管孔和复管孔组成;单穿孔;互列管间纹孔式,附物纹孔;导管与射线之间的纹孔式为大圆形,少数圆肾形.木纤维为韧型纤维.射线组织同形单列;射线细胞晶体丰富.轴向薄壁组织偶见,星散状.纤维形态数量特征表明无瓣海桑木材适合造纸,但因纤维较短,单独使用无法制造高撕裂强度纸张.  相似文献   

14.
银杏内生真菌T4抑菌活性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组织法分别从银杏组织器官(根、茎、叶)中分离得到25株内生真菌。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其中16株内生真菌对供试的6种植物病原真菌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内生真菌T4活性尤为突出。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表明,T4菌株发酵液对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苹果腐烂病菌(Cytospora mand-shurica),苹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梨黑星病菌(Venturia pirina),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有较强抑制作用,特别是对苹果腐烂病菌(Cytospora mandshurica)的抑制作用达到92.31%。T4菌株生物学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8~32℃,其生长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胰蛋白胨。通过形态学观察,初步鉴定内生真菌T4属于镰孢属(Fusarium sp.)。  相似文献   

15.
欧洲鹅耳枥扦插生根及解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扦插时期对欧洲鹅耳枥(Carpinus betulus)插穗生根能力的影响,及扦插过程中不定根的发育形成过程,为了解欧洲鹅耳枥扦插生根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欧洲鹅耳枥春季硬枝(采于2012-03-29)和夏季嫩枝(采于2012-06-09)为材料,进行插穗生根,观察生根过程中的外部形态;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欧洲鹅耳枥扦插过程中不定根的发育形成过程进行解剖观察。【结果】嫩枝扦插的相关生根指标(如生根率、最长根长、根系效果指数)均优于硬枝扦插。随着扦插时间的延长,硬枝插穗基部出现瘤状环,中间凹陷;而嫩枝插穗基部则出现乳白色半透明凸起。欧洲鹅耳枥嫩枝扦插前在插穗内没有发现潜伏根原基;根原基细胞与愈伤组织细胞的形态解剖特征差异很大,且在愈伤组织的切片中未发现根原基的存在。【结论】欧洲鹅耳枥插穗的不定根是由诱生根原基发育形成的,诱生根原基是由初生韧皮部中的薄壁细胞、髓射线与形成层交叉处的部分薄壁细胞发育而来,不定根的形成与愈伤组织的形成关联性不大。欧洲鹅耳枥是非愈伤组织生根类型树种。  相似文献   

16.
以8种兜兰(Paphiopedilum)的叶片为试材,研究其叶片解剖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兜兰叶片厚509.6~1 142.6μm,具有巨大的上表皮细胞(平均厚度295.32μm),最厚处占叶片总厚度的近50%。兜兰较厚的上表皮和角质层、气孔下生型以及发达的龙骨状主叶脉,能保证其在水肥易流失的土壤环境中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兜兰表皮厚度较大,叶肉细胞厚度相对较低可能是导致兜兰虽为C3植物但是营养生长速度慢的原因。应用隶属函数值法对8种兜兰的抗旱性排序为:带叶兜兰绿魔帝杏黄兜兰红肉饼绿肉饼红魔帝硬叶兜兰白旗兜兰,野生种的抗旱性与其生态分布范围相关,抗旱性越强,生态分布范围越广。调控相对高的空气湿度,并选择树皮等适合兜兰生长的基质,将有效解决兜兰设施栽培周期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