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分别构建无植物、种植伞草、种植黄菖蒲以及伞草和黄菖蒲组合种植的四种人工湿地系统,通过对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的测定和分析比较了成都地区不同人工湿地的污水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试验期间组合植物人工湿地对NH4+-N、TN、TP去除率均约为50%左右,黄菖蒲人工湿地对NH4+-N、TN、TP去除率均约为42%左右,伞草人工湿地对NH4+-N、TN、TP去除率均约为35%左右,无植物人工湿地对NH4+-N、TN、TP去除率均约为30%左右。  相似文献   

2.
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结果显示: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中NH+4-N、TN、COD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2.9%、59.1%、65.1%和76.0%,出水基本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污染物的去除率受季节和温度的影响,其中,NH+4-N、TN和COD的去除率受季节变化影响显著,而TP的去除率受季节变化影响不明显.以石膏作为人工湿地的添加剂可有效弥补因基质净化能力降低而导致TP去除率下降的缺陷,强化了人工湿地对TP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工程数据,研究了常规型表流湿地工程和复合型表流湿地工程对CODMn和NH3-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常规型表流湿地工程和复合型表流湿地工程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2%和14%,对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8%和69%。湿地内植物系统对CODMn的去除效果有限,是去除NH3-N的主要动力,尤其是沉水植物系统。  相似文献   

4.
季节变化对潜流人工湿地除磷脱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季节变化对潜流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以红砖作为基质、美人蕉作为湿地植物构建了潜流人工湿地,并对其不同季节的脱氮除磷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人工湿地对NH4+-N和TP的去除效果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在夏季达到最高,二者均约为80%左右,冬季最低,其中NH4+-N去除率约为10%,TP去除率约为20%;NH4+-N和TP的去除率随季节变化由高到低的顺序均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南方平原湖区养殖池塘水质改善和养分循环再利用,将养殖池塘和种植池塘通过田间工程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复合系统,并进行了莲藕不同生育期的滞留和面流试验。结果表明,养殖水在藕塘滞留可有效消减其中的TP、TN、NH+4-N、NO-3-N、NO-2-N和CODMn,其去除率随滞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鱼塘水通过藕塘表面流处理,对TP和TN的去除率表现为休眠期成株期结藕期,对NH+4-N、NO-3-N、NO-2-N和CODMn的去除率表现为成株期休眠期结藕期;在藕塘表面流处理鱼塘水时,TP、TN、NO-3-N、NH+4-N的去除率随运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系统运行6h后去除率分别达到13.89%、11.43%、11.02%和5.73%;与对照鱼塘相比,与藕塘联合运用的鱼塘水质明显要好,其中TP、NO-3-N、TURB和SD等水质指标有极显著改善,TN、NH+4-N和CODMn等指标得到显著改善。鱼塘养殖和藕塘种植可以结合,鱼塘水通过藕塘异位处理可以得到改善,并使鱼塘水中养分得到再利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定量研究人工湿地集成工程的水质水生态作用,以深圳市洪湖公园人工湿地集成工程为例,系统监测了2006-2014年的人工湿地进出水水质、湖泊水质,以及湖泊水生生物状况,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工程出水水质较好,除NH3-N外,主要水质指标均可以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人工湿地出水经过洪湖公园内的多水塘系统、水生植物系统后,水质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浮游植物种类呈现下降的趋势,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物种数明显增加、结构呈现复杂化趋势;湖体内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呈现一定的时间差异性和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以石佛寺人工湿地为研究背景,通过对湿地水质进行长期监测,来研究人工湿地对辽河水质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石佛寺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有机物、溶解氧与营养盐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对CODMn、CODCr和BOD5的去除率最高可分别达到48.3%、66.5%和65.8%;部分时段湿地出口处DO比入口有所降低,但比建立人工湿地前DO浓度高,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需要消耗溶解氧;在汛期对NH3-N、TN和TP的去除率最高可达78.1%、88.2%和72.0%。汛期出口水质基本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符合《辽宁省水功能区划》石佛寺水库水质级别为Ⅲ类的要求。2012年水质状况良好,但部分去除率出现负值,说明要加强水生植物衰败后的管理,防止对水质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8.
黑土洼潜流人工湿地净化水质效果总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4—2009年黑土洼人工湿地水质长期监测资料,对人工湿地整体系统以及潜流湿地中3个不同净化区的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水质去除率平均达到40%以上,水质由进水Ⅴ—劣Ⅴ类水质,达到出水水质Ⅲ—Ⅳ类,整体水质净化效果较为明显;人工湿地在常温期(6月1日—10月15日)的水质净化效果要优于过渡期(3月15日—6月1日)和低温期(10月15日—3月15日);在潜流人工湿地的3个净化区中,Ⅰ区水质净化效果最好,其次为Ⅱ区和Ⅲ区;此外,在潜流湿地单元中,一级植物碎石床净化水质,总体上达到总去除率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9.
城市雨洪径流中污染物是城市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一个重要的污染源,为了控制城市雨洪造成的污染,采用草坪覆盖的垂直替流式人工湿地,处理收集到的马路径流雨洪中的污染物,结果表明,这种结构的湿地对NH3-N、NO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0%~80%、40%~80%;并且随着草坪湿地含水率的增加对NO-3-N的去除率也随之升高.同...  相似文献   

10.
美人蕉对泰达高含盐再生水景观河道水体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空白对照和种植美人蕉2组处理系统,研究了美人蕉对泰达景观河道含盐再生水的净化效果以及水力停留时间(H RT)对水体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H RT对水体中污染物COD、TN、NH3-N、NO3-N、TP、PO4-P的净化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各主要污染物去除率随H RT的变化范围为COD的去除率19.64%~45.09%,TN的去除率为17.52%~63.05%,NH3-N的去除率为23.24%~82.47%,NO3-N的去除率为15.67%~62.43%,TP的去除率为24.20%~61.59%,PO4-P的去除率为20.69%~62.26%。水体中TDS含量在4500~6786 m g/L范围内对美人蕉及其水处理系统的净化效果没有影响;美人蕉系统的pH值均比空白对照组的低。由于美人蕉根系和微生物的吸收与分解作用,在水体中种植美人蕉能明显改善水质净化效果,对水体pH值控制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3年的植物试验、覆盖度试验、水力负荷试验、水力停留时间试验,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水质指标值所占权重,对华北地区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运行方案进行了研究,以期最大限度获得潜流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水质净化能力,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得出常温运行期、低温运行期和过渡期的较优方案,可供中国北方地区潜流人工湿地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态沟-湿地系统对稻田排水中氮素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灌排调控下生态沟-湿地系统对稻田排水中氮素的原位削减效果,探讨低碳氮比对于系统氮素去除效果的影响.依据大田试验观测资料,分析了控制灌排模式下生态沟-湿地系统水体中氮素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和碳氮比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控制灌排模式下生态沟-湿地系统对稻田排水中氮素去除效果显著,施肥后排水中TN,NH4+-N和NO3--N质量浓度出现峰值,在农沟拦蓄后质量浓度大幅下降,氮素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3.9%,67.8%和83.2%.进入湿地再次净化后,氮素质量浓度进一步降低,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7.7%,44.3%和82.0%.控制灌排模式下系统水体中有机质对水环境影响较小,水体碳氮比水平总体偏低.控制灌排模式下生态沟-湿地系统很好地实现了对氮素的原位削减,低碳氮比对于系统氮素去除效果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南方农田灌溉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长乐基本农田示范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采集化验灌溉水样品,依据国家标准确定其污染程度和主要污染物。在综合考虑各种水污染修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经济技术可行性后,结合当地实际条件,选用多级表面流人工强化湿地系统治理灌溉水有机污染,最后对人工湿地的修复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农田灌溉水的SS、COD和氨态氮污染物质量浓度削减率分别为91%、59%、49%,出水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和地表水Ⅴ类水质要求,保证了灌溉水水质,提高了作物产量与品质。同时,生态修复措施恢复重建了河道湿地的生态功能,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石佛寺人工湿地对矿业活动所产生的矿业污染物是否具有净化效果,采用模糊模式识别评价法,选取由矿业活动所产生的5个主要污染物作为评价因子,建立了模糊模式识别水质综合评价模型,对石佛寺人工湿地2014年汛期和非汛期进口、中间和出口水质进行评价。分析了各断面水质级别及其特征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石佛寺人工湿地对矿业活动所产生的污染具有明显的净化效果,且汛期好于非汛期。该方法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水质现状及水污染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5.
在2010年5—10月份对辽河水中及土壤内氮素进行监测,并对不同区域净化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不同区域对氮素的去除作用,研究了辽河湿地系统对水中和土壤中各种形态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湿地各分区内,水中氮素的污染以铵态氮为主,湿地对铵态氮的去除能力较强,变化幅度最大的时期出现在6—8月份。水中铵态氮与全氮的相关性极显著。随着沿途湿地植物的吸收、微生物的降解以及水体自身的稀释,铵态氮不再是水中氮素的主要赋存形态。土壤中氮素的分布在时间上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规律性,呈不规则的"M"形的双峰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解决包头南海湿地氮磷等营养元素富集的问题,提升包头南海湿地的水质。【方法】于2017年7—9月,在包头南海湿地构筑了一段由3种水生植物单独或混合种植的人工浮岛,并对浮岛的水质进行跟踪监测。【结果】经过92 d的试验处理,风车草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36.02%,可以使水体中TN质量浓度提高到地表水Ⅴ类标准;风车草+水葱+千屈菜对TP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41.61%,可以使水体中TP质量浓度从地表水Ⅴ类标准提高到Ⅳ类标准;对CODcr去除效果最好的是风车草+水葱+千屈菜,去除率为27.01%。对浮游藻类抑制效果最好的是风车草,可以有效抑制水华束丝藻。【结论】混合植物人工浮岛比单一型人工浮岛去除氮磷等有机物的效果要好,尤以风车草、水葱、千屈菜3种植物混合组成的人工浮岛对氮磷等有机物的效果最好。风车草、水葱、千屈菜可以作为包头南海湿地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的浮岛栽培植物来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宁夏灌区水面植稻净化农田退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浮床技术,将水稻移栽到农田退水水面,利用农田退水进行水稻无土栽培。试验设置引入农田退水的培养池中植稻和退水沟中水面浮床植稻二种栽培方式,并以大田栽培水稻为对照,研究水稻生长状况及对农田退水的净化效果及水稻籽粒品质状况。试验结果表明:①水面浮床植稻对农田退水具有很好的净化作用。在培养池中,农田退水TN的去除率可达...  相似文献   

18.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对高盐再生水氮磷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的构建,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含盐再生水景观河道水体氮磷去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对氮磷具有较高的去除率,TN、NO-3-N、NH+4-N和TP、PO4-P的去除率分别为:66.90%、76.72%、3.98%、68.22%、79.31%;水体中全盐量(TDS)浓度在4891~4796 mg/L范围内变化,说明河道洗盐基本结束;整个河道植物生长茂盛,生物量倍增,没有出现受盐胁迫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