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长治市为旱作农业区,多年来通过实施以玉米为主的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来培肥地力,探索出一系列适合不同农业生态区域的还田模式,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阐述长治市秸秆还田现状、发展历史、利用模式和实施效果,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当前和今后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阜蒙县农村以秆代煤做饭取暖逐步由煤、燃气或电取代。以辽宁省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项目为契机,以"企业+经纪人+农户"收储运模式为依托,建立"秸-电-肥"生物质热电能源化循环利用模式。介绍该模式的内涵与特点,并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惠农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为例,分析能源化利用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秸秆饲料化是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介绍秸秆饲料化利用的技术途径及各自特点,以辽宁祥和农牧实业有限公司"秸-饲-肥"种养结合饲料化循环利用技术为例,介绍该模式的内涵及特点,分析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秸秆饲料化利用提供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部地区生态果园模式是根据中部地区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该模式由"猪-沼-炕"单元和果园单元两大模块组成.经过试验运行,证明该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猪-沼-果”生态模式在临猗县的发展状况及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秸秆焚烧污染难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得到社会关注。东港市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方法,大力推进秸秆基料化循环利用。介绍秸秆基料化利用技术,以辽宁田园"秸-菌-肥"秸秆基料化利用模式为例,探讨该模式内涵、特点、流程及应用,分析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提出推进秸秆基料化、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大量剩余秸秆焚烧或随意堆弃已成为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大问题,秸秆饲料化是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技术途径。以辽宁祥和农牧实业有限公司为例,介绍"秸-饲-肥"种养结合饲料化循环利用模式的内涵与特点,分析其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以期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河南省淮滨县积极探索实践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秸秆饲料化-基料化-肥料化“三化”循环利用典型模式是以秸秆生产食用菌为纽带,联动发展秸秆养殖和有机肥生产,实现农作物秸秆从耕地中来,最终又回归耕地的全过程闭环循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介绍了淮滨县探索实践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模式的做法与成效,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态茶园建设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根轩 《中国沼气》2006,24(2):59-60
本文总结了三种生态茶园的模式:1.立体结构型,茶-林-果模式;食物链型:茶-牧(禽)-沼模式。3.立体食物链综合型:茶-林(果)-牧(禽)-沼模式;及这三种模式的主要技术措施。分析了建设生态茶园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实例说明建设生态茶园是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避免和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的损失,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一年两作全程机械化农业生产现状渭南市地处陕西省关中渭河平原东部,耕地54.7万公顷,农业种植模式主要以小麦、玉米轮作为主。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不断摸索和总结,初步确定了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全程机械化技术规范和技术模式,形成了基本适应关中灌区和渭北旱塬的机械化耕作体系,已取得了试验田和大田示范推广的全面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全程机械化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渭南  相似文献   

11.
洪泽湖湿地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洪泽湖湿地特征、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在充分考虑该地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湖泊湿地,提出三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即综合利用立体空间发展模式、合理配置时间发展模式、立足废弃物循环利用发展模式,以期达到洪泽湖湿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广东省中山市农业的发展为案例,定性分析了该地区发展节约型农业的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对中山市农业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确定了该市节约型农业的主要发展模式为:节地模式的土地流转和提高耕地质量,节水模式的微灌,节肥模式的测土配方。  相似文献   

13.
严重的干旱和水资源短缺已成为阜新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通过对阜新县农业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探讨制约其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提出适合阜新地区的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模式,即耕地资源1:4:3:2的利用模式。分析结果表明,该发展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农用地为人类提供的多元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农业生态景观进行科学合理设计是提升农用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占据一定面积的附属农用地在现有的农用地生态景观设计中常被忽略。为了有效发挥附属农用地的生态景观效应,增加农用地物种丰富度和相关生态系统服务,以生态系统服务作为切入点,对田坎、田间道路、沟渠和护坡等附属农用地的生态景观设计进行研究,重点研究附属农用地生态景观的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结果提出了5大类10种景观设计模块,并对其生态和景观效应、适用场地和组合应用进行了分析。该设计方法可以在满足农业生产辅助功能的基础上,构建能够提升生物多样性水平,改善农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同时又能体现地域性特色的农业土地景观。   相似文献   

15.
生态农业是推进生态振兴与农业振兴双重目标实现的有效路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实践。本文以“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理念的践行者之一——秦巴山区忠诚村为实证案例,运用文献研究和市场调研相结合方法,总结分析忠诚村“四主体三联三生”生态农业振兴模式、主要做法以及经验启示,并针对性提出发展建议,旨在为秦巴山区或同类地区发展生态农业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实例参考和发展借鉴。  相似文献   

16.
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农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突出的资源与环境矛盾,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界先后提出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的概念.在比较分析两者提出的历史背景、概念、特征和模式的基础上,得出两者都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模式上有交叉重叠,但两者的侧重点和地位不同;提出循环农业为生态农业的高级阶段,大力发展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循环农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胶州市节水灌溉项目,介绍了项目区的概况,分析了水资源供需平衡,简单概述了示范区各种试点灌溉方式、管道布置和设备组成、灌溉制度.项目区按照"集中连片、做大规模、高效技术、提高效益"的发展思路建成,形成了 "因地制宜、技术先进、分类指导、注重计量、突出效益"的节水灌溉技术,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区的成功建设和良好效益,为节水灌溉的规模发展起到了应有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对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保护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种养废弃物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蚯蚓养殖处理玉米秸秆和养殖场粪便的技术模式。技术的应用为种养废弃物提供了一条资源化利用之路,可以减少秸秆焚烧现象,提高空气质量,解决养殖粪便污染,实现资源化利用,促进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条致富新途径,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对促进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试验结果,详细阐述了该技术的创新点,以及对社会及环境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对浙江南部丘陵山区新建梨-草-鸡复合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裸地梨园相比,梨-草-鸡复合系统割草与鸡粪还田后有良好的改土培肥效果,避免了农药和化肥的大量投入;同时,利用这种模式可以生产出有机食品或绿色水果,系统每667m2的净收入比裸地梨园要高出1720元.这种模式的推广应用可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以芦苇、麦草、蔗渣等为造纸原料,对保护森林资源、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介绍了苇浆厂苇末的回收工艺和综合利用情况。苇末是一种纤维性粉尘,常规除尘器收集不适应或效率不高,三相流化床具有较强的粉尘适应性,能较好地解决苇末的除尘和回收问题;苇浆厂除尘系统改造,显著地改善了厂内外环境质量,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苇末的农业资源化利用也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应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