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于2013—2015年间分多批次在长江靖江段拉网采集刀鲚苗种,通过深色水族箱无增氧敞口公路运输开展运输技术研究,探索长江刀鲚苗种的高成活率、低成本运输技术。试验期间累计运输刀鲚8~12 cm苗种39 439尾,10~15 cm苗种5 205尾,最终成活38 617尾;运输时间最长为6 h,最高成活率达99.7%,平均成活率为86.5%。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总结我国南方匙吻鲟人工繁殖经验,探索哈尔滨市高寒地区匙吻鲟人工繁殖和规模化苗种培育技术。试验研究表明,高寒地区雌性匙吻鲟10龄达到性成熟,繁殖适宜水温16~21℃,每千克亲鱼体重怀卵量为1.42万粒,获得受精卵15.2万粒,受精率82.4%,室外22℃池塘水孵化率为52.1%。室内苗种培育5万尾水花,经过30 d培育获得5~7cm鱼苗3.6万尾,成活率为72.0%。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眼斑拟石首鱼的规模化苗种生产技术研究结果。自1997至2000年试验研究期间,利用眼斑拟石首鱼亲鱼28尾,共获受精卵3005万粒,孵出仔鱼2808万尾,平均孵化率93.44%,利用室内水泥池、室外海水池塘、低盐度水域池塘培育出体长2~5cm的鱼种1124.93万尾,平均育苗成活率为40.06%,最高达71.45%。并介绍了眼斑拟石首鱼的胚胎发育、个体生长、繁殖特性以及幼鱼对低盐度海水、淡水的适应性等。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眼斑拟石首鱼的规模化苗种生产技术研究结果。自1997至2000年试验研究期间,利用眼斑拟石首鱼亲鱼28尾,共获受精卵3005万粒,孵出仔鱼2808万尾,平均孵化率93.44%,利用室内水泥池、室外海水池塘、低盐度水域池塘培育出体长2~5cm的鱼种1124.93万尾,平均育苗成活率为40.06%,最高达71.45%。并介绍了眼斑拟石首鱼的胚胎发育、个体生长、繁殖特性以及幼鱼对低盐度海水、淡水的适应性等。  相似文献   

5.
为开展刀鲚人工养殖试验及科学研究,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在长江江苏南通段进行刀鲚采集;采集时间9—10月,水温19~25℃,用特制20目的聚乙烯密眼地拉网采集。2年累计网捕采集刀鲚46 013尾,平均体长7~9 cm/尾。采集的刀鲚在长江口岸网箱暂养后,采用活鱼桶敞口公路运输至千岛湖库区进行人工驯养。2011年运输平均成活率为50%,2012年采取在运输过程中增加冰块降温和添加抗应激药物措施后,运输平均成活率达到85%。2年累计运输刀鲚幼鱼42 270尾,最终成活26 490尾,平均成活率为62.7%。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更好地指导和推广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养殖提供参考。[方法]设置3个密度梯度(Ⅰ号池150万尾/hm2、Ⅱ号池300万尾/hm2、Ⅲ号池450万尾/hm2)进行了培育对比试验,探讨不同培育密度对异育银鲫"中科3号"苗种成活率及生长效果的影响。[结果]Ⅰ试验池和Ⅱ试验池苗种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0.32%/d和10.14%/d,成活率分别为81.8%和82.6%,2个池塘差异不大,但均大于Ⅲ号试验池(特定生长率为9.42%/d,成活率为73.7%)。[结论]异育银鲫"中科3号"苗种培育的适宜密度应控制在270万~330万尾/hm2。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中华鳖苗种越冬问题,开展中华鳖苗种温室越冬培育试验。结果表明,温室越冬相对于柳州地区传统的大棚越冬,具有产量高、成活率高、操作方便、鳖苗规格整齐的优势,放养密度40~60只/m2的成活率达89.4%~97.3%,平均规格在152 g以上,可以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东北林蛙在粤北山区4种不同越冬模式下的越冬情况。[方法]在粤北山区设置室外水陆越冬、室外水越冬、室内旱越冬与室内冷冻箱水越冬4种越冬模式,将东北林蛙分别放在这4种越冬模式下进行越冬管理。记录时间、温度以及东北林蛙的越冬情况;同时,对越冬前后的各组东北林蛙分别进行数量统计与体重测量,计算林蛙在越冬期的体重消耗率和成活率。[结果]室外水陆越冬模式与室外水越冬模式中林蛙成活率仅有40.0%与41.5%,室内旱越冬与冷冻箱水越冬模式中林蛙成活率达到了82.0%与84.5%。[结论]温度、越冬模式以及东北林蛙自身的肥满度是影响东北林蛙在粤北山区安全越冬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从福建地区引进规格为2~3 cm的赤点石斑鱼苗种2万尾,在海南椰林地区进行室内水泥池流水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6个月的养殖周期,苗种成活率为36%,平均体重为396 g/尾,最大体重550 g/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育苗存活率,并获得较为稳定的育苗效果。[方法]选择1龄以上性成熟雄鱼、3龄以上性成熟雌鱼作为亲本,采用淡水催产孵化、3‰~4‰低盐度海水育苗的方式,开展澳洲银鲈室外规模化繁育试验。[结果]3批次受精卵孵化中,孵化率分别达92%、87%、90%,平均孵化率为90%;3批次人工育苗共获160万尾鱼苗,培育4~5 cm鱼苗成活率分别为58%、31%、28%,平均育苗成活率为37%。[结论]试验表明澳洲银鲈对盐度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低盐度海水培育澳洲银鲈苗种是切实可行的,且生长速度快、育苗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须叶须鱼人工繁殖技术。[方法]试验采用2次胸鳍基部注射法,开展双须叶须鱼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技术研究。[结果]第1针注射剂量为LRH-A24μg/kg、PG 2 mg/kg,间隔48 h注射第2针,剂量为LRH-A210μg/kg、PG 6 mg/kg,催产率可达86.7%;利用人工干法授精方式,2批次共获得受精卵149 288粒,平均受精率为80.1%;在水温12~13℃条件下,经过微流水孵化,共获得初孵仔鱼120 327尾;在水泥池经过30 d培育,获得平均体长为(1.95±0.24)cm以上鱼苗80 138尾,鱼苗成活率可达66.5%。[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雅鲁藏布江中游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和开展增殖放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春发  梁少民  张小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26+12136-12126
[目的]为人工规模化泥鳅幼苗培育提供借鉴.[方法]选择蛋黄、豆浆、奶粉和商品开口料作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开口料对泥鳅幼苗的存活率及活性系数的影响.[结果]96 h后,蛋黄培育泥鳅幼苗的存活率较低,仅有4.5%;豆浆、奶粉、商品开口料培育泥鳅幼苗的存活率较高,分别为41.0%、44.5%和50.0%.蛋黄、豆浆、奶粉、商品开口料培育的泥鳅幼苗活性系数分别为10.40、23.45、24.38和44.13.[结论]在开口初期,泥鳅幼苗应以豆浆、奶粉和商品开口料为主要开口料,其中以商品开口料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解决膜下烤烟人工开孔破膜费工耗时和破膜不及时导致烟苗素质差、高温高湿蒸死烟苗、烟苗成活率低的问题。[方法]开展了不同开孔位置及大小的白膜对膜下烤烟影响的试验。[结果]中低海拔烟区移栽膜下烤烟使用烟苗正上方中间开孔2 cm白色地膜,移栽至掏苗前14∶00可降低膜内温度4~12℃,烟苗成活率提高11.5百分点,烟株早生快发,减轻病害,大田生育期提早5 d,减少人工破膜开口用工7.5个/hm~2,产量和产值比对照分别提高418.35 kg/hm~2、4 165.65元/hm~2,经济效益明显。[结论]中低海拔烟区膜下烤烟移栽使用相邻2株烟苗中间开孔2 cm白色地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三斑海马的驯化与苗种培育试验,丰富三斑海马的生物学基础资料。[方法]从海南本地收集三斑海马亲本,开展人工驯化和苗种培育,并探索其繁殖生物学行为。[结果]亲鱼驯化成活率达到85%,获得三斑海马初孵幼苗2.9万尾,培育1月龄鱼苗1.1万尾,海马最适开口饵料为"小球藻+轮虫+桡足类幼体"。三斑海马亲鱼抱卵量和孵化量存在个体差异,亲鱼抱卵量最少350粒/尾,最多1 020粒/尾,平均660粒/尾。亲鱼孵化量最少220尾,最多720尾,平均580尾。[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海马的苗种繁育和人工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环境对草珊瑚的生长影响。[方法]以种植在室内及室外(林下套种)的草珊瑚植株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环境对草珊瑚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室外的草珊瑚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室内种植的草珊瑚。MDA含量较低,且变化较稳定,而根系活力相差很大,室内种植的草珊瑚这2个指标高于室外种植的。[结论]室外种植方式比室内种植的更利于草珊瑚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适合番茄嫁接的砧木。[方法]比较3个砧木品种嫁接番茄苗及自根苗在抗病性、亲和性、长势、产量、主要果实性状等方面的优势。[结果]番茄嫁接苗较自根苗在抗青枯病能力及产量上表现出极大的优势,自根苗青枯病平均发病率为91.33%,嫁接苗青枯病平均发病率0~0.67%,嫁接苗产量较自根苗产量极显著增加403.06%~673.39%。头王台木与接穗嫁接亲和性及共生亲和性较好,其嫁接苗嫁接成活率较高,抗青枯病能力强,坐果率、单株果数、单果重、产量等经济性状优良,适宜作为番茄嫁接砧木进一步示范推广。[结论]该研究可为嫁接番茄的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聂超仁  许小过  段庆明  李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835+3838-3835,3838
[目的]探讨提高山樱花[Cerasus serrulata(Lindl.)G.Don ex London]种子发芽率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机械破皮和赤霉素浸泡山樱花种子.机械破皮处理为:用剪刀剪破种子的外种皮,使种仁露出,分别用清水、2 g/L赤霉素浸泡破皮和没破皮的山樱花种子24h,然后在温度为20℃、湿度为80%的恒温箱中催芽.赤霉素浸泡处理为:山樱花种子沙藏90d后,分别用1 000、2 000、3 000 mg/kg赤霉素及清水浸泡24h,放在在恒温箱中催芽,温度为20℃,相对湿度80%.[结果]机械破皮和赤霉素浸泡均能提高其发芽率,破皮可使其提高到67.21%;用1 000、3 000 mg/kg赤霉素处理能使发芽率提高到77.19%、72.58%,但用1 000 mg/kg赤霉素处理的种子出芽后生长较快,而用3 000 mg/kg赤霉素处理的种子生长较慢,且生长点有黄花现象,说明赤霉素浓度过高会抑制幼苗生长.[结论]推荐使用1 000 mg/kg赤霉素浸泡山樱花种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泥鳅的人工养殖提供理论数据。[方法]通过室内饲养试验,测定不同温度(15、20、25、30℃)及不同pH值(5、6、7、8、9)下泥鳅的存活率及摄饵量。[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泥鳅的存活率及摄饵量均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pH值的升高,泥鳅的存活率及摄饵量的变化均也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泥鳅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6~28℃,最佳pH值为6.6~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