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漆辉  马莎  张乙涵  伍钧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906-10908,10951
对土壤中抗生素残留及其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和生态毒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磺胺类药物的环境行为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磺胺类药物在畜禽养殖中大规模的使用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当其通过饮用水和食物等方式进入食物链的情况下。在了解磺胺类药物基本性质、分类及其危害的基础上,阐述了磺胺类药物的环境行为和削减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残留磺胺类药物的来源及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磺胺类兽药进入环境的途径,在土壤中的吸附、转移和降解及在植物吸收方面的研究进行探讨,并提出降低磺胺类药物迁移累积风险及生态威胁等领域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磺胺类药物在渔业沉积物中的降解行为,选择渔业沉积物中检出率较高的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基嘧啶(SM2)和磺胺甲恶唑(SMZ)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不同环境因素(温度、微生物、光照及初始浓度等)对其在渔业沉积物中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温度可以有效促进SD,SM2和SMZ在沉积物中的降解,25 ℃和35 ℃培养条件下比5 ℃培养条件下有更高的降解率。SD和SM2在沉积物中主要以非生物降解为主,微生物降解为辅。SMZ在沉积物中受微生物降解影响显著,微生物降解的贡献率为55%。光照对沉积物中3种磺胺类药物降解无显著影响。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降解效率逐步下降,半衰期延长。在低浓度(0.01和0.1 mg·kg-1)时,SD,SM2和SMZ的半衰期较短;当初始浓度为1~50 mg·kg-1时,SD,SM2和SMZ的半衰期在11.13~128.36 d之间。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与免疫分析法通过净化、提取的方式,对禽蛋中磺胺类药物的残留检测进行了常规而有成效的研究,建立一种能同时对禽蛋中磺胺类药物残留进行准确、即时检测的新方法,以保证日常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黄富 《农家参谋》2011,(8):22-22
一、注意灵活选药 1.全身性感染,选用肠道易吸收,作用较强而副作用较少的磺胺药。以2磺胺-6甲氧嘧啶(SMM)、磺胺甲基异恶唑(SMZ)、磺胺嘧啶(SD)、磺胺甲氧嗪(SMP)、磺胺二甲氧嘧啶(SM)等较好,磺胺噻唑(ST)次之。  相似文献   

7.
磺胺类药物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磺胺类药物的特点及磺胺类药物残留的危害。概述了目前针对动物源性食品中的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的检测方法,包括微生物法、理化法、免疫法等方法以及一些联用技术。  相似文献   

8.
环境成本是衡量经济发展代价——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主要方式,也是制定生态补偿标准的重要依据之一,但现有研究中很少明确提出以环境成本为依据核算生态补偿标准。主要从环境成本入手,在全面总结国内外近期有关生态补偿标准制定以及环境成本的基础之上,对环境成本的概念和核算方法进行了概述,分析了目前环境成本核算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环境成本与保护成本关系、环境成本空间化进行了讨论,认为环境成本学科综合化、核算方法科学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环境成本的空间化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站在政府环境行为立场上,从生态环境的经济特性角度对丹江口水源地生态敏感区生态环境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探究分析,并提出相关思路与建议,旨在进一步加强丹江口水源地生态敏感区环境保护,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参考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环境行为研究大多是一种包含于环境意识和环境问题研究的间接研究,因此为了更好地把握我国环境行为研究,侧重从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关系、环境社会学研究对象、环境问题研究等方面对当前国内环境行为研究进行梳理。研究发现,环境意识和环境知识对环境行为的影响存在落差;环境价值观念、政策法规和社会结构可能是影响我国农村居民环境行为的三大因素。然而间接研究使得这些发现并没有获得深入的探讨,因此,将环境行为剥离于环境意识,进行专门而深入的研究应是今后相关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农田系统中兽用抗生素的污染及其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生素在畜禽生产中的大量使用及其大部分可残留于畜禽粪便中并以有机肥形式进入农田,增加了其对生态环境及农作物生产的危害,加速了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迁移与传播,可对人类和生态系统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兽用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在土壤环境中能维持很长时间的活性,认识兽用抗生素在农业系统中的残留、迁移规律及其生理毒害作用对全面了解兽用抗生素的环境行为,保障农产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农田系统中抗生素的来源、土壤中抗生素的残留、植物对抗生素的吸收、抗生素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土壤对抗生素的吸附及农田系统中抗生素的消解与迁移等方面对农田系统中兽用抗生素污染及其行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今后需要加强研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浅论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的生态设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综述了生态住宅小区的内涵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系统技术导则的基本要点,讨论了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生态设计的必要性,并对水环境系统的生态设计的目的和原则、给排水子系统设计的模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态住宅小区污水的生态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结果认为,在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系统的设计中,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景观水系统、中水回用系统和绿地系统综合起来进行设计,使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工艺与生态小区园林及其水景艺术相结合,建设集观赏、娱乐和污水处理于一体的景观湿地系统是实现住宅小区水环境生态化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杨树人工林土壤生态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河南省洛宁县成熟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熟林地土壤中有效Mn和速效K含量高于无林地6.79%和43.90%,有效Fe、Cu、Zn、速效P和有机质含量分别低于无林地31.81%、4.39%、26.53%、29.68%和1.14%.物理性状分析表明:成熟林地土壤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分别比无林地高5.07%、11.88%、11.99%、5.50%、2.06%和5.32%,自然含水量和容重比无林地低9.44%和6.43%.成熟林地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分别上升了60.73%、6.27%、30.24%%和13.25%,过氧化物酶和磷酸酶活性分别下降了27.41%和7.66%.成熟林地土壤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数与无林地相比分别增加了118.60%、459.72%和163.27%,真菌减少了39.02%.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综述了光、温、水、气、生物(杂草、病虫)、土壤、人为因子等因素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从环境和栽培角度提出了一些关于加强稻米品质研究的见解,为目前的稻米品质改良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植物根系形态分布研究、植物根系力学特性及固土机理、大气-植被-土体相互作用和微生物固土4个方面,明确了生态边坡的概念,简要介绍了生态边坡稳定性机制的理论及试验进展,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动物排泄物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最新统计表明 :目前我国约有大中型畜禽养殖场 1 4万多家 ,其中 5 0 0 0头以上的养猪场达 15 0 0多家 ,30万只鸡以上的鸡场 4 2 0家 ,4 0 0头以上的养牛场 4 0 0多家。毋庸置疑 ,今后数年内养殖场及畜禽存栏数还将大幅增加。就现有养殖规模与存栏量估计 ,全国年畜禽粪尿排放量已达 1 84× 10 9t,相当于工业废弃物排放量的 3 4倍 ,畜禽养殖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废弃物排放点源。动物排泄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含氮化合物、钙、磷、可溶无氮物、粗纤维、其他微量元素及某些药物 ,各种成分的含量随动物品种、饲料原料与配方、饲养方式等不同而有…  相似文献   

17.
北部湾经济区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出现了一系列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人均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质量下降;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源的增多与污染量的加大;作物空间布局不合理;水资源短缺,干旱加剧。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等3个方面。并提出改善本区域生态环境的对策:全面实施绿色工程,加速林业尤其是水源林和防护林的建设;科教兴农与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农业规划与区域生态规划;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建立并推广品牌农业。  相似文献   

18.
石灰岩地区有必要实施坡改梯工程,减小地面坡度和缩短地面坡长,降低坡面迳流速度和水土流失量;采取局部客土和取石还土措施,增厚土层,改善土壤结构,增大“土壤水库”容量,增大耕地有效面积;修建农田水利工程,形成拦、蓄、灌、排系统网络,做到水不乱流、泥不下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修建田间道路工程,方便农民生产生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9.
道路的生态学影响域范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建设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动植物栖息地破碎等严重的生态学后果,道路生态学随之成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20世纪90年代,道路生态学的研究重点转移到道路的生态学影响域等相关领域,包括生态学影响范围、类型及其形态、格局等。大量研究表明,道路对周边动植物等生物因子以及周围环境中土壤、水分和空气成分等生态因子的影响范围各不相同,道路生态学影响域的范围随着道路的利用率以及各生态因子种类及其变化特点而有所不同。在综述国内外学者对道路生态学影响域范围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建议中国应开展道路生态学影响域的综合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道路规划的实践中,推动国内道路生态学研究的发展。参58  相似文献   

20.
为给青藏高原生态大棚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青藏高原生态大棚内的空间温度场进行数值仿真,并研究了棚内影响污水处理和蔬菜生长的区域内的温度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冬季有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条件下,由于高原的强辐射和大棚特殊的保温效果,晴天该区域内的温度仍能维持在13~22℃,阴天温度可维持在10~18℃,生态大棚内的温度条件完全能够满足污水处理和蔬菜种植的基本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