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筛选适宜桑枝屑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的优良菌株,我们引进金针菇菌株进行工厂化出菇试验。现将该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国食用菌生产已进入了规模化、工厂化的新阶段.深圳威可实业有限公司设计的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生产,已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生产体系.本文就工厂化生产金针菇的出菇管理技术作一简介,供同行参考.工厂化生产金针菇,应采用短袋栽培,一次性出菇.当菌丝长满培养基后,就要及时调节温度、湿度、空气、光线等因子,让其转入出菇阶段.出菇管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相似文献   

3.
金针菇属低温型食用菌 ,很适合在北方地区栽培 ,华北地区有充足廉价的适合金针菇栽培的培养料 ,而半地下式菇棚栽培金针菇更是造价低廉 ,温度、湿度、通风和散射光易于控制 ,是一种操作简单、投资少、效益高、适合单个农户家庭的栽培方式。1 栽培菌种与栽培季节的选择 在华北地区各地可根据当地习惯选用适宜的菌种 ,如杂交 19号、金针菇高产 70 7等菌种。栽培季节可有以下两种方案 :①发菌期安排在9月中下旬到 10月上旬 ,出菇期在 11月下旬到 12月上旬。②接种发菌期在 12月初到 1月上旬 ,出菇期在第二年的 2月到 3月份。2 菇棚的建造 …  相似文献   

4.
针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种在保藏中难以保持遗传性能相对稳定的问题,以金针菇新品种"上研1号"为供试菌株,采用继代培养法(C)、液体石蜡法(P)、液氮法(N)和蒸馏水法(W)保藏两年后,观测活化菌丝的生长、液体菌种性能及工厂化栽培性状,比较不同保藏方法对金针菇栽培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液氮法保藏处理和继代培养保藏处理中,活化菌丝生长速度快,菌落浓白、均一;液体菌种成球度、菌球大小和密度等方面均表现优异,液体菌种终止pH在5.9~6.0之间;菌丝分支能力强,锁状联合明显且数量较多。在工厂化栽培中,液氮法保藏处理子实体整齐度好、产量高(每瓶372.67 g);液氮法和继代培养法保藏处理的A级商品菇比例相近,商品性状优良。液氮法与继代培养法保藏处理在两年内均可维持金针菇新品种的栽培特性,但液氮保藏法操作更为便捷,是保藏金针菇品种的稳定、可靠、省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特点,利用聚丙烯塑料袋为栽培容器,具有投资少、能耗低、效益高、操作简便等特点,现将金针菇再生法工厂化袋栽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选择原基形成快、子实体丛生、根部不粘连、出菇密、菇蕾多、生长整齐,菇柄光滑硬挺、粗细均匀,菇体洁白晶亮,菇盖圆整、盖小不易碎,口感脆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迅速。猴头菇出菇同步性好,出菇期较短,适宜环境能精准化控制的工厂化栽培。主要介绍工厂化栽培猴头菇关键技术环节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对工厂化栽培车间布局、厂区要求、菌种制作、出菇管理等技术环节进行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7.
金针菇液体与固体菌种制作及栽培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金针菇液体菌种与固体种菌种制作及瓶栽对比试验,是为液体菌种的大规模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应用液体菌种,菌丝萌发时间明显缩短,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金针菇出菇整齐且产量高。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金针菇菌种为"众兴1号",菌盖纯白,稍内卷,不易开伞。菌柄细长,粗细均匀。菌丝生长快,出菇早且产量高,栽培周期短,抗病力强,此品种是适合液体和固体  相似文献   

8.
<正>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又称构菌、朴菇、冬菇、冻菌、金菇、智力菇等,其菌盖滑嫩,菌柄细长脆嫩,形美味鲜,是世界上著名的食药两用菌和观赏菌之一[1]。近年来,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尤其是金针菇的工厂化栽培发展迅猛,竞争激烈,促使企业不断设法提高单产和品质,以提供廉价物美的产品[2]。目前市场上的金针菇菌株比较多,本试验选取了10个有代表性的金针菇菌株进行工厂化栽培出菇试验,比较分析各菌株的  相似文献   

9.
袋栽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瓶栽模式工厂化生产白金针菇相比,袋栽模式能有效节省投资成本。为“金针菇冷房栽培出菇房设计”姊妹篇,是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工厂化厂房,配套规范的管理技术,生产出高产优质的白金针菇产品,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金针菇F8505新菌种的生长特性和商品性状吕和平武艳霞杭树群周宗俊(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微生物室北京100094)F8505是笔者“七五”期间选育出的金针菇新菌种。几年来,经北京、天津、河北、浙江、湖南等地栽培生产,其子实体各项性状表现优良、稳定,深受菇...  相似文献   

11.
工厂化栽培金针菇废料二次利用配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将部分金针菇废料二次用于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结果表明5%金针菇废料配方出菇快,整齐度好,生产周期与目前工厂化生产配方基本一致,产量高,品质优,可用于工厂化生产.日产10t的厂家据此配方生产,年可节本21.6万元.  相似文献   

12.
白金针菇再生法冷房出菇房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在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从海外引进了先进技术,开展了以白金针菇为代表的规模化、机械化工厂化栽培,取得了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也模拟白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方式,纷纷建立高温冷库(俗称冷房),从事白金针菇的周年栽培。但许多厂家在出菇房设计时大多  相似文献   

13.
通过栽培实践,介绍了金针菇集装箱冷库栽培过程中菌种制备、培养料配方、装袋和灭菌、接种和培养及出菇情况,讨论了集装箱式冷库栽培金针菇的可行性,为金针菇出口型企业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金针菇近年在广东市场需求急增,价格上涨,市场前景广阔。工厂化栽培金针菇往往由于原种制作出现问题,影响金针菇的产、质量,而直接影响到厂家的经济效益。现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浅谈金针菇原种制作的技术关键,以供同行参考。 (一)把好母种选择关 母种应选择易被消费者接受的白色品种,以利市场销售。母种要选菌丝生长旺盛、粗壮,出菇力强,菌盖内卷,开伞迟的品种,最好从专业菌种保藏中心引进,并经出菇试验后方可在生产中推广,或通过组织分离提纯复壮,解决母种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桑枝屑不同配方栽培金针菇的产量,进行了本项试验。试验采用3个添加不同比例桑枝屑的培养基配方和常规配方进行金针菇出菇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的桑枝屑最佳配方,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刘善勇  董霞 《北方园艺》2013,(4):159-161
利用直流电通过螺线管产生稳恒弱磁场,处理金针菇菌种和菌丝体,研究不同的磁场条件对金针菇菌种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5、10 mT处理金针菇菌种,对发菌出菇具有促进作用,组合磁场(10、10) mT对金针菇菌种和子实体的生长速率、产品性状、产量等均具有明显的正效作用;15 mT处理金针菇菌种,对发菌出菇具有抑制作用,组合磁场(15,15) mT对金针菇菌种和子实体处理,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草菇工厂化液体菌种制作与出菇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草菇工厂化生产中液体菌种的制作和出菇进行研究。通过摇床发酵进行草菇液体菌种配方的选择以及菌丝发酵终点的确定实验,并探索不同播种方法及不同发酵天数对出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葡萄糖20.2 g、蛋白胨2.0 g、酵母膏2.0 g、硫酸镁0.5 g、磷酸二氢钾1.0 g、磷酸氢二钾1.0 g,蒸馏水1 000 mL,pH8.3为液体培养基配方,发酵6 d后,直接将液体菌种洒在栽培料面并混匀的方法,出菇效果最佳。本研究首次系统探索草菇从母种到工厂化栽培出菇的最优配方、流程及方法,为草菇液体菌种的制作和工厂化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宁宝云  薛姗姗  刘慧  刘康  郝继伟 《食用菌》2020,(3):24-26,28
针对蛹虫草生产中菌种退化问题,研究了转接次数对蛹虫草菌种退化的影响;比较组织分离法与活蚕蛹回接法在保持菌种优良性状、延缓菌种退化、退化菌种复壮效果。结果表明,转接3次或更多蛹虫草菌种会逐步表现出退化性状;活蚕蛹回接复壮法对退化菌种的复壮效果明显好于组织分离法;选用出菇后20 d内的子座组织分离,可有效延缓菌种退化,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菌种优良性状;提出了活蚕蛹回接法与组织分离法相结合的蛹虫草菌种综合复壮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金针菇营养极其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是很好的保健食品,深受人们喜爱。工厂化袋栽金针菇,就是使用工厂化厂房、设备和技术人为创造条件,满足金针菇生长要求,实现周年栽培,获得优质、高产金针菇商品。江西章贡区及其周边拥有多家工厂化栽培金针菇企业,生产规模在2~6 t/d。现将工厂化袋栽金针菇技术与管理要点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在赣州市当地,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主栽品种有福建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培育的金针菇8903、8904品种。8903品种菇蕾  相似文献   

20.
以日本专家的视角,提出中国金针菇工厂须从栽培管理者、菌株、设施设备维护和栽培管理等方面加强生产管理体制建设,总结金针菇栽培工厂常见的问题,包括菌种生产、走菌不良和出菇不正常等,指出应对市场激烈竞争的方法是开发多元化产品和多(他)品种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