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块菌生态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综述了气候,土壤,微生物区系等自然条件与块菌生长的影响关系,总结了块菌共生的常见宿主树种,并就块菌对杂草克生性及其子囊果营养吸收等的有关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笔者的《意大利块菌考察见闻》在《中国食用菌》刊登之后,收到了许多热心的读者的来信,其中许多人在信中要求对块菌采集方面的知识作进一步介绍。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笔者根据自己的采集经验,并结合有关文献,对在我国的条件下的块菌采集方法作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 Vittadini)、夏块菌(T.aestivum Vittadin)i是经济价值较高的菌根食用菌。本文对印度块菌、夏块菌与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et Zucc).合成菌根苗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印度块菌、夏块菌孢子液接种化香树苗后,第三个月发现已形成根尖淡乳色,基部淡黄色、黄褐色的外生菌根。外生菌根为单轴状、羽状和不规则分支状,单根菌根长300μm~4 000μm,直径为200μm~500μm;平坦或从菌根延伸出外延菌丝。印度块菌与化香树形成的外延菌丝为透明、半透明、絮状。夏块菌与化香树形成的外延菌丝为黄绿色、羊毛状。菌根老化后变暗褐或萎缩;两种块菌与化香树形成的菌根在显微镜下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唐平  柳成益  杨梅 《食用菌》2014,(3):70-72
通过对不同成熟度、不同温度、不同装框质量和不同损伤种类的块菌进行冷库保鲜技术研究,结果显示:块菌孢子成熟度大于85%,温度3~5℃,装框质量20 kg/框、无人为损伤的块菌保鲜效果较好,块菌保鲜时间50 d,损伤率低于8%。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 Cooke et Massee)在定名、分布、分子系统学、遗传多样性、生物化学、生活史及人工栽培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如目前野生印度块菌无法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求、尚未获得人工培育的菌种等,并提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资源的研究、建立适宜的保护机制、进行科普宣传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系统发育分析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和辽宁省采集的块菌属(Tuber)标本。结果表明:该“黑块菌”在形态特征上与印度块菌(T.indicum)较为相近,在系统发育树上均位于印度块菌复合群所在的分支,但采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和牡丹江市的样品分别位于不同的亚分支,辽宁省朝阳市的样品与齐齐哈尔地区的样品亲缘关系更近。结合宿主植物与地理位置等数据,本文将其定义为印度块菌的不同地理生态型。本研究是印度块菌在黑龙江省的首次发现,拓宽了对印度块菌资源分布范围的认识,对深入研究块菌属生物多样性与地理分布型及指导菌根合成、人工种植均具有较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菌种的退化及复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菌种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栽培结果,是产生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好的菌种总是因为其自身的生理因素、环境因素或人为因素而产生退化现象。本文就菌种退化原因,如何保持菌种的优良性状及其复壮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黑孢块菌一级菌种培养基,二、三级菌种培养基和酸碱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黑孢块菌生长的一级母种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添加马尾松松针浸出液为佳,pH值为7.6;二、三级菌种培养基为阔叶树木屑添加麸皮及微量矿物质。  相似文献   

9.
10.
11.
介绍了楚雄州概况及州内天然块菌的种类和分布情况,根据楚雄州多个块菌生态种植园调查结果,总结出楚雄州建立块菌生态种植园及管理关键技术要素:栽培合格的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菌根苗,选择pH6.5~7.5的紫色土或石灰岩土,周围环境尽可能避免其他共生菌污染,科学管理生态种植园。  相似文献   

12.
剁辣椒纯菌种发酵生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丘加德 《辣椒杂志》2006,4(2):38-41
探讨纯菌种发酵生产剁辣椒的新工艺。结果表明:发酵液用量5%、发酵时间3d、盐浓度6%、糖浓度4%,真空密封包装结合90℃、杀菌5min,0.1%氯化钙结合0.3%乳酸钙进行硬化处理为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3.
14.
猪苓纯菌种的分离及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彩萍  葛存梅 《食用菌》2011,(6):15-16,24
以采自中条山区的野生猪苓菌核为研究材料,通过对菌核不同生长阶段的白苓、灰苓、黑苓进行组织分离和菌丝体的纯化培养。结果表明:猪苓组织分离的最佳材料是灰苓菌核,白苓菌核次之,不宜采用黑苓菌核。母种菌丝体最适宜在以腐殖土浸出液制成的PDA加富培养基上生长,最适宜培养温度21-230C,最适宜pH6~6.5。原种培养基适宜配方是阔叶树木屑75%,米糠20%,腐殖土2%,石膏1%,磷肥1%,葡萄糖1%。  相似文献   

15.
猪苓纯菌种生产种苓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苓是一种珍稀名贵药用菌,商品价值极高,市场价格日益上涨,产品供不应求。野生猪苓人工栽培受种源限制,经营规模小。为了解决猪苓栽培中种苓奇缺问题,笔者从2004年开始,经过了6年的引种示范,总结了一套猪苓纯菌种生产种苓技术。现将其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三种国产块菌的病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我国川西南及滇北地区开展调查发现,印度块菌、拟喜峰块菌及中华块菌上有两种病害、即粉红腐病和自腐病。本文就有关病害1病原、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等,做一简介。  相似文献   

18.
菌种保藏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年声 《食用菌》1992,(1):14-15
随着食用菌生产的不断发展,经选育获得的优良菌株越来越多.众所周知要得到一个经生产确认的优良菌株不易,但要使优良菌株在生产中长期有效地保持其优良性状不发生退化、变异就更难了.几年来,笔者在选育优良菌株的同时,对多种食用菌种的保藏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菌种质量的优劣是决定生产成败的关键,一个良种的问世,无不浸透科技人员的血汗。菌种又是商品,这个特殊商品,在尚无《菌种法》的严格约束下,成为人们追逐高额利润的便利渠道,因而菌种市场鱼龙混杂,许多广告不实之词使得广大用户无所适从,受骗上当者屡见不鲜。笔者从事菌种工作20余载,抒发浅见,以正视听,维护广大同仁的切身利益。现将当今菌种市场导向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菌种简易分离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月荣 《食用菌》1992,14(5):16-16
探讨食用菌菌种的简易分离法,是普及推广食用菌技术的需要。菇农从外地购种,有时因运输出现污染和衰老;或由于制种者与栽培者相脱离,难以掌握菌种的生物学特性,在栽培过程中不能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而造成低产或失败;或因受设备和技术的限制,许多菇农不能自行分离良种。为此,笔者于1989年开始,探索了一种在无特殊设备条件下的菌种简易分离法,现将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