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夏季夜间在灯光下利用水盆收集昆虫养鸭,可减少饲料成本,还可把叮咬猪、牛的各种蚊、蝇吸引到水盆中去,有利于猪、牛的健康。一、畜圈及灯泡的设置:东面设猪圈,西面设牛圈,北面设鸭圈,南面设出入门。亦可东面放猪鲜粪,西面放鲜牛粪堆,北面设鸭圈,南面设出入门。  相似文献   

2.
夏季夜间在灯光下利用水盆收集昆虫养鸭,可减少饲料成本,还可把叮咬猪、牛的各种蚊、蝇吸引到水盆中去,有利于猪、牛的健康。一、畜圈及灯泡的设置:东面设猪圈,西面设牛圈,北面设鸭圈,南面设出入门。亦可东面放猪鲜粪,西面放鲜牛粪堆,北面设鸭圈,南面设出入门。  相似文献   

3.
湖南多旱涝,特别是近20年,抗旱抗洪几乎年年"亮镜头"。这要从湖南的地形、降水、林木、水道来分析,有了答案,才好"对症下药"。湖南地形是个"箢箕形"。西面是湘西山区,南面与南岭山脉相接,东面与罗霄山脉连片,北面是洞庭湖区,三面高一面低,中间是丘陵平原。  相似文献   

4.
研究黄板信息素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与悬挂方位对柑橘木虱诱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诱捕器悬挂在树冠中层(1.5 m)诱集的虫量最多,其次为树冠下层(0.8 m),树冠上层(2.0m)诱集效果最差;诱捕器悬挂在树冠北面诱集的虫量最多,其次为树冠西面和树冠南面,树冠东面诱集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5.
对河西走廊绿洲杨树防护林(南北走向)内13个位置的玉米在营养生长阶段叶面积和株高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方位和不同距离上玉米营养生长受影响程度不同。杨树抑制了东、西两面与其毗邻玉米的营养生长;杨树东面玉米的营养生长比中部和西面迅速,其中东面5 m处玉米营养生长期末单株叶面积达到0.43 m2,营养生长显著加强。从玉米生理生态参数变化方面对以上变化成因进行分析,表明防护林内气温空间变化是导致玉米叶面积和株高增长产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上午杨树西面温度低、东面温度高,导致前者玉米叶面积较小、后者则显著增大;而中午气温的空间变化则直接造成了杨树西面玉米植株较矮、东面较高的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在地震监测方面的历史及现状;指出了"三轨"差分的基本原理;利用ENVISAT数据获取了巴姆地震形变场,并对地震形变结果进行了解译。发现形变主要发生在东面南北方向,南面地表上升约30cm,北面地表下降约18cm。  相似文献   

7.
<正>1.水产养殖场场部周围、主要道路两旁。可选择栽植矮小的花卉或果树树种,对美化环境大有好处。养殖场的外圩堤北面和西面可栽一些高大的意杨等树种,冬季可削减东北风形成风浪对鱼池圩堤的冲击。养殖场的东面和南面宜栽低矮的树种,密度要稀,因夏、秋季是水生动物生长旺盛期,此时常刮东南风,栽低矮的树不会影响光照和通风。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北京市密云县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CBERS-02B数据的三维绿量测算方法。【方法】利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地面样地三维绿量和遥感特征的相关性,并在密云县植被覆盖分类的基础上,分林型(阔叶林和针叶林)建立三维绿量测算模型。利用模型进行密云县森林植被三维绿量的反演,测算密云县三维绿量总量并分析其三维绿量的分布特征。【结果】建立了密云县阔叶林、针叶林三维绿量模型,其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24和0.735,总体精度为80.38%,单位面积均方根误差RMSE为1.41m3/m2,密云县三维绿量为523 561.516万m3,单位面积绿量为2.35m3/m2。【结论】基于CBERS-02B数据的森林三维绿量测算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9.
纵坑切梢小蠹蛀梢期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及平均虫口密度与平均拥挤度回归检验法,以3种受害程度的云南松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蛀梢期纵坑切梢小蠹在树冠上东、南、西、北4个方位和上、中、下3个层次的分布。结果表明:在不同受害程度的林分内,纵坑切梢小蠹在整个树冠上及树冠的不同方位、层次均属聚集分布,聚集的主要原因与其自身的取食行为有关;轻度受害林分的南面中层、中度受害林分的东面上层、重度受害林分的东面中层最能代表整个样地的平均虫口密度,确定为最适抽样部位;分别建立了最适抽样表;并制定了中度受害林分的序贯抽样方案,确定不同允许误差时的最大抽样量。  相似文献   

10.
为探求小面积人工绿地三维绿量的分布特征及快速有效的测算方法,以杭州市3家疗养院绿地为研究对象,从中筛选36个20 m 20 m的样地,通过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14个群落指标。依据林木的分形原理,采用对群落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显著性检验和逐步回归的方法,获得4个模拟方程。结果表明:样地总体三维绿量呈正态分布,其中乔木层三维绿量占总三维绿量的近90%。4个模拟方程决定系数R2为0.922~0.973,残差分析没有呈现明显图案,所得最优方程为y=2 679.155x11+77.620(y为模拟三维绿量,x11为胸高断面积)。根据模拟方程标准回归系数,14个因子中对小面积人工绿地三维绿量影响最大的因子为胸高断面积。图2表7参2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不同冠幅预测方法对云冷杉幼树不同方向冠幅(东、西、南、北、东西、南北、平均冠幅)的预测精度的差异,为天然云冷杉林经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  利用2013年金沟岭云冷杉3块1 hm2固定样地中云冷杉幼树各向冠幅实测数据,以逻辑斯蒂模型为基础模型,以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为基础方法进行模型初步拟合。以1/D、1/D0.5、1/D2作为模型的权函数进行模型异方差的消除。以不加权非线性似乎不相关法、加权非线性似乎不相关法、分位数回归法、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分别构建了云冷杉幼树冠幅各组分预测模型。  结果  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分位数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在云冷杉幼树冠幅预测模型中拟合精度最低;相较于分位数回归而言,加权非线性似乎不相关回归模型拟合效果与加权最小二乘模型拟合效果相当。模型拟合效果排序为:加权NSUR ≈ 加权OLS > OLS > QR。以1/D2作为模型的权函数时,模型残差图的异方差趋势被消除最明显,该权函数为最优权函数。  结论  本文中非线性分位数回归模型拟合效果不一定比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更好。加权NSUR模型(权函数为1/D2)可以为金沟岭林场云冷杉幼树冠幅的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木薯品种华南8号和花生品种贺油12号为材料,采用木薯宽窄行间作花生法,设置木薯种茎芽眼朝向东、南、西、北共4个处理,其中芽眼朝向东和向西处理属于东西行向,芽眼朝向南和向北处理属于南北行向,研究木薯种茎行向及芽向对木薯花生间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北行向处理木薯的鲜薯和淀粉产量比东西行向处理的高10.7%、10.1%,东西行向处理的花生荚果产量比南北行向处理的高8.4%;芽向处理木薯的鲜薯、淀粉产量排序均为种茎向北最高,其次为向南和向东,向西最低,向北处理木薯的鲜薯和淀粉产量比向西处理的高20.5%、19.7%;花生荚果产量排序均为种茎向西处理最高,其次为向南和向东处理,向北处理的最低,向西处理的荚果产量比向北处理的高19.3%。综合分析认为,南北行向比东西行向更利于提高木薯鲜薯产量和淀粉产量,东西行向比南北行向更利于提高花生产量,花生行北侧或西侧的木薯的鲜薯产量和淀粉量比南侧或东侧的高,木薯行南侧或西侧的花生荚果产量比北侧或东侧的高。  相似文献   

13.
橙斑白条天牛是杨树的一种新害虫.应用地理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了该虫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橙斑白条天牛幼虫在杨树林间呈聚集分布,种群在样地内具有明显空间依赖性,空间聚集范围在10-13 m之间.根据不同样方天牛幼虫种群的变程,南→北方向的相关距离大于东→西方向,说明天牛幼虫在林间的聚集斑块不是圆形的,而是南→北方向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都匀市南方红豆杉资源。[方法]调查都匀市南方红豆杉资源的数量、分布特征、生长状况及生境因子。[结果]都匀市南方红豆杉古树共有56株,平均树高16.60 m,其中树高10.50~19.70 m的有40株,占71.4%;东西平均冠幅9.76 m,南北平均冠幅9.80 m;平均枝下高3.30 m。胸径在50 cm以内的最多,有29株,占51.8%;南方红豆杉的东西冠幅和南北冠幅的均值相近,29株在5.00~10.00 m,占51.8%,大于20.00 m的极少;海拔分布在725.00~1 232.00 m。[结论]调查结果为南方红豆杉资源的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1949-2009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稻谷种植面积、总产量及单产资料,分析全国稻谷种植面积重心、总产量重心以及单产重心的移动轨迹、偏移距离等。结果表明:(1)1949-2009年,稻谷种植面积重心、总产量重心,整体上均呈现出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趋势。(2)稻谷单产重心偏移轨迹从东西方向来看,20世纪50、60年代先向东偏移,此后逐渐向西回归;从南北方向上来看,单产重心呈现波动上升、下降趋势,大约在33°N-34°N之间移动。(3)从重心总偏移距离来看,种植面积最小,总产量次之,单产最大;从偏移方向来看,三者均是向东北、西南方向偏移的年份居多,说明稻谷生产东北、西南方向的发展不平衡状态较西北、东南方向的严重。(4)稻谷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南北方向上的动态变化相对东西向的变化剧烈,而单产则是东西向的变化比南北向的变化剧烈。  相似文献   

16.
辛志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749-3751
[目的]为了更好地防治桃园害虫桃一点斑叶蝉。[方法]采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研究桃一点斑叶蝉种群在桃树树冠东、南、西、北4个方向上的空间格局,并用聚集均数分析其聚集分布的原因。[结果]自5月下旬到10月上旬,桃一点斑叶蝉在桃树树冠东、南、西、北4个方向上均呈聚集分布,且各聚集度指标大致相近。桃一点斑叶蝉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在7月中旬和7月底至8月上旬,桃一点斑叶蝉的种群密度较高,平均拥挤度较大。桃一点斑叶蝉在桃树树冠上呈聚集分布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结论]桃一点斑叶蝉在桃树不同方向上均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渤海海峡大风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统计了烟台、大连沿海共6站1975~2005年共31年的逐日风资料,进行了大风的分区对比分析。[结果]分析表明,海岛站不仅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大,能较好地代表渤海海峡大风的情况;渤海海峡大风的主导风向为NW-NNE,大连沿海以北大风为主,烟台沿海春秋季南大风次数明显增多;偏北风和偏南风时风力较大,而偏东风和偏西风时风力较小。南隍城大风增幅大,增速快,大风日数明显偏多,风力偏大。渤海海峡大风增大时间存在明显的时间差。[结论]该研究可为渤海海峡大风预报服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田间试验明确亩旺特240SC不同剂量对苹果上检疫害虫苹果绵蚜的田间防效,为生产应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采用定株、定枝,每株按东、南、西、北、中各方向选取一个枝条,所标记的枝条大小一致,记录枝条上活苹果绵蚜的虫落数.施药前调查1次,药后3、7、14、21和28 d分别调查各处理小区定点株上残留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并与对照区比较,计算校正防效.[结果]使用亩旺特240SC 3 000倍液防治苹果绵蚜,其药效显著、持效期长,药后28d的防效最高可达到91.11;.药后14 d调查以亩旺特3 000倍药液防效最好,防效可达到80;以上.乐斯本1 000倍液在14 d之前的防治效果均高于亩旺特4 000倍液、5 000倍液,但药后21、28 d防效开始降低,亩旺特3种剂量的处理仍能保持较好的防效.[结论]在新疆苹果棉蚜发生区选用亩旺特240SC 3 000倍药液可有效控制苹果绵蚜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19.
胡明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198-3200,3203
通过在渭南市实地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了渭南市土壤中铷、锶、锆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其分布特征如下:①渭南市土壤铷平均含量为76.76 ng/kg,中北部高,东西偏低,自南向北递增.②渭南市土壤锶平均含量为172.02 ng/kg,分布规律是北部含量最高,浦城县的土壤中锶的平均含量高达204.30 ng/kg;东西低,自中部向南北递减.③渭南市土壤锆平均含量为172.20 ng/kg,各县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生态学方法对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0土壤种子库和落种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沙地樟子松土壤种子库中种源丰富,种子扩散主要受风的影响,长距离传播的沙地樟子松种子对其斑块化边缘的维护以及林一草一沙过渡带天然生态系统的恢复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土壤种子库主要分布在凋落物层中,平均种子密度可达614粒·inz;种子密度随与母树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在距母树约3m左右范围内,存在一个明显的环状峰值区域。该区域中心位于母树北偏东方向.在这个区域内土壤中的种子密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种子多飞落在距母树树干0~8m距离内,在东、南、西、北和主风方向,种子密度均随与距母树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而且东、北向落种密度明显高于西向和南向。风向在当地樟子松种子在地面的扩散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沙地樟子松种子在母树下呈侧环状分布的格局.图4表1参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