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轮台白杏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氮、磷、钾配比对轮台白杏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轮台白杏高产、优质的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氮、磷、钾不同配比施肥试验,对轮台白杏单果重、产量、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总糖含量、总酸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施肥与品质和产量的关系。【结果】氮、磷、钾配比施入能使果实单果重提高10.6%~35.9%,产量提高16.0%~214.6%;适宜的氮、磷、钾配比和适当提高钾肥量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可提高可溶性固形物9.3%~30.5%、维生素C 18.5%~46.1%、总糖8.8%~36.8%、减少总酸含量19.5%~46.4%。【结论】适宜氮、磷、钾配比有利于提高轮台白杏果实单果重和产量,但是氮磷钾肥施入总量过大反而有减产的趋势;适宜的氮、磷、钾配比和较高钾肥比例有利于改善果实内在品质,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总糖含量,降低总酸含量;在该气候和土壤条件下轮台白杏较适宜的N:P2O5:K2O施入量为:31.5∶17.5∶21.0 kg/667 m2,比例为1∶0.56∶0.67。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肥措施对四季柚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物有机肥不同用量、不同有机肥源、与不同氮、磷、钾比例无机肥配施等不同施肥措施在四季柚上进行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处理对四季柚品质影响差异明显,在施相同量无机复合肥情况下,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还原糖、总糖、固形物、VC都显著升高;不同的有机肥源对四季柚的品质有显著影响,其中专用肥效果最佳,蘑菇废料最差;在施相同量有机肥和无机肥情况下,配施的无机肥氮、磷、钾不同比例对四季柚品质有影响,在试验范围内以N∶P2O5∶K2O为2.15∶1∶1.56对四季柚的品质形成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3.
酿造甜高粱平衡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酿造甜高粱的产量及品质,更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在冲积土上开展了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氮(N)、磷(P2O5)、钾(K2O)肥料配比以25∶12∶13产量及品质最高,配比20∶12∶13最科学。适量增施硼肥有利于甜高粱糖分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中烟100’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和氮钾配比对济源烤烟生长、单叶质量、中部叶有机钾指数及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施氮量相同(施用氮肥75kg/hm2)时,随氮钾比例的升高成熟期叶干质量、单叶质量、中部叶致香物质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中部叶有机钾指数则随氮钾比例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加;当氮钾比例相同(N∶K=1∶5)时,随氮肥施用量增加单叶质量、中部叶有机钾指数及致香物质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成熟期叶干质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2)施用纯氮60kg/hm2,N∶K2O=1∶5与施用纯氮75kg/hm2,N∶K2O=1∶5处理能显著提高烤烟单叶质量、中部叶钾含量及致香物质含量,施用纯氮60kg/hm2,N∶K2O=1∶5处理能显著提高中部叶有机钾指数.3)济源王屋烟区生产上保持氮钾比不变,适量减少氮素的施用量(施氮量由75kg/hm2降至60kg/hm2),能够起到控氮、稳钾、降硫、稳产、提高烟叶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施钾水平对纽荷尔脐橙养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不同施钾水平对纽荷尔脐橙树体养分吸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提出纽荷尔脐橙适宜施钾量,为纽荷尔脐橙钾肥的科学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年生枳(壳)砧纽荷尔脐橙为试材,设置0(K0)、0.38(K1)、0.64(K2)、0.89(K3)、1.28(K4)和1.40 kg/株K2O(K5)6个施钾水平,研究施钾水平对树体枝梢干物质积累量、枝叶和果实养分吸收、果实产量和品质、土壤理化性质与环境的影响。【结果】不同施钾水平处理后,各时期叶片和枝条干物质量变化趋势相似,均表现为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时期的枝叶干物质量均表现为春梢大于秋梢,叶片干物质量大于枝条。春梢的氮、磷、钾吸收量均随施钾量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以K2处理的吸收量最大。秋梢的氮、磷、钾吸收量变化趋势与春梢相似,但K5处理的氮、磷、钾吸收量低于K0。各处理间的果实氮、磷、钾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果实氮带走量以K3处理为最高,磷、钾养分带走量以K2处理为最高,果实带走的养分量大小顺序为氮≈钾磷。果实产量和单果重均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K2处理产量最高,且较K0产量提高了约81%。果实果面着色以K3处理的最好,呈橙红色;随施钾量的增加,果皮厚度呈先变薄后增厚的趋势,以K2处理为最薄;维生素C含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以K3处理为最高;可溶性糖含量以K3处理最高,可滴定酸含量以K1处理最低。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分别以K1和K3处理最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基本呈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以K4处理最高;土壤速效钾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整体呈增加趋势,以K4处理最高,且速效钾大部分分布于表层土(0—20 cm),但有向深层土(60—80 cm)积累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春梢叶片钾含量与果实带走氮、钾含量以及果实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秋梢(枝、叶)钾含量均与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秋梢枝条钾含量与果皮厚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速效钾含量与果实带走氮、钾含量以及果实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纽荷尔脐橙钾肥(以K2O计)推荐用量为每年0.64—0.89 kg/株,既可保证树体较高的产量和优良的品质,又有利于树体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并且能维持土壤肥力在中上水平,同时降低土壤钾素积累和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苹果梨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及其品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研究表明 ,苹果梨果实中矿质元素随季节的推移而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氮、磷、钾、钙和镁含量随果实增大一直呈下降趋势 ,而铁、硼呈波浪式变化 ,锌则在生长后期稍有上升。果实与叶片中钙、锰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而磷、钾呈显著正相关。在果实矿质元素组分中 ,以钾含量最高 ,约占大量元素总量的 55% ,其次为氮 ;铁约占微量元素总量的 60 % ,其次为硼。在构成品质的 5项指标中 ,氮、磷、钙和镁起主要作用 ,但微量元素中的铁、锌、硼和锰也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尤其是铁在构成品质的 5项指标中 ,有 2项占第 1位。多元相关分析表明 ,果实矿质元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通过通径分析 ,明确了总糖在果实品质 5项指标中起主导地位 ,明确了各元素对总糖量的直接影响、元素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总糖量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找出天津地区冬枣低产的原因,测定了不同产量冬枣园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等含量和各个物候期土壤的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高、低产园土壤中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在不同采样期的变化趋势相同(有效氮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有效磷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有效钾含量呈上升趋势),且高产园中3种元素含量普遍高于低产园;植株生长前期土壤有效氮含量较低,盛花期和果实成熟期的有效磷含量较低,果实发育期的有效钾含量较低;本研究还分析了各物候期中元素与产量的相关性,认为在天津冬枣园主要是补充氮和磷。补施氮肥的关键期是盛花期和果实发育期,补施磷肥应在初花期和果实彭大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不同施钾水平对纽荷尔脐橙树体养分吸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提出纽荷尔脐橙适宜施钾量,为纽荷尔脐橙钾肥的科学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年生枳(壳)砧纽荷尔脐橙为试材,设置0(K0)、0.38(K1)、0.64(K2)、0.89(K3)、1.28(K4)和1.40 kg/株K2O(K5)6个施钾水平,研究施钾水平对树体枝梢干物质积累量、枝叶和果实养分吸收、果实产量和品质、土壤理化性质与环境的影响。【结果】不同施钾水平处理后,各时期叶片和枝条干物质量变化趋势相似,均表现为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时期的枝叶干物质量均表现为春梢大于秋梢,叶片干物质量大于枝条。春梢的氮、磷、钾吸收量均随施钾量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以K2处理的吸收量最大。秋梢的氮、磷、钾吸收量变化趋势与春梢相似,但K5处理的氮、磷、钾吸收量低于K0。各处理间的果实氮、磷、钾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果实氮带走量以K3处理为最高,磷、钾养分带走量以K2处理为最高,果实带走的养分量大小顺序为氮≈钾>磷。果实产量和单果重均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K2处理产量最高,且较K0产量提高了约81%。果实果面着色以K3处理的最好,呈橙红色;随施钾量的增加,果皮厚度呈先变薄后增厚的趋势,以K2处理为最薄;维生素C含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以K3处理为最高;可溶性糖含量以K3处理最高,可滴定酸含量以K1处理最低。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分别以K1和K3处理最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基本呈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以K4处理最高;土壤速效钾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整体呈增加趋势,以K4处理最高,且速效钾大部分分布于表层土(0—20 cm),但有向深层土(60—80 cm)积累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春梢叶片钾含量与果实带走氮、钾含量以及果实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秋梢(枝、叶)钾含量均与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秋梢枝条钾含量与果皮厚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速效钾含量与果实带走氮、钾含量以及果实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纽荷尔脐橙钾肥(以K2O计)推荐用量为每年0.64—0.89 kg/株,既可保证树体较高的产量和优良的品质,又有利于树体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并且能维持土壤肥力在中上水平,同时降低土壤钾素积累和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9.
不同配比有机基质养分转化与甜瓜生长发育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厚皮甜瓜“优选早蜜”为材料,研究了牛粪和麦秸混合腐熟物与沙化土不同体积配比基质中有机肥养分转化及其与甜瓜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甜瓜生长过程中有机肥养分转化百分率为氮素呈线性上升、磷素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钾素为先降低后急剧上升的变化规律,其中磷、钾元素随着基质中有机肥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基质中速效氮的变化规律为先增高后降低,速效磷、钾则一直呈下降趋势;总氮、磷、钾和有机质均呈下降趋势,但均随基质中有机肥含量的增高而增大。甜瓜植株高度、茎粗、根系活力和叶片叶绿素含量等在甜瓜生长发育前期均随着基质中有机肥含量的增高而降低,但在中后期则随着其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从满足甜瓜生长过程中营养需求的角度综合考虑,以混合腐熟物与沙化土体积1∶1配比最佳,其次为0.75∶1,0.5∶1和0.25∶1。  相似文献   

10.
配方施肥对乌牛早茶苗营养生长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施肥方案,分析氮、磷、钾配比施肥对乌牛早盆栽茶苗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施肥配比不同,对乌牛早茶苗的营养生长、光合特性和品质特征影响不同。磷、钾施肥质量配比为1∶2时,有利于茶苗营养生长和茶叶品质提升。其中T1处理(氮、磷、钾施肥质量配比为1. 2∶0. 4∶0. 8)对乌牛早的苗高、地径生长最有利;净光合速率最大的处理为T9(氮、磷、钾施肥质量配比为1. 5∶0. 25∶0. 5),叶绿素含量最高的处理为T17(氮、磷、钾施肥质量配比为0. 75∶0. 25∶0. 5);茶叶品质最好的处理为T4(氮、磷、钾施肥质量配比为1. 2∶0. 1∶0. 2)。所有施肥处理均能提高咖啡碱的含量,其中T4处理(氮、磷、钾施肥质量配比为1. 2∶0. 1∶0. 2)最高,比对照提高了65. 7%。兼顾乌牛早茶苗的生长、光合和茶叶品质,最终确定最佳施肥方案是T9处理(氮、磷、钾施肥质量配比为1. 5∶0. 25∶0. 5)。  相似文献   

11.
氮、磷、钾配施及其与铜、硼配施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浙春3号大立在不同的氮、磷、钾配施及其与铂或硼配施条件下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化及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氮、磷、钾与硼或钼配施促进了大豆株高的增长,增加了大豆的百粒重、总英数和单株籽粒重,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大豆产量与大豆植株的生物量、株高、单株籽粒重、百粒重和总英数达到显著的正相关,与经济系数及有效分枝数为负相关,氮、磷、钾与硼或钼配施主要通过大幅度提高生物学产量而最终提高籽粒产量;在试验土壤条件下,氮、磷、钾之间的配施比以2:l:l处理的大豆产量最高;氮、磷、钾对大豆产量影响大小的顺序为N>K>P。  相似文献   

12.
氮、磷、钾配施及其与钼、硼配施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浙春3号大豆在不同的氮、磷、钾配施及其与钼或硼配施条件下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化及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氮、磷、钾与硼或钼配施促进了大豆株高的增长, 增加了大豆的百粒重、总荚数和单株籽粒重, 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大豆产量与大豆植株的生物量、株高、单株籽粒重、百粒重和总荚数达到显著的正相关,与经济系数及有效分枝数为负相关,氮、磷、钾与硼或钼配施主要通过大幅度提高生物学产量而最终提高籽粒产量;在试验土壤条件下,氮、磷、钾之间的配施比以2∶1∶1处理的大豆产量最高;氮、磷、钾对大豆产量影响大小的顺序为N>K>P.  相似文献   

13.
油菜氮磷钾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确定安徽省贵池地区油菜氮磷钾肥平衡施用的适宜用量范围。[方法]试验设CK、OPT-N、OPT-P、OPT-K、农民习惯Farm-erPr.6个处理。油菜成熟时每小区随机抽取6株植株考种,测定株高、一级分枝高、一级分枝数、单株角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和每小区产量。[结果]在氮、钾、硼肥平衡施用下可以显著提高油菜的生物性状。施用氮肥能明显增加油菜角果总数和提高油菜籽粒产量,同时可以显著提高籽粒和茎秆比值;施用磷肥可以显著提高单株一级分枝数、单株二级分枝数,同时显著提高籽粒产量,明显提高籽粒/茎秆比值;施用钾肥可以显著增加单株角果数,提高产量,同时提高籽粒/茎秆的比值;相比当地农民习惯施肥可以显著提高单株角果数量,显著增加产量,同时提高籽粒和茎秆比值。[结论]施用氮肥180 kg/hm2,磷肥90 kg/hm2,钾肥120 kg/hm2,硼肥用量15 kg/hm2时可以达到产量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长安灌区小麦氮磷钾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法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对长安灌区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穗粒数增多有显著促进作用;磷肥对小麦分蘖、成穗数和千粒重有显著促进作用。根据肥效方程确定小麦产量达最高为414.9kg/667m2,相应的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分别为N 14.37kg/667m2、P2O511.50kg/667m2、K2O 5.97kg/667m2,N∶P∶K=1∶0.8∶0.415。最大利润施肥量为667m2施氮11.86kg、P2O56.75kg、K2O 8.44kg,此时小麦产量为409.4kg/667m2。小麦达最高产量时,氮、磷、钾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21.29%、1 109%和42.64%;小麦达最大利润施肥量时,氮、磷、钾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24.45%、17.85%和28.85%。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几种肥料配施对紫花苜蓿干物质及NPK累积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干物质累积量均随生长期推移而增长,NPK+ MF处理干物质累积量最大,干物质累积量大小顺序为:NPK+ MF> NPK>MF>CK,紫花苜蓿干物质累积量且随收获茬次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紫花苜蓿氮钾含量随生长期延展呈降低趋势,磷含量则呈先升后降的变化特征;NPK+ MF处理氮钾磷含量最大,氮钾磷含量大小顺序均呈:NPK+ MF> NPK>MF>CK趋势,紫花苜蓿氮含量随收获茬次增加呈降低趋势,磷钾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第三茬磷钾含量达到最高峰值.紫花苜蓿氮磷钾累积量随生长期推移而增长;NPK+ MF处理氮磷钾累积量最大,氮磷钾累积量大小顺序为:NPK+ MF> NPK> MF> CK.且紫花苜蓿氮累积量随收获茬次增加而呈降低趋势,磷钾累积量呈先升后降趋势,第三茬磷累积量最大,第二茬钾累积量最大,累积速率均表现为先大后小之趋势,第四茬累积速率最小.  相似文献   

16.
祁白芷氮、磷、钾积累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蕾  彭元  李存东 《特产研究》2009,31(2):34-36
研究表明,祁白芷积累的大量矿质元素中氮、钾最多,磷最少。祁白芷对氮素的主要积累期是在生长140d以后,吸收的氮素主要积累在地上部;磷素含量在生长90d时最高,此时磷素分配以地上部为主,在生长140—190d时磷素积累量最大,主要积累在地下部;钾素含量在生长165d时最高,在生长140—190d时积累量最大。因此,在祁白芷生产上,前期宜少施氮肥、多施磷肥。在生长140d以后追施氮、磷、钾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微生物肥料反题材,综述了微生物肥料的基本概念、国内外发展概况、施用效果和特点以及发展前景与对策。从而为进一步推动生物肥料的深入研究、生产和应用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配合遵义县辣椒产业建设,对氮、磷、钾三类要素不同施用量对辣椒产量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结果:在试验设计的三要素内,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N〉K〉P。经综合模拟分析,随着N、P、K用量的增加,产量上升,而当P达到50kg/667m^2后,产量影响就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玉米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探讨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运用“3414”试验设计,探讨黔西南州中上等肥力旱地玉米氮,磷,四肥料的最佳配比,试验结果表明:667m^2施尿素26kg,普钙37.5kg,氯化钾20kg,玉米单产最高达618.4kg,经济施肥667m^2施尿素13kg,普钙37.5kg,氯化钾6.7kg,肥效好,单产为565.6kg,建立了肥料效应函数方程y=438.79 40.86N 43.25P 13.35K 0.24NP 0.24NP 2.45NK-3.39PK-2.23N^2-1.53P^2-1.21K^2.  相似文献   

20.
1986~1988年,在校内网室采用盆栽进行试验。初步探讨了氮磷钾对冬小麦根系营养效应;明确了冬小麦一生中,根内养分浓度因小麦不同生长时期以及施氮磷钾肥种类不同而异,根内氮和钾养分浓度变化为:播种~返青和抽穗~成熟这两段含量低;拔节~抽穗含量高。磷是前期明显地高于中期和后期。根对氮磷钾营养的吸收累积表现为播种~返青为平缓上升阶段;返青~抽穗为急剧上升阶段:抽穗~成熟为迅速下降阶段.根重的变化也表现为返青前根重较轻,返青~抽穗根重迅速增加至根重绝对量的最高点,后期根重又下降,全生育期根重变化呈抛物线型.显著性检验表明:氮磷处理对根重、养分浓度、养分吸收积累量及其强度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