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罕 《水产科技》1991,(6):35-36
马面鲀(俗称橡皮鱼、羊鱼、剥皮牛等)属革鲀科、马面鲀属。为暖水性中下层鱼类,有季节性洄游习性,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2.
赵营  殷小亚  李翔  刘皓  贾磊 《科学养鱼》2022,(10):61-62
<正>绿鳍马面鲀俗称马面鱼、橡皮鱼、面包鱼、烧烧鱼、扒皮鱼,隶属单角鲀科、马面鲀属,是温水性底栖洄游鱼。20世纪90年代前,绿鳍马面鲀在我国捕捞量和渔获量仅次于带鱼。过度捕捞等导致近30年来绿鳍马面鲀产量锐减,为恢复渔业资源开展绿鳍马面鲀的育苗技术研究以及增殖放流意义重大。笔者于2022年进行了绿鳍马面鲀工厂化苗种培育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绿鳍马面鲀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属鲀形目,革鲀科,马面鲀属,英文名Bluefin leatherjacket。江浙及福建一带称象皮鱼、剥皮鱼;辽宁、河北、山东等地称猪鱼、皮匠鱼、面包鱼、烧烧鱼。近些年,由于自然海域资源严重衰退,加之肉质鲜嫩,肝脏营养价值高,绿鳍马面鲀的市场价格明显提高,引起了部分养殖户与水产工作者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4.
马面鲀俗称马面鱼、剥皮牛、羊鱼、沙猛等,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是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鱼类之一,产量大,渔汛期长,营养丰富。过去我国主要以“三去马面鱼”(剥皮、去头、去内脏)或羊鱼片出口,这样,按客商要求原料鱼的规格每条在150克以上,而80-150克之间的原料鱼数量大,出口少。现以这些原料鱼加工成多味马面鲀鱼干出口,既为国家多创外汇,又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绿鳍马面鲀     
《水产科技情报》1975,(8):29-30
名称和近似种 学名Navodon modestus(Gunther),属鲀形目,革鲀科,马面鲀属。上海和江苏、浙江、福建等地称象皮鱼,剥皮鱼,辽宁、河北、山东等地称猪鱼、皮匠鱼、面包鱼、烧烧鱼。  相似文献   

6.
<正> 绿鳍马面鲀 Navodon septentrionalis(Günther)又名皮匠刀、橡皮鱼、面包鱼,是一种暖水性底层鱼类,广泛分布在东、黄海和朝鲜、日本的近海。我国自1074年和1979年相继开发利用东海中外部和对马渔场的绿鳍马面鲀以来,年产量从开始时的4.5万吨逐年增长到20多万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在我国东、南海区绿鳍马面鲀产量较高.这种鱼俗称马面鱼,又名象皮鱼,是温水性中下层鱼类,捕获期长,在我国海区内从1-5月份都能捕到. 由于马面鲀是新开发的渔业资源,人们对它还缺乏了解,再加上它的皮呈灰黑色,形状有些丑陋,所以人们不大愿意食用,在市场上不如黄鱼、带鱼等那样畅销.但是正如俗话所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鱼也是这样,马面鲀虽然外形不太漂亮,可是它的肉却洁白坚实,肉质细嫩,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对五岛对马渔场底鱼资源的开发利用始于1979年冬季,主要捕捞对象是绿鳍马面鲀。为了进一步了解该海域马面鲀等底鱼资源的分布洄游和资源状况,1985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向东海所下达了“东海北部及毗邻海区绿鳍马面鲀等底鱼资源调查与探捕”课题。在这之前,东海所和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合作,于1983年12月、1984年12月和1985年1月进行了三个航次的第一阶段调查。本文用这三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调查海域内马面鲀等底鱼(包括部分头足类和上层鱼类)的现存资源量和年可捕量进行估算,供合理利用该渔场资源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绿鳍马面鲀俗称面包鱼、橡皮鱼等,广泛产于我国北方沿海,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是一种极具经济价值的近底层鱼。本项目选取福鼎市嵛山岛湾外深水抗风浪大网箱基地开展绿鳍马面鲀示范养殖试验,并总结绿鳍马面鲀网箱养殖关键技术,以丰富福鼎海域的适养鱼品种,进而提高养殖收入,促进当地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珍珠烤鱼片是指用马面鲀肉为原料加工成的方便熟食品。马面鲀俗称“皮匠鱼”、“象皮鱼”、“剥皮鱼”,原是一种低值鱼,历来未被引起重视。80年代初,从国外引进烤鱼片加工技术之后,我国先后在大连、上海、福建等地试制,不久即畅销国内外市场,  相似文献   

11.
<正> 前言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Günther)(以下简称马面鲀)为暖温性近底层鱼类,隶属于鲀形目革纯科马面鲀属,广泛分布于渤、黄、东海、朝鲜及日本沿海,而以东海的数量为多。1974年开始成为我国海洋渔业的捕捞对象,1987年产量为34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海洋经济鱼类资源的衰退,低值小杂鱼占总渔获量的比例越来越大。其比较突出的绿翅马面鲀鱼,成为低值小杂鱼渔获量之冠。过去绿翅马面鲀鱼被人们视为小杂鱼中最低等的鱼。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绿翅马面鲀鱼成为鱼品加工原料的热门货,先后有许多厂家引进日本先进技术设备,以马面鲀鱼为原料,加工成美味可口的烤鱼片。后来又变为红烧、五香、鲜炸之类的罐头原料。近几年,由于海洋资源越来越紧张,导致水产品加工原料价格高,尤其是罐头食品,品种单调,  相似文献   

13.
《渔业现代化》1975,(3):33-33
随着渔业生产的发展和深海鱼类资源的开发,近几年来,马面鲀鱼(俗称橡皮鱼)的产量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广大工农兵的需要,使低档鱼能更好地为市场服务,我厂增加了马面鲀鱼缶头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东海的马面鲀鱼资源骤增,上升为我国东、黄海渔获物的第二位。但是这种鱼外形奇特,貌不惊人。怎样才能改变人们的偏见,还它营养学上的本来面目,以达到有效地利用马面鲀鱼资源呢?这里介绍一点日本的情况以供参考。日本的马面鲀鱼,学名Navodon mcode-stus(绿鳍马面鲀),在三崎、东京等地又称马面鱼。体长一般是1令20~22厘米,2令26~28厘米,3令32~34厘米。马面鲀鱼在日本沿海分布很广,北海道以南的沿岸各海域均有出现,尤以日本海一侧的富山湾、两津湾(佐渡岛)、山阴海域(鸟取、岛根、山口、兵库县及京都府的沿海)、新泻县沿海、对马海峡以及太平洋一侧的相模湾等为主要栖息  相似文献   

15.
食品马面,俗称象皮鱼,剥皮鱼,面包鱼等,属形目,革科。为温水性近海底层鱼类,集群性很强,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南海、东海的马面个体较小,体长一般不超过20厘米;黄海、渤海的马面个体较大,一般体长在25厘米左右,大者在30厘米以上,是拖网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马面资源丰富,肉质细嫩、色白,清鲜而不腻,营养不比其他鱼类差。据测定,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9.2克、脂肪0.5克、钙9毫克、磷174毫克、铁3.6毫克;可食部分达46%左右,是一种价廉物美的食用鱼类。但是,由于马面的外观难看,一般消费者习惯上不太爱吃。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有必…  相似文献   

16.
绿鳍马面鲀     
<正> 绿鳍马面鲀属鲀形目、革鲀科、马面鲀属。俗称橡皮鱼、剥皮鱼(上海和江苏、浙江、福建)或猪鱼、皮匠鱼等(辽宁、河北、山东)。外形较特殊,体颇侧扁,口小,牙门齿状。鳞小,呈绒毛状。第一背鳍有1粗大鳍棘,第二背鳍具34~41鳍条。臀鳍具32~38鳍条。两腹鳍退化成1不能活动的短棘,体呈蓝灰色,第二背鳍、臀鳍和胸鳍均呈绿  相似文献   

17.
绿鳍马面鲀隶属于辐鳍鱼纲、鲀形目、单角鲀科、马面鲀属,主要分布于渤海、黄海和东海,是大洋洄游性外海近底层鱼,因营养价值高,味道鲜而不腻,常用炖、烤、煎、火锅等方法加工后食用,是市场上的高档水产品,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绿鳍马面鲀的捕捞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最高年产量达33万吨,由于过度捕捞导致了绿鳍马面鲀种质资源遭到破坏,现年产量仅几千吨。  相似文献   

18.
<正> 前言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黄海和朝鲜、日本的暖水性近底层鱼类。我国自1973年开发以来,马面鲀已成为仅次于带鱼的主要海洋捕捞对象之一。从渔业生产作业范围所反映的情况表明,东、黄海的绿鳍马面鲀在生态习性上有着地理性的差异,这主要指越冬、产卵的时间和地点显示出不一致性。因此,  相似文献   

19.
李振  周德庆 《渔业现代化》2006,(5):38-40,44
河鲀鱼泛指硬骨鱼纲、鲀形目、鲀科的各属鱼类。因体形与豚相似,常在河口捕获,故江浙一带俗称其“河豚”。河鲀鱼在世界各地分布较广,品种较多,约有200余种,其中在我国就有40余种,大部分属东方鲀属,主要分布在黄海、渤海、东海、南海以及近海江河中,是江海洄游习性的底栖鱼类。  相似文献   

20.
调味马面鲀鱼干是采用马面鲀鱼为原料,经处理、剖片、烘干等工序而制成的生鱼干片。该产品在国外(特别是日本)市场需求量较大。利用马面鲀鱼生产调味马面鲀鱼干,不仅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为国家创造外汇。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质量控制,难以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满足出口的质量要求,甚至会造成次品或废品。结合几年来的生产经验,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一、采用新鲜度良好的原料 调味马面鲀鱼干是一种生鱼干片,在生产过程中,采用较低的温度(一般在45 C左右)进行烘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