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中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东亚至澳大利亚、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为了加强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保护,东营市人民政府于1990年12月批准建立黄河三角洲市级自然保护区;1991年11月被山东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10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境内的黄河入海口处,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3万公顷,其中核心区5.94万公顷,缓冲区1.12万公顷,实验区8.24万公顷。其区域分两部分:南部区域位于现行黄河入海口,面积10.45万公顷;北部区域位于1976年改道后的黄河故道入海口,面积4.85万公顷。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自2002年开始实施3333hm2湿地恢复,2005年又实施了6667hm2湿地恢复,本文对湿地恢复后鸟类种类、分布、多样性变化等进行研究,探索湿地恢复区水位、植被等对鸟类的影响,以鸟类为指标体现湿地恢复的效果,对今后湿地恢复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建文 《林业科技》2015,40(3):52-55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建立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将成为保护湿地的长效机制.本文以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概述了保护区基本情况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工农业生产活动频繁,湿地退化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保护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阐述了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对保护湿地,持续利用湿地资源,充分实现公共资源的生态服务价值,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并针对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建立相关法规条例,创建适合本地区的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同时强调加强监督管理和宣教工作,促进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4.
生境更新与调整策略的提出,为湿地保护提供了新的指导。它突破了传统静态、被动的湿地保护模式,将湿地保护纳入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中,通过加强生境的更新与调整来保证湿地生境的稳定,从而保证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该思路的提出对我们以保护物种为目的,忽视生境保护的作法具有重要批评意义,并修正以前静态、封闭的保护模式。它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解决自然保护与生产发展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可能会成为今后湿地保护的方向和目标。本文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中该理论的运用.阐明此理论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自2008年以来,在黄河三角洲保护区内对1 200 hm2的湿地开展网格法湿地恢复,同时在湿地恢复区观测湿地水文、植物、鸟类等指标,并与2007年(恢复前)和2010年(恢复后)的相同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湿地恢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表现为:恢复前,湿地水域面积比例为0.53%,恢复后增加到11.82%;湿地野生高等植物恢复前和恢复后分别为14种和20种;湿地野生鸟类在恢复前和恢复后分别为47种和64种。  相似文献   

6.
《绿色科技》2012,(2):81
我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后,党和国家对湿地保护管理给予了高度重视。20年来,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目前,我国已有41个湿地分六批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相似文献   

7.
"候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一种对于回归的承诺。"雅克·贝汉在《鸟的迁徙》这样写道。自古至今,我们的祖先便对鸟类的飞翔和迁徙充满惊奇。《吕氏春秋》便有了对候鸟迁徙的记录:"孟春之月鸿雁北,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原生湿地生态系统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以来,保护区加大科研力度,实行依法治区,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使这片新生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保护了这片新生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性、完整性和科学性。但由于多年来油田在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及毗邻区的开发,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面临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不采取措施,长此下去,将会产生一系列生态和环境问题,使区域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脆弱。为了保护好这块国际重要湿地,多年来,我们加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演化监测…  相似文献   

9.
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湿地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它具有丰富的动植物种类、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被称誉为地球之肾。1971年2月2日,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公约规定各缔约国应指定其领土内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并给予充分有效的保护。据统计,自1992年中国加入湿地公约以来,已先后有37个湿地分5批列入了该名录。那么,中国的国际重要湿地有哪些?  相似文献   

10.
在6月11日举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衡水湖湿地保护与发展”北京高峰论坛上,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说,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已经取得重大成绩。到2008年底,全国已建立了550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80处湿地公园和36处国际重要湿地,基本形成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国际重要湿地、湿地公园等相结合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1790万公顷、约49%的自然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类型及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索目前向海湿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向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利用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12.
《防护林科技》2009,(2):F0004-F0004
三江自然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的东北角,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合的三角地带,北隔黑龙江,东隔乌苏里江与俄罗斯毗邻。集湿地、森林和草甸为一体,形成东北亚北部比较完整的原始湿地生态系统,是东北亚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停歇地和繁衍栖息地。国际重要湿地面积164000hm^2,属内陆高寒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保护对象是以水生和陆栖生物及其生境共同形成的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3.
对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形目鸟类迁徙规律的研究发现 :目鸟类不同种的迁徒时间、顺序是较为固定的 ,并具有各自的高峰期 ;就其群落而言 ,也有迁徙高峰期出现 ,并且在其迁徙过程中 ,受各种自然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连续4 a对向海湿地迁徙鸟类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整体生境呈缓慢恢复态势;以2005年为调查基准年,2006年2、007年、2008年迁徙鸟类的种类分别增加了8.6%、11.4%、10.0%,种群数量分别增加了87.8%、75.5%、59.8%,迁徙鸟类的种类和种群数量呈增加趋势。自然力作用的湿地缺水旱化和人畜活动仍是影响迁徙鸟类生境的2个主要原因。加强湿地生境保护、开展湿地功能恢复与提高技术的研究、开展迁徙伤病鸟救治、建立多方合作保护体系等是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白敬  张丽红 《中国林业》2010,(13):36-36
<正>内蒙古乌梁素海湿地是由黄河改道而形成的河迹湖,总面积600平方公里,是地球上同一纬度最大的湿地、世界八大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节点。为了保护乌梁素海湿地  相似文献   

16.
尕海则岔保护区是199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247431公顷,其中核心区39095公顷、缓冲区81157公顷、实验区127179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黑颈鹤、灰鹤、黑鹳、大天鹅及雁鸭类为主的候鸟及其栖息的湿地生态系统,以紫  相似文献   

17.
《绿色大世界》2012,(2):81-81
我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后,党和国家对湿地保护管理给予了高度重视。20年来。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目前,我国已有41个湿地分六批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相似文献   

18.
文章调查报道岱海的鸟类资源,并对湿地鸟类的保护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共观察记录到68种鸟类,录属于14目27科50属。鸟类组成以鸻鹬类、雁鸭类和鸥类为主体类群。候鸟有56种,占总数的82.4%,其中夏候鸟有43种,旅鸟有13种;留鸟12种,占总数的17.6%。55种繁殖鸟类中古北种有38种,占繁殖鸟总数的69.1%,区系上明显以古北界成分为主。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二级保护鸟类白琵鹭、大天鹅、白尾鹞、红脚隼、属世界受胁鸟类鸿雁以及《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的未定濒危级别种黑尾滕鹬等7种。  相似文献   

19.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2月2日在2008年“世界湿地日”庆祝活动上宣布,2008年中国新增6块国际重要湿地。新增的6块国际重要湿地是:上海长江口中华鲟湿地自然保护区、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洪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20.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2月2日在2008年“世界湿地日”庆祝活动上宣布,2008年中国新增6块国际重要湿地。新增的6块国际重要湿地是:上海长江口中华鲟湿地自然保护区、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洪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