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通过130多例植黄手术认为,该手术性质为胸腹腔手术;个体小、体高1米以下的黄牛、杂种牛及犏牛的最佳切口部位应在倒数第2—3肋骨间,从胸椎棘突向下16厘米处,个体较大的应向下19厘米;牦牛的最佳切口部位应在倒数第3—4肋骨间,从胸椎棘突向下28厘米处;静松灵麻醉剂量应据手术所在地区的海拔高低和饲养方式等情况而定剂量。还发现二例被植黄牛的胆壁与小肠相通,手术时应注意观察。  相似文献   

2.
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对培植牛黄产量的影响罗炳泰,潘淑英(新疆塔里木农垦大学动物科学系,阿拉尔843300)牛黄是名贵中药,70年代末期我国首次在牛胆囊内培植牛黄试验获得成功,80年代中后期我国广泛开展牛体胆囊内培植牛黄实验与推广。1992年福建植黄手术队...  相似文献   

3.
4.
牛体培黄成黄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人工培植牛黄手术探讨栾士勋(河北省兴隆县畜牧总站,067300)承德地区人培牛黄资源开发是1988年开始的。先后在丰宁、围场、平泉、隆化、兴隆、滦平、承德各县和北京、内蒙等地进行了推广应用。截止1990年共做植黄牛手术3600头,到1992年取黄手术...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通过体外插管抽取牛双胆囊培植牛黄期间的模拟胆囊内胆汁,测定六种植黄菌种与胆红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菌种胆汁中游离胆红素为0.12±0.05mg/dl,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胆汁沉淀物中胆红素含量为3.07±0.14%,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7.
在培植牛黄手术过程中,手术切口定位非常重要,一般在牛体右侧第10肋间(倒数第3肋间)或第11肋间(倒数第二肋间)。也有少数牛按常规定位法寻找胆囊亦较困难,有些牛的胆囊则偏前或略错后,也有偏上或偏下者,因此按常规定位法确定切口,拉出胆囊亦较困难。实际上切口正确而使胆囊自行脱出体外的仅占10%左右,大多数需术者用手或器械将胆囊拉出体外。这样既延长了  相似文献   

8.
牛模拟双胆囊内培植牛黄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9.
10.
对人工培植牛黄手术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工培植牛黄手术的体会任成林(河北省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075131)人工培植牛黄,必须施行牛的胆囊手术。而手术操作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国内各地在推广这项技术时,手术方式不尽相同。通过实践我们找到了较佳手术部位和手术方法,具有安全、简单易行、便于...  相似文献   

11.
牛黄形态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肠管运动实验的在体法和离体法研究证明,天然牛黄、胆红素含量不同的培植牛黄,对家兔在体肠管和离体肠管平滑肌的收缩强度和收缩频率均无明著,中胆红素培植牛黄,低胆红素培植牛黄与天然牛黄三者之间对肠管平滑肌的作用亦无显著性差异。采用大鼠胆管插管法,观察胆红素含量不同的培植牛黄对大鼠胆汁分泌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低胆红素培植牛黄与天然牛黄相似,三者均能显著地增加大鼠胆汁的分泌量。从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胆汁  相似文献   

14.
15.
郦云漫  张炯 《畜牧与兽医》1992,24(4):157-158
本研究通过对“牛体培植牛黄试验研究”课题中经四种不同方法处理、育黄一年牛的胆囊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均有炎性反应。部分牛只粘膜呈指状增生,但粘膜内腺体的亢进,不与牛黄产量成正比,并对牛胆囊壁中的浆液性分泌上皮、提出修正为粘液性分泌上皮的早期形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化学方法分别测定了人工植黄牛血清中AKP和r-GT的活性及Ch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植黄牛血清中AKP的活性比未植黄牛血清中AKP的活性有所升高(P<0.05),而血清中r-GT的活性和Ch的含量在两组牛之间未存在明显差别(P>0.05)。植黄牛与未植黄牛血清中三项指标分别为:AKP 13.16±4.99与8.68±2.13金氏单位:r-CT 37.44±7.70与35.78±6.71活力单位/dl;Ch 171.70±27.10与158.79±19.04mg/dl。  相似文献   

17.
18.
1989年,笔者在陕西省2个县先后参与牛体培育牛黄工作,遇到下列意外和异常现象。 1 肝脏损伤。由于手术简单,手术熟悉后,常常是轻心麻痹。开腹后,在寻找或取出胆囊时,手指损伤肝脏,创伤均发生在切口之下,胆囊底部稍上或稍下方。肝脏破裂口呈横向2例,长约3cm,深约1.5cm;肝脏破裂口呈纵向1例,长约2.5cm,深约  相似文献   

19.
对28头黄牛施行“双胆囊”植黄术,即在胆囊和模拟胆囊内同时培植牛黄。植黄前后分别对牛称重并定期测定血常规和肝功能变化。结果表明,植黄后黄牛体重均有增加,血常规和肝功能在术后很快恢复正常,对试验牛机体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20.
牛黄是产于牛体胆囊内的名贵中药材。价格昂贵,市场紧缺,自然生长非常稀少。为解决天然牛黄不足,我们运用其自然形成的机理,利用外科手段给牛体胆中植入塑料网架作核心,再注入经胆汁驯化培养的大肠杆菌。由于菌种在胆汁中的繁殖和作用使胆汁中的胆红素、胆酸盐等有形成份沉积在粗糙的核体表面,就形成了培植牛黄。其药效和成份与天然牛黄相同。从1994年科技局立项至今,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亲自主持为我县累计培植800多例,以平均25.3g的牛黄产量获得成功,农民增收近千万,被誉为“牛肚子里面开金矿”。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