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针对2021年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及2019、2020、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生产试验淀粉含量≥75%的品种或组合进行分析,对PH6WC×PH4CV、PH6WC×B20、PH6WC×D1279及亲本淀粉含量差异进行分析,对PH6WC×D1279组建6世代群体(P1、P2、F1、B1、B2、F2),运用主-多基因混合模型遗传分析方法对淀粉含量遗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玉米高淀粉含量育种水平进步显著,实现了高产、高淀粉含量、广适性的良好结合。F1淀粉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亲本,F1超高亲优势为1.72%~2.54%。淀粉含量遗传模型为2对主基因加、显、上模型,主基因显性效应>上位性效应>加性效应,遗传率为80.58%~82.68%。  相似文献   

2.
为创制高甲基化儿茶素茶树新种质,以金萱和紫娟为亲本构建了一个F1代分离群体,并通过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群体内各单株的代谢物含量及其遗传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群体中多数代谢物含量分布符合正态偏陡分布,变异系数在20%~30%,且均存在一定数量的超亲个体,并从中筛选出9份高甲基化儿茶素等富含功能成分的优异单株。同时,结果显示多数代谢物含量在秋季高于春季,且儿茶素总量随叶片紫化程度加深而减少。本研究建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今后鉴定和筛选优异茶树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提供了一种更高效的测定方法;对金萱×紫娟F1分离群体生化组分的遗传变异研究也为今后高功能成分育种和通过正向遗传学发掘调控相关性状的基因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6个陆地棉品种(系)为亲本,采用NCⅡ交配设计配制9个杂交组合,对杂交组合F1、F2的表型性状、产量性状以及纤维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组合F1和F2在单株果枝数和单株结铃数存在一定竞争优势,F2铃重和衣分存在竞争衰退现象,导致F2皮棉产量较F1明显降低。但有些强优势组合的杂种优势在F2中仍能很好延续,其中组合5的F2籽棉和皮棉产量较F1提高,说明组合5的F2在产量方面具有一定杂种优势,可以利用其F2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菠萝田间控水减肥效应及确定补充灌溉施肥水平,为粤西地区菠萝生产中节水节肥和提质增效提供依据。研究以金菠萝‘MD-2’为材料,设置无灌溉常规施肥(常规),2个补灌W1(-15~-35 kPa)和W2(-35~-55 kPa)与3个肥料F1(100%)、F2(75%)和F3(50%)梯度处理(F1W1、F2W1、F3W1、F1W2、F2W2、F3W2),以无灌溉无施肥作为对照(CK)。研究菠萝光合面积、光合效率、干物质积累、经济性状、灌溉水生产力及肥料偏生产力对不同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补充灌溉施肥能够显著提高菠萝株高、叶长、叶宽、叶片数和植株干物质含量。水肥限制下,叶片数和叶长的减少是单株叶面积下降的主要因素,而光合面积的减小是干物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菠萝植株生长受限来自于肥料减施和因干旱而导致的肥料利用受限。雨季干旱胁迫解除后叶片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能够快速恢复,但营养生长期光合面积显著下降的不可逆转仍然导致果实干物质量和产量显著下降。补充灌溉施肥条件下肥料偏生产力表现为F3>F2>F1,而果实田间产量和田间糖锤度均表现为F32≈F1,因此确定F2是最佳施肥水平;在F2施肥水平下,水分生产力表现为W2>W1,但果实增产率和田间糖锤度在W1和W2之间差异不显著。因此,采用F2W2补充灌溉施肥方式可为菠萝生产中节水节肥和提质增效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杂交育种是植物耐盐新品种选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对杂种F2代耐盐能力的综合评价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F2代的53个单株为研究对象,以亲本材料Alamo、Dacotah和F1代的DA90、DA120为参照,采用沙培法,在250 mmol/L NaCl的胁迫条件下进行耐盐性分析。在盐处理24 d后,测定电解质外渗率(EL)、相对含水量(RWC)、干重(DW)、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通过对耐盐指数STTI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柳枝稷F2代的不同材料间耐盐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亲本Alamo的耐盐能力较高,亲本Dacotah的耐盐能力较差,F1代的DA90和DA120的耐盐能力中等,F2代的耐盐性有明显分离,表现在6份F2代材料的耐盐能力强于耐盐亲本Alamo,7份F2代材料的耐盐能力弱于不耐盐亲本Dacotah。主成分分析结果得到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7.47%。聚类分析将57份参试材料分为5类,分别代表不同耐盐程度的类群。隶属函数分析表明,F2代的39、45、27、48、35、53、7号耐盐性最强,该结果为柳枝稷耐盐相关性状的遗传图谱构建、QTL定位、柳枝稷耐盐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取健康家兔10只,随机分为2组,单剂量静注和灌服脂质体儿茶素(Catechin Liposome)25mg/kg。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儿茶素原药质量浓度。房室模型分析表明:健康家兔静注儿茶素脂质体的药时数据符合无吸收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t1/2α0.18±0.01βh,t1/2β1.52±0.08βh,Vd4.48±0.24L,ClB2.05±0.07L/h,AUC29.20±1.00βmg/(L.h),K101.64±0.19h–1,K211.08±0.06h–1,K121.61±0.19h–1。健康家兔灌服脂质体儿茶素的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t1/2ka 0.27±0.03βh,t1/2ke 1.72±0.04βh,tmax0.87±0.05βh,Cmax6.53±0.62βmg/L,AUC 25.90±1.34βmg/(L.h),F 88.60±5.73%。脂质体儿茶素在健康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是:吸收迅速,达峰时间较短,消除慢,半衰期延长,表现分布容积大,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结果表明:儿茶素经脂质体包封后,药物动力学及组织分布均发生了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7.
2020年于新疆奎屯垦区试种了4个棉花杂交F2材料(中棉所86 F2、QS杂-16 F2、鲁棉研24号F2和鑫瑞819 F2)和2个常规棉品种(惠远720和新陆早61号),以单株为单位进行纤维品质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杂交F2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伸长率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短纤维率3项指标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大。常规种纤维品质更能保持较好的一致性;杂交F2更易表现出1项或数项纤维品质指标变异系数较大的现象。鑫瑞819 F2与对照惠远720及其他杂交F2相比纤维品质相对一致,这说明可筛选出各项纤维品质指标较整齐的甚至某些纤维品质指标一致性优于常规种的棉花杂交F2用于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8.
株高与穗长是水稻品种的关键性状,有效利用水稻性状间的杂种优势是培育高产品种的关键技术手段。以“华占”配制的‘天优华占’‘恒丰优华占’‘五丰优华占’3个杂交组合为供试材料,构建了包含P1、P2、F1、F2、BC1-1、BC1-2等6个遗传世代群体。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分析了株高和主穗长的遗传方式。结果表明:3个杂交组合的株高和主穗长遗传均符合MX2-ADI-ADI遗传模型。在“华占”为遗传背景中,3个群体F2、BC1-1、BC1-2的株高均以多基因控制为主,多基因遗传率变幅分别为72.11%~75.42%、76.92%~86.28%和68.13%~75.13%,育种后代中应在高世代选择。3个群体F2代中的主穗长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1.99%、68.95%和90.01%,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2.16%、23.78%和3.52%;在回交群体中,3个组合的主穗长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与回交亲本密切相关,育种上应根据群体遗传特性进行相应的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9.
茶树品质遗传的窥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根据历年育种实践中所观察的资料,并参考国内部分有关文献,对茶树的发酵性、茶多酚类、嫩叶颜色、茅叶茸毛、萌茅期和叶尖等六个品质性状的遗传传递性,进行一些窥测论述,从中揭示六点讯息:一、芽叶发酵性的相对遗传力,视杂交组合不同而异,F_1的表现,多为正向部分显性。二、多酚类含量的相对遗传力,多为正向部分显性,以槠叶齐×英红2号为优。三、嫩叶颜色的遗传,很大程度地倾向于母性。母代为紫或紫红色的,其子代幼苗中,以紫、红色株的比例最大;母代为绿色或黄绿色的,其子代幼苗绿色株的比重大。亲本为黄绿×黄绿的其子_1代黄绿色株的比例大(68.5—100%);凡亲本中有一为紫,且均为中、小叶类型的,则其子_1代绿色植株的比例小。因之,在进行杂交育种时应选用黄绿色的亲本为佳。四、芽叶茸毛的多少,一般品种群体中多趋近于平均值,即使白毛茶著称的品种,其子_1代茸毛平均值并不突出。但其中有少数茸毛特多的植株,确甚罕见。在白毛茶的原产区,茸毛才能得到充分表现。茸毛的杂种优势,似均为负值,其相对遗传力,似亦为负向超显性。五、萌芽期,在 F_1代中,有97%为似亲本类型。从春茶生育期(天)看,其遗传力(h~2)为中生型>早生型>晚生型;从开采期看,早生型种群,其子_1代多为早生型组成,中、晚生型种群,其子_1代多为中、晚生型组成。六、叶尖指数(β)能准确地表示叶尖尖钝的程度。叶尖指数的相对遗传力,一般为负向部分显性。其中有正向超显性和正向部分显性的,值得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江苏滨海盐碱地超级稻品种‘湘两优900’的适宜机插密度,研究了不同机插密度(高密度,T1:25.0×104穴/hm2;中密度,T2:19.9×104穴/hm2;低密度,T3:16.6×104穴/hm2)对水稻各指标的影响,并动态监测了土壤及田间水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稻种植能够显著降低土壤可溶性总盐含量,降幅可达28.68%;随机插密度变小,水稻单穴的分蘖数、干物质重能够显著提高,而群体的分蘖数和干物质重会相应的显著降低;水稻SPAD值在生殖生长期时,随密度下降呈增加的趋势,而叶面积指数在所有生育期均呈降低的趋势;机插密度下降能够显著增加单穴钠钾离子积累量和显著降低群体的钠钾离子积累。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机插密度水稻实际产量与单株钠离子积累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群体有效穗数、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每穗总粒数、群体钾离子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本试验条件下,江苏滨海盐碱地‘湘两优900’的适宜机插密度为25.0×104穴/hm2。  相似文献   

11.
对黑龙江省49(7×7)个三系杂交粳稻组合的亲本和F1代生育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1代生育期受父本、母本共同影响,并且均为正相关,但生育期较长的亲本对F1的影响要大于生育期较短的亲本;F1代生育期均比双亲中生育期较短的亲本和双亲平均生育期长;当父母本生育期差异小于8 d时,F1代生育期可以超越生育期长的亲本,但当父母本生育期差异大于8 d时,F1代生育期介于父母本平均值和生育期较长的亲本之间,并且接近于生育期较长的亲本。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花生品种之间,烂果率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差异。试验表明烂果率的高低与杂种的亲本密切相关。如果双亲均为易烂果品种,则杂种F_1也易烂果。如果双亲之中有一个亲本为易烂果品种,另一方为抗烂果品种,则杂种的烂果率一般介于双亲之间。烂果率的遗传力不高(变动于0.1531到0.4177之间),这表明烂果率是一种数量性状,可能受控于微效基因。  相似文献   

13.
采用NCII设计,配成8个组合,选择高产或高脂肪的7个大豆亲本.试验结果表明,F2代脂肪含量的变异大小与双亲脂肪含量的差异有关,双亲的差异越大,F2代脂肪含量的变异程度也越大.双亲脂肪含量均高,且双亲熟期差异较大,F2代出现高脂肪材料的几率高.F2代脂肪含量与父本的脂肪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但不显著;与母本脂肪含量及中亲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摘要采用NCII设计,配成8个组合,选择高产或高脂肪的7个大豆亲本。试验结果表明,F2代脂肪含量的变异大小与双亲脂肪含量的差异有关,双亲的差异越大,F2代脂肪含量的变异程度也越大。双亲脂肪含量均高,且双亲熟期差异较大,F2代出现高脂肪材料的几率高。F2代脂肪含量与父本的脂肪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但不显著;与母本脂肪含量及中亲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大麦耐盐生理性状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耐盐性不同的材料为亲本配置 10个F1双列杂交组合 ,在一定盐胁迫处理下 ,双亲都为耐盐性强或耐盐性中等的品种 (系 )的杂交组合与双亲都为盐敏感品种的组合相比表现为质膜透性变化小 ,渗透势下降值大 ,双亲中一方为耐盐性强或耐盐性中等的品种 (系 ) ,一方为盐敏感品种 ,其F1各项生理指标介于上两种组合之间。  相似文献   

16.
粳稻粒形遗传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国内外8个不同粒形的粳稻品种及其56个正反交组合为材料,通过方差分析。杂种与父母本间相关分析和F2分离群体正态分布检验,结果表明,组合间粒厚差异不显著,而组合间粒长,粒宽,粒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正反交间粒长差异显著,粒宽,粒厚,粒重差异不显著,说明粒长存在明显的细胞质效应,杂种谷粒长,宽,重与父,母本及中亲值呈正相关,而且与母本及父母本均值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表明杂种的粒形性状受母本的影响更大,F1粒形多为双亲之间,且F2呈连续的正态分布,表明粒形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相似文献   

17.
籼型杂交水稻杂种与亲本的稻米品质比较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以具广泛代表性的7个不育系和9个恢复系及其配制的63个组合为材料,对籼型杂交水稻11个稻米品质性状的杂种与亲本的表现进行了比较研究。就全部杂交组合各品质性状相对优势而言,无论是超亲优势、完全显性还是部分显性,都表现为负向的几率远大于正向。 组合间杂种品质表现的差异因性状而异,无论是中亲优势指数、超高亲优势指数,还是超低亲优势指数,均以垩白大小、垩白粒率、胶稠度和整精米率等性状组合间变异为大。全部性状杂种平均值都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高亲值。除精米长和直链淀粉含量杂种值极显著高于中亲值外,其余性状都与中亲值接近或极显著低于中亲值。除糙米率、精米率和胶稠度杂种值低于低亲值外,其余性状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亲值。  相似文献   

18.
云南大叶茶与汝城白毛茶杂交后代的RAPD亲子鉴定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分子标记技术 ,对云南大叶茶 (C .sinensis)与汝城白毛茶 (C .ptilophylla)进行人工杂交所获得的F1代植株进行了亲子鉴定。结果表明 ,13个随机引物在第 1个杂交后代( 1F1)中共扩增出 80条RAPD谱带 ,其中 79条能在双亲中检出 ,另 1条为 1F1自身的特异带 ,卡平方检验表明在 1F1中扩增出的谱带数与亲本中各对应位点所显示的谱带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在第 2个杂交后代( 2F1)中共扩增出 75条谱带 ,在第 3个杂交后代 (  相似文献   

19.
以昌7-2和应用EMS对昌7-2诱变选育的无叶舌新种质—10H045为父本,以郑58、WX201620和WX201623表型差异显著的3个自交系为母本进行杂交,研究无叶舌种质10H045对F1代植株叶片生长态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0H045为父本杂交的F1代,其茎叶夹角和叶向值均比以昌7-2为父本杂交的F1代的植株要小,且差异显著;穗3叶以上的叶片上冲特性尤为突出,植株塔型结构明显,有利于提高杂交种产量。无叶舌种质10H045为父本的组合,其产量均比以昌7-2为父本的组合产量高,组合WX201623×10H045的产量最高,与其他组合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无叶舌种质10H045不但对后代株型结构有很大的改善作用,而且产量的一般配合力较高,是一个优异亲本。  相似文献   

20.
花生亲本材料遗传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8个亲本按NCⅡ配制16个组合,研究了F1-F4:5代产量性状和F4种子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情况,测定了F4:5384个株系、56个品系的产量。结果表明:①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变异大于特殊配合力变异,杂种均数的遗传分量中以加性效应为主,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②亲本产量配合力在杂种世代间表现不一致,早代测定以F3较为适宜。③亲本性状值与一般配合力效应呈正相关,表明亲本性状优劣对杂种后代表现有一定影响。④优良品系的分布很集中,主要分布在母本963-4-1和父本88-1202的序列组合中,显示出优良亲本在育种效果上的突出优势。⑤963-4-1和88-1202是很好的高产育种亲本,904-79和佐治亚的育种利用价值也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