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鹏  马守臣  孙瑞  王锐  李园园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0):4480-4484,4495
以河南省焦作市矿区为研究对象,结合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理论,针对矿粮复合区生态系统的特点,建立了该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矿粮复合区生态系统中的社会、经济、自然3个子系统共31项指标,反映了矿粮复合区生态系统的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的状况。采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对焦作矿粮复合区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焦作矿粮复合区的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为0.463,处于一般病态。最后,在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域的生态系统恢复途径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矿粮复合区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粮复合区农田生态系统健康涉及矿业、农业、环境、经济等多学科,是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分析生态系统健康内涵和矿粮复合区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影响因子基础上,结合指标选取原则,构建了矿粮复合区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矿粮复合区生态系统结构、经济、环境、生产力、可持续性、社会和恢复力7类30...  相似文献   

3.
开展煤粮复合区耕地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及其演化特征研究,有利于明晰区域耕地可保有容量与煤矿区生态修复预期目标。以典型煤粮复合区——江苏省徐州市沛北煤矿区2000、2004、2008年地球观测系统(SPOT)遥感影像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将研究区内耕地生态系统重新划分为未沉陷一般耕地子系统、沉陷未积水耕地子系统、季节性积水耕地子系统和常年淹水绝产耕地子系统等4类,进而对位于我国东部平原的徐州市沛北煤矿区范围内的耕地生态系统功能状态变化及其生态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煤粮复合区内耕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变化主要源自未沉陷一般耕地、沉陷未积水耕地子系统的面积减少与季节性积水耕地、常年淹水绝产耕地子系统的面积增加,2000—2008年采煤活动对煤粮复合区耕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产生了较大影响; 4类耕地子系统在2004—2008年期间产生的生态效应强度均远远小于2000—2004年,常年淹水绝产耕地子系统的面积变化对研究区耕地生态效应的贡献率最大。结果可为我国东部平原高潜水位煤矿区耕地生态系统演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土地利用冲突判别矩阵,研究了云南省红河县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的类型和等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耕作适宜性和建设适宜性的叠加可以将红河县的耕地分为潜在冲突区、耕作优势区和建设优势区3种类型,潜在土地利用冲突主要发生于潜在冲突区,该区耕地面积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55.78%,说明红河县发生土地利用冲突的风险较高;潜在土地利用冲突可以分为高度冲突、中度冲突和低度冲突3种类型,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19.04%、31.01%和5.73%,说明红河县发生中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冲突的风险较高;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率、提高耕地的质量和控制农村居民点规模、控制水土流失分别是3类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类型区降低土地利用冲突发生风险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从功能冲突的角度出发,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三大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突变级数法和土地利用冲突指数公式分析土地利用冲突强度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 2004—2016年辽中南城市群城市间土地利用冲突强度、变化趋势及变化幅度存在明显差异;(2)研究区土地利用冲突强度存在明显空间分布特征且变化明显,除2004年外,土地利用低度冲突区处于城市群的中心地区,且在研究期内呈现出向西部和南部扩大的趋势;(3) 2016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冲突的主导因素是人口密度、经济发展和对经济发展的信心、自然资源禀赋以及环境压力。据此认为,辽中南城市群应采取差别化的冲突权衡措施,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提升人们对经济发展信心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以实现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环境功能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丘陵山区土地利用冲突评价及调控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展丘陵山区土地利用冲突评价可为土地利用调控优化与空间管控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支撑.以重庆市江津区2009年和2016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风险评价方法测算土地利用冲突综合指数,对冲突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土地利用调控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冲突等级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稳定可控、一般冲突、中度冲突、重度冲突,冲突等级空间格局呈现"一江一河三区"集中连片的分布规律. 2)江津区不同海拔下的土地利用冲突呈现出规律变化特征,海拔越高,冲突程度越小,冲突地类随冲突程度发生相应变化. 3)江津区土地利用冲突指数全局的正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 2016年热点区与冷点区较2009年都有所增加,集聚态势随着时间推移进一步加强. 4)基于江津区不同海拔下的土地利用冲突等级,提出3种土地调控优化策略,引导土地利用空间协调发展,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生态冲突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生态冲突是指耕地、建设用地对生态用地的占用,包括耕地冲突、建设用地冲突和综合土地利用生态冲突3类。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基于生态安全视角,对其2015年的土地利用生态冲突进行强度测度、进行分区并提出分区调控对策,以期为研究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促进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结果表明:(1)冲突强度分为重度冲突、高度冲突、中度冲突和轻度冲突4级,耕地冲突强度大致以长江干流为中心,冲突强度呈现出由河流向周边递减的趋势;建设用地冲突强度以重庆市市中心为圆点,冲突强度呈现出由内向外的圈层式递减分布模式;整体上来看,三峡库区(重庆段)大部分区域属于轻度与中度冲突,重度与高度冲突所占面积较小;(2)采用主导标志法、二阶聚类分析法等把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生态冲突分为2级:得到4个一级土地利用生态冲突区和9个二级土地利用生态冲突区。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非粮化现象,准确提取耕地非粮化信息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西省鹊岗村等村落为例,采用实地勘测和卫星遥感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实地调研回收的240份问卷及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获得了研究区的居民经济状况及土地利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不同区域耕地非粮化现象的分布特征、产生原因及管理对策。研究发现,不同研究区耕地非粮化程度稍有差异,同时样本的分布呈空间集聚态势。此外,农户为谋求经济发展主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导致研究区内的主要的土地覆盖变化过程为:耕地转变成菜地、果园等。获取更多实时、多维、典型的数据,更有利于监测和管控土地覆盖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农户长效增收,完善现代农业产业园利益联结机制。本文基于江苏G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户和企业实地调查,对园区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模式以及带动农户增收情况进行调查,并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对影响农户增收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园选择“龙头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模式的农户较多;“龙头企业+农户”和“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2种利益联结模式均能显著增加农户收入,且“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利益联结模式能带动更多农户增收5万元以上;农户自身文化程度、对利益联结模式的了解程度、农田补贴等对农户增收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据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合作社可作为中介组织发挥利益联结作用,促进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模式;通过宣传和培训等途径,加强农户对利益联结模式的了解,提升农户分享利益联结红利;产业园应大力引进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增强企业对农户增收的带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利益相关者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土地流转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农村土地流转也是各利益主体相互博弈的过程,由于利益诉求不同,容易产生冲突。对政府、农户、土地受让方、中介组织的利益诉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信息传递不畅、责任不清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加强土地流转的监管力度、鼓励中介组织参与、尊重农户个人意愿等方面来确保农村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煤-粮复合区概念的提出、研究背景和现状,对现有的采煤沉陷预测系统的预测方法和功能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它的不足,指出现有的采煤沉陷预测系统不能满足煤-粮复合区耕地破坏预测的需要。在现有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煤-粮复合区耕地破坏预测系统进行了构建,提出了系统设计的目标和需求,对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能以及系统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论述。通过建立煤-粮复合区的耕地破坏预测系统,满足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煤矿区耕地管理的需要,为解决煤炭资源开采和耕地保护的矛盾提供技术支撑,从而达到国家煤粮兼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松散的利益联结模式导致新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不能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企农问题越来越严重。将新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概括为四种,分别为"企业+农户"、"企业+中间组织+农户"、"企业+基地+农户"、"股份制",具体分析了每一种模式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改善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模式的建议,以期为企业和政府进行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吉林省公主岭市292个玉米种植农户的投入产出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农户的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并按照收入结构将农户划分为不同粮作经营类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生产效率值从高到低依次是纯粮型、兼粮1型、兼粮2型和非粮型。然后从农户的心理因素、投入要素及增产技术选择角度分析了效率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德钦县云岭乡葡萄产业发展具有传统的历史,在打造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热潮中,云岭乡葡萄产业的发展再次进入社会各界的视野.立足于云岭乡葡萄产业的发展背景,以农民利益诉求“八年葡萄收购价不变”为切入点,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视角,分析了各利益相关群体在葡萄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与冲突行为.政府、农户、酒业公司与农民组织是最为重要的利益群体,他们的合作和冲突行为决定着葡萄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通过搭建农户与政府、酒业公司、农民组织等四方利益相关群体协调沟通平台,构建四方利益协调机制,从而实现云岭乡葡萄产业的良性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宁夏生态移民迁入区相比迁出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多发生改变,致使部分农户在迁出区使用的种植养殖技术在迁入区的农业生产中不再适用。采取问卷形式对130户移民进行搬迁前后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年收入以及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土地类型由移民前的耕地、荒草地为主变更为移民后以耕地、蔬菜大棚、养殖用地为主,农户土地收入的主要来源也由迁出区的耕地变为迁入区的养殖用地和蔬菜大棚种植;在移民前后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的普及率总体较低,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以及更新较慢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今后加大养殖技术、蔬菜大棚种植技术、水田及水浇地种植技术以及农田灌溉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是宁夏应对生态移民工程后民生改善问题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不断发展,企业与农户在乡村旅游开发中成为主要角色。乡村旅游经济的利益共生关系中,制度保障、利益共享以及利益分配都是企业和农户双方进行合作的重要条件,利益趋向的双方主体欲达成合作,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必须针对乡村土地制度、农户利益需求、乡村旅游开发的本地特色、市场现状等方面深入了解分析,从农村土地、农村产业、农民生活三个方面着手促进企农合作。本文通过多案例对比,分析袁家村与龙头村、绥阳鸣村、塘山村的乡村开发实例,探究乡村旅游开发中企业与农户间的合作机制,为促进乡村开发,企农合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天津农业科学》2016,(2):39-42
塔里木盆地矿-农复合区是我国矿产资源的主要供给地之一,为我国经济建设、工业发展等输送了大量的能源,但当地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等却仍相当落后,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笔者结合塔里木盆地矿产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塔里木盆地矿-农复合区完善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促进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使矿-农复合区区域的矿产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相似文献   

18.
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研究区,采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景观组分贡献率入手,剖析景观组分对局地景观格局变化的贡献程度,实现对土地利用突变情景识别,其结果表明:农业景观与城市等人为景观竞相作用、农业比较效益差异与农业市场竞争、农户宜人和宜居的生存空间土地利用意识逐步成熟是导致研究区土地利用突变最主要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研究区,采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景观组分贡献率入手,剖析景观组分对局地景观格局变化的贡献程度,实现对土地利用突变情景识别,其结果表明:农业景观与城市等人为景观竞相作用、农业比较效益差异与农业市场竞争、农户宜人和宜居的生存空间土地利用意识逐步成熟是导致研究区土地利用突变最主要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农业现代化推进和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促使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形成了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矛盾的利益共同体。在共同体内部,企业与农户在利益分配方面是互相冲突的,而对外来说,企业作为产业链的引领者,其效益则会对农户产生影响。探索研究农企之间的合作模式,减少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实现两者利益之间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