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平  余为一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668-15669
[目的]制备鸡MHCⅡ类分子的单克隆抗体。[方法]在分析鸡MHCII类分子蛋白序列基础上,选取鸡MHCⅡα链基因第2~6外显子和β链基因第3~6外显子进行原核表达,以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经克隆和间接ELISA筛选阳性细胞株。[结果]共得到1株分泌鸡MHCⅡα链抗体和2株MHCⅡβ链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MHCⅡα-4、Ⅱβ6-2和Ⅱβ6-31,其腹水效价分别为1∶256000、1∶256000和1∶1280000。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其特异性强,能与相应蛋白结合。[结论]成功获得了3株稳定分泌抗鸡MHCⅡ类分子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克隆与表达牦牛β-防御素5(BNBD5)基因,检测其重组蛋白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牦牛肺组织中扩增BNBD5基因成熟肽编码区,根据已发现的哺乳动物β-防御素5和部分禽β-防御素5的序列构建遗传进化树。将BNBD5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的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位点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BNBD5。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用IPTG于37℃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该重组蛋白进行纯化,测定其体外抑菌活性。【结果】克隆得到了BNBD5基因成熟肽编码片段,其长度为138bp,编码45个氨基酸残基,内含6个位置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经遗传进化分析发现,该基因序列与黄牛的mRNA同源性最高,可达到86.2%。经IPTG诱导,获得了分子质量为25ku的牦牛β防御素-5成熟肽融合蛋白。琼脂糖扩散结果表明,0.08mg/mL的纯化蛋白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抗菌作用。【结论】牦牛BNBD5成熟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成功表达,其产物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验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MHC Ⅰα和β2m基因是否参与诱导抗寄生虫免疫应答,为揭示鱼类免疫系统启动抗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感染的细胞免疫应答分子机制打下基础.[方法]以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刺激隐核虫感染斜带石斑鱼前后MHCⅠα和β2m基因在感染局部位点和免疫器官中的表达变化进行检测.[结果]MHCⅠα和β2m基因在健康斜带石斑鱼的组织中均呈组成性表达,且以在外周血、腮、头肾和脾脏中的表达量较高.经刺激隐核虫感染后,MHCⅠα和β2m基因在斜带石斑鱼皮肤中的表达明显上调,均在感染后第5 d达峰值,其中MHCⅠα基因的最大表达量为2.6倍、β2m基因的最大表达量为6.1倍;在腮中二者呈波动性变化,而在头肾中以显著下调为主.在脾脏中,MHCⅠα基因在刺激隐核虫感染后第5 d显著上调表达,为对照组的2.0倍,至感染后第7 d其表达水平略微下调,为对照组的1.5倍;β2m基因表达于感染后12h即升高至对照组的4.0倍,此后呈下调表达趋势,至感染后第5 d其表达水平再次上调为对照组的3.4倍.[结论]在刺激隐核虫感染过程中,斜带石斑鱼MHCⅠα和β2m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皮肤、鳃、头肾和脾脏中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即鱼类MHC Ⅰ类分子可能参与了机体的细胞免疫,在抗寄生虫感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获得有活性的重组α-银环蛇毒素(alpha-bungarotoxin,α-BGT)融合蛋白。[方法]将质粒pGEX-α-BGT转入BL21(DE3)、BL21(DE3)plysS等宿主菌中确定最佳工程菌,并对工程菌进行诱导表达,优化可溶性蛋白的诱导表达条件。[结果]确定JP-α-BGT为表达工程菌,并检测到融合蛋白的表达;可溶性蛋白的最佳诱导表达条件:37℃重培养2.5h后,于22℃以0.50mmol/L的IPTG诱导4h,此时其可溶性融合蛋白的表达量达18.42%。[结论]该研究为后续融合蛋白纯化及α-BGT的分离纯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鸡β-防御素12(AvBD12)的生物学特性,试验采用RT-PCR方法从鸡脾脏组织中扩增到鸡AvBD12基因,其cDNA大小为198 bp,编码65个氨基酸。将该基因亚克隆到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体pProex HTa上,进行原核表达。Tricine-SDS-PAGE电泳表明,重组鸡AvBD12融合蛋白分子质量约为14 ku。对该重组蛋白进行纯化与体外抗菌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纯化后的重组鸡AvBD12融合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兔波氏杆菌有较高抗菌活性,对猪霍乱沙门氏菌和乳酸菌的抗菌活性较弱。高盐浓度对其抗菌活性有显著影响。该重组蛋白对鸡红细胞无显著溶血活性。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AvBD12基因在所测定的15个鸡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鸡γ-干扰素(ChIFN-γ)的免疫佐剂功能,构建ChIFN-γ与新城疫F蛋白抗原表位(NDV F2-3)的融合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方法]以头尾相连的方式构建鸡γ-干扰素基因与NDVF2-3的pET-32a重组质粒,经PCR扩增、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重组子在E.coliBL21细胞进行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表达的产物。[结果]获得了726 bpChIFN-γ与NDVF2-3融合基因,经原核表达,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35 000,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结论]ChIFN-γ与NDVF2-3串联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能有效表达,且融合蛋白具有一定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7.
β2微球蛋白(β2m)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分子的轻链部分,该蛋白的原核表达与纯化是制备MHC-Ⅰ类分子的首要条件。利用已经构建好的β2m原核表达载体pET 23a+β2m,在大肠杆菌(E.coli)中获得稳定表达。原核表达的β2m大部分在包涵体中,包涵体蛋白经充分洗涤、变性(尿素溶解)和复性,并以强阴离子交换柱层析(Q-Sepharose)纯化,获得SDS-PAGE纯的人重组β2m,W estern印迹法分析表明,该蛋白具有与抗人天然β2m抗体反应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谢昆  王传铭  林丽飞  王栋  李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138-7140
[目的]为鸡γ-干扰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发表的鸡γ-干扰素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从ConA诱导培养的鸡脾脏淋巴细胞中克隆鸡γ-干扰素基因,并在IPTG诱导下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菌。[结果]克隆的鸡γ-干扰素基因全长495bp,编码165个氨基酸,与国外克隆的鸡γ-干扰素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鸡γ-干扰素蛋白含有12个α螺旋,3个β折叠,7个β转角。它具有强抗原性,而第16~23位氨基酸无抗原性。重组蛋白的分子量约18kD,其经IPTG诱导表达4h后,表达量最高,表达产率高达25%。[结论]鸡γ-干扰素具有一定的抗原性,预示其在免疫反应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PCR技术,首先从A型产气荚膜梭菌菌株NCTC64609中扩增出α-毒素保护性抗原基因片段,然后从C型产气荚膜梭菌C58-1染色体基因组中扩增了930 bp的β-毒素基因,并将α-毒素基因和β-毒素基因插入融合表达载体pBV221中,获得了重组质粒pMCPAB,转化受体菌BL21(DE3),得到重组菌株BL21(DE3)(pMCPAB)。对重组菌株诱导的表达产物进行ELISA检测和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菌株可以高效表达α-β融合蛋白。免疫实验表明,表达产物免疫的小鼠可抵抗α-毒素和β-毒素的攻击。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简单、经济的重组人β防御素3(HBD3)制备方法,将HBD3序列插入类弹性蛋白(ELP)与△I-CM内含肽融合表达载体,将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20℃下用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在优化条件下进行相变循环,用内含肽自裂解活性释放目的蛋白,用琼脂扩散和最小抑菌浓度法测定重组HBD3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融合蛋白在重组菌中获得可溶性表达,第1轮相变循环的纯度为85.7%,再次相变循化的纯度达93.1%;内含肽裂解温度为28℃,孵育12 h裂解效率达90.3%;重组HBD3回收率达74.8%,产量为0.98 mg·L~(-1),纯度为92.6%,内毒素含量低于0.03 U·mg~(-1)(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说明基于ELP相变循化和内含肽自裂解的重组蛋白表达与纯化系统可用于重组}tBD3的规模化制备。  相似文献   

11.
鸡MHCⅡβ链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及其抗体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自行设计的1对引物,通过RT-PCR从鸡脾细胞中分别克隆了鸡MHCⅡβ链基因片段,大小为798 bp.核苷酸测序结果表明,与已登录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5%.将该基因片段插入含谷胱甘肽(GST)基因的质粒pGEX-4T-1,构建了pGEX-4T-1-chMHCⅡβ.经诱导表达,获得分子大小约为53 000的融合蛋白,其中chMHCⅡβ链大小约27 000.经亲和层析,获得纯化GST-β融合蛋白,进一步用此蛋白免疫小鼠,制备了鼠源抗鸡MHCⅡβ链抗体.经过琼扩和ELISA检测,表明该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鸡γ-干扰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发表的鸡γ-干扰素核苷酸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从ConA诱导培养的鸡脾脏淋巴细胞中克隆鸡γ-干扰素基因,并在IPTG诱导下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茵。[结果]克隆的鸡γ-干扰素基因全长495bp,编码165个氨基酸,与国外克隆的鸡γ-干扰素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鸡γ-干扰素蛋白合有12个α螺旋,3个β折叠,7个β转角。它具有强抗原性,而第16~23位氨基酸无抗原性。重组蛋白的分子量约18kD,其经IPTG诱导表达4h后,表达量最高,表达产率高达25%。[结论]鸡γ-干扰素具有一定的抗原性,预示其在免疫反应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克隆卡拉库尔羊TNF-α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并对TNF-α蛋白的抗原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TNF-α基因核酸片段,并克隆入pET-28b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株中表达.用电洗脱法纯化目的蛋白,并用免疫印迹法分析纯化蛋白的抗原特异性.[结果]重组质粒在BI21 (DE3)菌株中经IPTG诱导表达一个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9 KD的融合重组蛋白,原核表达质粒pET-28b-TNF-α表达的目的融合蛋白是以可溶的形式存在.用纯化的pET-28b-TNF-α免疫家兔,在免疫后的第45 d,Westem-blotting和琼脂糖扩散试验分析表明,表达的pET-28b-TNF-α能被家兔的阳性血清所识别.[结论]表达蛋白pET-28b-TNF-α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小鼠NF-κB p65亚基真核表达质粒。[方法]扩增NF-κB p65亚基,然后构建其真核表达质粒(m-NF-κB-p65-p EGFPC1),并通过PCR和测序验证重组质粒中p65亚基的正确性;然后提取无内毒素的质粒,转染Hep G2细胞,通过观测重组蛋白所融合的绿色荧光蛋白,检测目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CR产物的电泳结果显示,成功扩增了小鼠NF-κB p65亚基,成功构建了小鼠NF-κB p65亚基的真核表达质粒,将其命名为m-NF-κB-p65-p EGFP-C1。在真核细胞中,重组质粒可以成功表达小鼠NF-κB p65亚基融合绿色荧光蛋白的目的蛋白。[结论]重组质粒NF-κB-p65-p EGFP构建成功,为后续开展NF-κB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EgM123基因重组狂犬病SRV9病毒疫苗株,研究狂犬病病毒G基因、细粒棘球绦虫EgM123基因、eGFP基因重组质粒在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效果与蛋白免疫原性,为通过反向遗传学拯救eGFP标记EgM123基因重组狂犬病病毒,制备狂犬病-包虫病二联基因重组疫苗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将已构建的携带eGFP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狂犬病病毒G基因重组细粒棘球绦虫EgM123基因重组质粒(3033 bp)利用脂质体转染方法转染BHK-21细胞,使其在BHK-21细胞中表达出融合蛋白,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SDS-PAGE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Western blotting试验鉴定融合蛋白的荧光蛋白表达、融合蛋白分子量,鉴定其免疫原性。【结果】在转然后48 h可见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通过SDS-PAGE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结果显示,重组质粒在BHK-21细胞中表达获得分子量约为120KDa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将蛋白凝胶转移PVDF膜分别经狂犬病病毒G蛋白单克隆抗体、EgM123多克隆抗体、GFP单克隆抗体分别孵育,均在120KDa处可见抗原抗体结合条带。【结论】eGFP标记的狂犬病病毒G基因重组细粒棘球绦虫EgM123基因重组质粒在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出融合性蛋白,且具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6.
朱静文  余为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221-12222
[目的]获得研究鸡CD8分子的单克隆抗体。[方法]用自行设计的引物PCR扩增鸡CD8分子α链部分基因片段,构建2个原核重组质粒,该片段经原核表达和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最后将免疫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细胞上清液用ELISA检测。[结果]PCR扩增获得大小约为510 bp的基因片段。构建的pET-32a-CD8α导入大肠杆菌,诱导表达获得了大小为39 kD的融合蛋白H is-CD8α。融合细胞经亚克隆,其上清液用ELISA检测和筛选,获得1株稳定传代和分泌抗CD8α的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该株细胞被命名为C11。上清液的ELISA抗体效价达1:600。[结论]该研究以原核表达的CD8α为抗原制备了1株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7.
pEGFP-N1-hTERT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pEGFP-N1-hTERT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利用pC1-neo-hTERT和pEGFP-N1质粒构建重组质粒,通过双酶切鉴定、DNA测序分析验证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TERT)片段的准确性。将pEGFP-N1-hTERT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到大鼠胎儿神经干细胞(NSCs)中,通过绿色荧光蛋白间接观察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定位,通过RT-PCR、WesternBlot验证所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hTERT的正确性。[结果]所构建的pEGFP-N1-hTERT真核表达载体结构正确并能够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结论]该研究为建立大鼠永生化NSCs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枸建融合表达PPK和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表达载体pCAMBIA1302-PPK.[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大肠杆菌PP基因序列(L03719)设计引物,以E.coli DH5α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PPK基因,然后用In-Fusion@HD Cloning Kit将PPK基因克隆到pCAMBIA1302载体的Nco Ⅰ酶切位点.[结果]序列测定结果显示,pCAMBIA1302-PPK含有约2.0kb的PPK基因片段,说明PPK基因已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2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前.[结论]成功构建了融合表达PPK和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表达载体pCAMBIA1302-PPK.  相似文献   

19.
陆辉  朱善元  左伟勇  洪伟鸣  吴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509-1510,1522
[目的]探索猪α干扰素表达蛋白ab的抗病毒效果。[方法]通过测定猪α干扰素(PoIFN-α)表达的融合蛋白ab对接种水泡性口炎病毒(VSV)的牛肾细胞(MDBK)保护作用的效价,来研究其抗病毒效果。通过中和试验,测定保护50%细胞不产生病变所需PoIFN-α表达的融合蛋白ab的稀释度。[结果]PoIFN-α表达的融合蛋白ab具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稀释度1∶4.9的2.0μg/ml ab蛋白溶液即可保护50%细胞不产生细胞病变。[结论]猪重组α干扰素具有高活性、纯度高、无毒副作用、无药物残留等特点,其研制与开发对猪生产实践和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制备STAT-1α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STAT-1α蛋白的功能特性及探索STAT-1α与猪瘟病毒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从猪肾PK-15细胞中克隆出STAT-1α基因保守片段,与pET-32a(+)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转化原核宿主菌(Rosetta),进行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经纯化和复性浓缩后,免疫小鼠制备STAT-1α多克隆抗体.[结果]STAT-1α基因能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STAT-1o,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后的最佳体外诱导条件是IPTG 0.5 mmol/L、诱导时间6h,其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STAT-1α多克隆抗体具有高效特异性,与真核细胞PK-15细胞作用后,在PK-15细胞内能检测到STAT-1α蛋白表达,可观察到大部分细胞胞浆内有绿色荧光,但胞核内几乎无荧光,即STAT-1α主要定位在正常PK-15细胞的细胞浆内表达.[结论]制备获得的猪STAT-1 α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好,既能与原核细胞大肠杆菌(Rosetta)表达的STAT-1α反应,又能与真核细胞PK-15的STAT-1α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