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稞酸奶的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欢  梁琪  毕阳  米兰  张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2,47(2):135-140,151
以青藏高原青稞、鲜牛奶为主要原料研制青稞谷物酸奶,青稞经炒制、粉碎、糊化、液化后与鲜牛奶混合进行发酵,研究了青稞的液化工艺和不同试验条件对青稞酸奶感官、理化性质、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青稞液化条件为α-淀粉酶添加量20U/g,液化时间40min,液化温度70℃,青稞粒度80目.青稞谷物酸奶的最佳加工工艺为青稞添加量为6%,稳定剂添加量为1%,蔗糖添加量为6%,发酵时间为6h,所制得的青稞酸奶口感细腻,组织状态均匀,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2.
采用低频磁场处理紫色红曲菌(Monascus purpurcus),发酵产生γ-氨基丁酸(GABA)。分别研究了低频磁场强度、处理时间和处理时期对紫红曲霉固态发酵产GABA的影响,并研究了最佳处理条件下,紫红曲霉产GABA的发酵动力学。结果表明:用1.6 m T的低频磁场在紫色红曲菌发酵培养的第4~8 d,其产GABA的增长率提高了31.6%,最终产量增加了35.7%。低频磁场增强或抑制GABA产量可能与低频磁场改变其代谢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青稞种子萌动过程中青稞芽水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和金属离子还原能力为评价指标,研究了青稞种子浸麦和萌芽过程中体外抗氧化活性和4种功能性成分[黄酮、总酚、β-葡聚糖、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比了青稞芽、麦芽、谷芽和稻芽的抗氧化活性。【结果】随着浸麦时间和萌芽时间的延长,青稞芽的抗氧化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浸麦处理6 h达到最高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64.88%,金属离子还原能力为0.910),萌芽处理8 h达点最高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71.23%,金属离子还原能力为1.337)。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青稞种子浸麦过程中GABA含量与抗氧化活性显著相关;青稞芽、麦芽、谷芽和稻芽4种谷物芽粉的抗氧化活性均随样品浓度升高而增强,相同浓度下,麦芽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最大,青稞芽金属离子还原能力最小。【结论】种子萌动处理有利于提高青稞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改性方法用于青稞功能性产品的开发,促进青稞资源的深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青稞秸秆的综合利用率,采用NaOH对青稞秸秆进行预处理,研究不同水平NaOH和预处理时间对青稞秸秆厌氧发酵性能的影响,探讨NaOH在青稞秸秆厌氧发酵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与未经处理的青稞秸秆相比,NaOH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青稞秸秆产甲烷性能(P<0.05),且产气速率快、发酵周期短。其中,5% NaOH处理12 h青稞秸秆的累积甲烷产量高于多数木质纤维素类废弃物,为250.03 mL·g-1,是优良的发酵原料。NaOH预处理增加了青稞秸秆中纤维素含量(13.37%~39.31%),并有效降解了木质素(12.89%~64.34%)和半纤维素(0.96%~30.30%)含量。表明NaOH预处理是提高青稞秸秆厌氧发酵产甲烷性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青稞(昆仑20号)为发酵基料,纳豆枯草芽孢杆菌BSCZ-4为发酵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设计优化了纳豆菌固态发酵青稞生产纳豆激酶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纳豆菌固态发酵青稞生产纳豆激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为48 h,蒸煮时间为40 min,加水量为10%,接种量为6%,发酵温度为34℃,发酵时间为64 h,在此条件下得到纳豆激酶酶活力为5 320.93 U/g。该结果可为青海青稞的深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利  陈福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956-14957,14960
[目的]筛选出高产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红曲菌菌株,并研究其最佳发酵条件。[方法]通过液态发酵,从实验室保藏的23株红曲菌菌株中筛选出GABA产量较高的菌株,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及Ca2+、Mn2+、乙醇等其他添加成分对其产GABA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的组成。[结果]筛选出GABA产量较高的菌株M-4,发现葡萄糖和谷氨酸单钠盐有利于GABA的产生,且当培养基组成为大米粉3%、葡萄糖4%、谷氨酸单钠盐2%、KH2PO40.15%、MgSO4.7H2O 0.10%时,M-4的GABA产量达474 mg/L,为优化前的4.6倍。[结论]该研究可为开发富含GABA的红曲保健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青海省门源县基本情况和近年来青稞生产状况的简要分析,结合青稞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发展青稞产业在该县维护藏区稳定、医疗保健、开发绿色食品及保健食品、发酵工业等方面的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不同粒色青稞及其生物处理样品中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对不同青稞样品中总脂肪的含量、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粒色的青稞样品中,总脂肪含量黑青稞2最高2.58±0.012(g/100 g),总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青稞(柴青1号)的不同生物处理样品中,糌粑最高2.68±0.006,发芽青稞制品1.60±0.012最低,不同生物处理样品中总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各样品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g/100 g)为柴青1号原料青稞1.35±0.01、发酵青稞制品1.32±0.01、糌粑1.31±0.01、发芽青稞制品1.15±0.01,各样品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发酵青稞制品和糌粑之间不显著,其他各样品之间差异显著(P0.05);样品中脂肪酸的主要成分为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和亚麻酸。上述结果说明黑青稞总脂肪含量高于普通青稞,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饱和脂肪酸;发芽加工处理能有效降低青稞中总脂肪的含量。该研究为青稞的进一步深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实验室保藏的可用于酸奶制品的菌种出发,筛选出2株可以在牛奶中发酵谷氨酸生成GABA的菌株嗜热链球菌gm-12和嗜酸乳杆菌gm-11,并对菌种添加比例进行优化,当其添加比例为1:5时产GABA的量达到最高为5.62 g/L。并且根据不同产品的需要优化了其发酵条件,当制备酸奶制品时采用24 h发酵,此时谷氨酸钠最佳添加量为1.5 g/L,GABA的产量为1.33 g/L;当制备酸奶饮品时采用72 h发酵,此时谷氨酸钠最佳添加量为6.0 g/L,此时GABA的产量为4.78 g/L,并且由该条件生产的酸奶产品评价良好。为富含GABA酸奶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乳酸菌作为出发菌株,将其接入豆浆(大豆?水=1?8)进行发酵,根据发酵过程中γ-氨基丁酸(GABA)产量,筛选出GABA的高产乳酸菌菌株,然后利用紫外线对高产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得到稳定高产GABA突变菌株.结果表明,保加利亚乳杆菌L2为高产GABA乳酸菌菌株,GABA产量达到1.066 g·L-1.对L2进行紫外诱变处理的最佳照射时间为50 s,在此照射时间下,获得高产GABA突变菌株L2-4,其在含有1% L-谷氨酸的改良MRS培养基和豆浆中的GABA产量分别为4.235和1.394 g·L-1,比原菌株的GABA产量分别提高了25.63%和30.77%  相似文献   

11.
从水果表面分离筛选到1株相对高产γ-氨基丁酸(GABA)的酵母菌菌株MJ2,经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对菌株MJ2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用单因素轮换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整体优化.结果表明菌株MJ2转化富集GABA的适宜条件为: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牛肉膏为氮源,初始pH 5.5、培养温度31℃、摇床速度180 r/min时,发酵培养3 d,发酵液中GABA的产量最高可达7.539 g/L.  相似文献   

12.
将炒制碾磨后的青稞粉加入到牛奶中,探索制作青稞酸奶的最佳工艺配方。以感官评价为指标,经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得到制作青稞酸奶的最佳工艺配方:青稞粉添加量为2%、菌添加量为2.5%、蔗糖添加量6%,42℃条件下发酵8h。用最佳配方研制的青稞酸奶,不仅有青稞粉及酸奶的独特风味,且兼具青稞粉和牛奶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发酵醪中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的方法。采用7%(V/V)乙酸水溶液对发酵醪进行预处理,以异硫氰酸苯酯为衍生剂,用反相C18柱为分离柱,柱温27℃,阶段洗脱,在254nm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发酵醪中的GABA获得了很好的分离,GABA在0~1.5mmol/L内线性相关性好,其线性方程为y=14106.5713x-258.2493(r=0.9993)。最小检测浓度为0.5μmol/L(R5D≤10%),组间样品测定相对误差为3.571%,加样平均回收率达到了99.038%。所建立的方法稳定、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发酵醪中的GABA。  相似文献   

14.
以红枣汁作为发酵对象,旨在生产富含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功能性成分的乳酸菌饮品。通过对5种乳酸菌进行筛选,探究谷氨酸钠(sodium glutamate,MSG)、氮源、可溶性固形物、MgSO_4、KH_2PO_4单因素添加量对GABA质量浓度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对各单因素添加量进行优化,以提高GABA产量,并分析红枣汁发酵前后主要指标。结果表明,添加5 g/L MSG、11 g/L氮源、可溶性固形物20%、0.4 g/L MgSO_4、15 g/L KH_2PO_4时,GABA产量为412.54μg/mL;发酵后的红枣汁中总酸质量浓度上升至20.63 g/L,还原糖质量浓度下降至69.82 g/L,总酚在60 h时最大值为3181.64 mg/L,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山东农业科学》2019,(10):143-147
本试验采集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全株玉米青贮、青稞秸秆、油菜秸秆、绿麦干草、苜蓿干草、燕麦干草、青稞和油菜籽共8种常用饲料原料,评定其营养价值,以期为该地区饲料资源在反刍动物上的高效利用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全株玉米青贮的干物质含量小于22%,发酵系数和费氏评分较低。不同饲料原料中粗蛋白、粗脂肪、木质素、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存在差异。相对饲喂价值顺序为:苜蓿干草>全株玉米青贮>燕麦干草>绿麦干草>青稞秸秆>油菜秸秆。总可消化养分含量顺序为:青稞>全株玉米青贮>燕麦干草>绿麦干草>青稞秸秆>苜蓿干草>油菜秸秆。日喀则全株玉米青贮的发酵品质仍需进一步提升,应依据生产需求和原料属性科学评定和合理利用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16.
为初步探讨青稞老面冻干粉作为发酵剂,发酵生产青稞馒头的可行性,本研究分别以冻干青稞老面(QKDG)与新鲜青稞老面(QKXX)发酵生产青稞面团,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青稞面团细菌群落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细菌门水平上,在QKDG和QKXX中硬壁菌门都是优势种群,分别占到各时期菌落种群的81.76%和92.47%;细菌科水平,在QKDG和QKXX中明串珠菌科都是优势种群,分别占到各时期菌落种群的70.29%和48.24%;细菌属水平,在QKDG和QKXX中魏斯氏菌属都是优势种群,分别占到各时期菌落种群的68.41%和44.39%。从细菌群落热图可以看出,QKDG和QKXX细菌分布有一定的差别,但样品之间微生物群落结构差距不大,有一定的相似性;系统进化树表明在QKDG和QKXX两个样本中的优势菌群为魏斯氏菌属、乳杆菌属、明串珠菌属和蓝细菌,其进化关系是魏斯氏菌属和明串珠菌属的进化关系最近,其次为乳杆菌属、蓝细菌与其他属之间的进化关系最远。通过比较初步确定冻干青稞老面可以作为青稞馒头生产的发酵剂。  相似文献   

17.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非蛋白质天然氨基酸,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在医疗、食品加工等领域应用广泛。论述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GABA及乳酸菌的诱变选育和发酵条件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为构建一株无外源L-谷氨酸(L-Glu)条件下可直接转化葡萄糖生产γ-氨基丁酸(GABA)的安全基因工程菌,将植物乳杆菌GABA合成途径的关键酶——谷氨酸脱羧酶基因gadB与L-Glu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谷氨酸脱氢酶基因gdh进行串联表达,导入产谷氨酸菌株谷氨酸棒杆菌SF016中,检测其对L-Glu及GABA产量的影响。经摇瓶发酵40h重组菌SF016-pgg谷氨酸脱羧酶的酶活达0.63mol·min~(-1)·g~(-1),而谷氨酸脱氢酶的酶活达0.131mol·min~(-1)·g~(-1),比原始菌株提高了约2.0倍。重组菌SF016-pgg以葡萄糖为碳源,通过40h发酵罐发酵可积累产生23.12g·L~(-1)的GABA,说明串联表达gadB和gdh基因有效实现重组菌在以葡萄糖为单一碳源、无外源L-Glu存在的培养基中直接发酵生产GABA。该生产方式的成本明显降低,且产品的安全性高,可用于食品、饲料或医药等行业。  相似文献   

19.
选用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4岁含1/2野血牦牛为瘤胃液固定供给动物,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分别采用常规分析法和体外产气技术评定青海省青稞的营养价值,研究高原青稞的营养价值和在牦牛瘤胃中的动态发酵情况,为充分利用青藏高原当地饲料原料,制定高寒地区放牧家畜的补饲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迪庆青稞产业发展现状的深入调研,找出迪庆青稞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青稞育种、栽培技术与产业化开发研究、加大对青稞精深加工技术与产品研究开发,大力扶持龙头加工企业发展,提高青稞生产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推进青稞产业化经营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