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浅谈茶与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比咖啡、可可更受欢迎的重要原因是饮茶能增进营养 ,预防疾病。茶之所以能增进营养是因为含有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 ;茶所含的咖啡碱、茶多酚、脂多糖、芳香化合物等成分使茶具有防病功效。“饮茶有益健康”在各代的医书上均有记载。汉代《神农本草经》曰 :“茶味苦 ,饮之使人益思 ,少卧 ,轻身 ,明目。”汉代华佗在《食论》中说 :“苦茶久食 ,益意思。”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 :“茶之为用 ,味至寒 ,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若热渴凝闷 ,脑疼目涩 ,四肢烦 ,百节不舒 ,聊四…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茶树的起源地。汉代,长江中上游的湖北、湖南的茶树逐渐延伸发展到我省,唐代就是主要产茶省之一,十七世纪远销海外,载誊全球。 (一) 唐、李环在《论茶税疏》中指出:"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祛竭乏,难舍须斯,田间之间,嗜好尤切。"饮茶习俗,风靡全国,不再是封建贵族的专利品了。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西偏境,陆羽《茶经》第一州。”这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于宋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被贬至夷陵当县令之后,在一首题为《夷陵书事寄谢三舍人》七律的开头两句诗。可以说,这是欧阳修以自己亲身的体验对地处三峡地区峡州的历史、地理、特产等最精辟概括。最早肯定峡州在中国茶叶中地位的是后世称之为“茶圣”的唐代人陆羽(公元733—804年),陆羽撰写了全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茶经》中对茶之起源、出产、加工制造、茶具、茶道、历代茶事等等,均作了全面的总结和详尽的阐述,堪称是茶叶研究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4.
日本人饮茶以“茶道”出名 讲究一点的人家都设有茶室。主人迎客茶室 ,跪坐在茶室门口 ,让客人一个个进去 ,客人经过门口时 ,要在门旁洗手 ,然后脱鞋入室 ,主人则最后才进入茶室 ,向客人鞠躬行礼。主人开始煮茶时客人要退出茶室 ,到后面花园或石子路走走 ,让主人自由 ,从容地准备茶具、煮茶、泡茶。主人泡好茶后 ,再让客人回茶室 ,然后开始一起饮茶。饮完茶以后 ,主人还要跪坐在门外 ,向客人祝福道别。日本年人均饮茶 1.0 8kg。印度人好喝奶茶 一种加入姜或小豆蔻的“萨马拉茶”。印度人传统饮茶方式较特别 ,把茶倒在盘子里用舌头舔饮 ,另…  相似文献   

5.
摩洛哥人极爱饮用薄荷茶,饮用薄荷茶早已成为摩洛哥人不可缺少的生活本能。薄荷茶所用之茶是绿茶,通常是我国出口的珠茶和眉茶,因此摩洛哥大量进口中国茶叶,是进口我国绿茶数量最多的国家。对摩洛哥人的饮茶习惯进行研究,并分析其饮茶文化,进而认为茶叶是中摩两国友好交往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6.
盛唐以后,几乎是家家户户都饮茶。尤其是在陆羽《茶经》问世后,饮茶很快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千多年来热情从未减退,还带动了许许多多的域外人。陆羽,字鸿渐,复州竞陵(今湖北天门)人。生性嗜茶,悉心钻研茶学,以精深学识写成《茶经》三卷,他因此被后世奉为“茶神”、“茶圣”。  相似文献   

7.
茶叶源于中国 ,饮茶更是我国的国粹。我国又是一个礼仪之邦 ,来者是客 ,热情招待 ,以茶为先 ,以茶为礼已成习俗。江西是产茶大省 ,自古以来 ,热情好客 ,淳朴善良的江西人 ,以茶待客 ,以茶会友 ,因茶而起的民生现象由南而北不尽相同 ,同时 ,江西毗邻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浙江等省 ,在不同的文化、风俗的渗透与同化下 ,产生了不同的饮茶会客方式。1 赣南的壶泡杯饮赣南人好客。在赣南普通的家庭里 ,一般都备有一大一小两种茶壶。圆柱形的大茶壶用来泡大茶(较粗老些的茶青所制 ) ,每天早上都要泡上满满一壶茶 ,供家人喝一天。小茶壶的造型…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茶的利用主要经过药用、食用和饮用的过程.茶馆伴随着饮茶之风而出现,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主要从茶馆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功能两个方面对茶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奶茶喂犊牛     
《神农本草》曾说到:“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本草拾零》上说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可见在公元2700年前劳动人民就有利用茶防病解毒的经验。我国内蒙、新疆、西藏等省区别以及临近我国的中亚地区居民一年四季饮用奶茶。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人爱饮茶,其中绝大多数人偏爱红茶。他们饮用红茶特别注重红茶的内质,要求茶汤人口强烈、浓厚、鲜爽。他们饮茶时喜欢往茶中加入糖或少许柠檬汁;还有人爱在红茶汤中添加果酱或蜂蜜,以增强滋味和香气;也有人饮茶时爱佐以面包、蛋糕等点心。据俄罗斯独立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约70%的人饮茶喜欢加糖,约10%的人饮茶爱加柠檬,只有4%的人饮茶爱加奶或鲜奶油,4%的人爱加炼乳或薄荷。最具特色的俄式香槟茶即在新煮好的茶汤里加入柠檬、柠檬皮和糖,  相似文献   

11.
宜都市无性系茶树良种建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性系良种茶园以其发芽整齐、产量高、品质优、经济效益显著而成为我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项目。经过 1 992~ 2 0 0 1年的引种栽培试验示范实践 ,现就其建园技术总结如下 :1 测土选地能充分发挥无性系良种优势的土壤条件 :一是酸性土。pH值要求在 4~ 6之间 ,有利建园成功。一般老宅基地、窑地 (址 )、坟地、生荒地、坡度大且活土层浅和多年作菜园的地方不宜建无性系茶园 ;而有映山红生长和松树生长良好的地方均适宜种茶。对初选定的地方都应用精密石蕊试纸比色测定土壤酸碱度 ,凡pH值在 4 0以下或 6 0以上的…  相似文献   

12.
2 8 粉虱科 Aleyrodidae2 8 1 黑刺粉虱 AleurocanthusspiniferusQuaintance 全区普遍 ,危害茶树叶。2 8 2 珊瑚粉虱 Aleurocanthusaucubaekuwana 修水 ,危害茶树叶。2 9 蜡蚧科 Coccidae2 9 1 红腊蚧 CeroplastescentroroseusChen 全区普遍 ,危害茶树枝、叶、果。2 9 2 日本腊蚧 CeroplastesjapanicusGreen 修水 ,危害茶树枝。2 9 3 褐软蚧 Coccushesperidu…  相似文献   

13.
发展效益茶业 ,提高茶农的收入 ,良种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实践证明 ,优良茶树品种在茶叶生产中所起的增值作用远远超过其它任何一种农业技术措施。追求早发芽、早产茶、早上市以赢得市场的好价已是生产者的共识。近年来笔者在浙江茶区丽水市对引种的茶树乌牛早品种的适制性和种植效益等作了调研 ,现作介绍如下。1 适制名优绿茶 ,成茶品质优异乌牛早原产浙南山区的永嘉县 ,属特早生茶树良种 ,该品种早在上世纪 70年代曾引种于我市 ,当时种植面积较少 ,仅种植于茶树母本园中以供日后繁殖用。上世纪 90年代为适应名优茶的发展 ,于1 992年冬始才…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人们对饮食需要也更加追求品味、健康、安全。在动物性食品的生产中,放牧养殖的优越性已经越来越被社会所认知和推崇。溧阳市天目湖镇三胜村颜泽文在茶园内进行优质草鸡的养殖生产,就是采用种养结合的放牧养殖模式,实现健康、优质、高效农业生产的一个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5.
我国畜牧业正处在高度集约化的迅速发展阶段,在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最终目标的指导下,广泛应用兽药和添加剂以防治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和改善动物产品质量。其结果是动物食品中的残留问题越来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研制和使  相似文献   

16.
茶叶、茶渣、茶叶提取物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畜牧业正处在高度集约化的迅速发展阶段,在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最终目标的指导下,广泛应用兽药和添加剂以防治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和改善动物产品质量。其结果是动物食品中的残留问题越来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研制和使  相似文献   

17.
茶多酚和茶皂素体外抗柔嫩艾美尔球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茶皂素(TS)和茶多酚(TP)对未孢子化以及完全孢子化柔嫩艾美尔球虫卵囊的作用效果。首先进行茶皂素和茶多酚体外抑制未孢子化柔嫩艾美尔球虫卵囊试验,然后通过动物模型试验对各试验组肉鸡的存活率、相对增重率、病变值、卵囊值和抗球虫指数的观察和记录,研究茶皂素与茶多酚体外抑制已孢子化柔嫩艾美尔球虫卵囊试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茶皂素与茶多酚对球虫卵囊孢子化有着明显抑制作用,并且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好,二者协同后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在江西北部地区已调查的茶树害虫种类计2个纲、11个目、52个科、125种,并记述了它们种的地理分布和危害部位。  相似文献   

19.
用干酪素法对龙井茶叶中鞣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龙井茶叶鞣质含量在2.000-11.000μg/m 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2=0.999 3);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4.6%,SD为0.226%,RSD为1.8%(n=6)。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精密度好,可用于龙井茶叶中鞣质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茶是具有独特功效的天然植物,将其添加到饲料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在家禽生产方面,不仅能提高免疫能力、生产性能,又能增强家禽产品的品质。本文简要概述茶饲料对鸡蛋品质的影响,以期对生产实践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