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蒲公英     
蒲公英是春天田野最早开放的野化之一,它给人印象最深的不是金灿灿的花朵,而是绒团般的白色果实。果实先端有喙,喙端有一丛白色的冠毛,一粒粒小小的瘦果仿佛配备着一  相似文献   

2.
<正>禾叶大戟‘白色魅力’为大戟科大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墨西哥北部至南美洲北部。株高25~40厘米,冠幅15~25厘米,全株具有白色乳汁。茎直立,二叉状分枝,明显具棱,嫩茎光滑,成熟茎被白色毛。叶对生或互生,叶柄被毛,叶片两面被毛。下部叶片宽卵形,全缘,稀有波状齿,叶片长1~3厘米,上部叶片往上逐渐变小,长椭圆形,披针形至线形,全缘,枝条顶端的叶片生于杯状花序基部,呈苞片状。杯状花序2~3个组成伞房状花序生于枝顶,或单生于叶腋。花序长1~1.5毫米,被稀疏毛或光滑。花瓣白色,花期长,  相似文献   

3.
照片上的小盆花看上去是不是挺可爱?它叶片四季葱绿,清新朴质,白色的球状花序更为其增添了几分淡雅。它的名字叫虎耳兰(Haemanthus albiflorsu),又名虎耳,是原产于非洲南部的石蒜科网球花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株高15~20厘米,根茎缩短成扁球形,具节。叶从基部抽出,对生,开展,宽大,通常4~6片排列整齐。肉质叶肥厚,常绿全缘,先端成舌状,具微绒毛,酷似虎耳,故名。  相似文献   

4.
野生翠雀花在城里绽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火草(Anemone tomentosa)是一种听名字很粗放,实际上却有些妖娆的草花,和银莲花一样同属毛茛科银莲花属。它有粗大的主根,茎直立丛生,株高40~100厘米。叶轮生,三出复叶掌状,聚伞花序,萼片白色带有红色,无花瓣,轮径3.5~4.5厘米,花期8—10月。  相似文献   

5.
花叶芒 多年生草本,暖季型,丛生。株高1.2~1.8米,冠幅1.0~1.5米,叶片浅绿色,有奶白色条纹,条纹与叶片等长。圆锥花序,花序深粉色,花序高于植株30~50厘米,花期9~10月。  相似文献   

6.
1亲本特征特性 母本S6—05:河北春播生育期120d左右,幼苗绿色,基鞘紫色;全株叶片数17~18片,叶脉白色;株型紧凑,株高160cm左右,穗位35cm左右;雄穗分枝11~14个,护颖绿色,花药紫色,花粉量中等;花丝绿色,穗柄中等,苞叶长,果穗筒型,穗长19cm,穗粗4.4cm.秃尖小,穗行数14行,行粒数36个,百粒重38.4g,粒马齿型,黄色,穗轴白色。  相似文献   

7.
‘清迈粉’ 株高50cm左右,3~5片叶时开花,苞片粉红色.外形似荷花,穗状花序。苞片莲座状排列,阔卵形、粉红色,顶端有绿斑。小花生于下部苞片腋部.白色.唇瓣淡紫色。花期夏、秋季.地栽单花观赏期可达20天.切花瓶插寿命7天以上.适合做切花。  相似文献   

8.
丽格海棠     
植物名 丽格海棠,别名杂交秋海棠。规格要求 株高20~25厘米,冠径15-20厘米。叶片温润光洁,无破埙、折断;花朵密集鲜艳,花量占叶面量的1/3左右,已开花朵占花序的1/3。盆高约为株高的1/3,盆径为12~15厘米,最好是软塑胶花盆,色彩多为红褐色,白色硬塑料盆亦可以。为防止其为无根植株或刚栽植株,可检查根部,看盆底排水孔有无少量白色细须根,若有则为服盆时间较长的植株。  相似文献   

9.
变温培养对新疆野生蒲公英种子发芽及出苗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林辰壹  张晓辉  秦勇  帕提曼 《种子》2004,23(8):24-26
不同的温度处理对蒲公英种子进行发芽特性研究表明,在25℃、15~25℃以及20~30℃的变温培养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蒲公英种子发芽高峰日、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田间出苗率.其中15~25℃变温处理使种子发芽及出苗优于其它温度处理.  相似文献   

10.
该品种幼苗绿色,基鞘紫色。全株21—24片叶,成株株型半紧凑。株高324cm,穗位149cm。雄穗分枝9~11个,护颖绿色,花药浅紫色,雌穗花丝浅红色,果穗长筒形,穗长23.2cm,穗粗5.6cm,16~18行。籽粒黄色,粒马齿型,轴白色。轴细粒深,出籽率83.1%,百粒重37.2g。  相似文献   

11.
前几年,我在花友家看见一株藤本花卉,生长很茂盛,繁多的白色小花几乎盖过绿叶,阵阵香味随风飘来。虽然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我非常喜欢,于是花友挖了些苗给我。我将它们栽于盆中,至今也有些年头了。  相似文献   

12.
谭农  建华 《种子世界》2002,(10):35-35
蒲公英,俗称孛孛丁、婆婆丁、蒲公丁、黄花三七等。菊科作物,多年生草本。直根系,根系发达。耐寒、耐涝、耐瘠、耐热、抗旱、抗病,适应性强。叶片绿色,倒披针形,羽状深裂。花茎中空,4~5月开花,瘦果,种子着生白色冠毛,千粒重0.6g左右。广泛分布于山坡、草地、河岸、沙地及田野间。 全草含蒲公英甾醇、胆碱、菊糖、果胶、核黄素、胡罗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d、有机酸等,是一味传统的重要中草药,能清热解毒、利尿散结。主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感冒发热、……  相似文献   

13.
1亲本特征特性 1.1母本 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狭长、黄绿色,叶色淡。成株穗下叶片较长、平展,穗上叶上冲,全株呈半收敛型。株高175~180cm,穗位90cm左右,茎秆较坚韧。叶片数18~19片,雄穗分枝一般,花粉中等,花药黄色,花丝白色,单株散粉期7d左右。果穗为锥型,穗长14~16cm,穗行12~14行,行粒数为30粒左右,百粒重34~36g。半硬粒型。穗轴为粉红色。  相似文献   

14.
该品种株高250cm,中紧穗,穗长29cm,壳红色,子粒白色,千粒重34g,平均穗重100g,生育期122d。高抗丝黑穗病、叶斑病,茎秆韧性好,抗倒伏能力强,可粮秆兼用,抗旱性好,种植密度9.00万~9.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5.
蒲公英药膳     
蒲公英嫩叶、花蕾及根状茎用醋浸制后,加上生姜、大蒜,可制成凉拌蒲公英,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很高。蒲公英还可用作加工一种养胃健胃的饮料,清淡可口,有咖啡的味道。我国有些地方利用蒲公英开发成功了蒲公英花酒、蒲公英咖啡、蒲公英花粉、蒲公英脯等系列保健营养品。国外许多国家已大量栽培蒲公英用作蔬菜,食用蒲公英确有保健和治病等益处。蒲公英药膳@薛志成  相似文献   

16.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5):5054-5061
橡胶草(Taraxacum kok-saghyz, TKS)作为天然橡胶替代资源,具有重要应用前景,但由于两种生活力更强的近缘种短角蒲公英(T. brevicorniculatum, TB)和普通蒲公英(T. officinale, TO)的广泛共域存在,TKS种质资源的收集和未来商业种植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在分子水平上鉴定这些蒲公英物种,并研究TKS及其近缘种之间的种群分化和进化关系,本研究以10株TKS、2株TB和2株TO野生资源为材料,对3种叶绿体DNA (trnH-psbA, petL, ycf1)和1种核DNA (ITS2)序列进行初步筛选。结果显示,ITS2和trnH-psbA存在较大的种间变异,可较好的区分这3种蒲公英植物,但二者的种内变异均极小,无法用于种内种群结构研究;petL和ycf1的种间和种内遗传距离均为0或接近0,在蒲公英植物上无应用价值。此外,基于ITS2和trnH-psbA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TB可能是由TKS (母本)和TO (父本)杂交后代进化而来的。本研究为下一步橡胶草种质资源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美洲防风是以肉质根供食用的蔬菜,别名芹菜萝卜、蒲芹萝卜。伞形花科,欧防风属中能形成肥大肉质根的二年生草本植物。根为肥大的肉质根,长圆锥形,近似胡萝卜,长约40cm。根皮浅黄色,肉白色,肉质细嫩,顶部粗4~5cm。薹茎二歧分枝,株高70cm左右。叶为二回羽状复叶,形似芹菜,小叶卵形,叶片深绿色,叶缘浅裂。叶柄长大,长13~15cm,基部略带紫色。初夏抽薹,6~7月份开花,复伞状花序,花朵小,花冠白色。果实为阔卵形,扁平,周围有翅状片,米黄色,上面有多数淡棕色弧状条纹。果皮内层有2条深棕色弧状条纹。每一果实中有2粒白色种子。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过隋炀帝到扬州看琼花之说,却从未见过琼花,所以琼花是什么样,是否好看,对我来说是个谜。到90年代初,才偶然从一花农处发现一株琼花,那时它还是棵小苗,我便欣喜地将它买下带回家,并悉心呵护。几年后就开了花,从此年年开花不断。如今花株已长到60厘米高,株径也有50厘米左右,花蓝紫色,周围一圈白色,非常好看。琼花是常绿小乔木,有的丛生像小灌木,最高(地栽)可达4米多。分枝多且密,叶片像大羽毛,长10  相似文献   

19.
正赛菊芋‘炫彩’(Heliopsis helianthoides‘Xuancai’)是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于2016~2018年选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赛菊芋花叶类新品系,其主要特征为盛花期前叶脉呈乳白色或白色,叶色靓丽。地栽初花时株高50~60厘米,冠幅40~50厘米;盆栽初花时株高40~50厘米,冠幅35~45厘米。株型圆整、紧凑,绿期4~10月,盛花期6~9月。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在马铃薯起垄覆膜打孔栽培技术条件下,适宜的地膜种类与种植密度,试验设置白色地膜、黑色地膜与反光地膜三种地膜处理与4000株/667m~2、5000株/667m~2、6000株/667m~23个不同密度处理的双因子试验,研究不同种类地膜与不同密度对早熟马铃薯费乌瑞它的产量及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早熟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显著,在4000~6000株/667m~2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不同种类地膜覆盖存在差异,其中白色地膜与反光膜差异显著;地膜与密度间交互作用不显著;采用反光膜覆盖,密度6000株/667m~2处理产量最高达2087.3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