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汉文 《食用菌》1999,21(1):13-14
长期以来,我国银耳制种分离方法上强调“专一性”,也就是银耳菌丝和羽毛状耳友菌丝(又称香灰菌丝)的专一性。分离时,必须在同一耳木或同一袋木屑培养基上,分别获得银耳纯菌丝(包括酵母状分生孢子)和耳友菌丝进行合交。而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耳木或不同木屑培养基获得的两种菌丝,不能随意交合,否则就有失败的可能。因此,这种“专一性”的分离制种方法成了传统。  相似文献   

2.
银耳菌丝原生质体分离和再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菌株Tr01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菌龄、溶壁酶浓度、酶解温度、稳渗剂对银耳工力丝在的原生质体产量及不同稳渗剂对原生质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分离的最佳条件为:菌丝菌龄9天,酶液浓度2%,稳渗剂0.4mol/L硫酸镁,在34℃下酶解4h,原生质体以0.4mol/L甘露醇作稳渗剂再生率较高,为1.13%。  相似文献   

3.
1银耳纯菌丝分离操作技术 单独分离银耳纯菌丝和香灰菌丝,然后进行交合培养的母种,具有适应性好、抗逆力强、朵形美、产量高而稳的优点。可以利用两种菌丝的不同耐旱力,制定银耳纯菌丝分离方法:将新鲜银耳分离材料的基质,通过干燥器逼干,使不耐旱的香灰菌丝先行枯死,进而分离获得耐旱存活的银耳纯菌丝(图1)。  相似文献   

4.
用单孢分离、基本分离和组织分离获得银耳菌,银耳菌的纯培养与伴生菌长在一起成为银耳母种。在三种方法中,以单孢分离获得的银耳原基、基内菌丝与伴生菌配制的母种质量好,成功率亦高。基内分离纯培养的方法不如单孢分离的方法好,基内分离银耳菌丝和伴生菌的混合物,得到的母种质量不稳定。组织分离的方法不能采用。  相似文献   

5.
6.
银耳母种分离 ,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难以攻破的“神秘”技术。一直由科研部门分离母种 ,其操作方法 ,从耳基中提取组织块 ,置于“玻璃干燥器”中脱水逼干 ,提取纯白菌丝 ,然后再提取耳友菌的香灰菌丝 ,进行交合培育母种。这种分离方法 ,时间较长 ,通常需要 4 5~ 50d ,方能得  相似文献   

7.
银耳菌种分离的两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钟长科 《食用菌》2014,(2):24-25
<正>银耳是古田县特产,2012年全县栽培银耳规模达3.68亿袋,其产量达到28万t,占全国的90%以上。全县每年需要的银耳菌种达1000万瓶以上,因其品种的特异性,目前银耳菌种的制件方法主要采用组织分离和基内分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较少采用纯菌丝分离法。近几年来,笔者在银耳菌种分离生产方面进行一些探索。现总结如下:1培养基制备银耳菌种培养基的配方较讲究,必须采用纯度较高的白楠树木屑,白楠木砍后任凭风吹雨打半年以上,切片,晒干,  相似文献   

9.
吴珂 《食用菌》2008,30(3):22-23
针对杨口蘑菌丝体分离困难,分离成活率低问题,采用4种培养基配方,对张家口地区杨口蘑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结果表明,菌褶为最佳分离部位,获得慢生型菌丝体分离菌株,从菌柄基部获得3支快生型菌丝体分离菌株,杨树枝叶浸汁+PDA培养基为最佳培养基。  相似文献   

10.
野生松乳菇菌丝的分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松乳菇的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对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分别接入不同配方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试验,获得松乳菇试管母种,菌褶分离成功率25%,柄基分离成功率80%,柄与盖交界处分离成功率33%,并将母种扩大培养成再生母种,对所获菌丝体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对野生柳黄蘑子实体分离部位、菌丝体分离培养基质、菌丝体生长温度、培养基酸碱度试验,结果表明:野生柳黄蘑的菌褶和菌柄交界处部位是最佳的组织分离部位;小麦-蛋白胨培养基为最佳母种培养基。菌丝体适宜生长的温度10~28℃,最适温度是24℃;柳黄蘑菌丝体适宜酸碱度pH6.0~8.0,最适酸碱度范围pH6.5~7.0。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利用同一自然野生银耳耳木上各真菌菌丝之间不同生长条件,生长速度和生长周期来逐步淘汰有害菌,获得有益纯净野生香灰菌丝的方法。并与不同银耳菌丝作亲合试验,而获得好的混合银耳菌种,为野生香灰菌丝的驯化及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1母种分离的种耳标准 银耳母种分离的种耳,来源于野生和人工栽培。野外采集标本时,必须注意生态环境,特别是植被和植物群落组成;了解其采集地的基质、气温、地温、湿度、光照强度等,为驯化提供原始参考资料。各地科研部门驯化银耳菌种已取得成效,许多菌株已有大面积人工栽培,成为定型的速生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14.
单孢分离器分离食用菌单孢菌丝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食用菌生产的蓬勃发展,如何培育优良菌种,以满足社会需求愈来愈受到真菌工作者的重视。在真菌育种中,无论是常规育种还是杂交育种,获得单孢菌丝是食用菌育种的重要技术手段。国内在这方面已做了很多工作,但简单易行且准确度高的方法并不多。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三种菇子实体不同部位组织分离培养菌丝生长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三种菇(紫孢侧耳、香菇、金针菇)子实休不同部位组织分离,在三种培养基内菌丝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同一菇子实体的不同部位组织分离,在同一培养基内菌丝生长速度及长势存在着差异,而且不同培养基对三种菇子实体的不同部位组织分离培养菌丝的长速和长势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紫色丝菌菌丝子实体部位纯种分离、母种培养基质筛选、菌丝体生长温度试验、培养基酸碱度试验,结果表明:野生紫色丝膜菌菌褶部位是最佳的组织分离部位;加入牛肉浸膏培养基为最佳母种培养基。菌丝体适宜生长的温度10~28℃,最适温度是25℃;菌丝体适宜pH 6.0~8.0,最适pH 6.5~7.0。  相似文献   

19.
薛琎 《食用菌》1995,17(5):27-28
竹荪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我市地处大别山区,自然条件适宜,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竹荪生产,为摸索竹荪菌丝体适宜生长的基质,我们进行了本项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菌种 ①贵竹:贵州农学院植保系提供。②上竹: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提供。均属长裙竹荪。  相似文献   

20.
通江段木银耳适栽菌株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江县是中国银耳之乡,其产品均为段木生产,与袋料栽:暗银耳有着质的差别。历年来,通江银耳销售均呈供不应求势态,近几年来干耳销售价稳定在70~80元/k,是传统的名优特出口产品。但是传统的通江段木银耳生产对菌种有着很大的选择性,不同的品种其生产性状不一样的。现将我县生产中使用的4个银耳菌株在菌种培养过程和段木出耳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